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4章 收網

約翰遜一行人乘興而來,敗興而歸,畢竟第七步兵團可不會給他們管飯,就算東非人敢收留,約翰遜也不敢在法希爾城裡待着。

“法希爾閣下,我們難道就這麼灰溜溜的回喀土穆?”一名埃及軍官不合時宜的問道。

約翰遜喝斥道:“什麼叫灰溜溜的?我只是做了出了最符合理智的選擇,難不成你想和東非較量一番?我不介意你率部這麼做,至於後果你自己承擔。”

既然這麼說,埃及軍官自然不敢多言,雖然埃及和東非沒有怎麼打過交道,卻也知道東非不是什麼好惹的存在。

當然,對於埃及來說從歐洲來的人裡面就沒有幾個是埃及能惹的起的,就算葡萄牙,希臘這種歐洲小國亦是如此。

約翰遜說道:“東非人有地理優勢,達爾富爾緊挨着東非國土,就算我們擊敗了這支東非軍隊也於事無補,所以解決達爾富爾問題要和倫敦商議,由上層和東非談判。”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就蘇丹的英軍或者協從軍加起來都不夠東非一隻手捶打的,這種情況下,就算倫敦恐怕也只能拿面子和東非政府商談。

不過一想到如今歐洲的情況,約翰遜也是一陣頭疼,這個時候的大英帝國在海外恐怕面子也不多管用,除非退出歐戰。

這顯然是不可能的,如果此時退出歐戰,恐怕法國和俄國就直接跪了,那整個歐洲大陸都將成爲德國的一言堂。

……

萊茵市。

“陛下,這是英國和法國發過來的文件,英法兩國政府要求帝國對最近關於北非和西非地區的行爲做出迴應,兩國各自表達了不滿的態度。”

“嗯,他們是一起的?”

“並不是,法國方面反應並不強烈,他們只是針對西非的難民問題讓我國給予解釋。”

“這樣纔對麼!我們往西非輸送人口,法國人應該高興纔是,畢竟這可以爲法國的上沃爾特輸送大量廉價勞動力,估計法國政府也就是藉機發發牢騷,和他們說清楚就好了。”

論無恥,東非和諸多列強一樣沒有底線,雖然過去東非也有往西非輸送黑人的傳統,但是如此大規模還是往其他殖民者領地流放的情況還是第一次。

雖然曾經大湖區黑人西遷規模浩大,甚至人數超過百萬,但是彼時歐洲殖民者對西非的殖民活動也沒有深入,所以他們感受不到這種衝擊力。

現在就不一樣了,歐洲各國在西非內陸地區也設立了行政機構,而數萬黑人的突然涌入,顯然會對他們建立的殖民體系形成衝擊。

如果是平時,這種情況也無可厚非,甚至很多殖民者巴不得東非多往西非輸送黑奴。

但是今時不同往日,在歐洲各國深陷歐洲戰局的情況下,各自殖民地也以維穩爲首要目標。

恩斯特接着說道:“不管如何,這兩年裡八十萬黑人要全部送出去,不僅多哥蘭,其他可以登陸的地方,有條件的地方都可以嘗試,反正這個時候沒有人找我們的麻煩。”

