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4章 1914年鋼鐵貿易

萊茵市。

最近東非沒有太多閒心關注歐洲戰局的變化,一方面過去兩年裡東非吃的太撐,光是殖民地就擴張了近一百多萬平方公里,另一方面東非的三五計劃即將結算。

而殖民地擴張伴隨着東非海外市場的擴大,在遠東,南美,中東,西非等區域,東非都取得了巨大成績,只要戰後能夠維持住東非在這些相對中立地區市場競爭的優勢,哪怕縮水,東非所能容括的海外市場體量也將超過法國,不輸於英國和美國。

英國的殖民地太多而且經濟價值高,而美國和東非一樣,在海外市場攻城掠地,是目前東非海外市場拓展的最強競爭對手。

思維特對着政府人員們說道:“去年的鋼鐵產量報告已經總結完畢,整個1914年,我國鋼鐵產量達到了三千七百萬噸,創下了歷史新高,尤其是受下半年歐洲戰爭影響,我國鋼鐵產量增加了三百多萬噸。”

“而同期美國鋼鐵產量應該在兩千七百萬噸到三千萬噸左右,美國鋼鐵產業已經受戰爭因素復甦,但是之前經濟危機對美國鋼鐵產業的重創,讓美國鋼鐵產量暫時無法恢復到巔峰期,不過明年我們可能會面對美國鋼鐵產業更加猛烈的競爭。”

“歐洲各國的具體數據,因爲戰爭原因很難判定,不過整體數據應該有所攀升,其中我國生產的鋼鐵中大約有四百萬噸,通過各種形式流向歐洲,其中法國,俄國,奧匈帝國分別排在前三位。”

法國的運氣可以說相當不好,其本土本就缺乏鋼鐵產業發展的基礎原材料,而比利時被德軍攻克後,對法國鋼鐵產業發展又是一拳重擊。

在戰前,法國許多煤炭和鋼鐵都需要從比利時進口,而法國的殖民地產量有限,同時法國本土因爲戰爭原因,青壯勞動力流向軍隊,產業人口相對缺乏,鋼鐵等產業不可避免的受到影響,這就導致法國對鋼鐵的需求奇缺,而這進一步促成1914年法國成爲東非鋼鐵的第一大買主。

至於俄國,那是什麼都缺,其戰前鋼鐵產量也不過和法國相當,但是俄國動員人數可是要遠超其他國家。

可以說除了人不缺以外,俄國沒有一樣東西的生產能滿足本國需要,尤其是工業品極度依賴其他工業國出口,但是俄國又不像法國那樣有錢,反而倒欠不少國家債務,這使得俄國的購買力十分有限。

而東非可不敢拿俄國政府的信用作爲貸款憑證,畢竟以恩斯特的瞭解,未來俄國政權能不能保住都是一個問號,此時向俄國放貸,恐怕最後連本金都會被蘇俄政權沒收。

這其中最重要的是俄國的抵押物,比如礦山,油田等等,即便拿到手未來東非也開發不了。

所以東非對俄國的貿易主要通過真金白銀,或者以物易物的形式展開,這使得黑海的東非商船每次返航都拉着大批貨物,至於東非用不用的着那就兩說了。

而奧匈帝國成爲東非在歐洲第三大鋼鐵進產品出口國,也很好理解,畢竟奧匈帝國的鋼鐵連法國都不如,而奧匈帝國人口可是要遠超法國。

除了三個大國的訂單以外,歐洲其他很多小國也格外依賴東非的鋼鐵產出,這就使得東非鋼鐵產量在1914年達到驚人的三千七百萬噸。

要知道前世一戰結束時,美國的鋼鐵產量也才四千多萬噸,而東非現在距離四千萬噸這個門檻只有不到三百萬噸的差距。

“鋼鐵產量還有上升空間,除了歐洲以外的世界其他國家,除了美國等少數國家以外,大部分國家都陷入了暫時性的鋼鐵短缺,這些國家的鋼鐵產量缺口,最早是歐洲各個鋼鐵生產國因爲戰爭原因而無法出口造成的。”

“這部分市場,絲毫不遜色於歐洲市場,所以在今年我國鋼鐵產業還有進一步的上升空間,產量突破四千萬噸指日可待。”

