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2章 甘托克密談

南亞三國辦事處反常的地方在於,他如今並不在尼泊爾,錫金和不丹三個國家境內,而是在英屬印度的大吉嶺。

之所以這樣,是因爲交通問題,英國人在大吉嶺修建有鐵路,大吉嶺的鐵路上個世紀就已經建設完成,也是英屬印度最早的鐵路之一。

同時,因爲這裡每年都有大量英國官員和印度貴族和高種姓度假,基礎設施相當完善。

並且,根據錫金和英國在19世紀初,簽訂的條約內容,錫金政府不得准許歐洲和北美洲人居住在錫金,在19世紀末,英國更進一步,逼迫錫金政府簽訂新的條約,禁止錫金政府和其他國家進行外交活動。

尼泊爾和不丹和錫金的情況都差不多,而大吉嶺被英屬印度搶佔,也就沒有這麼多顧慮。

現在察爾森來了,要將辦事處全部搬遷到錫金,也算某種意義上的“脫歐入非”了,並且還要規避掉英國的法律。

畢竟,就錫金的經濟狀況和發展程度,甚至還不如非洲的某些落後國家,他們的所謂王都,可能也就和大一點的村落沒有太大區別,而且各項物資也不好獲取。

就拿電力來說,基本爲零,這也意味着察爾森未來的辦公地點,想要和本土聯絡,需要自備發電機,無線電報等等設施。

至於如何繞開英國人的限制,進入錫金,這對於東非政府卻不是難事,因爲想搞到英國人身份,對於東非的情報機關而言,十分簡單。

而且,就算英國本土有類似東非的嚴格戶籍制度,也擋不住東非進入這些地區,畢竟英國還有諸多殖民地,比如澳大利亞,加拿大,南非等等,拿到殖民地身份同樣可以開展工作。

當然,這也意味着東非南亞三國大使館,只能繼續像過去三國辦事處一樣暗地裡開展工作。

……

甘托克,是如今錫金王國的首都,甘托克規模不大,人口也就萬人左右,算是喜馬拉雅山南麓一個比較繁榮的城鎮。

它連接着遠東帝國和印度之間的貿易路線,當然,這條貿易路線的貿易規模不大,但是對於人口不多的錫金而言,也算重要收入來源。

1927年12月3日。

一家名爲“貝查尼”的澳大利亞茶葉公司的辦事處,正式落地甘托克,以該公司的公開信息表明,他們的主要商業活動是在當地承包土地,種植茶葉,然後銷往澳大利亞。

這家公司完全沒有引起太多人的關注,畢竟錫金的英國人本來就不多,至於本地人,也分不清這家公司的真僞,也不大敢招惹“英國人”。

錫金王宮裡。

“納姆加爾國王陛下,接下來我們的談話內容,我希望你能夠守口如瓶,否則這對於大家都不是好事。”

納姆加爾是錫金王室的姓氏,他們本身是藏地人,以前向藏地朝貢,換句話說,從前錫金是遠東帝國的藩屬國。

納姆加爾國王看着面前眯着眼睛的察爾森,內心突然變得有些緊張起來。察爾森一開口就要求自己守口如瓶,這讓他心裡有一股強烈陰謀的預感。

他強裝鎮定的問道:“察爾森先生,你們英國這次又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麼!”

納姆加爾實在是被英國搞怕了,從19世紀以來,錫金基本上就沒有在英國人手裡過上幾天安生日子,本來就領土狹小的錫金,也是經過好幾次領土割讓,這讓本就貧困的國度雪上加霜。

就比如大吉嶺,本身就是錫金領土,如今卻是英國人的地盤,而且英國人佔領這些土地後,同時遷徙過來大量尼泊爾人和印度人,這也是錫金爲什麼對英國人反抗力度比較大的原因之一。

畢竟,世代居住的土地,被英國搶佔,同時還被其他民族居住,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那未來錫金藏地人的命運可想而知。

但是,錫金又打不過英國人,上一次強烈反抗的後果就是更加嚴苛的條約,進一步喪失土地和主權。

察爾森搖搖頭說:“納姆加爾國王陛下,實話和你說,我並非是英國人。”

他的開誠佈公,反而讓納姆加爾更加警惕,在他看來,這未必不是英國人的釣魚執法。

看着默不作聲,一臉警惕的納姆加爾,察爾森沒有過多解釋,而是直言說:“察爾森確實是我的名字,但我本人是東非人,東非這個國家,不知道納姆加爾國王陛下,你是否有過了解?”

