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2章 家電廚具

不過東非這個增長率也算很快了,進入20世紀之後,東非每年城市化進度都要超過其他列強國家,除了日本以外,其他列強的工業後無不是經過了近百年的積累。

就拿德國來說,德國開始工業化的時間大約是十九世紀中葉,但這並不意味着德國之前沒有工業的底子,而德國在列強中也算工業化時間比較晚的了,東非開展工業化運動更是直到一五計劃才正式開始。

當然,這所謂的“工業化”肯定不是指小打小鬧的那種,而是整個社會層面的大規模工業化進程,畢竟買兩臺設備,僱傭幾個工人,註冊一家工廠顯然也屬於工業發展範疇。如果降低標準,那東非工業化甚至可以追溯到殖民地時期的劍麻廠。

……

第一鎮市。

斯威特宮,如今成爲了世博會的中心展廳,整個斯威特宮內大部分區域都被開放,用來安置各國企業的展品。

東非二皇子卡爾斯出席了開幕儀式並且發言,宣告本次東非世博會正式開幕,卡爾斯也沒有長篇大論,打攪大家的興致。

程序上簡約一點倒不是大問題,畢竟世博會的主題和看點還是世博會上的新事物以及各國物產。

而這次東非世博會上除了東非這個東道主以外,其他成員幾乎都來自工業落後國家和地區,亦或者是一些殖民地。

畢竟此時,美國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也在進行,東非世博會本來就要規避一些同質化內容,來突出本國工業特色,同時也要順應東非國家戰略的發展。

“未來廚房!”

巴拉圭商人摩爾根來到一處展臺前,一臉新奇的看着這個完全按照廚房形式打造的展示區。

“先生您好!我是東非佳廚公司的員工,有什麼可以幫助您的麼!”一名推銷員客氣的問道。

“這是什麼東西?”摩爾根指着面前一口可能是鍋的物品說道。

“這是由我們公司生產的電飯鍋,主流用途是蒸米飯,熬粥,或者煲湯,當然,也可以給一些其他食物加熱。”

“當然,在東非大多數家庭,一般都是用它作爲蒸熟米飯的工具,插上電源後,只要加入適量的清水和大米,扣動上面的按鍵,等到時間後就會自動跳閘,如果是其他食物,那就相對麻煩一些,就比如煮粥或者煲湯,就要和傳統鍋具一樣看時間和蒸汽,防止外溢……”

這個推銷員很有經驗,作爲東非最常見的家用電器之一,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電飯鍋在以非稻米爲主的國家銷量並不是很好。

畢竟這個時間段,水稻作爲世界主糧的競爭壓力還是很大的,就比如現在很多歐洲國家都將土豆作爲最重要的糧食作物,而高產作物玉米也在大肆開疆拓土,其他諸如木薯,紅薯同樣佔據重要地位。

毫無疑問,小麥和水稻在口感上更佳,但是這個時代生產力水平遠不如前世21世紀,更多人在糧食作物選擇上還是以裹腹爲首要目標。

所以早期東非電飯鍋的銷售頂多是在遠東,南亞,中東這幾個地區展開,範圍終究比較有限。

而後來東非企業拍腦袋一想,雖然電飯鍋最適合做米飯,但是並不意味着它不能做其他食物啊!於是拓寬用途後的電飯鍋銷量就有了明顯提升。

而摩爾根這個巴拉圭商人,就對電飯鍋起了濃厚興趣,在巴拉圭水稻種植也是有一定規模,尤其是近些年來受東非影響,巴拉圭水稻種植面積也擴大了不少,當然,如果電飯鍋只有蒸米飯這一個用途。

那摩爾根並不會動心,畢竟巴拉圭水稻面積這些年雖然有擴張,但是巴拉圭人的飲食習慣依舊以小麥爲主,並且佔據絕對優勢。

可電飯鍋能蒸能煮,還能用來做其他食物就不一樣了,這也就意味着它的銷售市場不再侷限於喜歡吃米飯的人羣,用來熬湯或者煮意大利麪都不錯。

經歷過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戰爭後,巴拉圭的人口結構發生了相當大的轉變,其中意大利移民後裔數量不少,所以很多意大利的飲食習慣不可避免的會影響到巴拉圭。

“它的售價是多少?”摩爾根問道。

“只需要三十萊茵盾。”推銷員回答道。

“還能更便宜麼?”