八十萬黑奴全部從多哥蘭流放確實有些欺負人,畢竟突然多出這麼多人口,光是口糧就是一個大問題。

即便英法兩國採取屠殺也殺不過,靠近多哥蘭地區的兩國公民加起來恐怕也就萬人左右。

而黑奴又不是待宰羔羊,尤其是被東非奴役了這麼多年的黑奴,他們對自由的渴望是無與倫比的。

所以擺脫東非控制的黑奴勢必會在整個西非地區流竄,攪亂當地局勢,別說八十萬黑奴,就是放十萬頭豬到草原上全部找出來都十分困難。

而且這八十萬黑奴別看老弱病殘居多,可青壯也不在少數,幾十萬四肢健全的青壯總是有的。

這些人不僅被東非關的久,壓榨的狠,而且憋的也很久,說難聽點就是在東非完全沒有雌性黑奴。

更重要的一點則在於,東非長期對這羣黑奴進行軍事化管理,只要這批黑奴中誕生出領頭羊類的人物,就能對西非當地的社會生態造成難以想象的破壞。

“達爾富爾方向英國人的反應如何?”恩斯特問道。

“英國人對達爾富爾方面的反應比較強烈,這也是英國對我國抗議的最重要一點,西非地區反而算不上大事。”下屬回答道。

這一點很好理解,八十萬黑奴很恐怖,但是他們沒有膽量針對白人殖民者,頂多向自己的同胞舉起屠刀。

雖然東非將他們流放到東非沒有配發武器,但是搞些木頭棒子,或者去搶劫一些小型部落的本事還是有的,最後在以此爲基礎,發展壯大,從而讓西非的土著政權政治生態破碎。

雖然在東非勞動了十幾年,但是不要高估這些黑奴的建設能力,就像歐洲殖民者強迫土著從事單一的種植園經濟一樣,大部分黑奴在東非從事的也不過是建築業。

但是,這八十萬流放的黑奴,他們顯然最迫切的需求不是搞土木,建設道路,挖運河,而是先解決吃的問題。

壞就壞在西非的糧食產出少,在殖民者的鞭策下,種植園興盛,但是真正的糧食作物也就維持本地人的基本生存。

如果東非和以往一樣,將這些黑奴賣到美國,巴西,奧斯曼等地區就不一樣了,他們能很快憑藉這些地區的產業結構,迅速找到工作。

而西非顯然沒有這些黑人的用武之地,而幾十年的剝削下,他們也失去了狩獵等基本生存技能,所以留給他們唯一的生活方式就是從西非本土土著手裡去搶。

所以東非流放的黑人,主要影響的是西非的黑人,而西非的白人自然是繼續歌舞昇平,所以西非的難民和社會衝突,對於掌握“真理”的殖民者而言,並不是大問題。

而達爾富爾的情況就大爲不同了,達爾富爾可是貨真價實的英國殖民地,即便是名義上的,東非此舉也極爲冒險。

這相當於東非入侵了英國的領土,所以英國人自然不會在這個問題上輕易鬆口。

當然,東非政府自然也考慮到了這一點,恩斯特說道:“就拿我們之前的預案給英國人解釋,達爾富爾已經成爲了我國新的附屬國,我們並不知曉先前達爾富爾和英國蘇丹管轄區的關係。”

英國和達爾富爾的關係自然不需要知會東非,所以東非拿這一點當藉口勉強說的過去。

“總而言之,對於達爾富爾問題就是裝聾作啞,英國人不可能一直抓着這個問題不放,等德國人再給他們施加一些壓力,他們自然會鬆口。”

“當然,我們也可以給予英國政府保證,後續東非將不會在蘇丹其他地區有任何行動,我們尊重英國人對蘇丹其他區域的主權。”

恩斯特說的話還是比較嚴謹的,只承諾不會對蘇丹其他區域的野心,而蘇丹以外,那就看東非未來戰略的選擇了。

主要還是東非看不上目前蘇丹的價值,就尼羅河沿岸有一點農業價值,但是東非並不缺這麼一點土地,說實話,傑濟拉市通過東非這些年的改造,農業狀況都比蘇丹政治中心喀土穆要強的多。

