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1章 英國選擇退讓

前世蘇聯解體在一定程度上就在於中後期領導層的傲慢,尤其是宣傳層面民衆對國家發展的心理預期要求過高,以至於其夢境破碎後整個國家難以接受。

其實蘇聯領導層也是騎虎難下,被他們自己打造的低端輿論機器架起來,而事實上,蘇聯即便到了末期,其國內經濟形勢也完全沒有想象中惡劣,至少對比廣大亞非拉國家而言,國家體系沒有崩壞的蘇聯,其國內各個方面還是遠超其他地區的。

所以恩斯特自然“充分”吸取蘇聯經驗教訓,適時給本國國民降降溫,如果把東非民衆培養成“聖人”心態,那東非可挑剔的缺點簡直罄竹難書。

……

倫敦

英國首相阿斯奎斯:“這是羅素大使從萊茵發來的信息,果然東非人有些貪得無厭!”

wWW тTk ān ℃o

東非政府的態度,對於英國而言確實有些惡劣,如果拋開其他因素,光是讓英國主動放開部分市場這一點就難以接受,更何況東非政府還隱晦的表示想從英國在印度洋的勢力範圍內獲取一塊土地。

這在英國近幾十年歷史上,幾乎從來沒有遇到這種情況,之所以說幾乎,那是因爲比東非過分的國家不是完全沒有,就比如德國和俄國之流。

當然,對於英國政府的這種“污衊”,東非心中也是比較委屈的,畢竟英國對東非的要求也是很難接受,限制本國海軍發展這種無理要求,也就東非肯和英國談判,所以東非向英國政府要些好處那也符合情理。

畢竟,英國之前同樣對德國做出過類似的建議,但是德國根本就沒有給英國什麼好臉色,讓英國政府像一個小丑一樣。

財政大臣喬治說道:“東非政府的要求看似有些貪得無厭,可我們也必須認真考慮一番,畢竟我們不主動和東非合作,他們也會通過其他方式來達成自己的目的。”

“就比如市場層面,我們過去一直都在對東非實行制裁,但是收效甚微,而且隨着東非國力的持續上升,他們會主動擴充貿易邊疆。”

“就比如東非在波斯灣和南美地區的行動,都是伴隨着軍事活動開展,如果我們繼續選擇對抗,那結果肯定是兩敗俱傷。”

“可是東非不是小國,他們完全和我們耗得起,但是我們不能投入全部精力和東非在印度洋或者南大西洋同東非競爭。”

阿斯奎斯嘆了口氣道:“這也是我擔心的一點,如果東非政府是德國那種軟硬不吃的國家,那我們在印度洋和南大西洋區域就會陷入困境,但是東非政府顯然比德國政府要理智,他們表示出了和帝國談判的心意,但是他們的要求又太獅子大開口。”

可以說對現在東非政府的狀態,英國政府心裡是極其複雜的,如果東非政府不選擇談判,英國肯定着急,畢竟英國現階段沒有這個精力和東非拉扯,可是東非政府表達出談判的意願,英國政府心裡還是很難受,因爲東非政府要的太多……

實際上東非政府要的真不多,正如喬治剛纔說的,難道英國政府不給,東非自己就得不到麼?東非政府在獲取市場方面和英國實際上是動態競爭。

畢竟南美市場主要是受到英國的影響,而並非英國人的自留地或者後花園,英國也做不到一言九鼎,而東非藉助自身的地理優勢和體量優勢,完全能公平的和英國在南美市場展開競爭。

東非距離南美近,而且工業也能排在世界第三的位置,而英國經濟雖然強,但工業只能排在東非之後。

這也就意味着東非完全不害怕英國在南美地區的各類競爭,就算英國能影響南美各國政府亦是如此,畢竟東非海軍又不是吃乾飯的,東非對於英國這種大國或許抱有敬意,對南美各國那就要換副面孔了,畢竟東非可不是什麼大善人,而是帝國主義列強中的一員。

