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3章 最後的準備

塞爾維亞在奧匈帝國面前難有勝算,這不僅是斐迪南大公(馬西米連諾一世)的想法,同樣是歐洲絕大部分國家的觀點。

但是恩斯特反駁道:“岳父,你說的確實沒有問題,如果單單是塞爾維亞,奧匈帝國確實可以靠着國力取得優勢,但是這不就和第一次巴爾幹戰爭之前,大多數國家對奧斯曼的看法一樣麼?”

斐迪南大公說道:“奧斯曼怎麼能和奧匈帝國相比!”

恩斯特不急不緩的解釋道:“奧斯曼雖然整體比不上奧匈帝國,但對於巴爾幹同盟同樣是一個龐然大物,但是巴爾幹同盟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而其中一個很關鍵的原因,就在於巴爾幹同盟背後其他歐洲國家的支持,這才讓巴爾幹同盟有能力武裝自己的軍隊,要不然他們連啓動資金都沒有。”

“同理,現在塞爾維亞和俄國的關係可是相當好,如果塞爾維亞和奧匈帝國發生戰爭,俄國可能袖手旁觀麼?”

當然不可能,早在奧匈帝國吞併波斯尼亞的時候,俄國就對奧匈帝國大爲不滿了,畢竟俄國當時什麼也沒撈着,這讓俄國心裡鬱悶了很久。

而巴爾幹半島對於俄國的重要性,絲毫不遜色於巴爾幹半島對奧匈帝國的重要性。

巴爾幹半島上的幾個國家生活着大量南斯拉夫人,尤其是塞爾維亞完全以斯拉夫民族自居,如果能夠利用好這一點,俄國就能建立一個覆蓋巴爾幹半島的大斯拉夫國家,並且突破黑海和地中海之間的封鎖。

而且巴爾幹的位置,本來就屬於原東羅馬帝國範圍,而俄國本來就以東羅馬繼承者自居,如果能獲取巴爾幹半島,俄國自封的“第三羅馬”基本就實現了。

從這一點來說,俄國還挺值得東非羨慕,畢竟俄國還能繼續追求宣稱上更進一步,而東非已經到頂了。

東非如今對外的正式宣稱是“萊茵帝國”,而這個萊茵帝國已經是非洲大陸上有史以來最強大的國家。

在東非之前,整個非洲大陸上除了古埃及以外,幾乎沒有什麼值得說道的文明,至於現在的埃及早就成了阿拉伯文明的次生文明瞭。

而且就算古埃及,活動範圍僅僅是在北非一角,根本不能代表整個非洲,而東非就不一樣,佔據着非洲大陸上最好的土地,面積也接近全洲的一半,其他層面數據更是把非洲帶到了其不應該存在的高度。

扯回到奧匈帝國和塞爾維亞的關係上來,恩斯特的推斷確實讓岳父心裡一沉。

“俄國確實是一個大麻煩,只希望接下來俄國不會爲了塞爾維亞和奧匈帝國翻臉。”

不翻臉幾乎是不可能的,本來奧匈帝國就已經足夠強大,如果奧匈帝國再征服了塞爾維亞,那俄國在這場巴爾幹半島競爭中將徹底屬於劣勢。

這是俄國方面的想法,恩斯特肯定不這麼認爲,只要奧匈帝國解決不了民族問題,即便拿着塞爾維亞,那反而是背上了一個巨大包袱,設身處地的想,恩斯特自己肯定不願意背上這種包袱。

……

在和家人閒聊過後,恩斯特沒有閒着,眼下歐洲爆發戰爭的可能性極大,東非自然也要爲可能爆發的歐洲全面戰爭做最後的準備。

一但戰爭爆發,東非屯積的大量物資就要源源不斷的向歐洲輸送,如軍火,藥品,食品,棉花,橡膠等等戰略物資。

“從三年前開始,我們就已經在各個港口囤積了大量戰爭儲備物資,只要等到歐洲爆發大規模戰爭,就能保證最短時間內向歐洲發貨。”思維特向恩斯特介紹道。

東非政府在恩斯特的引導下,對歐洲必然爆發戰爭早有論斷,所以從三五計劃期間開始,由政府牽頭,東非的國企和其他單位加大了生產力度,囤積了大量軍事和民用物資。

而物資囤積,必然導致東非市場上產品的稀缺,這也是東非放開市場的重要原因之一,可以通過這種手段,抵消東非國內市場上的商品缺口,同時作爲一戰爆發後,東非對歐洲出口物資生產的重要補充。

