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談論

說實話,赫爾曼算不算德意志名人,那肯定算,不過還是有些牽強,這種更像是地方性的名人,按照黑興根親王國的規模,那應該就是縣級名人,要不是掛個諸侯國名頭,估計德國人都瞭解的不太多,不過也無所謂,畢竟是恩斯特的祖父,自家人肯定要捧一手,不光是命名,以後還要出人物傳記和各種文化作品,來美化黑興根王室的歷史。

“恩斯特,趁着現在造船業蕭條,我認爲你之前制定的計劃還是趨於保守了一些,就比如這艘僞七千噸級的鐵甲艦,本來以前肯定是天價,現在我只用了五千噸級的製造價格就拿下了,所以我建議你在多買兩艘。”

“岳父,就像之前我說的一樣,預算還是那麼多,如果你有能力在我最初採購計劃的基礎上,多買幾艘船,我是不反對的,這件事伱看着辦,我們東非海軍還有很多功課要補,什麼運兵船,補給船,護衛艦艇,訓練艦……都是很缺的,要按照東非的國情和實際需求來採購艦船,而不是爲了排場和麪子上好看。”

“多增加一點經費,並不是什麼大問題,要知道東非的海岸線雖然只有兩千多公里,實際上我們要覆蓋的範圍不僅僅是這麼點,你想一下,佔領了南非的新漢堡灣以後,我們海軍實際在南方也有了一處落腳之地,加上之前的科摩羅羣島,我們實際要控制的海域從東非一直延伸到南非,綜穿整個莫桑比克海峽,也就是說東非實際要統治的海域南北縱長超過四千公里。”

斐迪南大公直接無視掉卡在中間的莫桑比克,如果是之前說這種話,斐迪南大公肯定要斟酌一下,因爲那時東非海軍真是個空架子,現在,這不是時代變了麼!東非海軍的購艦計劃一但完成,西印度洋霸主地位是跑不了的,雖然西印度洋除了英法兩國就沒有什麼像樣的海軍。

“那你打算添多少?還有,我們東非海軍最根本的問題其實並非是缺乏堅船利炮,而是缺乏相關的海軍人才,沒有操作人員,就是最先進的軍艦在大海上也只是一個大的靶子罷了。”

恩斯特一句話把斐迪南大公拉回了現實,海軍是一個體系,而不是隻看裝備,之前意大利王國海軍強不強大?爲什麼兩次折戟沉沙奧地利手裡,根本上還是人員素養的差距。

清醒後的斐迪南大公仔細斟酌了一番:“你說的對,看來我們現在最急需的還是人員培養,這件事我要認真做一些規劃,如何能在比較短的時間內,爲東非海軍提供充足的人才。”

好高騖遠並不一定就是錯誤的,實際上東非吞併德蘭士瓦共和國就屬於吃着碗裡的,看着鍋裡的,津巴布韋都沒有消化,就再起戰端,好在東非賭贏了,德蘭士瓦共和國還沒有發展成那種善於遊擊,有實力給強國臉色難堪的存在,主要是人口太少,還集中,布爾人也不團結,沒有在第一時間達成共識,如果這場戰爭沒有那麼順利,不說能不能獲得南非,就是津巴布韋也有可能遭受反噬。

“這方面還是要你來配合一下,我們不僅要向奧地利派留海軍學生,就是德國,荷蘭都可以,如果僅僅依靠我們哈布斯堡家族關係往奧地利海軍教育系統塞人,也塞不了多少,這方面你們霍亨索倫家族也該出力,我相信康斯坦丁親自出手,那普魯士海軍也可以消化一部分,雖然普魯士海軍不如奧地利,但是培養基礎人才還是可以的。”

恩斯特點點頭道:“這方面,我們可以和德國以及瑞典王室商量,這兩個國家的海軍雖然不太頂級,放在世界上也不算差,至於荷蘭就有些困難了,不過荷蘭的造船業還是有很多可以學習的地方,我們也缺乏維護軍艦的技術人員。”

派人到荷蘭學習修船無可厚非,荷蘭的造船業一直不錯,底子相當厚實,實際上荷蘭海軍雖然不行,主要還是經費問題,但是民用船技術方面在歐洲也是可圈可點的。

至於奧地利的海軍教育系統,其實放在歐洲都是最頂級的,不過它並不能滿足東非的需求,或者說東非有些跟不上。就比如皇家機械學院,也是奧地利海軍人才的重要培訓基地,但是東非沒有這種學歷的人才可以對接留學,所以東非只能往皇家海軍學院和皇家希芙容根學院以及皇家大洋學院以及次一級的海軍學校塞人。

奧地利海軍的培養體系,自己是夠用,要是捎上東非,那就完全不夠用,不過奧匈帝國也有海軍速成教育,但是海軍速成教育,也是招收中學生爲基礎,然後再教育,東非每年培養的那點中學生根本不分配,沒有一定文化基礎,當海軍還是比較困難的。

“關於海軍人才培養的問題,實際上我有一個想法,我們東非計劃籌辦海軍學校(斐迪南海軍學院),當前最大的問題是師資問題,東非急缺海軍教師,但是在奧地利挖牆腳並不是很順利,主要是一部分奧地利海軍學校講師拉不下面子,去東非就職,所以我們應該另闢蹊徑,解決這個問題,那就是同奧地利的海軍學校,進行合作辦學,可以讓奧地利海軍學校的講師兼任斐迪南海軍學院的講師,這方面我可以親自當說客去和奧地利各個海軍學校進行談判。”斐迪南提議道。

“當然沒有問題,有想法就去做,資金方面我們可以給予他們最好的待遇。”恩斯特答覆道。

跑到東非教學確實有些難爲人,但是沒有人會和錢過不去,奧地利海軍學院的講師和教官實際上都不缺錢,即便是經濟蕭條影響,也就是政府撥款可能會有拖延,但是這一點並不影響工資,本來就是高收入,只要平時花錢不大手大腳的,那肯定有一定的儲蓄。

而且合作辦學的話,東非主要談判對象是學院,並不是像之前那樣和教師直接對話,學院同意那一般教師也要服從安排。

眼看時間不早了,恩斯特也開始和斐迪南大公說再見。

“你接下來是直接去維也納?”