所以說到這裡,又繞回到了海軍問題,如果東非海軍超出英國政府預期,對英國政府而言不亞於印度洋和南大西洋局勢失控。

而英國政府又沒有能力,精力和勇氣再對東非發動一場類似於南非戰爭的大型戰爭,打斷東非發展的勢頭。

所以對於現在的英國政府而言,如果能和東非政府達成一些利益交換,從而讓東非海軍限制在“合理區間”內,就已經算是最好的結果。

這其實就類似前世英國通過《華盛頓海軍條約》來制衡美國等國家海軍的發展一樣。

前世英國其實是《華盛頓海軍條約》的受益者,畢竟一戰結束後,美國已經事實上成爲全世界最強大的國家,各個方面皆是如此,但是《華盛頓海軍條約》就使得美國海軍限制在英國政府接受範圍之內。

所以思慮再三,阿斯奎斯咬着牙說道:“可以答應東非政府的合理要求,當然,前提是在我們接受範圍之內,現階段我們根本沒有可能在到非洲找東非的麻煩,等我們從歐洲脫身後,再把我們失去的拿回來。”

不接受東非的“善意”肯定是不行的,如今英國根本就無法從歐洲局勢中脫身,所以阿斯奎斯還是決定對東非暫時讓步。

當然,英國作爲世界霸主,肯定不是畏懼東非,就阿斯奎斯本人來說,現在自己所做出的決定不過是同東非虛與委蛇,等帝國解決歐洲的問題後,肯定要讓東非吃掉的連本帶利全部吐出來。

阿斯奎斯說道:“東非政府必須將本國海軍限制在我們的要求之內,我們才能在相關問題上讓步,等到歐洲局勢穩定,我們再通過各種手段,讓東非政府明白,帝國的好處不是那麼好拿的。”

喬治也認同了首相的說法,暫時和東非發生衝突,對其他部門的影響不說,對財政部肯定沒有好處。

光是一個兩強標準就讓帝國皇家海軍變成了難填溝壑的吞金獸,如果想再抽出精力投入到印度洋和太平洋,難不成真要搞出一個“三強”標準。

阿斯奎斯接着說道:“接下來政府要拿出一個可靠的方案,雖然說要讓出市場和土地,那也只能是我們說了算,絕對不能破壞帝國整體上的戰略佈局以及核心利益。”

喬治說道:“首相閣下放心,其實對於東非政府的要求,還是比較好滿足的,我們的產業和東非產業競爭並不激烈,至少當前階段,東非並不是我國在國際市場的主要競爭對手,東非的危害反而不如美國,德國和法國這些國家。”

“所以我們完全可以在開放市場上進行一些細緻的劃分,從而避開和東非商品的競爭,東非輕工業生產一直都是東非的短板,而這也是帝國的強項,只要東非不涉及我國的核心利益,其實對我國沒有什麼太大影響,反而會讓美國和德國同東非競爭比較激烈。”

阿斯奎斯也認同這一點,東非在國際市場上,尤其是輕工業產品確實不太出衆,甚至可以說表現低能,沒有太能拿出手的產品,而這個領域反而是英國的強項。

阿斯奎斯說道:“至於東非政府對土地的要求,我們也要好好斟酌斟酌,帝國擁有廣闊的領土和勢力範圍,從印度洋區域挑選出最沒有利用價值的給東非也不是太難。”

