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

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

爲什麼歌爾韋斯坦要將中部農業區和莫桑比克地區單獨挑出來講,自然有其道理。

在東非對農業分佈的最大因素實際上就是降水,九大農業區中除了兩河流域區(索馬里)以外,降水基本上都在四百毫米以上,而莫桑比克和中部農業區的降水處在六百毫米到一千五百毫米之間,再往上就是真正的熱帶雨林氣候了。

一般而言,熱帶雨林氣候的降水量常年在兩千毫米以上,當然,像東非的剛果雨林是一個例外,其降水量一般在一千五百毫米到兩千毫米左右,特殊情況,特殊地區可能突破三千毫米,像亞馬孫雨林大部分地區基本就穩定在兩千毫米之上。

而降水量四百毫米以上才適合發展種植業,八百毫米以上纔算溼潤區,所以東非年降水量能達到八百毫米以上的,除開熱帶雨林區域,整體上和東非人口,經濟分佈重合。

像加丹加高原,大湖區,都是緊挨着熱帶雨林地區的溼潤地區,最適宜農業種植,莫桑比克地區雖然遠離熱帶雨林,但是受地形等因素影響,降水量也比較充沛。

當然,在九大農業區中還有兩河流域這個特殊的地方,而索馬里能並列九大農業區,完全依賴其發達的商品農業,距離歐亞市場最近,且農產品質量優異,棉花,瓜果類是輸出大頭。

“將全國分爲這九大農業區,基本意味着東非農業政策向這些區域傾斜,其中重點就是在這些地區大力推進機械化耕作模式,依照各自地區的農業特點,統籌協調,統一管理。”

“同樣的,化肥,農機,農藥,修理廠等工業配套設施向這幾個區域重點佈置,保證我國糧食安全,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推動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推動相關技術進步。”

這纔是圖窮匕見,東非推動農業改革的根本原因還是爲了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尤其是化工,機械製造,汽車,拖拉機,石化等產業。

在農業改革的同時,培養這些新興產業在東非生根發芽,並且發展壯大,畢竟現在這些領域,東非雖然暫時不落後於時代,但是想穩固其地位還要細水長流,依靠時間和政策上的積累。

恩斯特:“工農不分家,尤其是我們東非這樣一個正在轉型中的農業大國,毫無疑問,東非當前依舊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家,而成爲一個初步實現工業化的世界強國,纔是我們未來幾十年裡的目標。”

“雖然我們在工業發展領域取得了一些不可忽視的成績,但是相對於歐美國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像歐美的強國,很多城市化已經超過百分之四十,英國更是超過百分之七十,接近百分之八十,德國也達到了百分之五十左右,全歐洲除沙俄外平均水平大概在百分之三十上下。”

“而根據我們近二十年來的數據,東非的城鎮化水平從八十年代初期的百分之二十上下,到九十年代初已經滑落到百分之十七左右,所以東非的工業化進程任重道遠。”

東非城鎮化水平之所以會倒退式發展,並不是東非工業發展慢,而是東非新增人口速度太快,拖慢了工業化進度。

當然,之前能達到百分之二十,也和東非在七十年代世界經濟危機中的優異表現有關。

而且七十年代東非總人口是遠不如九十年代的,所以九十年代的百分之十七,所代表的工業體量遠不是八十年代百分之二十可比的。

而且南非戰爭是一個重要轉折點,在此前東非除了建設本國經濟以外,還有開疆拓土,重點發展軍事工業,發展軍隊,保障國家安全等因素的拖累。

而在南非戰爭之後,東非政府的工作重點,已經全面轉入經濟建設方面上來,除了海外領土擴張以外,東非本土領土基本成形,並且隨着南非戰爭結束,東非的外部威脅已經解除。

所以在九十年代,東非的工作重點就是對歐美等發達國家進行追趕,當然,想在十年內趕超那是癡人說夢,但是縮小雙方差距纔是恩斯特關注的重點。

“到本世紀結束,東非的城鎮化水平應該重新突破百分之二十,同時在各個基礎工業領域持續發力,搭建相對完善的工業體系,在電力,汽車等新興產業領域繼續保持東非的優勢地位,同時在石油,化工等產業做大做強,重點關注船舶製造,鋼鐵,鐵路,紡織業等傳統工業領域。”