雖然錫金的地理位置很難和外部有所接觸,可這並不意味錫金人對外部完全一無所知,尤其是錫金頂級貴族和僧人,就有一些到海外留學過,但是,他們僅僅去過英國印度的加爾各答。

但在加爾各答,也足夠他們開闊眼界,認識到一些世界上的新事物和國際環境的變化。

納姆加爾說道:“東非我當然聽說過,畢竟傳聞裡,東非是一個強大的國家,但具體情況我就不太清楚了,察爾森閣下,難不成你是這個國家的人,有什麼證據,你們到錫金來,又有什麼目的?”

作爲錫金的國王,納姆加爾在問出這些疑問的時候,十分小心翼翼,態度也不卑不亢,看起來甚至有些生硬,這說明他沒有放下戒備。

察爾森從口袋裡掏出一份證件,還有一張國書,對納姆加爾說:“這是我的身份證明,我是東非駐南亞三國大使館的大使察爾森,這是帝國和錫金建立關係的國書。”

納姆加爾小心翼翼的接過證件,但是上面的德文他完全看不懂,納姆加爾會藏地語言和英語,對德語顯然一竅不通,不過,證件上察爾森的黑白照片還是可以看出來的。

至於國書,他總算能讀懂了,因爲上面除了德語以外,同時附加了藏地語註解。

察爾森在一旁說:“萊茵帝國,也就是東非,是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我們的國家比英國更加強盛。”

“在上個世紀末,東非曾經和英國發生過戰爭,也就是南非戰爭,並且擊敗了英國和葡萄牙人的聯盟。”

“而在南非戰爭後的這幾十年裡,帝國發展更加迅速,從工業,軍事等等領域,都已經徹底超過英國。”

“而這次我來錫金的目的,就是爲了加強我們兩國間的合作,爲未來兩國的發展鋪墊道路……”納姆加爾沒有在意察爾森的這些話,畢竟現在錫金的情況,禁不起折騰,除非英國人從南亞撤出。

他讀完了國書後,對察爾森說:“察爾森閣下,就算你真的是東非人,那又和我們錫金有什麼關係呢!”

“我們錫金只是一個小到幾乎不能再小的國家,完全值不得貴國浪費精力,如今我們和英國的‘合作’就很好,只要英國能夠允許我們繼續存在,那我們也沒有太多的想法。”

納姆加爾的話裡透露出一股深深的卑微,還有對現狀的麻木。

察爾森對此倒不是太在意,弱國無外交,他對於納姆加爾的態度早就有所預料。

因此說道:“納姆加爾國王陛下,其實,你也不需要如此悲觀,而且我們東非這次是帶着誠意來的。”

“也正如你所言,如今錫金的狀況並不好,你們沒有選擇的權利,命運完全掌握在英國人手中。”

“我們東非也很清楚,假如我們真把你們拖下水,那對你們不是好事,反而是害了你們。”

納姆加爾向察爾森行了一禮:“多謝察爾森閣下的諒解,錫金是不可能違背英國意志的。”

察爾森擺擺手說:“我們東非本來就沒有指望你們現在和帝國站在一起,畢竟,就算帝國真要和英國爲敵,你們也提供不了多少幫助。”

“說難聽點,就錫金的體量放在我們東非面前,也就芝麻粒般大小,其他各項數據,更是差的不是一點半點,別說,你們錫金,就是尼泊爾在東非面前,現在都起不到太大作用。”

尼泊爾對於東非也是小國,可尼泊爾對於錫金,那就是大國了。

納姆加爾問道:“那不知道閣下,來我們錫金的真實意圖又是什麼?”

他可不相信東非到這裡完全別無所求,說句難聽的話,到錫金搞合作恐怕連路費都賺不夠。

察爾森也沒有避諱:“我們東非的目的,主要是爲了針對印度,或者說未來的印度。”

“想必納姆加爾也不太清楚,如今世界反殖民主義的苗頭已經出現,而這也意味着,未來世界上絕大部分殖民地都有可能獨立,英國人終有一天,也會從南亞地區撤出,而且這一天到來的時間也不會太晚,可能也就幾十年後。”