第1520章 《巴拉那河商船通航協定》第1196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鍊鋁廠第457章 插旗佔地第863章 三縱三橫第343章 屯田第3章 在柏林第933章 法國主導第146章 農業研究所第840章第756章 紡織業危機第1325章 卡塔爾第933章 法國主導第1008章 分析第1252章 軍事安排第1044章 缺大德的東非第1492章 贊比西河改造工程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113章 野望第639章 不對等交易第971章 經濟狀況第1196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鍊鋁廠第193章 夫妻交談第721章 1885型重機槍第839章 強大的東非電力第442章 東非威脅論第796章 強硬態度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360章 安排第657章 安哥拉防務第941章 “萊茵帝國”第1381章 拿下警局第580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電纜國營一廠第53章 土豆種植第61章 桑給巴爾新朝雅政第1108章 比利時人的震撼第117章 天倫之樂第631章 準備第1075章 肉類消費第1557章 南非破冰第959章 南美國家關係第760章 421師野望第1552章 1933年貿易形勢第13章 國際調停第1374章 波斯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1310章 禍水東引第889章 遠東戰火第216章 未來可期第808章 塵埃落定第788章 俘虜的“覺悟”第276章 “老朋友”第671章 西北的機遇第1503章 縱火案第117章 天倫之樂第899章 東非鋁產業第994章 經濟外援第226章 遠東大使第924章 海洋第50章 教育第432章 三個渠道第1429章 潛在危機第1107章 新經濟政策第1424章 契卡的監視第930章 漢薩省第966章 參觀姆貝亞第1414章 奧匈帝國危機第70章 蒙巴薩第104章 飲食第51章 坦噶港第332章 稻種第1500章 阿根廷經濟崩潰第309章 私人特工組織第1014章 輕工業第251章 各方行動第1338章 政治互信第268章 “愛國者”牛肉土豆罐頭第1548章 利比亞本土化第809章 事後第794章 英國議會第1020章 反向移民第985章 第一大路橋第971章 經濟狀況第880章 安哥拉農業第294章 安達手錶第832章 押解第1086章 以法國爲底線第1406章 糧食安全第606章 後悔第812章 驅趕葡萄牙人第930章 漢薩省第1208章 黑奴的歸途第321章 基圖伊煤礦第553章 大公無私第1333章 1919年第900章 “三部”建設第115章 聖誕節後第27章 地圖第882章 出口第737章 奇葩的印度人第401章 駁回
第1520章 《巴拉那河商船通航協定》第1196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鍊鋁廠第457章 插旗佔地第863章 三縱三橫第343章 屯田第3章 在柏林第933章 法國主導第146章 農業研究所第840章第756章 紡織業危機第1325章 卡塔爾第933章 法國主導第1008章 分析第1252章 軍事安排第1044章 缺大德的東非第1492章 贊比西河改造工程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113章 野望第639章 不對等交易第971章 經濟狀況第1196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鍊鋁廠第193章 夫妻交談第721章 1885型重機槍第839章 強大的東非電力第442章 東非威脅論第796章 強硬態度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360章 安排第657章 安哥拉防務第941章 “萊茵帝國”第1381章 拿下警局第580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電纜國營一廠第53章 土豆種植第61章 桑給巴爾新朝雅政第1108章 比利時人的震撼第117章 天倫之樂第631章 準備第1075章 肉類消費第1557章 南非破冰第959章 南美國家關係第760章 421師野望第1552章 1933年貿易形勢第13章 國際調停第1374章 波斯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1310章 禍水東引第889章 遠東戰火第216章 未來可期第808章 塵埃落定第788章 俘虜的“覺悟”第276章 “老朋友”第671章 西北的機遇第1503章 縱火案第117章 天倫之樂第899章 東非鋁產業第994章 經濟外援第226章 遠東大使第924章 海洋第50章 教育第432章 三個渠道第1429章 潛在危機第1107章 新經濟政策第1424章 契卡的監視第930章 漢薩省第966章 參觀姆貝亞第1414章 奧匈帝國危機第70章 蒙巴薩第104章 飲食第51章 坦噶港第332章 稻種第1500章 阿根廷經濟崩潰第309章 私人特工組織第1014章 輕工業第251章 各方行動第1338章 政治互信第268章 “愛國者”牛肉土豆罐頭第1548章 利比亞本土化第809章 事後第794章 英國議會第1020章 反向移民第985章 第一大路橋第971章 經濟狀況第880章 安哥拉農業第294章 安達手錶第832章 押解第1086章 以法國爲底線第1406章 糧食安全第606章 後悔第812章 驅趕葡萄牙人第930章 漢薩省第1208章 黑奴的歸途第321章 基圖伊煤礦第553章 大公無私第1333章 1919年第900章 “三部”建設第115章 聖誕節後第27章 地圖第882章 出口第737章 奇葩的印度人第401章 駁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