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

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

爲什麼歌爾韋斯坦要將中部農業區和莫桑比克地區單獨挑出來講,自然有其道理。

在東非對農業分佈的最大因素實際上就是降水,九大農業區中除了兩河流域區(索馬里)以外,降水基本上都在四百毫米以上,而莫桑比克和中部農業區的降水處在六百毫米到一千五百毫米之間,再往上就是真正的熱帶雨林氣候了。

一般而言,熱帶雨林氣候的降水量常年在兩千毫米以上,當然,像東非的剛果雨林是一個例外,其降水量一般在一千五百毫米到兩千毫米左右,特殊情況,特殊地區可能突破三千毫米,像亞馬孫雨林大部分地區基本就穩定在兩千毫米之上。

而降水量四百毫米以上才適合發展種植業,八百毫米以上纔算溼潤區,所以東非年降水量能達到八百毫米以上的,除開熱帶雨林區域,整體上和東非人口,經濟分佈重合。

像加丹加高原,大湖區,都是緊挨着熱帶雨林地區的溼潤地區,最適宜農業種植,莫桑比克地區雖然遠離熱帶雨林,但是受地形等因素影響,降水量也比較充沛。

當然,在九大農業區中還有兩河流域這個特殊的地方,而索馬里能並列九大農業區,完全依賴其發達的商品農業,距離歐亞市場最近,且農產品質量優異,棉花,瓜果類是輸出大頭。

“將全國分爲這九大農業區,基本意味着東非農業政策向這些區域傾斜,其中重點就是在這些地區大力推進機械化耕作模式,依照各自地區的農業特點,統籌協調,統一管理。”

“同樣的,化肥,農機,農藥,修理廠等工業配套設施向這幾個區域重點佈置,保證我國糧食安全,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推動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推動相關技術進步。”

這纔是圖窮匕見,東非推動農業改革的根本原因還是爲了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尤其是化工,機械製造,汽車,拖拉機,石化等產業。

在農業改革的同時,培養這些新興產業在東非生根發芽,並且發展壯大,畢竟現在這些領域,東非雖然暫時不落後於時代,但是想穩固其地位還要細水長流,依靠時間和政策上的積累。

恩斯特:“工農不分家,尤其是我們東非這樣一個正在轉型中的農業大國,毫無疑問,東非當前依舊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家,而成爲一個初步實現工業化的世界強國,纔是我們未來幾十年裡的目標。”

“雖然我們在工業發展領域取得了一些不可忽視的成績,但是相對於歐美國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像歐美的強國,很多城市化已經超過百分之四十,英國更是超過百分之七十,接近百分之八十,德國也達到了百分之五十左右,全歐洲除沙俄外平均水平大概在百分之三十上下。”

“而根據我們近二十年來的數據,東非的城鎮化水平從八十年代初期的百分之二十上下,到九十年代初已經滑落到百分之十七左右,所以東非的工業化進程任重道遠。”

東非城鎮化水平之所以會倒退式發展,並不是東非工業發展慢,而是東非新增人口速度太快,拖慢了工業化進度。

當然,之前能達到百分之二十,也和東非在七十年代世界經濟危機中的優異表現有關。

而且七十年代東非總人口是遠不如九十年代的,所以九十年代的百分之十七,所代表的工業體量遠不是八十年代百分之二十可比的。

而且南非戰爭是一個重要轉折點,在此前東非除了建設本國經濟以外,還有開疆拓土,重點發展軍事工業,發展軍隊,保障國家安全等因素的拖累。

而在南非戰爭之後,東非政府的工作重點,已經全面轉入經濟建設方面上來,除了海外領土擴張以外,東非本土領土基本成形,並且隨着南非戰爭結束,東非的外部威脅已經解除。

所以在九十年代,東非的工作重點就是對歐美等發達國家進行追趕,當然,想在十年內趕超那是癡人說夢,但是縮小雙方差距纔是恩斯特關注的重點。

“到本世紀結束,東非的城鎮化水平應該重新突破百分之二十,同時在各個基礎工業領域持續發力,搭建相對完善的工業體系,在電力,汽車等新興產業領域繼續保持東非的優勢地位,同時在石油,化工等產業做大做強,重點關注船舶製造,鋼鐵,鐵路,紡織業等傳統工業領域。”

