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9章 匈牙利工黨的處境

20世紀初,雖然國際社會比較鬆散,但是同樣存在列強國家所構建的輿論霸權體系,而在國際交往和文化傳播領域,英語系國家佔據絕對的優勢。

除了英國和美國兩個頂尖強國支撐以外,英國在海外的殖民地和勢力範圍起到了重要作用,就比如印度,澳大利亞,加拿大等等,僅僅印度一地,就足以讓英語的覆蓋人口增加近三億。

而談及英語的影響力還要算上那些有英語國家資本背景的新聞媒體,就比如遠東帝國比較知名的《申報》,創始人就是英國商人,而這僅僅是英國資本在遠東帝國比較有代表性的報紙之一。

所以,綜合英語覆蓋的人口,國家數量,還有影響力等等,暫時都不是其他語言所能碰瓷的。

而英國也藉助這一點,企圖在全世界範圍組織起了一張強大的輿論霸權網絡,這張網絡曾經就給東非造成過不少麻煩。

而這也進一步推動了東非構建以德語爲核心的文化和輿論霸權體系的想法。

……

布達佩斯。

在德語國家組織會議開的如火如荼的時候,全世界的焦點依舊集中在匈牙利地區。

匈牙利工黨面對奧匈帝國的圍剿,也展開了針鋒相對的舉措,在布達佩斯工黨政府匈牙利鬥爭辦公室裡,庫恩正在和他的同僚們商討目前的戰爭形勢。

“如今奧匈帝國西部和北部的軍隊正在向着科馬爾諾集合,在科馬爾諾有船廠和鐵路橋聯通兩岸,一旦讓奧匈帝國軍隊在這裡站穩腳跟,他們往南可以壓縮我們政權的活動空間。”

“往東更是可以順着多瑙河,兵鋒直逼布達佩斯,所以我們要搶在奧匈帝國集合前佔領科馬爾諾。”

科馬爾諾前世是屬於斯洛伐克的一座城市,在一戰前,當地屬於匈牙利領土,在奧匈帝國解體後,匈牙利也遭到肢解,所以科馬爾諾這座重要交通樞紐也被割讓出去。

其距離布達佩斯不到百公里,位於瓦赫河和多瑙河匯流處,同時也是奧匈帝國鐵路和多瑙河交匯的一處節點。

不管是奧地利還是斯洛伐克等方向來的奧匈帝國軍隊,必然要優先奪取此地,從而威脅布達佩斯的安全。

所以,匈牙利工黨領袖庫恩等高層自然不可能對這一戰略要地視而不見。

匈牙利紅色民警隊總指揮瓦爾加說道:“庫恩同志,我建議在奪取科馬爾諾後,直接炸掉當地的鐵路橋,從而阻止奧匈軍隊的南下,同時我們應該組織更多的兵力,在科馬爾諾進行堅守,奧匈帝國本身的工業發達地區,就在西部和北部。”

“這也意味着我們東北方向的軍事壓力最大,所以,想要守住科馬爾諾,兵力不應該少於五萬,後續還要考慮到德國可能干預的因素,因此還要時刻準備對西北方向戰線進行增援。”

所謂的紅色民警隊,也就是現在匈牙利工黨組織的軍隊,用於取代過去匈牙利的軍隊和警察,所以瓦爾加相當於目前匈牙利軍隊的領導人。

庫恩對瓦爾加的建議,表示了認同,他說道:“現在,對於我們這個新生的政權而言,任何一場意外,都有可能讓新政府被扼殺在搖籃裡。”

“所以,在軍事上我們也更應該慎重,匈牙利自古以來就是四戰之地,這也導致我們所承受的壓力十分巨大。”

“因此,炸掉科馬爾諾的鐵路大橋就很有必要了,即便我們守不住科馬爾諾,也可以拖延奧匈帝國反動軍隊南下的速度。”

匈牙利地處在大平原上,這也導致匈牙利天然成爲奧匈帝國的糧倉,而平原地形顯然不利於軍事上的發揮,說難聽點就是四戰之地。

而布達佩斯的工黨政權也對此有着深深的體會,在起義之後,敵人幾乎是從四面八方向着布達佩斯的方向涌入,當然,最主要的壓力還是來自東北方向。

庫恩說道:“匈牙利南方,我們塞爾維亞的同志,也發起了軍事行動,這確保了我們南部的暫時穩定,而東部羅馬尼亞必須警惕,因爲羅馬尼亞本身和匈牙利就有領土上的糾紛。”

