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5章 新能源城市

就拿東非的鐵礦來說,東非鐵礦資源是相當豐富的,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基本都有較大鐵礦存在,相對而言比較缺乏的煤礦。

可是東非鐵礦資源豐富,奈何東非每年鋼鐵產量增長太快,光是去年就達到三千多萬噸,這個產量相當於本世紀初的十倍,所以東非對鐵礦的消耗量是極大的,每年都要從印度和中東地區進口很多資源。

所以巴斯德認爲,如果西澳大利亞也有鐵礦山存在,而且規模可觀的話,或許能夠做些文章。

所以他對霍華德說道:“不知道能不能讓我看看樣品?”

霍華德本來就是來做生意的,既然巴斯德感興趣,他自然也不會拒絕。

“當然可以,不過我帶的樣品放在了酒店,如果想看成品,還要等到回去之後,但是我現在更想參觀達累斯薩拉姆市的工業區,如果巴斯德先生感興趣,我們可以晚上再討論。”霍華德說道。

“這樣也好!”巴斯德說道。

畢竟霍華德所說的鐵礦是否存在,又是否具有經濟價值,儲量和質量怎麼樣都是未知數。

相對於巴斯德的不確定性,帝國皇帝恩斯特倒是對西澳大利亞的礦產資源有着充足信心。

不過恩斯特並不打算提前讓澳大利亞的鐵礦等資源現在就將潛力暴露出來,這也是現在東非沒有大張旗鼓開發西澳大利亞礦產資源的主要原因。

澳大利亞的礦產資源就和東加里曼丹豐富的煤炭和石油資源一樣,是恩斯特手中的誘餌,是爲了未來重塑南洋和太平洋局勢準備的契機,所以這兩處地方的資源只會在適當的時候暴露出來。

至於巴斯德這種純靠運氣的商業行爲,東非政府自然也不會干涉,實際上東非的私人資本如今纔剛剛起步,至少霍華德難以完成的項目,巴斯德估計也很難完成,除非他拉更多的人一起合作。

因爲霍華德不急於回酒店,而是繼續參觀達累斯薩拉姆市南部港區的原因,巴斯德只好繼續充當自己導遊的工作。

“前方哪個帶有冷凝塔和大煙囪的地方,就是帕爾西姆發電廠,在東非電力產業發展是十分驚人的,電力和電器普及率也是世界最高的。”

“等到明天,會展正式開始,估計能讓所有人大開眼界,這些年東非的電器進步的很快,甚至可以說覆蓋了衣食住行等各個領域。”

帕爾西姆發電廠是達累斯薩拉姆市最新建設的發電廠,也是達累斯薩拉姆市最大的發電廠之一,整個達累斯薩拉姆市百分之九十的電力來源於火力發電,只有百分之十來自水力發電,而且其中水力發電主要是由其他地區通過高壓輸電線路進入達累斯薩拉姆市的。

所以說火力電廠是目前達累斯薩拉姆市工業運行的重要支柱,其百分之三十左右的煤炭,由印度進口而來。

顯然,達累斯薩拉姆市能源相對缺乏,不過這種情況在未來會發生改變,至少隨着上游水電站的建設,將極大緩解未來東非東部的用電問題。

東非的水電潛力是巨大的,尤其是東部,因爲高原和沿海平原交匯處的地勢落差,讓這裡不乏建設水電站的良好地段。

就比如達累斯薩拉姆市那百分之十左右的水電,就是從西部莫羅戈羅的山區水庫發電站發送過來的。

看着眼前高大的發電廠,霍華德讚歎道:“這應該是我見過最大的火力發電站了,珀斯雖然也有發電廠,但是在帕爾西姆發電廠面前就彷彿一個小不點。”

珀斯也就是西澳大利亞的首府,也是西澳大利亞和東非商業協會所在地。

當然,珀斯放在東非也不過是一個小城市,畢竟整個澳大利亞人口才四百多萬,大多數還居住在東部,所以即便是珀斯也只有十幾萬人口,其中大部分還是上個世紀淘金熱過來的。

所以達累斯薩拉姆市足足有十幾個珀斯大,而且工業更加發達,對電力的消耗不是霍華德可以想象的。

巴斯德說道:“整個達累斯薩拉姆市人口百萬,光是爲了供應這些人口的用電,政府和企業就要下很多功夫,而事實上工業用電量的規模更大。”