“自然有更便宜的替代產品,不過你看它旁邊這臺,就只需要二十三萊茵盾,不過用料上有很大區別。”

摩爾根在心中盤算了一下,這個價格並不算低,不過作爲“家電”,那就另說了。

在摩爾根看來,這種電飯鍋是毫無疑問的“高端產品”,畢竟如今世界主流廚具還停留在燒柴,燃煤等明火階段,這也算一個賣點。

不過摩爾根雖然看好電飯鍋的銷路,卻也沒有立刻做決定,畢竟這只是東非一家公司的產品,其他東非公司的產定有更便宜的競品。

在展臺上,擺放着琳琅滿目的廚房家電產品,包括電飯鍋,電飯爐,咖啡爐,電茶壺,抽油煙機,電動攪拌器,電子點燃器等等,這些家用廚房電器讓摩爾根大開眼界。

與此同時,摩爾根對東非生產的常規廚具也很感興趣,雖然家電產品十分高大上,但是廚具的主流自然還是以傳統廚具爲主。

但是這些家電產品也比較“金貴”,畢竟巴拉圭可沒有那麼多家電維護人員解決售後問題,如果出了問題幾乎等於直接報廢,這是一個極大的缺陷。

再者來說,巴拉圭的電力供應也是很大的問題,巴拉圭可沒有東非這樣發達的電力供應系統,所以摩爾根根本不可能大批量訂購這些廚房家電。

而東非生產的普通廚具就大不一樣了,質量可靠是自然的,而其價格更是對摩爾根有巨大的吸引力。

東非作爲一個強大的工業國,工業生產能力自然不是巴拉圭可以相提並論的,規模化生產極大壓縮了成本,使得東非的普通廚具顯得物美價廉。

當然,摩爾根還是問出了一個關鍵問題:“貴公司在西海岸有設立銷售處麼?畢竟從巴拉圭和東非的位置來說,兩國貿易主要通過南大西洋航線,我們不可能繞遠跑到東海岸來採購。”

東非推銷員說道:“這是自然,我們在卡賓達市和洛比託市設有分公司和工廠,如果有需求的話,可以直接在卡賓達市下訂單,這是我們公司的名片,通過電話可以獲得本公司的商業信息。”

說着他將一張卡片遞送到摩爾根手中,上面除了公司總部地址以外,還有兩串電話號碼。

“新法蘭克福市運河街區24號。”摩爾根讀着上面的信息說道:“貴公司總部設立在內陸城市?”

“是這樣的,新法蘭克福市距離首都萊茵市不遠,是東非重要的交通樞紐,而達累斯薩拉姆市只是我們分公司所在地之一,不管東西海岸,我們的業務都開展的很不錯,有不少國外合作者。”

東非佳廚公司是一家在新法蘭克福市崛起的廚具生產企業,靠的就是新法蘭克福市的強大交通的優勢,尤其是對東非本國廚具市場有很大影響力,前身是當初新法蘭克福市廚具二廠,也就是東非的地方性國有企業。