“目前羅馬尼亞大概率不會有異動,但是也不得不防。”

羅馬尼亞一直都對匈牙利的特蘭西瓦尼亞地區念念不忘,而庫恩本人就是特蘭西瓦尼亞人,所以他對羅馬尼亞格外警惕。

當然,羅馬尼亞還有一個地方十分引人注目,那就是羅馬尼亞王國的國王,同樣是霍亨索倫家族的一員。

這也就意味着,日後如果德國加入對奧匈帝國的軍事幹預,羅馬尼亞大概率會配合德國人進行行動。

實際上匈牙利的鄰國還有西烏克蘭,但是西烏克蘭有蘇聯的牽制,顯然不敢輕易調動軍隊。

庫恩總結道:“所以,目前我們政府所言面臨的軍事壓力,主要來自兩個主要方向,也就是西北和東部。”

“同時,還要提防國內的貴族,資產階級殘餘勢力反撲。”

“現階段,我們因爲軍事上的劣勢,應該採用比較保守的戰術,在面對奧匈帝國圍剿軍隊的時候,先把他們壓制在西北部。”

“同時在羅馬尼亞一線部署一定的兵力,防止羅馬尼亞反動政府對我們進行背刺。”

“而除了這兩點以外,我們的重心在於徹底擊垮本國南部和東部的匈牙利反動殘餘勢力。”

“發動匈牙利羣衆,給予這些舊貴族還有資產階級,致命的打擊,重新分配土地,同時將所有工廠收歸國有,獲取工人和農民對新政府的支持。”

“只有徹底整合匈牙利後,我們才真正具有和奧匈帝國,以及其他外部勢力抗衡的實力。”

“只要政權得到鞏固後,我們就可以和蘇聯還有塞爾維亞的同志取得聯繫,從而奠定大局。”

如今,匈牙利工黨的實際統治範圍,其實集中在匈牙利的西北部,在全國還有大量的貴族殘餘勢力。 至於匈牙利資產階級,因爲匈牙利工業相對落後的原因,本身實力就比較弱,而這次匈牙利工黨事變的主要發生區域,集中在城市,這更是對資產階級形成了致命打擊。

畢竟資產階級的主要勢力就分佈在城市,反而是匈牙利鄉下的貴族和地主們,逃過一劫。

當然,匈牙利貴族也不好受,因爲布達佩斯的淪陷,這導致整個匈牙利貴族體系的中樞被一窩端掉。

所以,匈牙利地方貴族們,基本處於羣龍無首,各自爲戰的狀態,他們以自己的領地爲核心,試圖抵抗工黨的攻勢,但是面對被工黨煽動的農民,幾乎很難成功。

匈牙利農民不像波蘭農民一樣,對工黨的反對態度十分堅決,當然,更重要的一點在於,這次匈牙利事件的主導者是匈牙利本國工黨。

爲什麼波蘭農民反對工黨,更貼切的說,他們不是反對工黨,而是反對俄國工黨,重點是對俄羅斯人的不信任。

而匈牙利的情況就不同了,本身很多匈牙利農民,他們沒有自己的土地,匈牙利工黨每到一處就重新分配土地,自然容易受到他們的歡迎。

當然,匈牙利的貴族也不是好對付的,雖然匈牙利中央政府被一窩端掉,但是奧匈帝國政府可依舊存在。

如今,匈牙利各地貴族,正在重新建立和哈布斯堡的聯繫,從而謀取帝國的支援,對匈牙利工黨進行鎮壓。

換句話說,匈牙利工黨這麼一鬧,反而增強了匈牙利貴族們對奧匈帝國的向心力。

這對於哈布斯堡反而是一場機遇,當然,更多的還是挑戰,如果連匈牙利工黨都無法鎮壓下去,那哈布斯堡對奧匈帝國的統治,基本上也就完蛋了。

基於奧匈帝國的威脅,瓦爾加對庫恩說道:“庫恩同志,如今我們最主要的威脅還是奧地利,整體來看,奧地利的實力遠在匈牙利之上,更何況如今我們手裡的匈牙利也並不完整。”

“所以,我們不能幹等着奧地利完成軍隊的調集,而應該給他們增加一些壓力。”

“就比如支持波斯尼亞還有克羅地亞等地區的叛亂,讓奧匈帝國政府疲於奔波,從而失去對匈牙利的最佳干預時機。”

