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3章 東非的戰略目標

東非政府和黑興根財團畢竟是兩個體系,恩斯特建設“野雞”大學的事也不好宣揚,所以不知情的東非政府就上過當。

當然,恩斯特在大學造假上確實太逼真,各種“正規”手續齊全,以至於發生大水衝了龍王廟這種情況。

想了想,恩斯特說道:“晚些時間,我讓人從歐洲先甄別一下學校名單,你們在派人過去考察一下,防止我們的學生被人‘詐騙’。”

東非留學生是幸福的,因爲東非政府幫他們鋪好了道路,這也和黑興根王室的人脈有關,能騙到東非頭上的恐怕只有黑興根財團一家。

當然,黑興根財團雖然建設了幾十所野雞大學,但是也確實做了些“正事”,就比如東非人才培養基地的黑興根系學校就是黑興根財團在打理。

也就是普魯士霍亨索倫行省黑興根親王國境內當初恩斯特留下的一堆學校,包括黑興根軍事學院舊址,目前都已經成爲東非重要的留學生基地。

和那些野雞學校的最大區別就是這裡學校的地皮實打實是黑興根王室所有,而且教師都是歐洲聘請的,每年有五百多留學生在這裡學習。

當然,除了留學生,還有恩斯特當年留下的“孤兒院”形式的學校,每年直接從德國接濟孤兒進入學習,這也是東非最頂尖的移民組成部分,他們在德國學習完成後都會直接到東非發展。

像語言學校的大多數教師,當初就是這麼來的,只不過現在東非可以給他們提供安定的學習環境,不再需要所謂“速成式”學習。

對於語言學校教師的去向問題也就定下來了,主要是對其進行再塑造,然後重新迴歸東非社會。

“王儲殿下,接下來也就是關於我們南部的戰略問題,到目前爲止,我們東非中南部以及東部地區的軍隊都已經部署到位,防線也基本建設完成,分別是贊比西河防線(莫桑比克境內贊比西河下游河段),東方防線(馬塔貝萊省,黑興根省東部省界),南部防線(也稱爲奧蘭治河防線),總共三大段,總計全長三千多公里。”

東非的軍事防線主要由三大段構成,同時也顯示了東非巨大的國防壓力,僅莫桑比克殖民地的存在東非就要多出一千八百多公里的國境線,而沒有莫桑比克,東非的陸地邊境國防安全支出能減少八分之一。

對於奧蘭治自由邦(英國和德蘭士瓦人稱布爾共和國),東非同樣想把他們徹底驅趕到奧蘭治河南岸去,也就是前世南非共和國的東開普敦地區。

這裡就不得不提到南非共和國的區域劃分,除了開普敦市以外,南非最南端有三個大的以開普敦爲名的省份,分別是北開普敦,東開普敦和西開普敦。

其中西開普敦的首府也就是現在的好望角開普敦市,而北開普敦的首府是金伯利市,東開普敦就在布爾人勢力的南部,奧蘭治河南岸。

除開這幾個開普敦,前世南非共和國的行政版圖裡的其他區域都是原布爾人和祖魯人的勢力範圍。

換句話說,東非就是要同英國“劃江而治”,把原本布爾人和祖魯人的勢力範圍都納入版圖之內,同時藉助奧蘭治河作爲天然地理界限。

至於拿下開普敦地區,東非是沒有這個打算的,就算英國人在前線戰事失利,他們也不可能讓出開普敦地區。

而且東非並沒有完全和英國撕破臉皮的想法,這種情況只會讓德,法,俄,奧,美等國家坐享其成,並不符合東非和英國的利益。

所以東非和英國雖然相互有不可調和的矛盾,但是都不會爲了南非地區而選擇死拼到底。這一點其實也說明了目前東非的無奈,英國僅僅是南非一地的軍事存在,就足以東非全力以赴,而東非即便取得勝利也只不過讓英國失去在南方威脅東非的戰略觸角而已。

