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亞三國辦事處反常的地方在於,他如今並不在尼泊爾,錫金和不丹三個國家境內,而是在英屬印度的大吉嶺。
之所以這樣,是因爲交通問題,英國人在大吉嶺修建有鐵路,大吉嶺的鐵路上個世紀就已經建設完成,也是英屬印度最早的鐵路之一。
同時,因爲這裡每年都有大量英國官員和印度貴族和高種姓度假,基礎設施相當完善。
並且,根據錫金和英國在19世紀初,簽訂的條約內容,錫金政府不得准許歐洲和北美洲人居住在錫金,在19世紀末,英國更進一步,逼迫錫金政府簽訂新的條約,禁止錫金政府和其他國家進行外交活動。
尼泊爾和不丹和錫金的情況都差不多,而大吉嶺被英屬印度搶佔,也就沒有這麼多顧慮。
現在察爾森來了,要將辦事處全部搬遷到錫金,也算某種意義上的“脫歐入非”了,並且還要規避掉英國的法律。
畢竟,就錫金的經濟狀況和發展程度,甚至還不如非洲的某些落後國家,他們的所謂王都,可能也就和大一點的村落沒有太大區別,而且各項物資也不好獲取。
就拿電力來說,基本爲零,這也意味着察爾森未來的辦公地點,想要和本土聯絡,需要自備發電機,無線電報等等設施。
至於如何繞開英國人的限制,進入錫金,這對於東非政府卻不是難事,因爲想搞到英國人身份,對於東非的情報機關而言,十分簡單。
而且,就算英國本土有類似東非的嚴格戶籍制度,也擋不住東非進入這些地區,畢竟英國還有諸多殖民地,比如澳大利亞,加拿大,南非等等,拿到殖民地身份同樣可以開展工作。
當然,這也意味着東非南亞三國大使館,只能繼續像過去三國辦事處一樣暗地裡開展工作。
……
甘托克,是如今錫金王國的首都,甘托克規模不大,人口也就萬人左右,算是喜馬拉雅山南麓一個比較繁榮的城鎮。
它連接着遠東帝國和印度之間的貿易路線,當然,這條貿易路線的貿易規模不大,但是對於人口不多的錫金而言,也算重要收入來源。
1927年12月3日。
一家名爲“貝查尼”的澳大利亞茶葉公司的辦事處,正式落地甘托克,以該公司的公開信息表明,他們的主要商業活動是在當地承包土地,種植茶葉,然後銷往澳大利亞。
這家公司完全沒有引起太多人的關注,畢竟錫金的英國人本來就不多,至於本地人,也分不清這家公司的真僞,也不大敢招惹“英國人”。
錫金王宮裡。
“納姆加爾國王陛下,接下來我們的談話內容,我希望你能夠守口如瓶,否則這對於大家都不是好事。”
納姆加爾是錫金王室的姓氏,他們本身是藏地人,以前向藏地朝貢,換句話說,從前錫金是遠東帝國的藩屬國。
納姆加爾國王看着面前眯着眼睛的察爾森,內心突然變得有些緊張起來。察爾森一開口就要求自己守口如瓶,這讓他心裡有一股強烈陰謀的預感。
他強裝鎮定的問道:“察爾森先生,你們英國這次又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麼!”
納姆加爾實在是被英國搞怕了,從19世紀以來,錫金基本上就沒有在英國人手裡過上幾天安生日子,本來就領土狹小的錫金,也是經過好幾次領土割讓,這讓本就貧困的國度雪上加霜。
就比如大吉嶺,本身就是錫金領土,如今卻是英國人的地盤,而且英國人佔領這些土地後,同時遷徙過來大量尼泊爾人和印度人,這也是錫金爲什麼對英國人反抗力度比較大的原因之一。
畢竟,世代居住的土地,被英國搶佔,同時還被其他民族居住,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那未來錫金藏地人的命運可想而知。
但是,錫金又打不過英國人,上一次強烈反抗的後果就是更加嚴苛的條約,進一步喪失土地和主權。
察爾森搖搖頭說:“納姆加爾國王陛下,實話和你說,我並非是英國人。”
他的開誠佈公,反而讓納姆加爾更加警惕,在他看來,這未必不是英國人的釣魚執法。
看着默不作聲,一臉警惕的納姆加爾,察爾森沒有過多解釋,而是直言說:“察爾森確實是我的名字,但我本人是東非人,東非這個國家,不知道納姆加爾國王陛下,你是否有過了解?”
