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招人

第101章 招人

康斯坦丁親王不愧是德意志南方地界有頭有臉的人物,只是和各地大貴族一交流,就獲得了南部各邦國的支持。

對於南德意志貴族來說,移民去往海外,實際上是好事,南德意志地區主要以農業種植爲主,而農民是生育率高的羣體。

加之南德意志土地肥沃,農民生活水準還過的去,平常年份那是放開了生,可一遇到災荒就不行了。

而南德意志本來人口密度就高,貴族領地本身不缺人口,自然管不了那些災民的死活,反正地都在貴族手中,你不種地,有人種。

而南德意志地區的工業水平又不高(和普魯士,奧地利相比),消化不了剩餘的人口。

所以失業的農民只能自尋出路,在此前大部分南德意志農民,大多是去往美國。

這倒不是美國條件有多好,而是德意志移民實在無處可去,歐洲各國因爲宗教,人口等原因排斥移民,而英國當初爲了開發北美就忽悠了許多德意志人到北美去。

這些前往美洲的德意志人,不排除少數人可以出人頭地,但更多的人生活沒有太大改善,而且越是早期,德意志移民的生活條件越艱苦,許多德意志移民到了美國就變成了所謂的“契約奴”,地位也就比黑奴高。

但是因爲歷史慣性,加上美國對移民態度的日益改善,(連黑奴都解放了),去往美國發展還是德意志移民的第一選擇。

尤其是最近,普魯士基本穩定和掌握了北德意志地區,所以北德意志出國移民已經大幅度減少。

而南部還沒有被普魯士控制,加上糧食欠收,移民不減反增(1866到1869年是南德意志移民的一個高峰。數據來源網絡。)

但美國人那邊形勢又好了起來,南北戰爭結束,美國又開始向西部內陸開發,對移民的需求增加。

所以恩斯特現在就是要從美國人手中搶人,而且這次成功機會絕對高。

以往,德意志地區在海外沒有自己的殖民地,(普魯士和奧地利等國嘗試過,大多是商人自發行爲,所以失敗。)德意志地區的移民自然只能選擇去往英國人的殖民地生存。

現在東非殖民地是德意志人自己開發的殖民地(黑興根是德意志諸侯國,併入普魯士後,名義上地位得到保留,以諸侯國身份參與普魯士政治。),而且面積廣闊,也得到了初步開發,條件不算差,給了德意志移民一個新的選項。

這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優勢在於黑興根本身就是南德意志地區的地頭蛇之一,和南德意志地區的貴族之間相互串聯,都是自己人。

而南德意志的居民,那都是貴族的領民,農奴制度才廢除沒有多久(比如巴伐利亞於1808年廢除農奴制),貴族對當地農民的影響力依舊深遠。

所以,只要取得各地貴族的支持,黑興根就能獲得大量原本歷史上前往美國的移民。

而歷史上前往美國德意志移民對政治不感興趣,這一點倒是和遠東移民羣體比較相似,這就更方便了恩斯特操作。

當然,全部吃下這些移民也不可能,畢竟有些人可能會選擇去美國投靠親朋好友,這樣的人畢竟是少數,恩斯特也不在意。

……

符騰堡王國。

一羣人正圍繞在黑興根財團的招工處,這裡很簡約,就是在村子裡搭建的一個平臺。

而前來詢問的人,大多是些衣衫襤褸的德意志農民。

“這位先生,這東非殖民地聽都沒聽過,我們去那裡生活和工作可靠嗎?”符騰堡王國的農民奧魯奇·雷斯和黑興根財團的工作人員埃裡克·奈特說道。

“你大可放心,東非殖民地可是我們德意志人自己在海外開發的領土,面積比兩個德意志地區還要大,現在那裡已經生活了一百多萬德意志人了,主要是之前招募的都是奧匈帝國境內的居民,所以你們沒有聽說過很正常。”埃裡克·奈特誇大其詞道,他把整個東非殖民地所有人(包括土著)全部吹噓爲德意志人,忽悠這羣人安心到東非去。

