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民主選舉

黑興根財團在北美和遠東加大投資,資金方面對東非的投資也就相應減少,而實際原因是東非正在消化之前的成果,對於東非的投資,主要集中馬拉維湖工業區和北方工業區。

其中馬拉維湖工業區由是由黑興根財團獨立投資,而馬拉維湖工業區的重工業想要投產還需要一些時間。

光是廠房建設就耗費了不少時間,更何況更大頭的基礎設施建設,而馬拉維湖沿岸偏偏尤其東非地理條件比較差的區域,多山地,所以道路修建難度相對高一些,需要繞開崎嶇地形,大大加重了施工成本。

而這一切完成後,馬拉維湖工業區還需要新移民來填充,工業需要工人,但是偏偏這個階段,東非整體移民數量正在呈現下降趨勢。

尤其是德意志移民數量銳減,沒有足夠數量的德意志移民對其他民族移民引入就必須謹慎。

在這方面,東非正在加大力度開發匈牙利的潛力,畢竟匈牙利王國的馬扎爾人只佔匈牙利人口的百分之五。

這源於馬扎爾人貴族的獨特理念,由於匈牙利貴族氾濫,數量多達六十多萬(加上倫巴第新封貴族),所以馬扎爾人貴族很容易就自動把自己歸爲一個團體,他們把匈牙利鄉下的賤民開除族籍,宣稱:“只有土地所有者纔是真正的馬扎爾人!”

19世紀民族主義盛行,但是匈牙利的民族主義並不純粹,匈牙利可以說是一個披着的民族主義的外衣,同時又堅決的捍衛保守主義者的利益的地區,可以說是藉着民族主義的幌子來保護自身利益的。

既然如此,那奧地利是否可以同化這些鄉下賤民?答案是不行,雖然奧匈帝國積極推行義務教育,想要強化國家認同。

作用有一點的,但是不大,因爲匈牙利境內的學校都教授馬扎爾語,也就是說義務教育改變不了奧匈帝國現狀,反而會加速匈牙利民族認同。所以,東非現在就是搶在奧匈帝國義務教育普及之前,把那些匈牙利平民送到東非。

匈牙利移民雖然認知上更偏向匈牙利,至少在地域上如此,但是到了東非一切就都不會再成問題,更改民族是簡單粗暴的事。

不過大多數匈牙利移民,只會說馬扎爾語,確實是個問題,所以不能把他們單獨聚在一起。

這些匈牙利移民也就不能填充到贊比亞和津巴布韋這些人煙稀薄的地區,但是用來補充東非東部人口還是可行的。

東非東部經過這麼長時間發展,德語普及已經相當完善,德語環境倒逼其他民族學習德語,這是必然的,不會德語真是舉步維艱,生活都成問題。

一般來說,只需要兩三個月時間,大家就能夠通過德語環境學會德語,就算是榆木腦袋,半年到一年也能硬磨上。

匈牙利移民用來填充東部,東非就可以騰出德意志移民來鞏固津巴布韋等地區建設工作。

被恩德貝萊人擺了一道,惱羞成怒的東非王國,指使紹納族將昔日奴役他們的恩德貝萊人全部抓住,然後發配到中央省開掘運河。

雖然恩德貝萊人受到了懲罰,可是東非王國對當地的開發也提上日程,和土著共治徹底成爲過去式。

但是當地數量更爲龐大的紹納族該怎麼解決?東非王國決定搞點歪門邪道,再不會引起其激烈反抗的前提下,一點點消耗當地土著。

首先就是按照地域強行將紹納族劃分成一百五十多個大部落,差不多一個大部落是一萬多人,這是其最大單位,讓其不會形成新的核心。

然後東非在每個大部落派一百多名士兵,也就是一個連負責轄區內大部落的穩定。這樣在土著每一個大部落存在區域的地方,東非就有一個成建制的作戰部隊,進可攻退可守,不會像之前那樣突然被土著殲滅,即便落入下風,也可以等待援軍支援。

其次,對紹納族進行直接統治,這和恩德貝萊人一樣,自己做當地統治者,而不是分享權力。

至於如何保證這些土著安穩接受統治,同時又可以有序減少土著數量,東非還想出了一條毒計,那就是選舉制。

東非以神靈的名義要求每個紹納族大部落必須進貢一百名奴隸,而誰成爲奴隸,就要好好說道說道了。如果東非王國直接指派奴隸人選,一定會造成紹納族同仇敵愾,矛盾最終指向東非。

所以東非並不強行指定誰是奴隸,而是讓紹納族人自己選出奴隸,這些被東非憑藉武力臨時撮合在一起的土著,本來就矛盾重重,所以把和自己有矛盾的人票選爲奴隸,那肯定非常積極。

“程序民主!”,“暴民政治!”