“而在鋼鐵出口中,特種鋼鐵尤其突出,除了德國和英國以外,很多國家的軍工生產需要從我國進口特種鋼鐵,尤其是火炮方面。”

在戰爭爆發前,東非就已經成爲和德國,英國並列的三大特種鋼鐵生產國,英國是歷史積累深厚,而德國則是科技強悍,至於東非就是老天爺賞飯吃了。

除了鎢以外的其他主要合金生產礦產,基本上大部分來自東非,其中東非的錳,鉻,鋁都排在世界第一位,銅的生產也處在第一梯隊,鎳,鉛,鋅也不缺乏,實際上鎢礦東非同樣有,只不過東非的鎢礦規模遠比不上遠東帝國。

這就導致東非鋼鐵產業,尤其是在高端鋼鐵產品生產領域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即便法國,俄國和奧匈帝國這些老牌帝國主義國家,也不得不在1914年末後,開始加大對東非特種鋼鐵的訂單來鑄造火炮等武器。

“我國鋼鐵產業蓬勃發展的同時,對其他地區的鐵礦和煤炭進口也明顯上升,尤其是對中東和南美,沙俄三地的礦產總量增速最快。”

東非從俄國進口的大量礦產自然是用來抵債的,至於中東地區,其實除了石油以外,其他礦產也不少,只不過在石油能源的掩蓋下,容易被人忽視。

而中東地區的現任大哥,奧斯曼帝國這幾年和東非關係緊密,兩國貿易日益攀升,所以帶動了整個中東地區對東非貿易的進一步繁榮。

而南美地區其實是比較缺乏煤炭的,如今南美各國因爲工業體量有限,反而成爲了東非煤炭的來源之一,畢竟東非西海岸本身煤炭資源並不豐富,到是鐵礦並不缺乏。

東非西海岸畢竟曾經和南美洲是一體的,所以兩地礦產資源趨同也不是沒有可能,就比如巴西前世可是僅次於澳大利亞的世界第二大鐵礦輸出國,孕育了淡水河谷這種礦業巨頭。

與之相對,東非西海岸,以及非洲西海岸其他地區,就比如比屬剛果,喀麥隆殖民地,前世的幾內亞都有大量鐵礦存在。

而東非的煤炭卻分佈在東部和南部,所以從南美各國進口鐵礦,再通過海運運輸到東非西海岸,反而變得有利可圖。

恩斯特對於東非鋼鐵產業的發展還是比較滿意的,他補充說道:“鋼鐵產業發展,尤其要重視歐洲以外的區域。”

“雖然現在因爲歐洲戰爭原因,導致歐洲的鋼鐵價格最暴利,我們對歐洲出口也能賺的更多。”

“但是歐洲的戰爭終究會有結束的一天,所以歐洲鋼鐵貿易只能算短期利益,真正想讓東非鋼鐵產業未來穩步發展,對亞非拉地區要格外重視。”

“尤其是對海外礦產的投資,如澳大利亞,巴西,秘魯等地區,都有很大的潛力,現在是空窗期,我們在海外跑馬圈地的主要對手只有美國,所以東非資本出海,尤其是在亞非拉的落後地區要先下手爲強。”

歐洲的戰爭一結束,原本那些老牌強國恢復正常生產,肯定要想盡辦法把美國和東非重新驅逐出去,所以如今很多在歐洲的生意,雖然賺錢,但也就四五年時間,這個時間,足夠東非在歐美以外的地區跑馬圈地了。