所以選擇見好就收纔是最符合東非利益的抉擇,不然以皇家海軍當前的實力,只對付東非的話,東非的國際貿易直接完蛋。

雖然東非也可以硬氣一點選擇硬剛到底,可是在非洲大陸上玩出花也只不過是非酋而已,同時有可能提前讓德國或者美國摘桃子。

這就涉及到東非戰後的“大工業”藍圖,目前東非只是建設了最初級的工業,距離工業化的目標還遙遙無期。

如果在開戰前,東非已經實現工業化,那倒是可以提前嘗試對英國的世界霸權進一次挑戰,甚至取得印度洋霸權。

但是,問題就在於東非沒有完成工業化,這一點和目前的沙俄去面對的情況差不多。

如果沙俄實現了工業化,現在歐亞霸權就可以提前終結了,所以東非需要英國這艘大船不要突然解體。

這種糾結心理就和前世歐美國家對待蘇聯的態度是一樣的,當然希望蘇聯死,但是不要死的太快。

就比如前世蘇聯解體才兩年,歐盟就成立了一樣,歐盟雖然是一個經濟聯盟,但是歐洲一體化絕對不是美國人想看到的。

當然,這是以東非戰勝的角度考慮,萬一是戰敗結局,那東非一定會非常難受,好一點的情況是東非繼續抵抗,和英國等國家陷入持久性戰爭,英國拉其他國家下水,共同瓜分東非。

壞一點的情況是東非直接失去中南部地區,近半的工業投資,和三分之一的農業直接便宜其他國家。

這也就是當前東非國力和英國國力對比的巨大差距所造成戰爭結果的不平衡狀態。

當然,如果這次戰爭任何一方勝利,那勝利一方的收益都是無比巨大的,就比如英國,如果能奪取東非馬塔貝萊省一地,未來英國霸權就能得到極大鞏固,馬塔貝萊省一地人口就過百萬,且最接近實現工業,而加上黑興根省的各種資源,恐怕英國人能樂的合不攏嘴,光是黑興根省的黃金收益就能讓英國人回本。

而東非獲勝,則能爲東非本土未來帶來數十年的和平發展機遇,同時徹底坐定世界列強地位,同時獲得莫桑比克和安哥拉兩處重要地區,補齊東非石油能源短板,成爲世界兩洋國家,打通印度洋和大西洋之間陸地通道,形成以中部地區和中央鐵路爲核心的兩大洋經濟帶。

看似布爾戰爭的翻版,實際上是加強版,不過從國際影響來說可能不如前世布爾人對英國國際形象打擊大。

因爲東非本身就是(僞)列強的一員,當然,如果英國戰敗,他們肯定會立刻給東非安排列強頭銜,坐實東非是非洲第一大國的地位。

畢竟輸給世界列強和輸給布爾人這種彈丸之地的“農民”是兩個概念。

所以這次戰爭一但爆發,就是改變世界格局的一次戰爭,贏家通吃,當然,對於東非而言最重要的不是英國,而是葡萄牙人,把葡萄牙人的兩塊中南非洲殖民地吞併到手,東非就是血賺,能夠拿下德蘭士瓦共和國那就是意外之喜。