被“選舉”出來的“幸運兒”,將爲東非發展做出貢獻,至於剩下的土著也不要急,主打一個“人人如龍”,大家都有機會。

這招非常惡毒,把矛盾強行轉嫁到紹納族不同族羣身上,讓他們陷入內耗之中。

同時,東非每一次抽取的奴隸不多,也就是百分之一左右,就會讓絕大多數土著存在僥倖心理,就和行人橫穿馬路一樣,那麼多人這麼幹,不可能出交通事故的偏偏就是我吧。

最終東非每三個月就從津巴布韋抽調一萬五千名奴隸,而津巴布韋的紹納族人口目前僅有將近二百萬人(現代津巴布韋大約一千六百萬人口),用不了多久,津巴布韋就能由黑轉白,這一萬五千名奴隸則用來支持東非各地工程建設。

這麼好的“計謀”,不能讓津巴布韋自己享受,要在東非所有土著聚居地點實施。

在持續輸出津巴布韋黑人的同時,東非的新移民則不斷輸入津巴布韋地區,鞏固東非統治。

津巴布韋的紹納族只有兩百萬,看起來人口相對偏少,實際上在非洲屬於中上游水平,津巴布韋總共才三十多萬平方公里,接近四十多萬平方公里,而且降水偏少,這麼“狹小”的區域內,就有足足兩百多萬土著(包括恩德貝萊人),人口密度可比當初東非草原強多了。

第347章 開飯第825章 不同抉擇第1324章 預謀第915章 西海岸的戰略價值第973章 籌備第958章 巴拉圭第893章 天然氣產業起步第1303章 撤資第985章 第一大路橋第251章 各方行動第435章 鋼鐵和人口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1380章 前線戰場第505章 提速第465章 準同盟關係第810章 海岸線第971章 經濟狀況第1291章 印度誘惑第1235章 難以預料的發展第1055章 東非向北第281章 勞務輸出第1194章 鐵礦商機第805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第946章 那勒斯日記第1024章 監視第193章 夫妻交談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1315章 交接第58章 密謀第575章 達成共識第145章 菸草工廠第1072章 七大城市羣第507章 兩頭通吃第814章 捲土重來?第37章 戰爭第779章 登陸成功第878章 無線電第1328章 “阿奸”賽義德第1177章 東非的“老朋友”第1025章 未雨綢繆第858章 蔫壞的英國佬第1123章 東非的顧慮第605章 奧蘭治人起義第337章 美利堅老鄉第237章 小了,格局小了。第738章 雙方謀劃第1282章 學習營第1316章 對話第1179章 鷹擊號航母第979章 西部機遇第779章 登陸成功第18章 遠洋貿易第1003章 鐵路系統調整第733章 四面楚歌第329章 落後當前版本第279章 索馬里香蕉第727章 艦隊第826章 德意志人費爾南德斯第1283章 要命的氣候第1215章 區域協調發展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21章 軍事化管理第798章 東非氣象局第1061章 無畏艦時代第234章 兄弟拉扯第591章 歸途第253章 維森堡戰役第634章 方案選擇第401章 駁回第629章 教育第1067章 城市化和國力第510章 給英國找點事做第291章 “偷國”第544章 奎河拱水壩第506章 賊心不死第1400章 俄國停戰打算第510章 給英國找點事做第471章 漏洞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538章 霍亨索倫版“非洲刮分計劃”第1048章 以“歐美”爲鏡第385章 煽動第189章 佔領第442章 東非威脅論第1251章 二手艦隊第1008章 分析第330章 跑路第1036章 鐵路二五規劃第899章 東非鋁產業第512章 給俄國人提供舞臺第1037章 電氣化第937章 戰爭倒計時第573章 海陸之爭第1041章 新農業第941章 “萊茵帝國”第1149章 再臨南美第847章 畜牧業第250章 敵在巴黎第111章 第一百一十像 文明論第1012章 萌芽
第347章 開飯第825章 不同抉擇第1324章 預謀第915章 西海岸的戰略價值第973章 籌備第958章 巴拉圭第893章 天然氣產業起步第1303章 撤資第985章 第一大路橋第251章 各方行動第435章 鋼鐵和人口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1380章 前線戰場第505章 提速第465章 準同盟關係第810章 海岸線第971章 經濟狀況第1291章 印度誘惑第1235章 難以預料的發展第1055章 東非向北第281章 勞務輸出第1194章 鐵礦商機第805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第946章 那勒斯日記第1024章 監視第193章 夫妻交談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1315章 交接第58章 密謀第575章 達成共識第145章 菸草工廠第1072章 七大城市羣第507章 兩頭通吃第814章 捲土重來?第37章 戰爭第779章 登陸成功第878章 無線電第1328章 “阿奸”賽義德第1177章 東非的“老朋友”第1025章 未雨綢繆第858章 蔫壞的英國佬第1123章 東非的顧慮第605章 奧蘭治人起義第337章 美利堅老鄉第237章 小了,格局小了。第738章 雙方謀劃第1282章 學習營第1316章 對話第1179章 鷹擊號航母第979章 西部機遇第779章 登陸成功第18章 遠洋貿易第1003章 鐵路系統調整第733章 四面楚歌第329章 落後當前版本第279章 索馬里香蕉第727章 艦隊第826章 德意志人費爾南德斯第1283章 要命的氣候第1215章 區域協調發展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21章 軍事化管理第798章 東非氣象局第1061章 無畏艦時代第234章 兄弟拉扯第591章 歸途第253章 維森堡戰役第634章 方案選擇第401章 駁回第629章 教育第1067章 城市化和國力第510章 給英國找點事做第291章 “偷國”第544章 奎河拱水壩第506章 賊心不死第1400章 俄國停戰打算第510章 給英國找點事做第471章 漏洞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538章 霍亨索倫版“非洲刮分計劃”第1048章 以“歐美”爲鏡第385章 煽動第189章 佔領第442章 東非威脅論第1251章 二手艦隊第1008章 分析第330章 跑路第1036章 鐵路二五規劃第899章 東非鋁產業第512章 給俄國人提供舞臺第1037章 電氣化第937章 戰爭倒計時第573章 海陸之爭第1041章 新農業第941章 “萊茵帝國”第1149章 再臨南美第847章 畜牧業第250章 敵在巴黎第111章 第一百一十像 文明論第1012章 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