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5章 日本人的野心

馬辰港,坐落於巴里託河之濱,距離出海口大約二十公里的位置,這一點有些類似蘭芳海外省會坤甸,二者都靠近出海口,但實際上是河港城市,不過因爲距離出海口近,所以並不妨礙海船進入。

巴里託河則是加裡曼丹島的主要河流之一,長度八百多公里,其流域面積高達十萬平方公里,要知道整個加裡曼丹島也纔不過七十多萬平方里,這相當於巴里託河流域就佔到整個島嶼的七分之一。

加上巴里託河有三分之二河道可以通航,這進一步增強了臨近出海口的馬辰市的地位。

而這也是東非爲什麼要經營這座城市的主要原因,控制了馬辰,就可以此爲據點,就相當於控制加裡曼丹南部近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這次林耀祖所在部隊,對土著的清剿實際上就是沿着巴里託河逆流而上,深入雨林腹地。

而巴里託河對當地經濟的作用更加突出,東非人在河流沿岸獲取木材,胡椒,水稻,橡膠等農產品,還有豐富的煤炭,鐵礦等礦產資源,都可以藉助巴里託河發達的航運,集中到馬辰市,簡單加工和篩選後,輸送到東非國內,或者直接出口到歐亞等地區。

作爲殖民地,東加里曼丹的經濟和產業自然是依附於東非而存在,雖然如今東加里曼丹的市場對東非增益效果不顯著,但是作爲原材料供應地,已經相對成熟。

其輸出東非本土的資源,對東非工業和經濟發展起到了巨大作用,就比如木材,煤,鐵,石油等重要資源,雖然東非本土也有分佈,但和其他大國,主要是美國和蘇聯兩國相比還是差一些。

就拿木材來說,東非雖然有西部的剛果雨林,但主要氣候還是以熱帶稀樹草原爲主,同時還有不少荒漠地帶。

本土的雨林雖然不少,但分佈不均勻,同時陸地運輸成本不低,而且對生態破壞性不小,反觀東加里曼丹作爲殖民地,東非政府的顧慮就少很多,而且通過海運,這些木材送往東非東海岸的代價並不算高,更何況東加里曼丹的資源遠不止這一種。

當然,除了東非本土以外,東加里曼丹同樣是東非和亞洲國家重要的貿易節點,尤其是鐵礦和煤炭,石油都比較缺乏的日本來說,在馬辰港就能偶爾見到日本的船隻。

一艘來自日本福岡縣的亦富丸號,此刻就停泊在馬辰港裝貨,這艘日本的貨船主要運輸的貨物有兩種,分別是鐵和銅。

此時,亦富丸號上,日本船工正在奮力的搬運鐵礦。

亦富丸號的船長阮平太郎和其所屬航運公司副社長小夜三下,矗立在甲板上監督船工忙活。

小夜三下面帶羨慕的神色,對阮平太郎說:“南洋諸國,各種資源如此豐富,僅僅是這加裡曼丹島上,石油,鐵礦,煤炭,銅等等資源,就全部都集齊,且儲量豐富。”

“與之對比,我們日本簡直像是被遺忘之地,各種礦產都比較匱乏,我都不敢想象,如果這座島嶼屬於帝國,那是怎麼一番風景。”

“如果佔領加裡曼丹,那帝國工業發展所缺乏的各種主要礦產都能補足,而且當地的水熱條件,更是相當優渥,稻米,胡椒,橡膠都是帝國所需的農業資源。”

阮平太郎對這個說法也比較認同,他說:“小夜三下君說的不錯,就單以加裡曼丹島的條件,如果它在帝國手中,完全可以供養億萬子民,同時當地的礦產,也能讓帝國的工業水平得到跨越式的發展,可惜這麼好的土地,如今都被西洋諸國佔領。”

在日本人眼裡,東非同樣屬於西洋諸國,畢竟單從地圖上來看,東非所在的非洲,正好處在歐洲之下,所以東非和歐洲都在日本的西方。

阮平太郎接着說:“據我所瞭解的情況,單單是加裡曼丹島的面積,就接近帝國本土面積的兩倍,比一個德國的面積還要大,而這座島嶼上全部人口加起來,可能連五百萬都沒有,也就個別城市相對繁華。”

“這裡不管是掌握在土著,還是西洋諸國手裡,都是極大的浪費,如果能得到全面開發,就加裡曼丹島的條件,比那些歐洲強國也差不了多少。”

