第644章 量身定做

恩斯特向來重視這種地廣人稀的區域,因爲這也代表着可塑性更強,而呂宋島那是菲律賓的核心,同時也是西班牙早就融合的區域,恩斯特反而不感興趣。

當然,惡人還是要美國人來做,東非雖然對菲律賓有所企圖,但是一點也不耽誤兩國之間的友好關係。

就像這次訪問,恩斯特把西班牙放在最後一位一樣,這代表着重視,而阿方索十二世也很享受這種被尊重的感覺。

現在的西班牙還是赫赫有名的世界大國,只不過和葡萄牙一樣,國運一直在下滑,但是又比葡萄牙強許多,畢竟本土面積足夠大,放在歐洲也有大國之基。

……

北方省。

爲了“歐亞果籃計劃”順利開展,北方省和朱巴省政府勢必要聯手,協同發展,提高區域生產力,釋放兩省產業優勢,所以雙方在摩加迪沙進行了協商。

“在索馬里地區,我們發展以出口爲導向的農業經濟,優勢是很明顯的,但是我們同時也面臨着較大的風險,其中對農業威脅最大的就是沙漠飛蝗的威脅,而我們北方省和朱巴省又是這種蝗蟲重要的策源地。

所以爲了保證地區農業健康發展,保證財政收入穩定,就必須在治蝗上下功夫,而這不僅僅是我們北方省的職責所在,同時也和朱巴省有重大聯繫。”

“沙漠蝗蟲是索馬里地區最重要的農業危害,這一點我們兩省都有共識,每年都會爆發蝗災,但是規模都在可控範圍之內,除了上次索馬里北方地區蔓延到我國境內的之外。”

“所以應對這種跨境作案物種,我們必須建立有效的監控和預防機制,同時在兩省設立一個統一的管控機構,定期對沙漠蝗蟲的繁育情況進行考察,一但發現問題,應該隨時把危險消滅在萌芽狀態。”

沙漠蝗蟲廣泛分佈在東非東北部,索馬里北部沿海,紅海沿岸,以及阿拉伯半島。

而東非能有效管理的也只有東非境內的沙漠飛蝗,當然,東非境內恰好是沙漠飛蝗最主要活動區域,否則的話,東非根本就不會費神費力治理沙漠飛蝗。

這邊治理,然後又從隔壁飛過來,那就白白浪費精力了,而阿拉伯半島的沙漠飛蝗主要喜歡往東飛行,剩下的纔會越過紅海到東非境內,但是這樣一來其精力也被消耗了大半,東非在稍微做一點防禦措施,就能把風險降到最低。

“兩省都在索馬里區域,兩個病蟲害監控中心,反而不好辦事,因爲北方省和朱巴省接壤地區那麼漫長,要是相互推卸責任,這蝗蟲萬一就在省界大規模繁衍,反而最後把大家都拖下水,所以兩省的農業相關機構,應該多交流,建立暢通的情報交換渠道,或者更進一步,聯合辦公。”

這件事也就這樣定下來了,反正在各自職權之內,所以也不怕引起麻煩。

“還有就是我們索馬里地區的經濟作物問題,現在索馬里地區最盛行的兩種作物除了棉花,就是香蕉,雖然兩種作物經濟價值高,但是隻保留這兩種作物,風險也大,且不符合‘歐亞果籃計劃’的定義,果籃,果籃,不能籃子裡只有香蕉,那不就成了‘歐亞香蕉計劃’了。”朱巴省農業廳廳長說道。

“我也同意這一點,單一作物對害蟲還有疾病的抵抗能力是最差的,一但發生,就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而且豐富水果蔬菜鮮花等門類,是我們索馬里的計劃之一。”北方省農業廳廳長也不甘示弱。

當然,這還不夠,畢竟這樣有些拾人牙慧的感覺,所以他進一步提出:“在這一點我們東非有很大的劣勢,尤其是在選種育種,物種品類方面,畢竟東非歷史太短,又缺乏相關農業人才,所以短時間內出成績很難,我們也應該多在當地汲取經驗和教訓。”說着,他從口袋裡掏出一把灰不拉機的玩意,賣相看起來並不是很好,放在桌子上。

“安東尼奧廳長,這是什麼?”

