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4章 獅子大開口

第804章 獅子大開口

英軍俘虜就是東非談判的底氣所在,而當這張牌赫爾曼被攤出,在座的各位尤其是英,法這種殖民大國是感觸最大的,當然,英國是破防了,而法國人則是幸災樂禍。

19世紀的殖民戰爭中,殖民主義者往往只需要少量兵力就能取得相當大的收穫。

就比如在東非之前,葡萄牙人在安哥拉和莫桑比克的總兵力只有不到萬人。

最誇張的則是18世紀英國東印度公司對印度的征服,僅僅只用了不到千人的本土軍隊配合兩千左右的僱傭軍就實現了對印度的征服,即使到19世紀,駐印英軍總數也不超過萬人。

英國人可以說復刻了唐代王玄策對印度的征服模式,雖然英軍人數少,但是英國人組建了大批傀儡部隊,大部分都是印度人。

時間在近一點的五十年代英法和遠東帝國的戰爭,總兵力才五千六百多人。

當然,遠東帝國的戰爭有極大的意外性,首先就是遠東帝國當時沒有制海權,首都又靠近沿海。

而在英國入侵之前遠東帝國僅有廣州一處通商口岸,也就是“一口通商”,這和東非有重大區別,早期東非也只有達累斯薩拉姆市一處通商口岸,但是東非本身自然地理條件差,缺乏優良港口。

在東非對沿海多處海灣進行改造之後,才形成如今的沿海城市格局,典型的就包括巴加莫約和蒙巴薩。

在東非之前,兩地都是真正的不毛之地,巴加莫約人口僅有數百人(歷史上1880年巴加莫約人口才一千人左右),蒙巴薩情況稍好,但在桑給巴爾蘇丹國治下也僅僅是一處小型城鎮,因爲他遠離桑給巴爾蘇丹國的核心區域(桑給巴爾島以及達累斯薩拉姆市周邊)。

歐洲殖民者往往只需要幾個團的兵力就能隨便攻陷一個國家和大片區域,而東非顯然打破了這個“常識”。

而英國實際已經在戰前儘可能的“高估”了東非,首先就是東非海軍實力在世界前列,其次東非武器裝備基本和歐洲水平持平,所以在對東非戰爭前英國首相塞西爾幾乎以“最大限度”對待東非戰爭。

而事實證明他們還是嚴重低估了東非的戰爭潛力,數萬英軍被俘幾乎是19世紀以來英軍所面對最大的恥辱。

當然,英國能下定決心,一次性動用如此多軍隊進攻東非,和東非經濟飛速發展有重要關係,東非雖然“封閉”,但是沿海地區的經濟狀況卻是肉眼可見的,加上貿易繁榮,東非航線的船隻密度,以及控制蘇伊士運河以及馬六甲海峽英國本身就能獲得很多東非的進出口數據,所以南非戰爭本質還是利益所驅使的。

而赫爾曼則繼續獅子大開口道:“目前英軍以及印度俘虜超過二十七萬,加上這些俘虜在東非的吃喝拉撒,以及賠償東非經濟損失,軍費開支,英國應該向我國賠償八千二百萬英鎊。”

赫爾曼此話一出,全場譁然,不說英國,就是奧匈帝國,德國,法國等等都繃不住了。

要知道整個普法戰爭,法國對普魯士的賠償也“才”五十億法郎,當時也就是兩億英鎊左右。

而東非一次就要英國賠償八千兩百萬英鎊,幾乎就是半個普法戰爭的戰爭賠款,同時接近英國財政一年的收入,在1888年英國全年財政收入大約九千萬英鎊左右。

而這還遠遠沒有結束,在衆人震驚的時候,東非繼續獅子大開口,赫爾曼沒有忘記葡萄牙,雨露均沾道:“葡萄牙也應該賠償我國四千八百萬英鎊,這還是我國考慮葡萄牙王國財政困難以及士兵戰鬥力,特別優惠的情況下,不然葡萄牙士兵單價也按照英國士兵計算的話,這個數字將會翻三倍。”