雖然錫金的地理位置很難和外部有所接觸,可這並不意味錫金人對外部完全一無所知,尤其是錫金頂級貴族和僧人,就有一些到海外留學過,但是,他們僅僅去過英國印度的加爾各答。
但在加爾各答,也足夠他們開闊眼界,認識到一些世界上的新事物和國際環境的變化。
納姆加爾說道:“東非我當然聽說過,畢竟傳聞裡,東非是一個強大的國家,但具體情況我就不太清楚了,察爾森閣下,難不成你是這個國家的人,有什麼證據,你們到錫金來,又有什麼目的?”
作爲錫金的國王,納姆加爾在問出這些疑問的時候,十分小心翼翼,態度也不卑不亢,看起來甚至有些生硬,這說明他沒有放下戒備。
察爾森從口袋裡掏出一份證件,還有一張國書,對納姆加爾說:“這是我的身份證明,我是東非駐南亞三國大使館的大使察爾森,這是帝國和錫金建立關係的國書。”
納姆加爾小心翼翼的接過證件,但是上面的德文他完全看不懂,納姆加爾會藏地語言和英語,對德語顯然一竅不通,不過,證件上察爾森的黑白照片還是可以看出來的。
至於國書,他總算能讀懂了,因爲上面除了德語以外,同時附加了藏地語註解。
察爾森在一旁說:“萊茵帝國,也就是東非,是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我們的國家比英國更加強盛。”
“在上個世紀末,東非曾經和英國發生過戰爭,也就是南非戰爭,並且擊敗了英國和葡萄牙人的聯盟。”
“而在南非戰爭後的這幾十年裡,帝國發展更加迅速,從工業,軍事等等領域,都已經徹底超過英國。”
“而這次我來錫金的目的,就是爲了加強我們兩國間的合作,爲未來兩國的發展鋪墊道路……”納姆加爾沒有在意察爾森的這些話,畢竟現在錫金的情況,禁不起折騰,除非英國人從南亞撤出。
他讀完了國書後,對察爾森說:“察爾森閣下,就算你真的是東非人,那又和我們錫金有什麼關係呢!”
“我們錫金只是一個小到幾乎不能再小的國家,完全值不得貴國浪費精力,如今我們和英國的‘合作’就很好,只要英國能夠允許我們繼續存在,那我們也沒有太多的想法。”
納姆加爾的話裡透露出一股深深的卑微,還有對現狀的麻木。
察爾森對此倒不是太在意,弱國無外交,他對於納姆加爾的態度早就有所預料。
因此說道:“納姆加爾國王陛下,其實,你也不需要如此悲觀,而且我們東非這次是帶着誠意來的。”
“也正如你所言,如今錫金的狀況並不好,你們沒有選擇的權利,命運完全掌握在英國人手中。”
“我們東非也很清楚,假如我們真把你們拖下水,那對你們不是好事,反而是害了你們。”
納姆加爾向察爾森行了一禮:“多謝察爾森閣下的諒解,錫金是不可能違背英國意志的。”
察爾森擺擺手說:“我們東非本來就沒有指望你們現在和帝國站在一起,畢竟,就算帝國真要和英國爲敵,你們也提供不了多少幫助。”
“說難聽點,就錫金的體量放在我們東非面前,也就芝麻粒般大小,其他各項數據,更是差的不是一點半點,別說,你們錫金,就是尼泊爾在東非面前,現在都起不到太大作用。”
尼泊爾對於東非也是小國,可尼泊爾對於錫金,那就是大國了。
納姆加爾問道:“那不知道閣下,來我們錫金的真實意圖又是什麼?”
