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3章 天然氣產業起步

第893章 天然氣產業起步

1894年9月。

東非西大湖省。

“這麼長的鋼管,是用來幹嘛的,看起來有一抱那麼粗吧?”這是很多人的疑問。

“聽說是天然氣管道,裡面運輸的也就是煤氣燈用的那種氣體。”

衆人所聊的正是東非第一條工業規模的長距離天然氣管道,是當前東非政府或者說恩斯特重點關注的項目。

常規能源礦產三巨頭,也就是煤,石油和天然氣,煤,東非不缺,但是石油在東非就屬於儲量比較少的資源了,所以恩斯特自然把目光重點放在了天然氣上。

一方面是東非的天然氣資源十分豐富,前世坦桑尼亞,莫桑比克等現在東非境內國家的區域都有大量天然氣資源。

另一方面是天然氣的應用技術已經成熟,所以東非迫切需要普及天然氣的使用,使其替代部分工業和生活燃料的應用。

人類對天然氣的使用歷史比較悠久,不過現代天然氣大規模應用還是從英國開始的。

1732年,英國的卡立舍·斯帕丁提出利用煤礦中排出的甲烷給懷特黑文街道提供照明。

到1813年,英國倫敦和威士敏斯特燃氣照明和焦炭公司取得了有史以來第一個市政煤氣照明合同。

其次是美國,美國天然氣照明工業始於1816年,馬里蘭的巴蒂爾摩開始將天然氣用以街燈照明,而在1886年,美國就已經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條工業規模的長距離輸氣管線。

所以東非對天然氣的開發利用時間屬於比較晚的,即便大力投入,還是在技術上追趕多花了些時間,不過效果顯著,就比如東非這一條天然氣管道僅比美國晚了九年時間。

制約東非天然氣管道修建的,並不是技術不過關,早在幾年前相關技術就已經成熟,而是東非對天然氣發電技術實驗。

這條輸氣管道建設的首要目的就是爲了給東非第一座天然氣發電廠供應能源,然後通過高壓電網輸送到布瓊布拉,姆貝亞等城市。

至於向民間推廣天然氣使用,則需要先普及安全知識,天然氣是易燃易爆物,且天然氣泄露本身也容易導致窒息死亡,所以考慮民衆安全問題,只能先少量實驗性推廣,這就和東非普及電力時,伴隨着大量安全科普是一個道理。

不過,除了使用知識上的欠缺,其他層面都已經完備,居民使用天然氣,無非就是利用煤氣罐和特質的竈具,這對於東非科研人員而言並不是難以攻克的難題。

實際上早在1760年,英國人就已經發明瞭煤氣罐,並且後來用於給煤氣燈供電,所以煤氣罐已經發展了一百多年時間,安全性能已經十分可靠,所以用天然氣作爲居民燃料的各項硬件條件已經成熟。

當前,東非居民燃料主要還是柴草以及煤炭,農村以柴草爲主,也有像北方牧場那樣用烘乾糞便配合煤製成特殊燃料的存在,城市則主要供應煤炭。

而天然氣的推廣,也將極大改變東非居民的生活方式,畢竟在21世紀,天然氣也是最節能環保,經濟實惠的生活燃料。

“各位不要在附近圍觀,這是天然氣管道,天然氣易燃易爆,並且帶有‘毒’性,我們這個項目目前正要開始測試,所以大家最好不要離得的太近。”巡邏人員驅散了觀看安裝天然氣管道的居民。

對於政府人員的話,大家自然是相信的,畢竟這個時代發展太快,總是有新事物不斷涌現,尤其是東非這三十多年來,更是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所以大家的接受能力也強很多。