日本本土面積也就三十多萬平方公里,德國則是接近六十萬平方公里,而加裡曼丹一座島嶼面積就達到七十萬平方公里,且主要的工業資源都不缺乏,這很難不讓日本人羨慕,別說日本,就是德國都要考量一下這座島嶼的價值。

畢竟加裡曼丹島上有橡膠和石油,這一點就對絕大部分國家都很有吸引力。

可惜,這座島嶼如今被東非和英國一分爲二佔據,而英國和東非顯然都不是能隨意碰瓷的世界強國。

小夜三下就說:“英國和東非,雖然在加裡曼丹的實力有限,奈何他們本土都不是帝國能挑釁的,如果當初南部還在荷蘭人手裡,帝國或許還能想方設法,把如今屬於東非的地盤撬過來,可惜荷蘭人有眼無珠,白白浪費這片寶地。”

當初荷蘭將東加里曼丹賣給東非時,對這裡不太重視,但是如今隨着東非對當地礦產還有土地的開發,獲取的大量利益,很難不讓荷蘭人眼紅。

但是,說什麼都已經晚了,荷蘭人來到加裡曼丹島的時間,比英國和東非都要早,可在荷蘭統治時期,卻根本無力對當地進行大規模開發。

更別說,當初荷蘭和東非對於南洋領土的交易,實際上是受到了東非威逼利誘的。

所以,小夜三下說的話並不要全對,就算荷蘭真發現了島上的資源,荷蘭也不可能守得住,反而是禍端,賣給東非,總比被東非強搶好太多。

畢竟當初西班牙的下場大家也看到了,像東非和美國這種大國,要是動用武力,他們這種沒落老牌殖民國家只有被胖揍的份。

畢竟,英法不好招惹,新興大國也就更願意欺負他們這些小國和弱國,說難聽點,他們在東非和美國眼裡和稚子抱金過世沒有區別。

阮平太郎說:“其實,帝國也不是沒有機會,西洋諸國雖然強大,但是他們鞭長莫及,未來如果帝國海軍發展起來,只要能搶佔馬六甲,就能將歐洲諸國隔絕在外,我們就可以佔領南洋的大部分地區。”

“如越南,暹羅,加裡曼丹北部,爪哇等等,進入帝國領土之內。”

這裡阮平太郎默契的沒有提到東非,因爲歐洲各國距離南洋那是真的很遠,而東非只隔着一個印度洋,而且對印度洋和南洋非常熟悉,說句難聽點的,就算佔領馬六甲等戰略要地,日本人也沒有信心能防住東非。在極端點,就比如日本真的把馬六甲海峽,巽他海峽等等都佔領了,東非海軍也能繞道澳大利亞迂迴作戰。

而歐洲各國就不一樣了,他們的海軍不可能跑的太遠,沙俄就是前車之鑑,掐斷馬六甲海峽,那歐洲各國在南洋的殖民地,就和待宰羔羊沒有太大區別。

小夜三下信心滿滿的說:“我相信那一天一定不會太遙遠,如今帝國海軍發展神速,我們稱霸東太平洋只是時間問題。”

至於西太平洋,毫無疑問,面對美國人,日本人現在還是理智的,或者說沒有底氣,雙方的體量差距過於巨大,但凡日本有美國或者東非一半的實力,他們的野心或許就是整個太平洋區域。

不過,面對東非和美國底氣不足,對於其他國家,日本還是有信心的,包括臨近日本的蘇聯,雖然蘇聯在日本面前也是一個巨無霸,但光靠一條西伯利亞鐵路,是無法對日本形成威懾的。

至於蘇聯的海軍,那就更不被日本放在眼裡了,畢竟蘇聯海軍,或者說原沙俄海軍是日本的手下敗將。

除了東非,美國,蘇聯這三個大國,其他歐洲列強雖然大部分實力比日本強上一線,但是他們的手很難伸過來,這些年英法在遠東地區,也只能保證自己的勢力範圍不萎縮而已。

所以,阮平太郎說:“諸如英法荷蘭等國,他們對於帝國實際上算不上威脅,只要再過十年,我們未必不能戰而勝之,帝國真正的心腹大患則是美國,東非,蘇聯這三個國家,尤其是美國,其次是東非,最後是蘇聯。”