庫恩點點頭說道:“確實如此,奧匈帝國本身就面臨着嚴峻的民族問題,我們也應該給他們添一把火,讓奧匈帝國徹底亂起來,挑動其他民族和地區,對哈布斯堡進行衝突。”

“就目前我們的情況而言,斯洛伐克,波斯尼亞這兩地和匈牙利直接接壤,我們應該發動當地的同志,讓他們也發動事變。”

“尤其是波斯尼亞地區,那裡本身以塞爾維亞人和克羅地亞人居多,而且和塞爾維亞接壤,我們可以和塞爾維亞的同志取得聯繫,等到他們初步穩固塞爾維亞局勢後,順勢北上,奪取波斯尼亞地區。”

匈牙利工黨當然也想挑撥奧匈帝國其他地方的叛亂,就比如威尼斯和倫巴第的意大利人,但是,因爲距離的原因,匈牙利工黨顯然很難把手伸到那裡去。

庫恩說道:“光靠我們,來完成這一點其實還是比較吃力,所以,應該催促一下蘇聯的同志,他們的影響力比我們更大。”

“如果由他們對其他地區的工黨進行支持,一定能將奧匈帝國徹底引爆,彼時,我們的壓力也就能極大的減輕。”

蘇聯是如今世界工黨的核心領導,所以庫恩等匈牙利高層尋求蘇聯的支持毫不意外,唯一可惜的地方,就在於現任蘇聯領導人約瑟夫,他出於蘇聯國家利益的考量,對外部的支持遠不如弗拉基米爾同志更加純粹。

這也是如今,匈牙利事件中匈牙利工黨局面困難的一個重要原因。

縱觀如今匈牙利工黨遇到的難題,很大一部分都來自外部勢力的干擾,而他們幾乎處於孤立無援的狀態。

對此,瓦爾加就抱怨說:“自從俄國變成蘇聯之後,他們對我們的支持力度就變小了不少,這也是如今歐洲各國工黨遭受壓力的一個重要原因。”

庫恩安慰道:“我們不能指望別人,作爲工黨本身就應該依靠自己,就像國際歌中說的那樣,沒有所謂的救世主,而蘇聯也不是我們的救世主,我們想度過難關,唯一能依賴的只有我們自身。”

“好了,既然已經確定了大致的戰略,接下來政府和紅色民警隊,按照部署展開行動。”

“只要能將哈布斯堡拖住,我們的壓力也就越來越小,到時候弗朗茨肯定比我們更着急,畢竟哈布斯堡家族的統治可經受不住時間的考驗,時間拖的越久,奧匈帝國內部別有用心的人,也就越躁動。”

在安撫了同志們後,庫恩開始了其他工作的部署,畢竟除了打仗以外,鞏固政權還要重視經濟等方面的工作。

現在,匈牙利工黨政府正在積極恢復生產工作,因爲匈牙利面臨的局面,比當初俄國工黨更加糟糕,俄國工黨面臨封鎖,靠着豐富的資源優勢,不容易出現大的問題。

而且,俄國地域廣闊,即便想完全對俄國進行封鎖也不可能實現,就比如中亞,遠東,俄國人總能找到突破的方向。

而匈牙利周邊羣狼環伺,本國面積也不算太大,且被徹底鎖死在內陸,除了糧食不用太擔心以外,其他很多物資都依賴外部進口。

尤其是工業品方面,畢竟在奧匈帝國體系下,匈牙利的任務就是發展農業,現在匈牙利和奧匈帝國做了切割,這也意味着原本的工業品供應鏈條斷裂。

而匈牙利本身工業實力比較差,之前還因爲各種原因,受到不小的打擊,其他不說,現在匈牙利軍事工業發展就比較困難。

而在蘇聯沒有明確對匈牙利進行支持以前,匈牙利工黨只能自己生產武器,保證前線武器彈藥的供應工作,所以,恢復匈牙利兵工廠的生產,也被放在如今匈牙利工黨各項任務裡比較靠前的位置。

如今,匈牙利工黨手下的隊伍正在極速擴大,這也使得原本就比較脆弱的匈牙利軍工產業,難以跟進,很多工黨戰士連一支步槍都分配不到,甚至匈牙利工黨軍隊比一戰時的俄軍物資供應還要困難的多。