“天然氣不就是煤氣燈使用的煤氣麼!那玩意確實有一定的危險性,不過普通人接觸不到,本來按照電力發展,我以爲煤氣都要被淘汰了呢!”有人嘀咕道。

煤氣早期用途,就是用來作爲照明燈具的燃料,而電燈的出現使得煤氣在該領域使用量大幅縮減。

當然,像美國已經開始推廣天然氣作爲居民燃料使用,而東非幾乎和美國同時進行。

美國推廣天然氣,都是私人公司爲主,而東非最擅長的還是使用行政力量,不過這樣一來,只要產能得到保證,東非就能迅速在全國大規模推廣,而不至於像美國那種民間私人公司,各自爲戰。

所以東非在這方面雖然起步晚,後面想超過其他國家卻很容易,畢竟世界上還沒有哪國政府像東非這樣對天然氣能源如此重視。

“羅爾,爲什麼天然氣管道要直接建在地面上,而不是埋在地下,像下水道那樣,這樣是不是太危險。”巡邏員對着正在指揮管道焊接的技術人員問道。

羅爾解釋道:“東非很多人沒見過天然氣,所以對其性質也不太瞭解,天然氣管道布明線,是因爲天然氣比空氣輕,且只有濃度在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五時纔會被點燃。明線的好處在於,一旦管道泄露,會向高處飄,擴散掉,形不成可燃混合氣。如果走暗線,泄露時管道溝渠內會積聚,一旦有火星就會爆炸,所以我們把這條管道建設在地面上。”

“當然了,這樣也方便日後維護和檢修,這條管道最終就通往發電廠,等對接完畢後,我們就可以順着管線進行檢查,防止有泄露的地方。”

作爲接受過義務教育的人,巡邏人員大概也能瞭解個七七八八,畢竟氣體質量不同,這一點只要上學時稍微認真就應該瞭解。

只不過東非的教科書上沒有關於天然氣的具體描述,畢竟天然氣大規模利用也不過一百多年曆史,在之前的東非,更是一片空白。

不過,對於管道的安全性,其實也是杞人憂天,雖然世界第一條輸氣管道建設時間比較晚,但世界上第一條輸油管道建設時間就比較早了。

所以當然技術都是比較成熟的,只要生產的工廠不再材料上偷工減料,那就不會出現大問題。

“羅爾先生,那你知道這種氣體是如何發電的麼?”

羅爾回答:“其實就和用煤炭發電是一個道理,都是燒開水,然後靠蒸汽驅動。”

前世1940年,瑞士的一家發電站出現了世界上第一個以天然氣爲動力的發電渦輪,這標誌着天然氣發電技術的誕生。

而東非把時間整整推前了四十多年,而前世20世紀20年代左右,美國和德國的天然氣化工研究工作纔開始興起,人們開始使用天然氣分離生產甲醛、醋酸、合成橡膠等化工產品。

東非提前在天然氣領域佈局,對東非國家發展而言,只有好處,沒有壞處,前世美國就是因爲在該領域發展早,形成了長期技術優勢,從而操控國際天然氣市場,要知道天然氣不像石油,分佈極不均勻,而美國卻能壟斷市場,這正說明技術上的積累十分重要。