“在達累斯薩拉姆市的兩個工業區,其用電量佔到了整個城市的百分之七十八左右。而帕爾西姆發電廠就供應着周邊大大小小數百家企業和工廠的用電,其中很多都是能耗十分高的企業。”

霍華德看着眼前林立的工廠說道:“我也曾經去過倫敦,倫敦的工廠和企業更加密集,人口也更多,但是倫敦的環境實在難以恭維,空氣中瀰漫着煙霧,雖然達累斯薩拉姆市的工業區煙霧也不少,但是狀況顯然比倫敦要好得多,這大概率也和你們大量使用非蒸汽動力有關。”

巴斯德點點頭說道:“不管用電,亦或者是用內燃機,其製造的污染都遠小於蒸汽機,這也是達累斯薩拉姆市煙囪爲什麼相對比較少的原因。”

“當然,除了工業以外,民用燃料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如今東非家庭可以通過使用電器或者液化氣來做飯,這大大減少了對煤或者乾柴等容易產生大量煙霧原材料的使用。”

“因爲很多家庭的做飯習慣,如今東非家庭最大的污染恐怕就是‘鍋氣’了,也就是國內放入食用油產生的油煙,所以現在東非很多房子乾脆用油煙通道取代煙囪設計,亦或者更進一步,使用吸油煙機竈具。”

霍華德對巴斯德所描述的畫面很難理解,畢竟在東非烹飪方式多元化,但是遠東帝國的烹飪方式毫無疑問佔據了主流。

而霍華德作爲一個英國人,本來就不會做飯,更不會去了解某些國家的烹飪技巧,所以他很難想象如今東非廚房的狀態。

不過他至少明白了巴斯德想表達的意思,那就是東非不管是工業燃料還是居民燃料的使用都在減少對廢氣的排放,這也是東非的天看起來格外湛藍的原因。

當然,作爲一個沿海城市,達累斯薩拉姆市本來就不容易積攢霧霾或者污染物,印度洋上的一陣海風吹過,就能讓整個城市煥然一新。

而霍華德顯然也知道這一點,所以真正讓霍華德感覺意外是達累斯薩拉姆市的污水系統。

對此巴斯德解釋道:“達累斯薩拉姆市本來就缺乏人工河道,所以在達累斯薩拉姆市根本就不可能看到英國泰晤士河那樣污水橫流的景觀。”

“達累斯薩拉姆市的污水和雨水處理系統,地下管網系統都是我們自己設計和建造的,並且會根據水質區別,做出相對應的處理,就比如在港區南部就有一座污水處理廠。”