納姆加爾終究不能理解印度如何擺脫強大的英國人的控制,畢竟他所在的錫金在英國人面前就像一隻螞蟻,隨時都能被捏死。

所以察爾森纔要和他解釋一番:“印度和錫金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畢竟印度的總人口超過三億,而英國人在印度的軍隊也才十萬上下,以十萬多軍隊,統治三億多人口,這顯然是不可能長久的,所以未來英屬印度必然會脫離英國的掌控。”

“哪怕印度爲此死個百萬,上千萬人口,對印度整體而言,也不痛不癢,這就是你們錫金這種小國,難以想象的了。”

納姆加爾確實無法想象這種場景的發生,實際上隨便一場饑荒,印度可能就死個幾十萬人,這種情況如果發生在錫金,早就亡國了,畢竟錫金人口可能也就十幾萬。

察爾森接着說:“而獨立後的印度,即便沒了英國撐腰,他們依然是南亞最強大的國家,但是,印度顯然比英國更可怕,畢竟印度人是非常能生的,這一點我相信納姆加爾國王陛下也知道。”

納姆加爾點點頭沒有否認。

察爾森說:“而印度三億多人口,卻生活在如此擁擠的南亞次大陸上,他們未來勢必會對外擴張,從而獲得更多的土地。”

“哪怕錫金這窮山惡水的彈丸之地,恐怕也在其圖謀之中,納姆加爾閣下認爲我這個判斷是否有道理?”

“你也別急着否認,畢竟對於印度這個國家而言,他們也擺脫不了人性,而且印度和錫金可以說文化,人種完全不同,而且錫金實力太過弱小,如果英國人從這裡撤離,那你說印度會不會放過你們?”

錫金是黃種人的佛教國家,可以說在南亞地區顯得格格不入,種族不同,文化不同,信仰不同……

納姆加爾的面色也變得越來越凝重,經常和印度人打交道,他自然不相信印度人的節操,印度人的個性就是擅長詭辯,毫不講理,而且欺軟怕硬,狐假虎威,而錫金偏偏是這樣的弱小國家。

現在,大家都是英國人殖民地下的被殖民者,印度人就如此放肆,那未來,如果英國人撤走了,印度人還不翻了天。

“察爾森大使,難道東非就能保證未來錫金的安全麼?”納姆加爾對察爾森問道。

此刻,納姆加爾對察爾森的稱呼,態度和語氣都發生了變化。

察爾森笑着說道:“國王陛下,日後可以多瞭解一下,我們東非這個國家,你對我們東非的實力還是有些誤解,整個印度洋地區,我們東非就是最強大的國家,沒有之一,哪怕英國人都要對帝國禮讓三分。”

“即便未來印度獨立,他們也不可能超過東非,而錫金想要不被印度吞併,唯一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提前倒向我們東非,這樣帝國纔有合法理由,保護錫金的安全。”

“當然,我這麼說,不是現在,而是未來英國人從南亞撤走後,錫金要第一時間倒向帝國。”

“說句實話,我們東非也不貪圖你們的土地,人口和資源,唯一看中的只有錫金地理上的軍事價值。”

“錫金是未來帝國遏制印度發展的一個小小支點,不排除我們在錫金部署一些軍事武器的情況,當然,帝國同樣會保障錫金的安全,我們兩個國家都有一個共同的敵人,那就是印度。”

“帝國和錫金都不希望印度強大,這就是我們的共同利益,你們是爲了自己的安全,而我們要的是印度洋的霸權,保證印度洋範圍內不會有任何東非以外的大國崛起。”

“所以,接下來,帝國會在錫金進行一些投資,我們希望獲得你們的支持和掩護,最好不被英國人注意到,這樣未來英國人從南亞撤出的時候,錫金也不至於尋找不到依靠。”