“在教育領域,未來的三年,我國按照行政區劃,至少建設高等院校一百多座,成爲新的世界學術和教育中心。”

高等教育一直是東非的短板,而目前東非建設本國高等教育的條件已經成熟,首先是經過數十年的發展,東非的高等人才積累已經比較充足。

其次是行政區劃調整過後,東非的將會誕生一批新的省會和城市,而教育資源自然也會隨着這些新城市的發展而落地。

按照恩斯特的想法,每個省至少要建設三所高等院校,優先覆蓋農業,工業和醫療這個幾領域,同時教師培養一樣要成立一批高等師範類院校。

這樣一來,東非四十五個省級行政區,加上幾座重點城市,以及東非的新首都萊茵市,沒有上百座新高等院校落地是不夠分的。

而這對東非高等教育而言,絕對是一次跨越式發展,截止到1897年,東非的正規大學,包括高等專科類學院總數才四十三座,而且集中分佈在中東部地區,其中光是東部就有二十六座,在往下就只有準高等教育水平的技校了,這些技校的水平介於專科學院和東非實科中學之間,並不算常規高等教育學院。

不過這些“野雞”技校,對東非人才培養同樣起到了大作用,尤其是對基礎技術工人的培養,其中最著名的當屬姆貝亞市電力技術學校。

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東非在電力領域下的苦功,在東非大學中,東非國家電力大學享受的資源最爲優渥,水平也最高,而在除了電大以外,相關院校建設也最完善,這也是東非電力工業穩坐世界第一的重要原因。

東非高等教育資源不僅少,分配還不均勻,當然,地域分配不均衡也怪不到東非政府頭上,畢竟東非領土擴張速度太快。

恩斯特接着說道:“當然,除了依照行政調整而增設的大學以外,國家重點建設一批依照重點學科院系,覆蓋電力,石油,化工,鋼鐵,紡織,汽車,船舶等工業領域,同時醫療類,軍工類,理論類也要補足,作爲未來我國科技發展的排頭兵,先鋒軍。”

如果加上留學生,東非的大學生數量實際並不輸於其他國家,而這次會議之後,東非的的高等教育在規模上就能實現對其他國家的反超。

當然,這麼做的代價,那就是質量上肯定不容易提升上去,而實際上東非和其他國家相比,缺乏的也不是高等教育人才,而是頂尖科技人才,那種能憑一己之力推動科技進步的,在各個國家都是泰斗級別的大佬。