阮平太郎有這個認知也不足爲奇,誰讓日本和美國隔海相望,所以美國是真能夠威脅到日本本土,而東非,雖然在太平洋實力也不容小覷,但東非主場終究是印度洋和南大西洋。

同時,東非和日本之間隔着印度洋,太平洋以外,中間衆多島嶼和地區,這也是緩衝地帶,美國和日本之間就沒有太多屏障了,所以整體上,還是美國對日本的潛在危險更大一些。

小夜三下也因爲阮平太郎的話,變得有些凝重起來,他說道:“現在,美國顯然不是我們能挑戰的存在,如果真有一天兩國刀兵相見,那日本必須先成爲東北亞霸主,能夠調動整個區域的人力和資源再說。”

“要首先能夠保證帝國資源供應上的充足,而光靠遠東帝國一地顯然不行,就比如橡膠和石油,這些戰略資源,所以還要加上南洋諸國。”

“也就是說,等到我們佔領遠東帝國和南洋之後,甚至是澳大利亞,這樣日本才能成爲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帝國。”

從小夜三下的話裡,就可以看出很多普通日本人的野心和狂妄,不過,如今日本人雖然民族自信心膨脹,終歸還能保持理性,二人也就是暢想一番,而軍國大事那是日本大人物們才能決定的問題。

東非對於日本的野心,自然不可能完全一無所知,至少恩斯特就很清楚這一點,而關於日本,恩斯特早就埋好了伏筆。

更簡單來說,恩斯特一直都想利用日本的擴張野心,來幫助東非完成世界格局的重塑。

其中日本的重要性在於,他們最有可能打破原本南洋和遠東,大洋洲地區的地緣格局。

不僅僅是日本對太平洋利益的分配感覺不滿,實際上其他國家皆是如此,就比如美國,既不希望日本強大,同樣也不希望遠東帝國強大,並且想要把英國,法國,東非等勢力趕出東亞,甚至是南洋,從而獨佔整個太平洋沿岸市場,獨霸太平洋。

蘇聯則希望在遠東扶持親蘇勢力,從而打破如今被帝國主義國家圍追堵截的困局,不過,這顯然是沙俄時代就遺留下來的問題,只要俄羅斯這個國家還存在,大體上不會有所改變。

蘇聯和沙俄面臨問題的區別可能僅僅是帝國主義對蘇聯更加敵視,所以不僅想圍堵蘇聯,還想反攻進入蘇聯,把他肢解掉,而對於沙俄則更多是堵住其擴張的道路。

英國和法國等國家也想進一步拓展自己在遠東的地盤。

至於東非的想法,同樣不簡單,首先就是打破南洋如今的格局,將英國,法國,日本,美國踢出去,其次東非對大洋洲也有想法,甚至對於恩斯特從始至終都沒有放棄過對澳大利亞礦產資源的覬覦。

只不過,東非政府並不想當出頭鳥,這個時候就必須有國家頂在東非前面,把南洋的形勢搞亂了。

而毫無疑問,日本就是最佳選擇,一方面,日本對英法等歐洲國家可以造成威脅,另一方面,日本自身實力不算太強,至少對東非而言是這個情況。

所以,只要日本行動起來,後面東非就必然會找藉口進場,收割日本辛辛苦苦搞出來的成果,最好日本能夠連帶着把澳大利亞也打爛。

當然,這個計劃,東非也不是沒有顧慮,最主要的就是美國人,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實力毋庸置疑,就是太平洋地區最強的國家。

這使得美國成爲東非潛在對手,而且美國在遠東,南洋等地區的殖民地同樣不少,就比如菲律賓,這也意味着美國可以以此爲跳板,進入南洋,和東非搶飯吃。

以上就是世界大國對太平洋地區的各種想法,這還僅僅是區域爭端的一部分,畢竟那些地方勢力,殖民地,和沒落的大國也有各種的想法。

就比如遠東帝國,他們怎麼可能容忍其他帝國主義一直在自己土地和傳統勢力範圍興風作浪,只要有機會復興,那日後必然會重塑太平洋的格局,不過,短時間裡顯然遠東帝國是有心無力了。