而巴斯德口中的污水處理廠,實際上作用並不大,至少想要應對整個達累斯薩拉姆市的工業廢水,那是力有不逮,達累斯薩拉姆市大部分工業和生活廢水,還是直接排入印度洋。

當然,即便如此,也足以讓霍華德這個澳大利亞鄉巴佬感覺驚訝了,畢竟很多城市根本就沒有污水處理廠,至少珀斯是沒有的,所以霍華德想當然的認爲東非人重視環境和生態保護。

第739章 防線失守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1094章 圈大一點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175章 村落選址第548章 東非歷史課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第992章 入籍第1261章 試圖拆分第970章 世界第四第898章 太特市第407章 軍事改革第1395章 下藥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1557章 南非破冰第301章 奧地利商業考察團第920章 圖謀棉蘭老島第816章 1890年農業發展報告第580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電纜國營一廠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903章 萊茵宮第181章 武裝使團第730章 拉穆灣海戰第258章 夜襲第1128章 開端第971章 經濟狀況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第582章 地理分界第61章 桑給巴爾新朝雅政第795章 難兄難弟第398章 狗都要挨兩巴掌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1476章 經濟危機爆發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1104章 第一百二十六 訛詐第1096章 北部灣領地第946章 那勒斯日記第1091章 英國選擇退讓第994章 經濟外援第612章 美食節第1418章 亞歷山大港第746章 士氣可用第426章 回歐第971章 經濟狀況第25章 軍事工業初級門票第920章 圖謀棉蘭老島第744章 心態調整第1377章 賄賂第1160章 凱波爾首相第791章 圖窮匕見第519章 百萬黑奴第1420章 客戶第162章 打魚第388章 換師第575章 達成共識第1033章 一五計劃尾聲第1552章 1933年貿易形勢第248章 海因裡希第893章 天然氣產業起步第640章 工地第1359章 瘟疫肆虐第1518章 旅遊業第648章 1883年國防軍事變動報告第825章 不同抉擇第858章 蔫壞的英國佬第1213章 三五計劃成績第950章 巴黎會議第288章 內羅畢新市民第902章 帝國大廈第125章 魯道夫的變化第487章 太特城第912章 羅安達商人第90章 新行政區劃(彩蛋章地圖供參考)第846章 東非牛仔第310章 援助非洲第852章 夏威夷第1126章 手搓收音機第4章 萬事開頭難第334章 三角聯盟(續)第1141章 學習第493章 海軍對壘第903章 萊茵宮第1356章 歐洲大流感第32章 霍亨索倫城堡第922章 大開殺戒第640章 工地第190章 送行和交待第496章 交戰第641章 一進一出第1166章 體驗第827章 種植園改農場第459章 工作會議第818章 馬普托鐵路第154章 發“貨”第71章 海底電纜第715章 短暫團聚第375章 第一鎮市的安全形勢第861章 分贓第526章 文明燈塔
第739章 防線失守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1094章 圈大一點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175章 村落選址第548章 東非歷史課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第992章 入籍第1261章 試圖拆分第970章 世界第四第898章 太特市第407章 軍事改革第1395章 下藥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1557章 南非破冰第301章 奧地利商業考察團第920章 圖謀棉蘭老島第816章 1890年農業發展報告第580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電纜國營一廠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903章 萊茵宮第181章 武裝使團第730章 拉穆灣海戰第258章 夜襲第1128章 開端第971章 經濟狀況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第582章 地理分界第61章 桑給巴爾新朝雅政第795章 難兄難弟第398章 狗都要挨兩巴掌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1476章 經濟危機爆發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1104章 第一百二十六 訛詐第1096章 北部灣領地第946章 那勒斯日記第1091章 英國選擇退讓第994章 經濟外援第612章 美食節第1418章 亞歷山大港第746章 士氣可用第426章 回歐第971章 經濟狀況第25章 軍事工業初級門票第920章 圖謀棉蘭老島第744章 心態調整第1377章 賄賂第1160章 凱波爾首相第791章 圖窮匕見第519章 百萬黑奴第1420章 客戶第162章 打魚第388章 換師第575章 達成共識第1033章 一五計劃尾聲第1552章 1933年貿易形勢第248章 海因裡希第893章 天然氣產業起步第640章 工地第1359章 瘟疫肆虐第1518章 旅遊業第648章 1883年國防軍事變動報告第825章 不同抉擇第858章 蔫壞的英國佬第1213章 三五計劃成績第950章 巴黎會議第288章 內羅畢新市民第902章 帝國大廈第125章 魯道夫的變化第487章 太特城第912章 羅安達商人第90章 新行政區劃(彩蛋章地圖供參考)第846章 東非牛仔第310章 援助非洲第852章 夏威夷第1126章 手搓收音機第4章 萬事開頭難第334章 三角聯盟(續)第1141章 學習第493章 海軍對壘第903章 萊茵宮第1356章 歐洲大流感第32章 霍亨索倫城堡第922章 大開殺戒第640章 工地第190章 送行和交待第496章 交戰第641章 一進一出第1166章 體驗第827章 種植園改農場第459章 工作會議第818章 馬普托鐵路第154章 發“貨”第71章 海底電纜第715章 短暫團聚第375章 第一鎮市的安全形勢第861章 分贓第526章 文明燈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