第446章 災情第410章 海軍問題第1061章 無畏艦時代第731章 損失慘重第482章 波斯尼亞第813章 馬達加斯加島第159章 實驗基地第340章 淮海經濟區第749章 南下第251章 各方行動第362章 第一鐵路總體設想第767章 佔領安哥拉第1031章 軍火貿易第558章 禍水東引第553章 大公無私第568章 宜居城市第1410章 東北非博弈第1456章 內訌和逼宮第890章 鐵路建設第1081章 消耗第314章 貿易和衝突第500章 德國大使第1477章 金融業大整頓第800章 威尼斯變化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209章 第一鐵路立項第121章 姆萬紮船廠第1407章 重要地位第893章 天然氣產業起步第5章 火熱的製造業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849章 東非醫學第466章 各國態度第879章 軍方的重視第229章 開足馬力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第926章 機耕路第1124章 軍隊家底第266章 羅馬二次光復第57章 探險隊第722章 人員再培訓第515章 狗咬狗第116章 魯道夫噩夢之源第1333章 1919年第183章 到達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1475章 鋼鐵第839章 強大的東非電力第978章 後續影響第1210章 三大艦隊第964章第4章 萬事開頭難第225章 東非王國第949章 戰敗第1529章 第十九路軍第1509章 兩大戰略後方第806章 “小會”辦大事第1451章 蘇聯算盤第1098章 造船業影響第1193章 “理想國”第1083章 憂心忡忡的英國人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續發展第393章 東英民間衝突第394章 硬氣第608章 會面第498章 和談第1121章 康斯坦丁離世第277章 騰籠換鳥之計第1311章 秘密會議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1558章 美洲“白蓮花”第905章 “阿司匹林”第1534章 航空工業會議第161章 檢閱第1471章 戰鬥第1362章 醫療產業第771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續)第194章 迎接第692章 差距懸殊第1007章 準備插手第125章 魯道夫的變化第340章 淮海經濟區第188章 維斯特宮第915章 西海岸的戰略價值第669章 工農聯動第641章 一進一出第1534章 航空工業會議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1360章 防疫和經濟並重第206章 “收破爛”第1414章 奧匈帝國危機第1041章 新農業第71章 海底電纜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791章 圖窮匕見第154章 發“貨”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第396章 推測第438章 倒計時
第446章 災情第410章 海軍問題第1061章 無畏艦時代第731章 損失慘重第482章 波斯尼亞第813章 馬達加斯加島第159章 實驗基地第340章 淮海經濟區第749章 南下第251章 各方行動第362章 第一鐵路總體設想第767章 佔領安哥拉第1031章 軍火貿易第558章 禍水東引第553章 大公無私第568章 宜居城市第1410章 東北非博弈第1456章 內訌和逼宮第890章 鐵路建設第1081章 消耗第314章 貿易和衝突第500章 德國大使第1477章 金融業大整頓第800章 威尼斯變化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209章 第一鐵路立項第121章 姆萬紮船廠第1407章 重要地位第893章 天然氣產業起步第5章 火熱的製造業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849章 東非醫學第466章 各國態度第879章 軍方的重視第229章 開足馬力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第926章 機耕路第1124章 軍隊家底第266章 羅馬二次光復第57章 探險隊第722章 人員再培訓第515章 狗咬狗第116章 魯道夫噩夢之源第1333章 1919年第183章 到達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1475章 鋼鐵第839章 強大的東非電力第978章 後續影響第1210章 三大艦隊第964章第4章 萬事開頭難第225章 東非王國第949章 戰敗第1529章 第十九路軍第1509章 兩大戰略後方第806章 “小會”辦大事第1451章 蘇聯算盤第1098章 造船業影響第1193章 “理想國”第1083章 憂心忡忡的英國人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續發展第393章 東英民間衝突第394章 硬氣第608章 會面第498章 和談第1121章 康斯坦丁離世第277章 騰籠換鳥之計第1311章 秘密會議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1558章 美洲“白蓮花”第905章 “阿司匹林”第1534章 航空工業會議第161章 檢閱第1471章 戰鬥第1362章 醫療產業第771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續)第194章 迎接第692章 差距懸殊第1007章 準備插手第125章 魯道夫的變化第340章 淮海經濟區第188章 維斯特宮第915章 西海岸的戰略價值第669章 工農聯動第641章 一進一出第1534章 航空工業會議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1360章 防疫和經濟並重第206章 “收破爛”第1414章 奧匈帝國危機第1041章 新農業第71章 海底電纜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791章 圖窮匕見第154章 發“貨”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第396章 推測第438章 倒計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