除了遠東帝國之外,基本也就是些想要獨立的各國殖民地了,他們實力雖然不起眼,但如果加起來,也能掀起不小的波瀾。

第946章 那勒斯日記第1088章 紅海航線的戰略意義第200章 分裂第652章 經濟收入第180章 足球國度第1350章 達成一致第855章 一丘之貉第582章 地理分界第838章 鋼鐵“怪物”第1248章 普吉島第896章 “草原”大遷徙第1214章 四五規劃第18章 遠洋貿易第124章 水井第392章 戰略安全第692章 差距懸殊第751章 西線反攻第1187章 東非世界博覽會第1210章 三大艦隊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續發展第404章 暴富第857章 一分爲二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462章 由德國引發的危機:狼來了!第235章 想搞事,又不想出力的恩斯特第524章 幸福第309章 私人特工組織第1052章 齊頭並進第553章 大公無私第914章 他鄉故知第1398章 歐洲共識第725章 戰前算盤第1278章 英國的悔恨第874章 推銷移民地第402章 妥協第1409章 薩丁迪達平原第1278章 英國的悔恨第166章 招聘廣告第371章 生意第871章 “萊茵”市第1372章 平原省第508章 經濟制裁第261章 威脅第309章 私人特工組織第798章 東非氣象局第147章 橡膠種植第1198章 遠東人員第1388章 人才招聘第1371章 東水西調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1090章 世界第二大海底電纜網絡第308章 滲透第334章 三角聯盟(續)第886章 落後產業轉移第271章 新海軍基地選址第1044章 缺大德的東非第628章 引入外資第482章 波斯尼亞第1181章 產業衝擊第839章 強大的東非電力第1361章 影響第447章 趣談第1419章 東非人的優越性第1417章 四大鋼鐵核心地帶第117章 天倫之樂第1084章 底氣第1418章 亞歷山大港第351章 過往第1043章 化工安全第710章 鞏固經濟第124章 水井第140章 新品第1086章 以法國爲底線第1136章 糟心的威廉二世第343章 屯田第1181章 產業衝擊第408章 劊子手上線第1092章 菜市場第28章 “圈地運動”第981章 捷徑第1356章 歐洲大流感第697章 石油產業佈局第1310章 禍水東引第772章 心態第1007章 準備插手第1393章 世界經濟復甦第289章 教學第1088章 紅海航線的戰略意義第565章 海軍合作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1536章 阿爾圖佐夫的計劃第1408章 技術進步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876章 白麪閻羅第576章 人蔘種植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315章 清倉第1063章 推力第867章 推銷第1046章 毅力號戰列艦
第946章 那勒斯日記第1088章 紅海航線的戰略意義第200章 分裂第652章 經濟收入第180章 足球國度第1350章 達成一致第855章 一丘之貉第582章 地理分界第838章 鋼鐵“怪物”第1248章 普吉島第896章 “草原”大遷徙第1214章 四五規劃第18章 遠洋貿易第124章 水井第392章 戰略安全第692章 差距懸殊第751章 西線反攻第1187章 東非世界博覽會第1210章 三大艦隊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續發展第404章 暴富第857章 一分爲二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462章 由德國引發的危機:狼來了!第235章 想搞事,又不想出力的恩斯特第524章 幸福第309章 私人特工組織第1052章 齊頭並進第553章 大公無私第914章 他鄉故知第1398章 歐洲共識第725章 戰前算盤第1278章 英國的悔恨第874章 推銷移民地第402章 妥協第1409章 薩丁迪達平原第1278章 英國的悔恨第166章 招聘廣告第371章 生意第871章 “萊茵”市第1372章 平原省第508章 經濟制裁第261章 威脅第309章 私人特工組織第798章 東非氣象局第147章 橡膠種植第1198章 遠東人員第1388章 人才招聘第1371章 東水西調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1090章 世界第二大海底電纜網絡第308章 滲透第334章 三角聯盟(續)第886章 落後產業轉移第271章 新海軍基地選址第1044章 缺大德的東非第628章 引入外資第482章 波斯尼亞第1181章 產業衝擊第839章 強大的東非電力第1361章 影響第447章 趣談第1419章 東非人的優越性第1417章 四大鋼鐵核心地帶第117章 天倫之樂第1084章 底氣第1418章 亞歷山大港第351章 過往第1043章 化工安全第710章 鞏固經濟第124章 水井第140章 新品第1086章 以法國爲底線第1136章 糟心的威廉二世第343章 屯田第1181章 產業衝擊第408章 劊子手上線第1092章 菜市場第28章 “圈地運動”第981章 捷徑第1356章 歐洲大流感第697章 石油產業佈局第1310章 禍水東引第772章 心態第1007章 準備插手第1393章 世界經濟復甦第289章 教學第1088章 紅海航線的戰略意義第565章 海軍合作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1536章 阿爾圖佐夫的計劃第1408章 技術進步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876章 白麪閻羅第576章 人蔘種植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315章 清倉第1063章 推力第867章 推銷第1046章 毅力號戰列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