“呃……一百多萬是多少?先生,沒讀過書,一手也就數到十!您能不能和我們比喻一下。”一個農民窘困的問道。

埃裡克·奈特頓時感到一陣尷尬,不過爲了業績,他還是和顏悅色的說道:“伱們這個村子,在符騰堡王國的地圖上,也就是一粒小麥扔去一片水塘裡那麼大,而符騰堡王國裡有成百上千個你門這樣的村子,整個符騰堡王國所有村子和城市人口加起來也就和東非殖民地人口一樣了。”

“啊!那東非人這麼多,和整個王國一樣,爲啥還要招募我們去開發呀!”一個農民不解的問道。

好傢伙,之前說的話白說了,埃裡克·奈特也沒有辦法,這個村子村民的知識水平太低了,完全不能理解自己的話,不過埃裡克·奈特沒有放棄,知識水平低纔好忽悠麼,也就是多費這口舌的事。

“這可不一樣,這樣吧,我給你們在地上畫一下。”

埃裡克·奈特找來一塊樹枝,蹲在地上,清理出一塊空地。

“這是符騰堡王國。”說着用樹枝在地上畫了一個大拇指指甲蓋大的小圓圈。

“而這是東非殖民地。”埃裡克·奈特伸開手臂畫了個直徑一米的大圈,“你們看,這就是符騰堡和東非殖民地面積的差距,這麼說,你們村子和符騰堡王國的土地相比,就是符騰堡王國和東非殖民地的土地大小的差距。”

“你們看,東非殖民地這麼大的土地,才和這麼小的符騰堡人口一樣多,所以東非殖民地纔要招人去開發麼!”埃裡克·奈特和村民們講到。

“那東非長什麼樣?是不是和符騰堡一樣,那裡的土地肥沃不肥沃?雨水怎麼樣?”有村民問道。

“東非呢!和我們這差不多,不冷不熱,土地呢也很平整,降水和我們這裡差不多,而且河流也很多,很適合長莊稼,當然也有些缺點,就是人太少,野獸比較多,不過大家放心,東非殖民地政府會組織軍隊清理野獸後,再安排大家開發土地,安全是沒有問題的。”埃裡克·奈特半真半假的說道。

實際上現在移民到東非殖民地的德意志人,基本上不會去那些荒涼的地方。

恩斯特爲了平衡華人移民,肯定是把德意志移民拆分塞到現有的殖民地城市和居民點裡。

所以德意志移民最差也是分配到開發成熟的村落裡,壓根別想單獨成團定居。

畢竟要東非同化華人的文化,實現德意志化,就不能像後世東南亞那樣,允許唐人街存在。

你們都生活在一起,就不需要和其他民族交流,那怎麼相互融入。

至於埃裡克·奈特爲什麼要欺騙這些村民,實際上是爲了打消這些村民的顧慮。

畢竟要把東非誇的和花一樣,全是優點,肯定會引起村民的警惕,只有把東非的缺點說出來,才能打消他們的疑心,同時還不能嚇跑了這些村民。

而野獸就是個很好的藉口,確實存在一定的危險,也側面證明東非確實有很多荒地,而說東非殖民地政府派軍隊清理,又可以讓這些村民潛意識裡放心,畢竟野獸怎麼可能打的過拿槍的軍隊。

(本章完)