第1324章 預謀第837章 颱風第1108章 比利時人的震撼第524章 幸福第767章 佔領安哥拉第1245章 交易達成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第721章 1885型重機槍第926章 機耕路第167章 文化滅絕第565章 海軍合作第720章 東非軍事工業發展第562章 世界列強第674章 魚米之鄉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681章 金沙薩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219章 關係戶的重要性第1059章 戰爭販子第834章 1890年各國鐵路情況第1094章 圈大一點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771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續)第633章 “故”人第351章 過往第1054章 地緣博弈第326章 “中央運河”工程第805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第251章 各方行動第410章 海軍問題第720章 東非軍事工業發展第109章 聖誕節第430章 客人第912章 羅安達商人第435章 鋼鐵和人口第625章 第三百一十六德雷達瓦市想法第465章 準同盟關係第1131章 刺殺失敗第1164章 爭議第1329章 兇名在外的劊子手第665章 東英必有一戰第922章 大開殺戒第951章 想法破產第1539章 中東第976章 開始第112章 人口和農業第1373章 干涉俄國會議第1395章 下藥第673章 象牙第238章 三把“刀”第941章 “萊茵帝國”第89章 漢堡遠洋商業貿易船隊第878章 無線電第10章 各國反應第1261章 試圖拆分第1128章 開端第1504章 脫鉤第1363章 基特韋市的轉型之路第865章 高原省第258章 夜襲第851章 前往莫桑比克第822章 卡賓達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1335章 初級工業強國第88章 衝突升級第1296章 接見第1160章 凱波爾首相第1421章 鑄鐵廠第287章 西逃第1480章 有實無名的殖民地第1299章 喀山國庫劫案第630章 勞務合作第514章 喀布爾大起義第1500章 阿根廷經濟崩潰第1249章 赫赫兇名第791章 圖窮匕見第1444章 蒙巴薩島第163章 年底第1417章 四大鋼鐵核心地帶第81章 煤礦第429章 薄弱基礎第1387章 影視基地第510章 給英國找點事做第200章 分裂第816章 1890年農業發展報告第1412章 六月事變第508章 經濟制裁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1169章 戰場問詢第169章 費舍爾的工作第1288章 東法會晤第1001章 王子婚事第950章 巴黎會議第650章 牛糞經濟第532章 圖謀琉球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第1038章 資源城市問題第282章 “進步”的桑給巴爾蘇丹國第907章 三通政策
第1324章 預謀第837章 颱風第1108章 比利時人的震撼第524章 幸福第767章 佔領安哥拉第1245章 交易達成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第721章 1885型重機槍第926章 機耕路第167章 文化滅絕第565章 海軍合作第720章 東非軍事工業發展第562章 世界列強第674章 魚米之鄉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681章 金沙薩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219章 關係戶的重要性第1059章 戰爭販子第834章 1890年各國鐵路情況第1094章 圈大一點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771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續)第633章 “故”人第351章 過往第1054章 地緣博弈第326章 “中央運河”工程第805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第251章 各方行動第410章 海軍問題第720章 東非軍事工業發展第109章 聖誕節第430章 客人第912章 羅安達商人第435章 鋼鐵和人口第625章 第三百一十六德雷達瓦市想法第465章 準同盟關係第1131章 刺殺失敗第1164章 爭議第1329章 兇名在外的劊子手第665章 東英必有一戰第922章 大開殺戒第951章 想法破產第1539章 中東第976章 開始第112章 人口和農業第1373章 干涉俄國會議第1395章 下藥第673章 象牙第238章 三把“刀”第941章 “萊茵帝國”第89章 漢堡遠洋商業貿易船隊第878章 無線電第10章 各國反應第1261章 試圖拆分第1128章 開端第1504章 脫鉤第1363章 基特韋市的轉型之路第865章 高原省第258章 夜襲第851章 前往莫桑比克第822章 卡賓達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1335章 初級工業強國第88章 衝突升級第1296章 接見第1160章 凱波爾首相第1421章 鑄鐵廠第287章 西逃第1480章 有實無名的殖民地第1299章 喀山國庫劫案第630章 勞務合作第514章 喀布爾大起義第1500章 阿根廷經濟崩潰第1249章 赫赫兇名第791章 圖窮匕見第1444章 蒙巴薩島第163章 年底第1417章 四大鋼鐵核心地帶第81章 煤礦第429章 薄弱基礎第1387章 影視基地第510章 給英國找點事做第200章 分裂第816章 1890年農業發展報告第1412章 六月事變第508章 經濟制裁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1169章 戰場問詢第169章 費舍爾的工作第1288章 東法會晤第1001章 王子婚事第950章 巴黎會議第650章 牛糞經濟第532章 圖謀琉球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第1038章 資源城市問題第282章 “進步”的桑給巴爾蘇丹國第907章 三通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