一句話不僅讓葡萄牙代表心跳加速,同時被深深地羞辱,東非這是點名了葡萄牙戰鬥力低下。

“赫爾曼伯爵,你們東非太過分了,就算把整個安哥拉和莫桑比克打包賣掉也不值四千萬雷亞爾(葡萄牙貨幣),更何況是英鎊。”葡萄牙代表先索爾茲伯利一步發問道。

赫爾曼人畜無害的微笑道:“格爾斯先生,你先不要急,我們這麼計算自然是有道理的,我們這次戰爭俘虜的葡萄牙士兵總計超過十二萬,一個葡萄牙士兵按照英軍的三分之一,也就是五十英鎊計算,那就是六百萬英鎊,而這僅僅是葡萄牙士兵贖金,我們還俘虜了三十多萬葡萄牙僕從軍,光是這幾個月俘虜的吃喝拉撒我們打個五折,那也是一筆天文數字。

而葡萄牙士兵對我國西部和中部三個省份的破壞幾乎是毀滅性的,造成了上百萬居民流離失所,基礎設施幾乎全部被毀,同時爲了保家衛國而犧牲的黑興根戰士們也要獲得賠償和撫卹金,所以四千八百萬英鎊多麼?我們黑興根王國實際上損失嚴重,要不是考慮到葡萄牙的經濟水平和葡萄牙士兵破壞力不及英軍,你們才應該是賠償的大頭。”

按照赫爾曼的話,葡萄牙還賠少了,當然賬肯定不能這麼算,首先就是赫爾曼所謂的上百萬人口,這就是一個憑空變出來的數字,如果是黑人那還算合理,但是黑人顯然不能算作東非人口。

其次東非在西部幾乎沒有怎麼開發,所謂基礎設施破壞嚴重也是子虛烏有的情況,畢竟西部大多數地方本來就連個“毛”都沒有。

最後是對葡萄牙軍隊的計算,葡萄牙會把三十多萬黑人僕從軍當“人”麼?顯然不會,更何況爲這些黑人繳納贖金。

所以能變現的其實還是十二萬葡萄牙本土士兵,而六百萬英鎊贖金其實就足夠東非回本了,依照葡萄牙的經濟狀況,恐怕六百萬英鎊都很難掏出來,而東非開出的四千八百萬英鎊只不過是在把黑人算進葡萄牙人的基礎上翻了三倍左右。

六百萬英鎊雖然不少,但是葡萄牙吭吭哧哧還可以承受,而四千八百萬英鎊那就直接可以要了葡萄牙政府的老命。

絲毫不用懷疑,只要葡萄牙認下這個數字,未來五十年內葡萄牙都翻不了身,且徹底會淪爲歐洲的三流國家。

法國家大業大,葡萄牙一直都靠吃老本,而且葡萄牙本土面積小,人口少,如果按照這個金額賠償,基本上每個葡萄牙能平攤到十五英鎊上下的債務,而這個時期,英國工人月工資大部分都沒突破十英鎊,經濟水平更差的葡萄牙人不吃不喝也要至少兩三個月才能還清東非的債務,更何況葡萄牙普通人的工資水平只能勉強養家餬口,所以葡萄牙政府是必然不會答應東非條件的。