“在教育領域,未來的三年,我國按照行政區劃,至少建設高等院校一百多座,成爲新的世界學術和教育中心。”

高等教育一直是東非的短板,而目前東非建設本國高等教育的條件已經成熟,首先是經過數十年的發展,東非的高等人才積累已經比較充足。

其次是行政區劃調整過後,東非的將會誕生一批新的省會和城市,而教育資源自然也會隨着這些新城市的發展而落地。

按照恩斯特的想法,每個省至少要建設三所高等院校,優先覆蓋農業,工業和醫療這個幾領域,同時教師培養一樣要成立一批高等師範類院校。

這樣一來,東非四十五個省級行政區,加上幾座重點城市,以及東非的新首都萊茵市,沒有上百座新高等院校落地是不夠分的。

而這對東非高等教育而言,絕對是一次跨越式發展,截止到1897年,東非的正規大學,包括高等專科類學院總數才四十三座,而且集中分佈在中東部地區,其中光是東部就有二十六座,在往下就只有準高等教育水平的技校了,這些技校的水平介於專科學院和東非實科中學之間,並不算常規高等教育學院。

不過這些“野雞”技校,對東非人才培養同樣起到了大作用,尤其是對基礎技術工人的培養,其中最著名的當屬姆貝亞市電力技術學校。

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東非在電力領域下的苦功,在東非大學中,東非國家電力大學享受的資源最爲優渥,水平也最高,而在除了電大以外,相關院校建設也最完善,這也是東非電力工業穩坐世界第一的重要原因。

東非高等教育資源不僅少,分配還不均勻,當然,地域分配不均衡也怪不到東非政府頭上,畢竟東非領土擴張速度太快。

恩斯特接着說道:“當然,除了依照行政調整而增設的大學以外,國家重點建設一批依照重點學科院系,覆蓋電力,石油,化工,鋼鐵,紡織,汽車,船舶等工業領域,同時醫療類,軍工類,理論類也要補足,作爲未來我國科技發展的排頭兵,先鋒軍。”

如果加上留學生,東非的大學生數量實際並不輸於其他國家,而這次會議之後,東非的的高等教育在規模上就能實現對其他國家的反超。

當然,這麼做的代價,那就是質量上肯定不容易提升上去,而實際上東非和其他國家相比,缺乏的也不是高等教育人才,而是頂尖科技人才,那種能憑一己之力推動科技進步的,在各個國家都是泰斗級別的大佬。