“這是一種本地的農業作物,大家可能沒有在意過這個小玩意,他是當地土著非常喜歡的一種植物,叫做油莎草。”

“這是油莎草的果實?”

“很準確點來說是類似花生一樣生長在地下的果實。”

“那它有什麼用?”

“除了吃以外,最重要的是可以用來榨油,這種植物的葉子也可以用來充當牧草。”安東尼奧說道。

接着他開始介紹油莎草的優點:“作爲一種油料作物,它不僅優質高產,而且綜合利用價值很高。更重要的一點是,它非常適合在鹽鹼地中生存,這和我們索馬里地區很多地方相似,它的抗逆性好,抵抗外界不良因素的能力強,抗鹽鹼,病蟲害少,化肥農藥的花費少,產量高,畝產能夠達到數百公斤,最低也不下於三百公斤,一畝油莎豆的產量,相當於幾畝其他油料作物。”

油莎草的出油率倒是挺一般,但是它的畝產高,所以反而造成油莎草更具有經濟價值。

“當然,我要特別強調一點,這種作物對病蟲害的抵抗力非常強,而且果實生長在地下,這樣面臨蝗災也不會顆粒無收。”

油莎草的會散發一種特殊的化學物質,帶有清香,實際上具有驅蟲效果,這一點東非自然不清楚,但是這裡的土著有千百年的種植經驗,所以得出這個結論也不難。

“既然如此,那之前怎麼沒有見到本地人大規模種植?”有人問道。

安東尼奧回答道:“在我們之前你見過非洲大規模搞耕作農業的麼?尤其是索馬里這種畜牧業地區,其他土地也更多以小麥等糧食作爲爲主。”

不過話鋒一轉,安東尼奧也說道:“油莎草的優點衆多,但也不是沒有缺點,就比如他的果實和其他作物相比不好收貨,這種植物的分櫱力特別強,而且果實相對於花生小了一點,收割時比較麻煩,不過我們索馬里兩省種植這種作物不用擔心,索馬里地區的土壤本來就以沙質土爲主,土壤比較鬆軟,我已經和摩加迪沙的工匠們設計了一種專門用來開採這種作物的工具,到時候能大大提高效率。”