第155章 沙俄移民的特殊待遇第533章 危若累卵第827章 種植園改農場第1438章 會議召開第690章 西部兵力部署第617章 行動第487章 太特城第910章 坦克試驗場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245章 我的總督舅舅第1230章 水權第726章 深入第825章 不同抉擇第378章 有自己的路第132章 躍躍欲試第447章 趣談第910章 坦克試驗場第483章 新民族第737章 奇葩的印度人第987章 經濟危機和一五計劃第977章 情報摸底第714章 伊林加第142章 三區一改第1323章 富查伊拉地區第714章 伊林加第419章 危機爆發第53章 土豆種植第1003章 鐵路系統調整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1028章 1904年經濟狀況第1230章 水權第936章 軍售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161章 檢閱第880章 安哥拉農業第816章 1890年農業發展報告第1006章 英日兩國動作第543章 南琉球羣島第1146章 趁虛而入第1192章 鋼鐵森林第937章 戰爭倒計時第1225章 庫區移民第292章 先進的包稅制第507章 兩頭通吃第1112章 招商引資第384章 臨危受命第1313章 交易達成第276章 “老朋友”第857章 一分爲二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351章 過往第808章 塵埃落定第601章 橡膠種植業前景和危機第11章 黑興根財團第1255章 林業資源第1049章 農業危機第1247章 五萬平方公里第862章 後續第1003章 鐵路系統調整第41章 衣錦還鄉第916章 鯨灣港鐵路第1056章 以德國爲首第520章 發電廠第772章 心態第1361章 影響第1396章 急轉直下第970章 世界第四第21章 軍事化管理第89章 漢堡遠洋商業貿易船隊第406章 黑色產業鏈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第280章 巴加莫約造船廠和文化戰爭第654章 軍用車輛研究所第159章 實驗基地第144章 貿易第1165章 抵押物第211章 “口袋”計劃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1018章 磋商第971章 經濟狀況第866章 巴斯夫考察團第482章 波斯尼亞第197章 建議第933章 法國主導第989章 學術交流第680章 緩衝區第1230章 水權第1284章 法國人的家底第1389章 定居第436章 惡意競爭第1050章 伊林加市工業探索第375章 第一鎮市的安全形勢第2章 恩斯特的改變第1282章 學習營第663章 混亂西非第732章 雙輸第25章 軍事工業初級門票第929章 海軍的心思第955章 萊茵宮地鐵站第847章 畜牧業
第155章 沙俄移民的特殊待遇第533章 危若累卵第827章 種植園改農場第1438章 會議召開第690章 西部兵力部署第617章 行動第487章 太特城第910章 坦克試驗場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245章 我的總督舅舅第1230章 水權第726章 深入第825章 不同抉擇第378章 有自己的路第132章 躍躍欲試第447章 趣談第910章 坦克試驗場第483章 新民族第737章 奇葩的印度人第987章 經濟危機和一五計劃第977章 情報摸底第714章 伊林加第142章 三區一改第1323章 富查伊拉地區第714章 伊林加第419章 危機爆發第53章 土豆種植第1003章 鐵路系統調整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1028章 1904年經濟狀況第1230章 水權第936章 軍售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161章 檢閱第880章 安哥拉農業第816章 1890年農業發展報告第1006章 英日兩國動作第543章 南琉球羣島第1146章 趁虛而入第1192章 鋼鐵森林第937章 戰爭倒計時第1225章 庫區移民第292章 先進的包稅制第507章 兩頭通吃第1112章 招商引資第384章 臨危受命第1313章 交易達成第276章 “老朋友”第857章 一分爲二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351章 過往第808章 塵埃落定第601章 橡膠種植業前景和危機第11章 黑興根財團第1255章 林業資源第1049章 農業危機第1247章 五萬平方公里第862章 後續第1003章 鐵路系統調整第41章 衣錦還鄉第916章 鯨灣港鐵路第1056章 以德國爲首第520章 發電廠第772章 心態第1361章 影響第1396章 急轉直下第970章 世界第四第21章 軍事化管理第89章 漢堡遠洋商業貿易船隊第406章 黑色產業鏈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第280章 巴加莫約造船廠和文化戰爭第654章 軍用車輛研究所第159章 實驗基地第144章 貿易第1165章 抵押物第211章 “口袋”計劃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1018章 磋商第971章 經濟狀況第866章 巴斯夫考察團第482章 波斯尼亞第197章 建議第933章 法國主導第989章 學術交流第680章 緩衝區第1230章 水權第1284章 法國人的家底第1389章 定居第436章 惡意競爭第1050章 伊林加市工業探索第375章 第一鎮市的安全形勢第2章 恩斯特的改變第1282章 學習營第663章 混亂西非第732章 雙輸第25章 軍事工業初級門票第929章 海軍的心思第955章 萊茵宮地鐵站第847章 畜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