所以天然氣領域的研究工作勢必成爲東非能源領域的重點之一,和煤炭,石油處在同一級別。

第812章 驅趕葡萄牙人第1042章 工業反哺農業第16章 水城威尼斯第245章 我的總督舅舅第1058章 英國關注第381章 國禮第961章 危與機第306章 交接馬約特島第999章 新制鹼工藝第465章 準同盟關係第635章 第三百三十六 五萬以內第1400章 俄國停戰打算第964章第845章 北莫桑比克第230章第427章 赫爾曼親王號第788章 俘虜的“覺悟”第1447章 阿拉伯部落串聯第195章 拜訪第865章 高原省第544章 奎河拱水壩第967章 奧拓第983章 試點地區第13章 國際調停第714章 伊林加第381章 國禮第384章 臨危受命第1297章 熬過光明第1320章 東非軍改第871章 “萊茵”市第966章 參觀姆貝亞第758章 331師第483章 新民族第1012章 萌芽第1027章 合金鋼第861章 分贓第465章 準同盟關係第229章 開足馬力第1043章 化工安全第332章 稻種第7章 擴大生產第833章 拖拉機第516章 愛國教育第679章 比屬剛果第359章 來了就別走了!第865章 高原省第1008章 分析第981章 捷徑第161章 檢閱第318章 朱壩鎮第1022章 南德意志王國第1242章 “非法”辦學第1446章 第四十五個省第1400章 俄國停戰打算第1257章 東荷再協商第1473章 警示第201章 走馬上任第436章 惡意競爭第73章 消化第244章 轉敗爲“勝”第866章 巴斯夫考察團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798章 東非氣象局第42章 移民熱潮第308章 滲透第133章 西北移民工作第593章 巴爾特庫姆造船廠第417章 炊事車第821章 裁軍第468章 西南非洲第928章 軍隊讓路第685章 人盡其用第594章 矛盾第827章 種植園改農場第1399章 加入第1084章 底氣第706章 東阿外交關係升級第925章 造船業第861章 分贓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920章 圖謀棉蘭老島第1366章 德伯爾恩的野心第727章 艦隊第379章 黃金葉第1533章 施瓦本省第912章 羅安達商人第1356章 歐洲大流感第449章 野心第446章 災情第705章 德蘭士瓦人的算盤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627章 特別行政市第370章 (不用訂閱章)第825章 不同抉擇第1001章 王子婚事第1293章 肢解第837章 颱風第512章 給俄國人提供舞臺第1006章 英日兩國動作第732章 雙輸
第812章 驅趕葡萄牙人第1042章 工業反哺農業第16章 水城威尼斯第245章 我的總督舅舅第1058章 英國關注第381章 國禮第961章 危與機第306章 交接馬約特島第999章 新制鹼工藝第465章 準同盟關係第635章 第三百三十六 五萬以內第1400章 俄國停戰打算第964章第845章 北莫桑比克第230章第427章 赫爾曼親王號第788章 俘虜的“覺悟”第1447章 阿拉伯部落串聯第195章 拜訪第865章 高原省第544章 奎河拱水壩第967章 奧拓第983章 試點地區第13章 國際調停第714章 伊林加第381章 國禮第384章 臨危受命第1297章 熬過光明第1320章 東非軍改第871章 “萊茵”市第966章 參觀姆貝亞第758章 331師第483章 新民族第1012章 萌芽第1027章 合金鋼第861章 分贓第465章 準同盟關係第229章 開足馬力第1043章 化工安全第332章 稻種第7章 擴大生產第833章 拖拉機第516章 愛國教育第679章 比屬剛果第359章 來了就別走了!第865章 高原省第1008章 分析第981章 捷徑第161章 檢閱第318章 朱壩鎮第1022章 南德意志王國第1242章 “非法”辦學第1446章 第四十五個省第1400章 俄國停戰打算第1257章 東荷再協商第1473章 警示第201章 走馬上任第436章 惡意競爭第73章 消化第244章 轉敗爲“勝”第866章 巴斯夫考察團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798章 東非氣象局第42章 移民熱潮第308章 滲透第133章 西北移民工作第593章 巴爾特庫姆造船廠第417章 炊事車第821章 裁軍第468章 西南非洲第928章 軍隊讓路第685章 人盡其用第594章 矛盾第827章 種植園改農場第1399章 加入第1084章 底氣第706章 東阿外交關係升級第925章 造船業第861章 分贓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920章 圖謀棉蘭老島第1366章 德伯爾恩的野心第727章 艦隊第379章 黃金葉第1533章 施瓦本省第912章 羅安達商人第1356章 歐洲大流感第449章 野心第446章 災情第705章 德蘭士瓦人的算盤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627章 特別行政市第370章 (不用訂閱章)第825章 不同抉擇第1001章 王子婚事第1293章 肢解第837章 颱風第512章 給俄國人提供舞臺第1006章 英日兩國動作第732章 雙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