他可不相信東非到這裡完全別無所求,說句難聽的話,到錫金搞合作恐怕連路費都賺不夠。
察爾森也沒有避諱:“我們東非的目的,主要是爲了針對印度,或者說未來的印度。”
“想必納姆加爾也不太清楚,如今世界反殖民主義的苗頭已經出現,而這也意味着,未來世界上絕大部分殖民地都有可能獨立,英國人終有一天,也會從南亞地區撤出,而且這一天到來的時間也不會太晚,可能也就幾十年後。”
納姆加爾終究不能理解印度如何擺脫強大的英國人的控制,畢竟他所在的錫金在英國人面前就像一隻螞蟻,隨時都能被捏死。
所以察爾森纔要和他解釋一番:“印度和錫金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畢竟印度的總人口超過三億,而英國人在印度的軍隊也才十萬上下,以十萬多軍隊,統治三億多人口,這顯然是不可能長久的,所以未來英屬印度必然會脫離英國的掌控。”
“哪怕印度爲此死個百萬,上千萬人口,對印度整體而言,也不痛不癢,這就是你們錫金這種小國,難以想象的了。”
納姆加爾確實無法想象這種場景的發生,實際上隨便一場饑荒,印度可能就死個幾十萬人,這種情況如果發生在錫金,早就亡國了,畢竟錫金人口可能也就十幾萬。
察爾森接着說:“而獨立後的印度,即便沒了英國撐腰,他們依然是南亞最強大的國家,但是,印度顯然比英國更可怕,畢竟印度人是非常能生的,這一點我相信納姆加爾國王陛下也知道。”
納姆加爾點點頭沒有否認。
察爾森說:“而印度三億多人口,卻生活在如此擁擠的南亞次大陸上,他們未來勢必會對外擴張,從而獲得更多的土地。”
“哪怕錫金這窮山惡水的彈丸之地,恐怕也在其圖謀之中,納姆加爾閣下認爲我這個判斷是否有道理?”
“你也別急着否認,畢竟對於印度這個國家而言,他們也擺脫不了人性,而且印度和錫金可以說文化,人種完全不同,而且錫金實力太過弱小,如果英國人從這裡撤離,那你說印度會不會放過你們?”
錫金是黃種人的佛教國家,可以說在南亞地區顯得格格不入,種族不同,文化不同,信仰不同……
納姆加爾的面色也變得越來越凝重,經常和印度人打交道,他自然不相信印度人的節操,印度人的個性就是擅長詭辯,毫不講理,而且欺軟怕硬,狐假虎威,而錫金偏偏是這樣的弱小國家。
現在,大家都是英國人殖民地下的被殖民者,印度人就如此放肆,那未來,如果英國人撤走了,印度人還不翻了天。
“察爾森大使,難道東非就能保證未來錫金的安全麼?”納姆加爾對察爾森問道。
此刻,納姆加爾對察爾森的稱呼,態度和語氣都發生了變化。
察爾森笑着說道:“國王陛下,日後可以多瞭解一下,我們東非這個國家,你對我們東非的實力還是有些誤解,整個印度洋地區,我們東非就是最強大的國家,沒有之一,哪怕英國人都要對帝國禮讓三分。”
“即便未來印度獨立,他們也不可能超過東非,而錫金想要不被印度吞併,唯一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提前倒向我們東非,這樣帝國纔有合法理由,保護錫金的安全。”
“當然,我這麼說,不是現在,而是未來英國人從南亞撤走後,錫金要第一時間倒向帝國。”
“說句實話,我們東非也不貪圖你們的土地,人口和資源,唯一看中的只有錫金地理上的軍事價值。”
“錫金是未來帝國遏制印度發展的一個小小支點,不排除我們在錫金部署一些軍事武器的情況,當然,帝國同樣會保障錫金的安全,我們兩個國家都有一個共同的敵人,那就是印度。”
“帝國和錫金都不希望印度強大,這就是我們的共同利益,你們是爲了自己的安全,而我們要的是印度洋的霸權,保證印度洋範圍內不會有任何東非以外的大國崛起。”
“所以,接下來,帝國會在錫金進行一些投資,我們希望獲得你們的支持和掩護,最好不被英國人注意到,這樣未來英國人從南亞撤出的時候,錫金也不至於尋找不到依靠。”
事實上,如果英國人真從南亞撤出,那錫金還真有一個選項,那就是其傳統宗主國遠東帝國,但是錫金的位置太糟糕,至少在本世紀,遠東帝國沒有保障錫金安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