“目前,光是藥品領域,我們就針對戰場環境,囤積了大量衛生棉,止血布,消炎藥,疫苗等多種產品,而且針對可能發生的化學戰,生產了一批防毒面具。”

防毒面具,是前世一戰中迅速普及開來的產品,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使用各種化學藥劑,製成毒氣對戰爭造成了重要影響,所以在恩斯特的指導下,東非生產了許多豬頭防毒面具。

雖然,歐洲各國工業基礎不錯,但是想要短時間內生產大量防毒面具,來應對突然出現的化學武器很難滿足需求,這樣東非就能大賺一筆,除了已經制造出來的成品以外,現在東非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防毒面具生產線,只要兩大陣營肯掏錢,這些生產線完全可以源源不斷的生產,並且輸送到歐洲。

實際上在藥品方面,思維特還有很多沒有說全,就比如管制類藥物,東非同樣儲備巨大。

所謂管制類藥物,也就是如今時代歐洲市面上流通的一些非法藥物,當然,這些藥劑在歐美等地區是合法的,但是在東非則屬於管控產品。

前世什麼所謂德意志超人,斯拉夫超人,盎格魯薩克遜大兵,都有嗑藥成癮的毛病,從而激發士兵的戰鬥力,而兩大陣營參戰人數高達幾千萬,如此龐大規模的市場,東非怎麼可能放棄。

東非如今生產這些管制類藥物可以說是舉債生產,畢竟東非本來因爲法律原因,這種藥物市場狹窄,所以想擴大生產線,就必須忍受前期無利可圖的局面。

而這種情況下,只能由東非政府墊資委託企業進行生產線擴充和大規模生產,所以現在東非一大批藥企都是舉債生產,而想要消除這筆債務,自然需要歐美士兵們流血。

這也是東非迫切希望戰爭爆發的重要原因,東非很多企業都是頂着債務壓力進行生產活動,目前東非欠下的外債已經高達一百五十億萊茵的鉅款,差不多就是五億多英鎊。

東非已經成爲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債務國,而東非和美國的不同之處在於這些債務都是短短几年時間裡迅速積累下來的。

除了民間債務以外,東非政府以本國的鐵路,公路,工廠等等大量國有資產爲抵押,大肆向歐洲各國舉債,如果這些債務還不上,那東非全國人民幾年的積累都將賠進去。

這也是恩斯特爲什麼在斐迪南大公遇刺後內心如此激動的主要原因,畢竟,恩斯特雖然和斐迪南大公(奧匈帝國)不熟,但總歸是親戚。

而斐迪南遇刺就代表着奧匈帝國必然作出迴應,而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俄國肯定不可能無動於衷,俄國和奧匈帝國爆發戰爭,那勢必引發整個歐洲的連鎖反應,德國和法國勢必會做出下一步行動。

畢竟歐洲的軍事競賽進行了這麼久,本來就是爲了大戰準備的,如果不發動戰爭,也會十分難受。

就比如前世最先挑動戰爭的奧匈帝國,如果不發動戰爭,哈布斯堡皇室也要頂着本國經濟危機的壓力,至少美國經濟危機,已經傳導到了歐洲,這也是之前巴爾幹戰爭的誘因之一,近東大量企業破產,迫使巴爾幹政權發動戰爭來轉嫁矛盾,就如之前塞爾維亞支柱產業之一的養豬業就是因爲這場經濟危機破產的。

