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3章 試點地區

第983章 試點地區

說起蒙巴薩市,其發展也確實大大出乎恩斯特的預期,不過仔細想一想也正常。

蒙巴薩經濟發展主要依託的是北方鐵路,而東非北方的西部是沒有出海口的,而是貼着比利時,法國等國家的殖民地。

這也就意味着,整個北方鐵路頭重腳輕,其對外貿易幾乎只依賴於蒙巴薩一座海港城市。

反觀達累斯薩拉姆市所在的中央鐵路,達累斯薩拉姆市受到的競爭就多的多,巴加莫約市,新漢堡港市都能分一杯羹,尤其是在東非鐵路網日益健全之後,貝拉港,卡賓達港,本格拉港,羅安達港等等都可以繞開達累斯薩拉姆市。

最主要的是很多路線在成本上甚至比達累斯薩拉姆市更低,不像蒙巴薩那樣幾乎壟斷了整個東非北方大部分進出口業務,北方的摩加迪沙,基斯馬尤和拉穆港都不能和蒙巴薩形成競爭,只能服務於很小的區域。

而陸地運輸顯然無法和海運形成競爭優勢,更何況東非北方鄰國中除了阿比西尼亞帝國以外都不成氣候,西非的各國殖民地經濟水平更是十分差勁。

當然,達累斯薩拉姆市雖然沒有蒙巴薩那種壟斷性優勢,但依舊是東非高原大部分地區的最快出海通道,所以東非政府對達累斯薩拉姆市的重視始終放在一個靠前的位置。

而達累斯薩拉姆市城市羣的提出,實際上就是如今達累斯薩拉姆市的發展已經進入瓶頸期。

作爲當前東非最發達的城市,達累斯薩拉姆市面臨人口,土地,交通等資源上的緊張問題,而第一鎮市等城市不僅有土地,人口,並且基礎設施建設相當完善,可以承接達累斯薩拉姆市產業轉移。

以前作爲首都,第一鎮市或許“不稀罕”達累斯薩拉姆市的產業,但是如今失去首都光環後,第一鎮市的區位條件在東非全境來看並不算優渥,所以和達累斯薩拉姆市合作也就顯得十分有理有據。

至於說爲什麼不在蒙巴薩設立城市羣,主要還是蒙巴薩沒有這個條件,其周邊沒有什麼像樣的城市,符合蒙巴薩在北方一家獨大的特徵。

而達累斯薩拉姆市周邊就不一樣了,巴加莫約市雖然只是中型城市,但是其工業產值是蒙巴薩的接近一半水平,第一鎮市和索加市雖然產業並不發達,但是教育和科研力量不容小覷,能爲區域內發展提供更多的人才儲備和技術支持。

而整個濱海省的教學和科研資源,這也是達累斯薩拉姆市城市圈誕生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在東非將原本屬於第一鎮市和索加市的資源投注到萊茵市之後,第一鎮市和索加市的教育和科研行業實際上處在半死不活的狀態。

而重新激活這些資源,就必須有產業支撐,而這正是第一鎮市和索加市所欠缺的。

雖然在被萊茵市瓜分了大量資源之後,第一鎮市和索加市的科教資源處在接近廢止的狀態,但是不能因此就輕視兩地的實力。

就比如前世遠東帝國的清北兩所大學,假設被拆分走百分之七十師生資源,也不可能有人說剩下的百分之三十不厲害,只不過因爲原本體系因爲人員大量流失而難以運轉了。

現在東非中央政府的目的就是讓剩下的百分之三十繼續運轉下去,最好能夠鳳凰涅槃。

所以恩斯特說道:“在過去的發展中,達累斯薩拉姆市的發展是受到一定程度制約的,尤其是在教育和科研領域和達累斯薩拉姆市的經濟地位高度不匹配。”

“而產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技術儲備,尤其是新興產業發展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其中做的最好的就是姆貝亞市,是東非科教和產業結合的典範,如果沒有科教事業的高度發達,那哈拉雷市早就超越姆貝亞市成爲東非內陸地區最發達的城市了。”