第506章 賊心不死第851章 前往莫桑比克第1011章 借錢第1248章 普吉島第1429章 潛在危機第926章 機耕路第926章 機耕路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591章 歸途第1504章 脫鉤第83章 拯救馬西米連諾一世第1045章 教育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236章 “羅馬”之謀。第1448章 竊聽第331章 插翅難飛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859章 登陸,被俘,遣返第1103章 第二次摩洛哥危機爆發第1333章 1919年第1303章 撤資第734章 戰備狀態的新漢堡港市第1317章 流亡政府第1115章 農村大發展第1341章 不嫌事大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17章 達累斯薩拉姆第114章 東非的聖誕節第703章 有軌電車和東非電力發展機遇第813章 馬達加斯加島第205章 別說沒給你機會啊!第1146章 趁虛而入第1464章 鐵血暴君第854章 美國人密謀第29章 艱苦行軍第1022章 南德意志王國第498章 和談第289章 教學第1098章 造船業影響第712章 鐵路所見第1165章 抵押物第626章 封閉和開放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388章 換師第719章 騾馬帝國第238章 三把“刀”第96章 西北悲歌第1372章 平原省第441章 回國第899章 東非鋁產業第70章 蒙巴薩第921章 西班牙不按套路出牌第887章 北方八市第655章 茶產業發展狀況第1037章 電氣化第1192章 鋼鐵森林第1131章 刺殺失敗第863章 三縱三橫第1239章 兵變第1093章 英國的誠意迪拜第910章 坦克試驗場第544章 奎河拱水壩第1114章 抉擇第816章 1890年農業發展報告第59章 桑給巴爾宮廷政變第373章 五十步笑百步第1388章 人才招聘第1552章 1933年貿易形勢第601章 橡膠種植業前景和危機第613章 工作報告第558章 禍水東引第254章 不歡而散第287章 西逃第904章 卡賓達第1392章 區域經濟合作組織第877章 合作辦學第861章 分贓第1127章 創業團隊第624章 要人第656章 擴產和升級第1505章 庫夫拉地區第376章 作戰會議第46章 船隊第744章 心態調整第1457章 爆金幣第539章 鄰居論第232章 裁區設省第675章 水鐵聯運第1320章 東非軍改第341章 民主選舉第441章 回國第598章 新年第173章 1869年農業發展方向第846章 東非牛仔第1276章 酒精第1082章 工業軸心第890章 鐵路建設第18章 遠洋貿易第264章 威尼斯大逃亡
第506章 賊心不死第851章 前往莫桑比克第1011章 借錢第1248章 普吉島第1429章 潛在危機第926章 機耕路第926章 機耕路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591章 歸途第1504章 脫鉤第83章 拯救馬西米連諾一世第1045章 教育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236章 “羅馬”之謀。第1448章 竊聽第331章 插翅難飛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859章 登陸,被俘,遣返第1103章 第二次摩洛哥危機爆發第1333章 1919年第1303章 撤資第734章 戰備狀態的新漢堡港市第1317章 流亡政府第1115章 農村大發展第1341章 不嫌事大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17章 達累斯薩拉姆第114章 東非的聖誕節第703章 有軌電車和東非電力發展機遇第813章 馬達加斯加島第205章 別說沒給你機會啊!第1146章 趁虛而入第1464章 鐵血暴君第854章 美國人密謀第29章 艱苦行軍第1022章 南德意志王國第498章 和談第289章 教學第1098章 造船業影響第712章 鐵路所見第1165章 抵押物第626章 封閉和開放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388章 換師第719章 騾馬帝國第238章 三把“刀”第96章 西北悲歌第1372章 平原省第441章 回國第899章 東非鋁產業第70章 蒙巴薩第921章 西班牙不按套路出牌第887章 北方八市第655章 茶產業發展狀況第1037章 電氣化第1192章 鋼鐵森林第1131章 刺殺失敗第863章 三縱三橫第1239章 兵變第1093章 英國的誠意迪拜第910章 坦克試驗場第544章 奎河拱水壩第1114章 抉擇第816章 1890年農業發展報告第59章 桑給巴爾宮廷政變第373章 五十步笑百步第1388章 人才招聘第1552章 1933年貿易形勢第601章 橡膠種植業前景和危機第613章 工作報告第558章 禍水東引第254章 不歡而散第287章 西逃第904章 卡賓達第1392章 區域經濟合作組織第877章 合作辦學第861章 分贓第1127章 創業團隊第624章 要人第656章 擴產和升級第1505章 庫夫拉地區第376章 作戰會議第46章 船隊第744章 心態調整第1457章 爆金幣第539章 鄰居論第232章 裁區設省第675章 水鐵聯運第1320章 東非軍改第341章 民主選舉第441章 回國第598章 新年第173章 1869年農業發展方向第846章 東非牛仔第1276章 酒精第1082章 工業軸心第890章 鐵路建設第18章 遠洋貿易第264章 威尼斯大逃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