第73章 消化第809章 事後第1356章 歐洲大流感第519章 百萬黑奴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第556章 氣吐血第961章 危與機第465章 準同盟關係第358章 戰爭準備第302章 考察團續第234章 兄弟拉扯第1361章 影響第157章 風車磨坊第1151章 東非人打過來了!第691章 南非形勢第1437章 徵兵第1398章 歐洲共識第181章 武裝使團第1361章 影響第1019章 選擇路線第246章 1870年德意志戰爭的第一槍第144章 貿易第541章 下次還敢第682章 發展策略第806章 “小會”辦大事第873章 農業結構調整第1100章 莫斯塔爾水電站第1310章 禍水東引第652章 經濟收入第1349章 犧牲第325章 恩德貝萊人的支持者第1110章 中非經濟合作組織第90章 新行政區劃(彩蛋章地圖供參考)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69章 黑興根王室領地第136章 道路第1107章 新經濟政策第434章 遙遙領先第532章 圖謀琉球第29章 艱苦行軍第1410章 東北非博弈第214章 自己人,別開槍?第160章 革新第1280章 達沃市第1227章 缺德的尼羅河戰略第656章 擴產和升級第933章 法國主導第825章 不同抉擇第301章 奧地利商業考察團第885章 經濟殖民地的覺悟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930章 漢薩省第91章 說明:請大家不要划走,一定要看完,第1097章 三五計劃第2章 恩斯特的改變第164章 肉類第218章 跑歪的會議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822章 卡賓達第932章 法,西大使第594章 矛盾第29章 艱苦行軍第534章 西印度洋港口之爭第1007章 準備插手第393章 東英民間衝突第1247章 五萬平方公里第840章第1266章 富瓦河水庫第814章 捲土重來?第179章 總部第874章 推銷移民地第161章 檢閱第830章 蓄水池第1311章 秘密會議第1269章 距離感第1290章 戰略要地第837章 颱風第924章 海洋第608章 會面第310章 援助非洲第1281章 酒館第814章 捲土重來?第1132章 皇室商討第1389章 定居第22章 殖民地開發第1357章 倫敦海軍會議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第51章 坦噶港第253章 維森堡戰役第1380章 前線戰場第24章 籌措資金第1003章 鐵路系統調整第895章 第二次全國水利工程第714章 伊林加第292章 先進的包稅制第885章 經濟殖民地的覺悟第86章 咖啡第860章 克利夫蘭總統的糾結第1053章 波斯灣第814章 捲土重來?
第73章 消化第809章 事後第1356章 歐洲大流感第519章 百萬黑奴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第556章 氣吐血第961章 危與機第465章 準同盟關係第358章 戰爭準備第302章 考察團續第234章 兄弟拉扯第1361章 影響第157章 風車磨坊第1151章 東非人打過來了!第691章 南非形勢第1437章 徵兵第1398章 歐洲共識第181章 武裝使團第1361章 影響第1019章 選擇路線第246章 1870年德意志戰爭的第一槍第144章 貿易第541章 下次還敢第682章 發展策略第806章 “小會”辦大事第873章 農業結構調整第1100章 莫斯塔爾水電站第1310章 禍水東引第652章 經濟收入第1349章 犧牲第325章 恩德貝萊人的支持者第1110章 中非經濟合作組織第90章 新行政區劃(彩蛋章地圖供參考)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69章 黑興根王室領地第136章 道路第1107章 新經濟政策第434章 遙遙領先第532章 圖謀琉球第29章 艱苦行軍第1410章 東北非博弈第214章 自己人,別開槍?第160章 革新第1280章 達沃市第1227章 缺德的尼羅河戰略第656章 擴產和升級第933章 法國主導第825章 不同抉擇第301章 奧地利商業考察團第885章 經濟殖民地的覺悟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930章 漢薩省第91章 說明:請大家不要划走,一定要看完,第1097章 三五計劃第2章 恩斯特的改變第164章 肉類第218章 跑歪的會議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822章 卡賓達第932章 法,西大使第594章 矛盾第29章 艱苦行軍第534章 西印度洋港口之爭第1007章 準備插手第393章 東英民間衝突第1247章 五萬平方公里第840章第1266章 富瓦河水庫第814章 捲土重來?第179章 總部第874章 推銷移民地第161章 檢閱第830章 蓄水池第1311章 秘密會議第1269章 距離感第1290章 戰略要地第837章 颱風第924章 海洋第608章 會面第310章 援助非洲第1281章 酒館第814章 捲土重來?第1132章 皇室商討第1389章 定居第22章 殖民地開發第1357章 倫敦海軍會議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第51章 坦噶港第253章 維森堡戰役第1380章 前線戰場第24章 籌措資金第1003章 鐵路系統調整第895章 第二次全國水利工程第714章 伊林加第292章 先進的包稅制第885章 經濟殖民地的覺悟第86章 咖啡第860章 克利夫蘭總統的糾結第1053章 波斯灣第814章 捲土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