哈拉雷市作爲波西米亞省(津巴布韋)省會,重工業規模排在東非第一,同時是東非內陸第一大城市,但是其產業價值遠不及姆貝亞市。

姆貝亞市目前是東非的科研中心,教育上相對薄弱,以前在教育事業排在第一的是索加市。

而在萊茵市對第一鎮市和索加市的教育進行拆分之後,萊茵市已經成爲東非全國的教育中心,並且這種優勢還會繼續擴大。

“所以達累斯薩拉姆市的產業轉型,離不開科教事業的爆發,而達累斯薩拉姆市本身是達不到這一點的,但是第一鎮市和索加市有,這就形成了資源的整合優化。”

“同時第一鎮市和索加市也需要達累斯薩拉姆市的產業資源,這樣可以緩解達累斯薩拉姆市的土地,交通和人口等壓力。”

也就是預防大城市病,達累斯薩拉姆市屬於東非最典型的大城市,城區人口超過七十萬,而這對於城市土地,飲用水,社會治安,教育醫療資源等等都提出了較高要求。

當然,這並不意味着東非要完全限制大城市的發展,城市的一個作用就是節約公共資源,減少空置率。

就拿以前的第一鎮市來說,其城市雖然規模小,所以在城市建設中浪費嚴重,尤其是如今人口大量減少後,大量建築和土地閒置,而達累斯薩拉姆市的土地和人口壓力較爲緊張,所以兩者可以形成互補。

當然,城市發展模式各有優劣,大城市有大城市的優點,小城市有小城市的優點,而城市羣就是東非政府在東非一五計劃中的一次嘗試。

也就是通過城市羣模式,綜合大城市和小城市的優缺點,如果這條路行的通,那未來東非城鎮化的重點肯定是圍繞城市羣建設來進行。

作爲一個新興國家,東非政府的工作重心,已經從過去的農業建設徹底轉入到工業建設,而相對應的,將原本農業人口轉變爲城鎮人口也就是東非政府必然要做的事。

而城鎮化率提高,也就是城鎮人口增加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城市建設是關鍵,而小城市模式顯然是走不通的,只有大城市和城市羣兩條路具有可行性。