第194章 迎接第989章 學術交流第372章 再臨非洲第818章 馬普托鐵路第245章 我的總督舅舅第1090章 世界第二大海底電纜網絡第722章 人員再培訓第3章 在柏林第248章 海因裡希第1262章 慫恿第214章 自己人,別開槍?第652章 經濟收入第725章 戰前算盤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916章 鯨灣港鐵路第223章 瑞典之行第967章 奧拓第1120章 巴爾幹戰爭爆發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1195章 新能源城市第207章 換牌第586章 忽悠合資第657章 安哥拉防務第766章 集結第318章 朱壩鎮請假第827章 種植園改農場第178章 葉克王國第688章 巡邏兵第310章 援助非洲第244章 轉敗爲“勝”第762章 分鍋會議第125章 魯道夫的變化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1197章 老天爺賞飯吃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第1159章 交易和威脅第623章 摩加迪沙港改造第917章 東,法邊境衝突第645章 馬塔貝萊省工業發展第469章 鯨灣港第1167章 工程奇蹟第1458章 廢掉的一代第1445章 凱末爾第929章 海軍的心思第839章 強大的東非電力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107章 圖爾卡納湖第1142章 莫斯塔爾議會第766章 集結第599章 世界“第一”第57章 探險隊第1201章 經濟體制優勢第526章 文明燈塔第1540章 鐵路橋第692章 差距懸殊第670章 人口流動第890章 鐵路建設第1048章 以“歐美”爲鏡第471章 漏洞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1167章 工程奇蹟第1319章 擴軍話題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1355章 鐵血總統第283章 特雷西亞軍事指揮學院第1161章 帶毒的誘餌第103章 “大殺器”第186章 “三線”計劃第1531章 協商第854章 美國人密謀第145章 菸草工廠第847章 畜牧業第769章 籌碼第806章 “小會”辦大事還在審覈……第967章 奧拓第66章 《東桑條約》第757章 潰不成軍第471章 漏洞第1439章 匈牙利工黨的處境第450章 人口危機第1541章 海外鐵路業務第1197章 老天爺賞飯吃第556章 氣吐血第152章 恢復聯絡第648章 1883年國防軍事變動報告第178章 葉克王國第27章 地圖第1294章 俄國變天第1324章 預謀第849章 東非醫學第1020章 反向移民第1385章 年末經濟會議第341章 民主選舉第1498章 移民第1479章 英國的農業第1119章 對奧斯曼貿易第548章 東非歷史課第747章 費特河戰役
第194章 迎接第989章 學術交流第372章 再臨非洲第818章 馬普托鐵路第245章 我的總督舅舅第1090章 世界第二大海底電纜網絡第722章 人員再培訓第3章 在柏林第248章 海因裡希第1262章 慫恿第214章 自己人,別開槍?第652章 經濟收入第725章 戰前算盤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916章 鯨灣港鐵路第223章 瑞典之行第967章 奧拓第1120章 巴爾幹戰爭爆發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1195章 新能源城市第207章 換牌第586章 忽悠合資第657章 安哥拉防務第766章 集結第318章 朱壩鎮請假第827章 種植園改農場第178章 葉克王國第688章 巡邏兵第310章 援助非洲第244章 轉敗爲“勝”第762章 分鍋會議第125章 魯道夫的變化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1197章 老天爺賞飯吃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第1159章 交易和威脅第623章 摩加迪沙港改造第917章 東,法邊境衝突第645章 馬塔貝萊省工業發展第469章 鯨灣港第1167章 工程奇蹟第1458章 廢掉的一代第1445章 凱末爾第929章 海軍的心思第839章 強大的東非電力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107章 圖爾卡納湖第1142章 莫斯塔爾議會第766章 集結第599章 世界“第一”第57章 探險隊第1201章 經濟體制優勢第526章 文明燈塔第1540章 鐵路橋第692章 差距懸殊第670章 人口流動第890章 鐵路建設第1048章 以“歐美”爲鏡第471章 漏洞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1167章 工程奇蹟第1319章 擴軍話題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1355章 鐵血總統第283章 特雷西亞軍事指揮學院第1161章 帶毒的誘餌第103章 “大殺器”第186章 “三線”計劃第1531章 協商第854章 美國人密謀第145章 菸草工廠第847章 畜牧業第769章 籌碼第806章 “小會”辦大事還在審覈……第967章 奧拓第66章 《東桑條約》第757章 潰不成軍第471章 漏洞第1439章 匈牙利工黨的處境第450章 人口危機第1541章 海外鐵路業務第1197章 老天爺賞飯吃第556章 氣吐血第152章 恢復聯絡第648章 1883年國防軍事變動報告第178章 葉克王國第27章 地圖第1294章 俄國變天第1324章 預謀第849章 東非醫學第1020章 反向移民第1385章 年末經濟會議第341章 民主選舉第1498章 移民第1479章 英國的農業第1119章 對奧斯曼貿易第548章 東非歷史課第747章 費特河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