第950章 巴黎會議第598章 新年第1480章 有實無名的殖民地第978章 後續影響第429章 薄弱基礎第935章 扶持西班牙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320章 雙標第1037章 電氣化第198章 烏龍對話第645章 馬塔貝萊省工業發展第291章 “偷國”第522章 列強守門員第874章 推銷移民地第138章 第一百三十六 那基瓦力湖戰役第752章 軟柿子第930章 漢薩省第112章 人口和農業第1156章 軟刀子第69章 黑興根王室領地第1255章 林業資源第880章 安哥拉農業第101章 招人第390章 勸離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74章 “整肅”運動第926章 機耕路第1084章 底氣第34章 動員第109章 聖誕節第1092章 菜市場第1205章 工業依賴第1443章 監視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654章 軍用車輛研究所第603章 能源問題第1346章 城市轉型第1016章 日俄戰爭爆發第845章 北莫桑比克第980章 大西洋經濟區第1450章 摻沙子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703章 有軌電車和東非電力發展機遇第1107章 新經濟政策第1152章 黑幫第1480章 有實無名的殖民地第652章 經濟收入第24章 籌措資金第336章 東非菜?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440章 太美麗了,維也納!第794章 英國議會第901章 東非大運河計劃第970章 世界第四第1104章 第一百二十六 訛詐第46章 船隊第290章 長絨棉第228章 留學生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1489章 各國汽車工業第1346章 城市轉型第1033章 一五計劃尾聲第891章 “米”字形鐵路第754章 東非海軍困境第1507章 大水災第357章 索加第1497章 噴氣式飛機第661章 柏林會議第1062章 新興產業蛻變第1202章 家電廚具第1202章 家電廚具第642章 制裁和認慫第677章 公務員制度嘗試第1130章 薩拉熱窩街頭第511章 輸血第1076章 南洋勸業會第1427章 經濟答卷第364章 燃燒第1071章 計劃尾聲第596章 壓迫感第726章 深入第367章 鐵甲艦第1291章 印度誘惑第1051章 從“需”發展第1245章 交易達成第1197章 老天爺賞飯吃第39章 利薩海戰第1549章 潰兵第494章 假情報第355章 安卡村第1066章 壓力和治理第978章 後續影響第591章 歸途第1558章 美洲“白蓮花”第414章 新漢堡港第206章 “收破爛”第171章 1868年發展情況第87章 西北之亂第303章 馬拉維湖重工業區第629章 教育
第950章 巴黎會議第598章 新年第1480章 有實無名的殖民地第978章 後續影響第429章 薄弱基礎第935章 扶持西班牙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320章 雙標第1037章 電氣化第198章 烏龍對話第645章 馬塔貝萊省工業發展第291章 “偷國”第522章 列強守門員第874章 推銷移民地第138章 第一百三十六 那基瓦力湖戰役第752章 軟柿子第930章 漢薩省第112章 人口和農業第1156章 軟刀子第69章 黑興根王室領地第1255章 林業資源第880章 安哥拉農業第101章 招人第390章 勸離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74章 “整肅”運動第926章 機耕路第1084章 底氣第34章 動員第109章 聖誕節第1092章 菜市場第1205章 工業依賴第1443章 監視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654章 軍用車輛研究所第603章 能源問題第1346章 城市轉型第1016章 日俄戰爭爆發第845章 北莫桑比克第980章 大西洋經濟區第1450章 摻沙子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703章 有軌電車和東非電力發展機遇第1107章 新經濟政策第1152章 黑幫第1480章 有實無名的殖民地第652章 經濟收入第24章 籌措資金第336章 東非菜?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440章 太美麗了,維也納!第794章 英國議會第901章 東非大運河計劃第970章 世界第四第1104章 第一百二十六 訛詐第46章 船隊第290章 長絨棉第228章 留學生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1489章 各國汽車工業第1346章 城市轉型第1033章 一五計劃尾聲第891章 “米”字形鐵路第754章 東非海軍困境第1507章 大水災第357章 索加第1497章 噴氣式飛機第661章 柏林會議第1062章 新興產業蛻變第1202章 家電廚具第1202章 家電廚具第642章 制裁和認慫第677章 公務員制度嘗試第1130章 薩拉熱窩街頭第511章 輸血第1076章 南洋勸業會第1427章 經濟答卷第364章 燃燒第1071章 計劃尾聲第596章 壓迫感第726章 深入第367章 鐵甲艦第1291章 印度誘惑第1051章 從“需”發展第1245章 交易達成第1197章 老天爺賞飯吃第39章 利薩海戰第1549章 潰兵第494章 假情報第355章 安卡村第1066章 壓力和治理第978章 後續影響第591章 歸途第1558章 美洲“白蓮花”第414章 新漢堡港第206章 “收破爛”第171章 1868年發展情況第87章 西北之亂第303章 馬拉維湖重工業區第629章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