“是的,還有很多事要辦,第一站先遠在維也納,主要和弗朗茨陛下談論鐵路問題,等安排好奧地利後直接去德國,那裡有不少優良資產等待收割。”

第1053章 波斯灣第871章 “萊茵”市第882章 出口第1231章 水電佔比第576章 人蔘種植第712章 鐵路所見第177章 放牧第1247章 五萬平方公里第844章 魯道夫第950章 巴黎會議第821章 裁軍第107章 圖爾卡納湖第468章 西南非洲第1409章 薩丁迪達平原第1206章 “情同手足”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992章 入籍第1212章 奔向自由世界第542章 生個艦隊第898章 太特市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685章 人盡其用第530章 朱巴綜合訓練基地第1408章 技術進步第1314章 非洲之角戰爭第187章 勸說第736章 第九旅第795章 難兄難弟第537章 過去的七十年代第1035章 二五計劃第1066章 壓力和治理第1098章 造船業影響第1117章 輿論第826章 德意志人費爾南德斯第921章 西班牙不按套路出牌第866章 巴斯夫考察團第1450章 摻沙子第578章 水利建設問題第555章 羞辱第111章 第一百一十像 文明論第1212章 奔向自由世界第735章 廓爾喀第816章 1890年農業發展報告第925章 造船業第731章 損失慘重第918章 《東,法領土確認協議》第198章 烏龍對話第175章 村落選址第1363章 基特韋市的轉型之路第315章 清倉第556章 氣吐血第1156章 軟刀子第297章 軍隊換血第1438章 會議召開第31章 部落衝突第83章 拯救馬西米連諾一世第204章 “流放”?“潤”!第967章 奧拓第1005章 人造纖維第592章 巡視巴加莫約第1439章 匈牙利工黨的處境第82章 麪粉廠第1210章 三大艦隊第998章 貝拉市第887章 北方八市第896章 “草原”大遷徙第694章 訛詐第678章 “民主”東非第1107章 新經濟政策第567章 電工技校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第711章 歸國第1278章 英國的悔恨第301章 奧地利商業考察團第44章 新歐陸局勢第323章 恩德貝萊大起義第1375章 《東波友好互助條約》第786章 風水輪流轉第371章 生意第499章 建交熱第774章 搬遷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816章 1890年農業發展報告第874章 推銷移民地第1438章 會議召開第235章 想搞事,又不想出力的恩斯特第39章 利薩海戰第453章 借款第398章 狗都要挨兩巴掌第633章 “故”人第1402章 契卡第27章 地圖第669章 工農聯動第1234章 戰場均勢第895章 第二次全國水利工程第1084章 底氣第336章 東非菜?第425章 擴大市場第1380章 前線戰場第224章 國王瀑布
第1053章 波斯灣第871章 “萊茵”市第882章 出口第1231章 水電佔比第576章 人蔘種植第712章 鐵路所見第177章 放牧第1247章 五萬平方公里第844章 魯道夫第950章 巴黎會議第821章 裁軍第107章 圖爾卡納湖第468章 西南非洲第1409章 薩丁迪達平原第1206章 “情同手足”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992章 入籍第1212章 奔向自由世界第542章 生個艦隊第898章 太特市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685章 人盡其用第530章 朱巴綜合訓練基地第1408章 技術進步第1314章 非洲之角戰爭第187章 勸說第736章 第九旅第795章 難兄難弟第537章 過去的七十年代第1035章 二五計劃第1066章 壓力和治理第1098章 造船業影響第1117章 輿論第826章 德意志人費爾南德斯第921章 西班牙不按套路出牌第866章 巴斯夫考察團第1450章 摻沙子第578章 水利建設問題第555章 羞辱第111章 第一百一十像 文明論第1212章 奔向自由世界第735章 廓爾喀第816章 1890年農業發展報告第925章 造船業第731章 損失慘重第918章 《東,法領土確認協議》第198章 烏龍對話第175章 村落選址第1363章 基特韋市的轉型之路第315章 清倉第556章 氣吐血第1156章 軟刀子第297章 軍隊換血第1438章 會議召開第31章 部落衝突第83章 拯救馬西米連諾一世第204章 “流放”?“潤”!第967章 奧拓第1005章 人造纖維第592章 巡視巴加莫約第1439章 匈牙利工黨的處境第82章 麪粉廠第1210章 三大艦隊第998章 貝拉市第887章 北方八市第896章 “草原”大遷徙第694章 訛詐第678章 “民主”東非第1107章 新經濟政策第567章 電工技校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第711章 歸國第1278章 英國的悔恨第301章 奧地利商業考察團第44章 新歐陸局勢第323章 恩德貝萊大起義第1375章 《東波友好互助條約》第786章 風水輪流轉第371章 生意第499章 建交熱第774章 搬遷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816章 1890年農業發展報告第874章 推銷移民地第1438章 會議召開第235章 想搞事,又不想出力的恩斯特第39章 利薩海戰第453章 借款第398章 狗都要挨兩巴掌第633章 “故”人第1402章 契卡第27章 地圖第669章 工農聯動第1234章 戰場均勢第895章 第二次全國水利工程第1084章 底氣第336章 東非菜?第425章 擴大市場第1380章 前線戰場第224章 國王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