要知道喀土穆的可利用土地比傑濟拉市多太多,佔據着傑濟拉平原最肥沃的區域,並且有青尼羅河作爲水源保證。

而東非的傑濟拉市只佔據傑濟拉平原的西南角,唯一水源只有白尼羅河,而之所以能在農業上超過喀土穆,憑藉的就是東非過去幾十年在白尼羅河兩岸建設的完善灌溉系統。

第8章 普奧聯動第1239章 兵變第948章 奪取馬尼拉第176章 霍恩菲斯和瑪利亞第257章 雙方算計第899章 東非鋁產業第293章 入關!第447章 趣談第1044章 缺大德的東非第1079章 水利建設情況第73章 消化第1316章 對話第724章 臨時調整第805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第898章 太特市第1102章 備戰第825章 不同抉擇第681章 金沙薩第1521章 蘇亞雷斯港第1047章 奧匈海軍求助第348章 城鎮化率第192章 拆分研發部第202章 收攏軍權第1207章 法爾塔新區第830章 蓄水池第1037章 電氣化第163章 年底第1176章 萊茵帝國東征第1180章 東華商業聯盟第998章 貝拉市第756章 紡織業危機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687章 近衛師境況第267章 各自戰場第993章 東方省的強省會戰略第1548章 利比亞本土化第1066章 壓力和治理第277章 騰籠換鳥之計第470章 奧蘭治投英第732章 雙輸第441章 回國第1298章 別列佐夫卡匪幫第986章 農民進城第469章 鯨灣港第886章 落後產業轉移第180章 足球國度第1329章 兇名在外的劊子手第299章 預判第37章 戰爭第1233章 抓捕第1469章 查科戰爭第184章 談判第823章 西海岸開發第915章 西海岸的戰略價值第180章 足球國度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933章 法國主導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243章 70式第130章 入侵第299章 預判第638章 利益交換第522章 列強守門員第1455章 日本人的野心第819章 1890年人口第1545章 低風險的威尼斯第109章 聖誕節第1060章 積極外交政策第1141章 學習第1227章 缺德的尼羅河戰略第242章 爲什麼是馬約特島?第466章 各國態度第208章 選擇困難症第302章 考察團續第1011章 借錢第1224章 收網第830章 蓄水池第856章 最後的準備第892章 產業孵化中心第242章 爲什麼是馬約特島?第1141章 學習第840章第293章 入關!第602章 夫妻對話第645章 馬塔貝萊省工業發展第130章 入侵第886章 落後產業轉移第826章 德意志人費爾南德斯第35章 牛馬第860章 克利夫蘭總統的糾結第161章 檢閱第30章 多多馬第891章 “米”字形鐵路第591章 歸途第1491章 文化入侵第256章 意大利“難民”接收第1090章 世界第二大海底電纜網絡第1132章 皇室商討第338章 幕後黑手第898章 太特市
第8章 普奧聯動第1239章 兵變第948章 奪取馬尼拉第176章 霍恩菲斯和瑪利亞第257章 雙方算計第899章 東非鋁產業第293章 入關!第447章 趣談第1044章 缺大德的東非第1079章 水利建設情況第73章 消化第1316章 對話第724章 臨時調整第805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第898章 太特市第1102章 備戰第825章 不同抉擇第681章 金沙薩第1521章 蘇亞雷斯港第1047章 奧匈海軍求助第348章 城鎮化率第192章 拆分研發部第202章 收攏軍權第1207章 法爾塔新區第830章 蓄水池第1037章 電氣化第163章 年底第1176章 萊茵帝國東征第1180章 東華商業聯盟第998章 貝拉市第756章 紡織業危機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687章 近衛師境況第267章 各自戰場第993章 東方省的強省會戰略第1548章 利比亞本土化第1066章 壓力和治理第277章 騰籠換鳥之計第470章 奧蘭治投英第732章 雙輸第441章 回國第1298章 別列佐夫卡匪幫第986章 農民進城第469章 鯨灣港第886章 落後產業轉移第180章 足球國度第1329章 兇名在外的劊子手第299章 預判第37章 戰爭第1233章 抓捕第1469章 查科戰爭第184章 談判第823章 西海岸開發第915章 西海岸的戰略價值第180章 足球國度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933章 法國主導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243章 70式第130章 入侵第299章 預判第638章 利益交換第522章 列強守門員第1455章 日本人的野心第819章 1890年人口第1545章 低風險的威尼斯第109章 聖誕節第1060章 積極外交政策第1141章 學習第1227章 缺德的尼羅河戰略第242章 爲什麼是馬約特島?第466章 各國態度第208章 選擇困難症第302章 考察團續第1011章 借錢第1224章 收網第830章 蓄水池第856章 最後的準備第892章 產業孵化中心第242章 爲什麼是馬約特島?第1141章 學習第840章第293章 入關!第602章 夫妻對話第645章 馬塔貝萊省工業發展第130章 入侵第886章 落後產業轉移第826章 德意志人費爾南德斯第35章 牛馬第860章 克利夫蘭總統的糾結第161章 檢閱第30章 多多馬第891章 “米”字形鐵路第591章 歸途第1491章 文化入侵第256章 意大利“難民”接收第1090章 世界第二大海底電纜網絡第1132章 皇室商討第338章 幕後黑手第898章 太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