當然,東非不是沒有這樣的大佬存在,只不過這種人哪個國家都不會嫌多。

第105章 葡萄牙人第447章 趣談請假第762章 分鍋會議第859章 登陸,被俘,遣返第1041章 新農業第99章 岸防炮第1519章 會議第312章 劍指阿比西尼亞帝國第896章 “草原”大遷徙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362章 第一鐵路總體設想第900章 “三部”建設第1105章 第一百二十七 雜交水稻第615章 交流電第486章 外交打壓第1455章 日本人的野心第1417章 四大鋼鐵核心地帶第112章 人口和農業第138章 第一百三十六 那基瓦力湖戰役第872章 棉花擴產第633章 “故”人第857章 一分爲二第128章 打探第1155章 震怖第712章 鐵路所見第1403章 歹毒計劃第1424章 契卡的監視第1187章 東非世界博覽會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641章 一進一出第468章 西南非洲第882章 出口第1536章 阿爾圖佐夫的計劃第312章 劍指阿比西尼亞帝國第1003章 鐵路系統調整第167章 文化滅絕第472章 備戰第1324章 預謀第76章 應許之地第849章 東非醫學第736章 第九旅第446章 災情第401章 駁回第715章 短暫團聚第1191章 今非昔比第1036章 鐵路二五規劃第349章 窮兵黷武第543章 南琉球羣島第905章 “阿司匹林”第196章 鐵路第794章 英國議會第1213章 三五計劃成績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1192章 鋼鐵森林第602章 夫妻對話第118章 啤酒館聚會第526章 文明燈塔第129章 西北將戰第1349章 犧牲第38章 開墾第698章 魚餌第1324章 預謀第430章 客人第698章 魚餌第459章 工作會議第902章 帝國大廈第625章 第三百一十六德雷達瓦市想法第940章 遷都工作開啓第826章 德意志人費爾南德斯第682章 發展策略第1068章 世界震動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557章 江戶諜影第42章 移民熱潮第719章 騾馬帝國第1484章 查科戰爭結束第991章 抵達第639章 不對等交易第609章 提升第950章 巴黎會議第79章 閒談第1229章 百花齊放第562章 世界列強第760章 421師野望第1317章 流亡政府第268章 “愛國者”牛肉土豆罐頭第759章 歹毒手段第380章 夜談第833章 拖拉機第928章 軍隊讓路第535章 落後農業國第910章 坦克試驗場第98章 遊歷第934章 兩步溝通第277章 騰籠換鳥之計第1539章 中東第1291章 印度誘惑第1451章 蘇聯算盤第1421章 鑄鐵廠
第105章 葡萄牙人第447章 趣談請假第762章 分鍋會議第859章 登陸,被俘,遣返第1041章 新農業第99章 岸防炮第1519章 會議第312章 劍指阿比西尼亞帝國第896章 “草原”大遷徙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362章 第一鐵路總體設想第900章 “三部”建設第1105章 第一百二十七 雜交水稻第615章 交流電第486章 外交打壓第1455章 日本人的野心第1417章 四大鋼鐵核心地帶第112章 人口和農業第138章 第一百三十六 那基瓦力湖戰役第872章 棉花擴產第633章 “故”人第857章 一分爲二第128章 打探第1155章 震怖第712章 鐵路所見第1403章 歹毒計劃第1424章 契卡的監視第1187章 東非世界博覽會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641章 一進一出第468章 西南非洲第882章 出口第1536章 阿爾圖佐夫的計劃第312章 劍指阿比西尼亞帝國第1003章 鐵路系統調整第167章 文化滅絕第472章 備戰第1324章 預謀第76章 應許之地第849章 東非醫學第736章 第九旅第446章 災情第401章 駁回第715章 短暫團聚第1191章 今非昔比第1036章 鐵路二五規劃第349章 窮兵黷武第543章 南琉球羣島第905章 “阿司匹林”第196章 鐵路第794章 英國議會第1213章 三五計劃成績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1192章 鋼鐵森林第602章 夫妻對話第118章 啤酒館聚會第526章 文明燈塔第129章 西北將戰第1349章 犧牲第38章 開墾第698章 魚餌第1324章 預謀第430章 客人第698章 魚餌第459章 工作會議第902章 帝國大廈第625章 第三百一十六德雷達瓦市想法第940章 遷都工作開啓第826章 德意志人費爾南德斯第682章 發展策略第1068章 世界震動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557章 江戶諜影第42章 移民熱潮第719章 騾馬帝國第1484章 查科戰爭結束第991章 抵達第639章 不對等交易第609章 提升第950章 巴黎會議第79章 閒談第1229章 百花齊放第562章 世界列強第760章 421師野望第1317章 流亡政府第268章 “愛國者”牛肉土豆罐頭第759章 歹毒手段第380章 夜談第833章 拖拉機第928章 軍隊讓路第535章 落後農業國第910章 坦克試驗場第98章 遊歷第934章 兩步溝通第277章 騰籠換鳥之計第1539章 中東第1291章 印度誘惑第1451章 蘇聯算盤第1421章 鑄鐵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