東非不可能要求每個區域都發展城市羣,就比如蒙巴薩那種周邊沒有什麼城市的地方,而如果達累斯薩拉姆市城市羣實驗成功的話。

下一步東非會在中部,以萊茵市爲中心建設萊茵市城市羣,西部建設西海岸城市羣等城市羣。

這也是恩斯特的主要目的,工業發展最忌諱單打獨鬥,沒有分工協作,大工業生產活動就不可能形成。

而城市羣建設也要求東非進一步在全國交通基礎的框架上,細化區域間交通網絡,這也代表着東非新一輪基礎建設的開始,就像樹木先生長出主幹,然後才能進一步枝繁葉茂一樣。

實際上在九十年代東非公路和鐵路建設中,對於支線交通的建設就已經和幹線達到同等規模,而今東非交通幹線除了水運以外,已經比較完善,欠缺的正是支線建設。

第525章 血清第851章 前往莫桑比克第668章 都需要時間第1332章 軍事半島第1106章 開放市場第425章 擴大市場第809章 事後第171章 1868年發展情況第820章 購艦第394章 硬氣第451章 人口(續)第429章 薄弱基礎第656章 擴產和升級第488章 情報戰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第1365章 銅礦帶經濟發展區規劃第682章 發展策略第952章 “雄獅”版圖第991章 抵達第653章 省會選擇第1054章 地緣博弈第890章 鐵路建設第794章 英國議會第1441章 交通強國第1089章 最終圖謀波斯灣第255章 五五開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918章 《東,法領土確認協議》第1449章 奧地利的陽謀第1012章 萌芽第312章 劍指阿比西尼亞帝國第1368章 魯道夫的人口計劃第1201章 經濟體制優勢第1525章 視察軍隊第174章 食品產業獨立第273章 雞飛狗跳第112章 人口和農業第432章 三個渠道第509章 起步第1065章 黑人天堂第442章 東非威脅論第820章 購艦第860章 克利夫蘭總統的糾結第636章 分擔壓力第376章 作戰會議第958章 巴拉圭第1134章 奧匈帝國內部爭議第1222章 會面第1472章 重返歐洲第1090章 世界第二大海底電纜網絡第825章 不同抉擇第396章 推測第103章 “大殺器”第1539章 中東第612章 美食節第1536章 阿爾圖佐夫的計劃第715章 短暫團聚第1057章 軍火生意先行第767章 佔領安哥拉第264章 威尼斯大逃亡第669章 工農聯動第1502章 雅利安人第329章 落後當前版本第865章 高原省第1014章 輕工業第81章 煤礦第1507章 大水災第1014章 輕工業第120章 熱帶疾病研究中心第651章 西南非洲第300章 掠奪第1506章 焦夫鎮第1234章 戰場均勢第186章 “三線”計劃第56章 平衡第926章 機耕路第1300章 喀山軍政府第530章 朱巴綜合訓練基地第887章 北方八市第1005章 人造纖維第829章 逮着一隻羊薅第220章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1054章 地緣博弈第587章 東美“西進運動”第360章 安排第991章 抵達第374章 熱鬧的南非第1079章 水利建設情況第150章 投資和挑撥第860章 克利夫蘭總統的糾結第276章 “老朋友”第882章 出口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961章 危與機第830章 蓄水池第86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1541章 海外鐵路業務
第525章 血清第851章 前往莫桑比克第668章 都需要時間第1332章 軍事半島第1106章 開放市場第425章 擴大市場第809章 事後第171章 1868年發展情況第820章 購艦第394章 硬氣第451章 人口(續)第429章 薄弱基礎第656章 擴產和升級第488章 情報戰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第1365章 銅礦帶經濟發展區規劃第682章 發展策略第952章 “雄獅”版圖第991章 抵達第653章 省會選擇第1054章 地緣博弈第890章 鐵路建設第794章 英國議會第1441章 交通強國第1089章 最終圖謀波斯灣第255章 五五開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918章 《東,法領土確認協議》第1449章 奧地利的陽謀第1012章 萌芽第312章 劍指阿比西尼亞帝國第1368章 魯道夫的人口計劃第1201章 經濟體制優勢第1525章 視察軍隊第174章 食品產業獨立第273章 雞飛狗跳第112章 人口和農業第432章 三個渠道第509章 起步第1065章 黑人天堂第442章 東非威脅論第820章 購艦第860章 克利夫蘭總統的糾結第636章 分擔壓力第376章 作戰會議第958章 巴拉圭第1134章 奧匈帝國內部爭議第1222章 會面第1472章 重返歐洲第1090章 世界第二大海底電纜網絡第825章 不同抉擇第396章 推測第103章 “大殺器”第1539章 中東第612章 美食節第1536章 阿爾圖佐夫的計劃第715章 短暫團聚第1057章 軍火生意先行第767章 佔領安哥拉第264章 威尼斯大逃亡第669章 工農聯動第1502章 雅利安人第329章 落後當前版本第865章 高原省第1014章 輕工業第81章 煤礦第1507章 大水災第1014章 輕工業第120章 熱帶疾病研究中心第651章 西南非洲第300章 掠奪第1506章 焦夫鎮第1234章 戰場均勢第186章 “三線”計劃第56章 平衡第926章 機耕路第1300章 喀山軍政府第530章 朱巴綜合訓練基地第887章 北方八市第1005章 人造纖維第829章 逮着一隻羊薅第220章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1054章 地緣博弈第587章 東美“西進運動”第360章 安排第991章 抵達第374章 熱鬧的南非第1079章 水利建設情況第150章 投資和挑撥第860章 克利夫蘭總統的糾結第276章 “老朋友”第882章 出口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961章 危與機第830章 蓄水池第86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1541章 海外鐵路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