還有一個點,安東尼奧沒有說,那就是油莎草的果實比其他油料作物脫水更困難,需要長時間日光晾曬,不過這個問題如果發生在其他地區,確實容易造成油莎草果實變質。

但是索馬里降水少,晴天多,而且氣候乾燥,反而沒有這個問題,加上油莎草需要化肥少,產量高,油質好,算是爲索馬里地區量身定做的油料作物。

第244章 轉敗爲“勝”第1232章 仇恨的種子第808章 塵埃落定第724章 臨時調整第806章 “小會”辦大事第1415章 貝尼託的隱忍第898章 太特市第88章 衝突升級第331章 插翅難飛第303章 馬拉維湖重工業區第379章 黃金葉第1135章 一戰爆發第1106章 開放市場第1545章 低風險的威尼斯第116章 魯道夫噩夢之源第1103章 第二次摩洛哥危機爆發第981章 捷徑第1093章 英國的誠意迪拜第923章 壞事做盡第1122章 法國試探第697章 石油產業佈局第399章 還是要請爹第1089章 最終圖謀波斯灣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1014章 輕工業第529章 申請回國第1363章 基特韋市的轉型之路第287章 西逃第1001章 王子婚事第406章 黑色產業鏈第1320章 東非軍改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803章 威脅第838章 鋼鐵“怪物”第798章 東非氣象局第1543章 德國應對第578章 水利建設問題第1055章 東非向北第700章 龍騎兵第429章 薄弱基礎第281章 勞務輸出第942章 宣戰第1380章 前線戰場第1506章 焦夫鎮第1279章 溫斯頓的計劃第1022章 南德意志王國第1521章 蘇亞雷斯港第1057章 軍火生意先行第1346章 城市轉型第1404章 警告第459章 工作會議第714章 伊林加第230章第671章 西北的機遇第935章 扶持西班牙第645章 馬塔貝萊省工業發展第494章 假情報第1405章 產業轉移第1351章 士兵的“奮鬥”第486章 外交打壓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819章 1890年人口第577章 收尾第198章 烏龍對話第1266章 富瓦河水庫第1335章 初級工業強國第925章 造船業第1310章 禍水東引第11章 黑興根財團第142章 三區一改第821章 裁軍第1465章 1928年經濟奇觀第1101章 東非對波斯尼亞的滲透第979章 西部機遇第1434章 德語國家組織第86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1027章 合金鋼第1331章 巴達維亞第1321章 羅馬尼亞加入同盟國第1094章 圈大一點第1405章 產業轉移第1206章 “情同手足”第945章 空軍第319章 總部搬遷第154章 發“貨”第1541章 海外鐵路業務第1030章 加入海軍競賽第610章 軍事顧問團第1073章 交通大變局第838章 鋼鐵“怪物”第423章 軍工推銷第495章 準備反攻第1369章 意大利啤酒館第1351章 士兵的“奮鬥”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329章 落後當前版本第1264章 在東非第691章 南非形勢第257章 雙方算計第741章 殺戮機器“馬克沁”
第244章 轉敗爲“勝”第1232章 仇恨的種子第808章 塵埃落定第724章 臨時調整第806章 “小會”辦大事第1415章 貝尼託的隱忍第898章 太特市第88章 衝突升級第331章 插翅難飛第303章 馬拉維湖重工業區第379章 黃金葉第1135章 一戰爆發第1106章 開放市場第1545章 低風險的威尼斯第116章 魯道夫噩夢之源第1103章 第二次摩洛哥危機爆發第981章 捷徑第1093章 英國的誠意迪拜第923章 壞事做盡第1122章 法國試探第697章 石油產業佈局第399章 還是要請爹第1089章 最終圖謀波斯灣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1014章 輕工業第529章 申請回國第1363章 基特韋市的轉型之路第287章 西逃第1001章 王子婚事第406章 黑色產業鏈第1320章 東非軍改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803章 威脅第838章 鋼鐵“怪物”第798章 東非氣象局第1543章 德國應對第578章 水利建設問題第1055章 東非向北第700章 龍騎兵第429章 薄弱基礎第281章 勞務輸出第942章 宣戰第1380章 前線戰場第1506章 焦夫鎮第1279章 溫斯頓的計劃第1022章 南德意志王國第1521章 蘇亞雷斯港第1057章 軍火生意先行第1346章 城市轉型第1404章 警告第459章 工作會議第714章 伊林加第230章第671章 西北的機遇第935章 扶持西班牙第645章 馬塔貝萊省工業發展第494章 假情報第1405章 產業轉移第1351章 士兵的“奮鬥”第486章 外交打壓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819章 1890年人口第577章 收尾第198章 烏龍對話第1266章 富瓦河水庫第1335章 初級工業強國第925章 造船業第1310章 禍水東引第11章 黑興根財團第142章 三區一改第821章 裁軍第1465章 1928年經濟奇觀第1101章 東非對波斯尼亞的滲透第979章 西部機遇第1434章 德語國家組織第86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1027章 合金鋼第1331章 巴達維亞第1321章 羅馬尼亞加入同盟國第1094章 圈大一點第1405章 產業轉移第1206章 “情同手足”第945章 空軍第319章 總部搬遷第154章 發“貨”第1541章 海外鐵路業務第1030章 加入海軍競賽第610章 軍事顧問團第1073章 交通大變局第838章 鋼鐵“怪物”第423章 軍工推銷第495章 準備反攻第1369章 意大利啤酒館第1351章 士兵的“奮鬥”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329章 落後當前版本第1264章 在東非第691章 南非形勢第257章 雙方算計第741章 殺戮機器“馬克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