事實上,如果英國人真從南亞撤出,那錫金還真有一個選項,那就是其傳統宗主國遠東帝國,但是錫金的位置太糟糕,至少在本世紀,遠東帝國沒有保障錫金安全的能力。

第182章 抉擇第1448章 竊聽第687章 近衛師境況第9章 接觸戰第836章 交通狀況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529章 申請回國第292章 先進的包稅制第1440章 達累斯薩拉姆的不速之客第5章 火熱的製造業第185章 交易達成第809章 事後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924章 海洋第715章 短暫團聚第96章 西北悲歌第1014章 輕工業第973章 籌備第928章 軍隊讓路第397章 普魯士在下一盤大棋第1291章 印度誘惑第971章 經濟狀況第880章 安哥拉農業第1216章 企業出海第1169章 戰場問詢第372章 再臨非洲第1415章 貝尼託的隱忍第1382章 紅旗升起夜空下第1307章 東美地緣衝突第1225章 庫區移民第802章 爭論第528章 與時俱進第314章 貿易和衝突第287章 西逃第914章 他鄉故知第1193章 “理想國”第1054章 地緣博弈第77章 “貨物”到港第820章 購艦第21章 軍事化管理第777章 聖誕節攻勢第799章 威尼斯會議第1363章 基特韋市的轉型之路第1074章 市場和矛盾第23章 阻礙時代進步第181章 武裝使團第1479章 英國的農業第691章 南非形勢第364章 燃燒第1256章 貿易重心南移第430章 客人第1455章 日本人的野心第1179章 鷹擊號航母第654章 軍用車輛研究所第725章 戰前算盤第1326章 野望第131章 攻克卡揚扎第422章 鐵路和銅礦第732章 雙輸第164章 肉類第1008章 分析第1188章 廢物利用第1450章 摻沙子第680章 緩衝區第323章 恩德貝萊大起義第120章 熱帶疾病研究中心第1354章 瘟疫來了第616章 行蹤第1187章 東非世界博覽會第1361章 影響第401章 駁回第731章 損失慘重第657章 安哥拉防務第1113章 大借款第684章 黑人力量第402章 妥協第880章 安哥拉農業第622章 索馬里漁業前景第1195章 新能源城市第417章 炊事車第868章 塵埃落定第1181章 產業衝擊第197章 建議第249章 熱度第52章 的裡雅斯特第950章 巴黎會議第804章 獅子大開口第1137章 領土交易第470章 奧蘭治投英第640章 工地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889章 遠東戰火第1405章 產業轉移請假第846章 東非牛仔第1193章 “理想國”第665章 東英必有一戰第283章 特雷西亞軍事指揮學院第1106章 開放市場第1462章 甘托克密談
第182章 抉擇第1448章 竊聽第687章 近衛師境況第9章 接觸戰第836章 交通狀況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529章 申請回國第292章 先進的包稅制第1440章 達累斯薩拉姆的不速之客第5章 火熱的製造業第185章 交易達成第809章 事後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924章 海洋第715章 短暫團聚第96章 西北悲歌第1014章 輕工業第973章 籌備第928章 軍隊讓路第397章 普魯士在下一盤大棋第1291章 印度誘惑第971章 經濟狀況第880章 安哥拉農業第1216章 企業出海第1169章 戰場問詢第372章 再臨非洲第1415章 貝尼託的隱忍第1382章 紅旗升起夜空下第1307章 東美地緣衝突第1225章 庫區移民第802章 爭論第528章 與時俱進第314章 貿易和衝突第287章 西逃第914章 他鄉故知第1193章 “理想國”第1054章 地緣博弈第77章 “貨物”到港第820章 購艦第21章 軍事化管理第777章 聖誕節攻勢第799章 威尼斯會議第1363章 基特韋市的轉型之路第1074章 市場和矛盾第23章 阻礙時代進步第181章 武裝使團第1479章 英國的農業第691章 南非形勢第364章 燃燒第1256章 貿易重心南移第430章 客人第1455章 日本人的野心第1179章 鷹擊號航母第654章 軍用車輛研究所第725章 戰前算盤第1326章 野望第131章 攻克卡揚扎第422章 鐵路和銅礦第732章 雙輸第164章 肉類第1008章 分析第1188章 廢物利用第1450章 摻沙子第680章 緩衝區第323章 恩德貝萊大起義第120章 熱帶疾病研究中心第1354章 瘟疫來了第616章 行蹤第1187章 東非世界博覽會第1361章 影響第401章 駁回第731章 損失慘重第657章 安哥拉防務第1113章 大借款第684章 黑人力量第402章 妥協第880章 安哥拉農業第622章 索馬里漁業前景第1195章 新能源城市第417章 炊事車第868章 塵埃落定第1181章 產業衝擊第197章 建議第249章 熱度第52章 的裡雅斯特第950章 巴黎會議第804章 獅子大開口第1137章 領土交易第470章 奧蘭治投英第640章 工地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889章 遠東戰火第1405章 產業轉移請假第846章 東非牛仔第1193章 “理想國”第665章 東英必有一戰第283章 特雷西亞軍事指揮學院第1106章 開放市場第1462章 甘托克密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