當然,東非不是沒有這樣的大佬存在,只不過這種人哪個國家都不會嫌多。

第1022章 南德意志王國第227章 缺大德的東非人第1034章 汽車之都第856章 最後的準備第1131章 刺殺失敗第503章 多管閒事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1005章 人造纖維第1407章 重要地位第1328章 “阿奸”賽義德第900章 “三部”建設第337章 美利堅老鄉第45章 羅恩羅達第549章 自行車產業第1370章 節水農業第204章 “流放”?“潤”!第130章 入侵第1417章 四大鋼鐵核心地帶第820章 購艦第361章 k001第314章 貿易和衝突第989章 學術交流第950章 巴黎會議第414章 新漢堡港第1268章 人口分佈第1159章 交易和威脅第1094章 圈大一點第688章 巡邏兵第1074章 市場和矛盾第938章 換血第1082章 工業軸心第891章 “米”字形鐵路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79章 閒談第785章 難上加難第425章 擴大市場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305章 伯明翰和平協議第3章 在柏林第967章 奧拓第811章 送行第156章 焚燒(內容可能引起不適)第145章 菸草工廠第612章 美食節第360章 安排第1323章 富查伊拉地區第490章 奇葩指揮官第645章 馬塔貝萊省工業發展第1442章 公園取經第596章 壓迫感第455章 劍指南洋第19章 黑興根軍事學院第217章 恩斯特的小算盤第830章 蓄水池第1334章 世界第三人口大國(二合一)第1051章 從“需”發展第1452章 化工產業第279章 索馬里香蕉第1239章 兵變第1237章 角落裡的奧斯曼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408章 劊子手上線第161章 檢閱第941章 “萊茵帝國”第922章 大開殺戒第759章 歹毒手段第1301章 將軍跑路第1340章 準備干預歐洲戰爭第613章 工作報告第314章 貿易和衝突第951章 想法破產第980章 大西洋經濟區第928章 軍隊讓路第1046章 毅力號戰列艦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462章 由德國引發的危機:狼來了!第1264章 在東非第844章 魯道夫第1042章 工業反哺農業第627章 特別行政市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續發展第1294章 俄國變天第1102章 備戰第1084章 底氣第706章 東阿外交關係升級第1001章 王子婚事第1216章 企業出海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756章 紡織業危機第838章 鋼鐵“怪物”第300章 掠奪第776章 第三階段第852章 夏威夷第578章 水利建設問題第774章 搬遷第1386章 萊茵盾國際化第797章第263章 放長線釣大魚第1031章 軍火貿易
第1022章 南德意志王國第227章 缺大德的東非人第1034章 汽車之都第856章 最後的準備第1131章 刺殺失敗第503章 多管閒事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1005章 人造纖維第1407章 重要地位第1328章 “阿奸”賽義德第900章 “三部”建設第337章 美利堅老鄉第45章 羅恩羅達第549章 自行車產業第1370章 節水農業第204章 “流放”?“潤”!第130章 入侵第1417章 四大鋼鐵核心地帶第820章 購艦第361章 k001第314章 貿易和衝突第989章 學術交流第950章 巴黎會議第414章 新漢堡港第1268章 人口分佈第1159章 交易和威脅第1094章 圈大一點第688章 巡邏兵第1074章 市場和矛盾第938章 換血第1082章 工業軸心第891章 “米”字形鐵路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79章 閒談第785章 難上加難第425章 擴大市場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305章 伯明翰和平協議第3章 在柏林第967章 奧拓第811章 送行第156章 焚燒(內容可能引起不適)第145章 菸草工廠第612章 美食節第360章 安排第1323章 富查伊拉地區第490章 奇葩指揮官第645章 馬塔貝萊省工業發展第1442章 公園取經第596章 壓迫感第455章 劍指南洋第19章 黑興根軍事學院第217章 恩斯特的小算盤第830章 蓄水池第1334章 世界第三人口大國(二合一)第1051章 從“需”發展第1452章 化工產業第279章 索馬里香蕉第1239章 兵變第1237章 角落裡的奧斯曼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408章 劊子手上線第161章 檢閱第941章 “萊茵帝國”第922章 大開殺戒第759章 歹毒手段第1301章 將軍跑路第1340章 準備干預歐洲戰爭第613章 工作報告第314章 貿易和衝突第951章 想法破產第980章 大西洋經濟區第928章 軍隊讓路第1046章 毅力號戰列艦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462章 由德國引發的危機:狼來了!第1264章 在東非第844章 魯道夫第1042章 工業反哺農業第627章 特別行政市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續發展第1294章 俄國變天第1102章 備戰第1084章 底氣第706章 東阿外交關係升級第1001章 王子婚事第1216章 企業出海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756章 紡織業危機第838章 鋼鐵“怪物”第300章 掠奪第776章 第三階段第852章 夏威夷第578章 水利建設問題第774章 搬遷第1386章 萊茵盾國際化第797章第263章 放長線釣大魚第1031章 軍火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