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8章 東非氣象局

隨着莫桑比克和安哥拉落入東非手中,東非對兩地的野心也就不再掩飾,東非各個政府部門和下屬機關也開始在內閣的領導下進駐兩地。

而打頭陣的就是氣象局和國土資源調查局等政府機構,對於新增的兩地,東非能獲取的有限數據非常少。

雖然葡萄牙殖民了數百年,但是真正對安哥拉和莫桑比克的有效開發,其實也就最近這幾年時間。

東非國家氣象局局長威爾斯說道:“目前安哥拉和莫桑比克,有大量的地方,都屬於長期無人類活動的地方,甚至可能有戰爭時的各種逃兵,所以在兩地工作的人員,都應該配發和攜帶武器,優先以葡萄牙人已開發區域設立觀測站,注意人員安全。”

戰爭中,葡萄牙軍隊的大量黑人士兵藉機逃竄,這些黑人士兵還帶着葡萄牙政府配備的現代武器,所以非常具有威脅性。

而在東非對整個安哥拉境內尚未展開“清洗”,主力部隊正在南下作戰,這個時候除了少部分城市和重要農業地區以外,幾乎沒有多餘人口存在。

葡萄牙俘虜則主要被集中在東部港口地區,隨時準備用於和葡萄牙政府交接,當然前提是葡萄牙政府開出東非想要的籌碼。

而東非氣象局的工作,也就是總結整個安哥拉和莫桑比克的氣候特點,補齊全國氣候版圖,指導東非的農業生產,這一點對於東非非常重要。

作爲農業立國的國家,東非是整個撒哈拉以南非洲歷史上第一個農耕文明兼工業文明國家。

而農業在東非整個國家經濟中的貢獻率超過百分之八十,國家財政收入的百分之七十來自於農業收入。

這一重要特徵就註定了東非必須編著自己的農業曆法,而非洲作爲南北狹長分佈國家,這一特點在東非更是被放大。

而跨越緯度越多的國家,往往氣候條件一般情況下也比跨越經度更多的國家要複雜。

典型的就是亞歐大陸,文明傳播主要在同緯度區域,適合文明交流,而非洲就不一樣,如果是工業時代以前,非洲是非常不適合農業生產的地區,因爲這裡的氣候和亞歐大陸完全不同。

東非雨季主要集中在上半年,以剛果盆地爲中心是整個非洲大陸降水最充沛的地方,三月到七月份雨季向北部轉移,八月之後向南部轉移。

其中南非是受雨帶影響減弱的地方,大湖區附近常年多雨,東部平原地帶(包括坦桑尼亞和莫桑比克)降水也非常豐富。

中部(贊比亞,剛果南部高原),西部安哥拉以及尼羅河盆地(南蘇丹)季節變化尤爲明顯,降水類似遠東帝國季風氣候區變化。

其餘地區降水量偏少,典型就是馬塔貝萊省(津巴布韋),但是這裡卻非常適合農業發展,可以類比華北平原地區。

整體來說,東非的降水量不如遠東帝國,但是分佈更加均勻,呈現中間多,南北少的對稱分佈特點。

而溫度方面,東非更加均衡,主要受到地形影響,高海拔區域往往是小麥種植區,而低海拔地區更偏愛水稻種植,當然,如果在降水不能滿足的情況下,更適合種植小米等耐旱作物。

總而言之,東非作爲世界上面積僅次英俄的大國,也是非常適合農業發展的地區之一。

而如此優渥的自然條件下,非洲文明發展緩慢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非洲遊牧文明和狩獵採集文明對農耕文明具有天然優勢。

像東非消滅的非洲“強”國,恩德貝萊王國,祖魯王國,布爾共和國等等都是典型的遊牧文明。只有大湖區發展出了相對“發達”的農耕文明,但是大湖區,北部(南蘇丹,埃塞俄比亞)和原東非沿海(包括桑給巴爾蘇丹國,索馬里諸國)都受到阿拉伯文明的薰陶。

阿拉伯文明早期也是典型的遊牧文明,後期轉向“商業”文明,所以即便是東非消滅的“農耕”文明國家,其實也只是半農耕,半遊牧的僞農耕文明。

如果他們不實行這種僞農耕文明,根本無法應對遊牧文明和原始狩獵採集文明的攻擊。

遊牧文明和狩獵採集文明的副產品是很容易產生“戰士”,而農業文明必須發展到一定程度,才能實現“爆兵”模式,從而實現對遊牧文明的對抗。

非洲大陸上草原遼闊,地形平坦,野生動物資源豐富,尤其適合遊牧和狩獵兩種模式發展。

而農耕文明則得不到長時間的發育,就容易被遊牧和原始狩獵採集文明徵服。

而東非和歐洲的殖民者就不一樣,在槍炮的威懾之下,開闢出了非洲農業發展的重要條件。

首先就是對非洲這些部落,王國直接清算圍剿,從而奪取土地資源,其次是憑藉火器教訓非洲的野生動物。

非洲的野生動物是非洲農業艱難發展的重要阻礙之一,成羣結隊的動物羣落根本不是原本小聚落土著勢力能夠抵擋的。

而大型帝國又不可能繞過小型聚落憑空出現,這樣一來今天土著人出現“天才”,培育出本土品種農業作物,可能第二天就被一大羣斑馬踏平。

而東非人的火器則殺的草原上血流成河,這場戰爭不僅僅是針對草原上的土著,更重要的是消滅和非洲土著糾纏數十萬年之久的大型野生動物羣體。

如今東非區域內的野生動物已經被東非人殺出了“陰影”,而這也爲東非農業發展提供了安全的空間。

總結非洲農業沒有發展起來的各種因素,以及殖民者到來後爲什麼發生改變這一特點,其實完全可以參考北美。

北美文明之前其實也不適合農耕文明發展,印第安人在美國的廣大平原上其實最適合發展的同樣是遊牧文明和原始狩獵採集文明。

而北美的變化,則是西方世界在生產力水平上的優越性,以及強行把這種技術隨着移民羣體分佈到整個北美地區。

東非今天做的也就是把這套模式在非洲再復刻一遍,當然,非洲畢竟是一塊奇特的大陸,所以因地制宜是必不可少的,而東非在這方面的嘗試非常多。

國家氣象局的任務就是對東非整體氣候進行研究,從而爲東非各地農業生產進行保障,從這一點來說東非反而處在一個比較前列的位置。

世界上第一個現代意義氣象局誕生在19世紀五十年代的英國,而東非的氣象局比英國等國家成立的時間晚,但是職權和經費,以及政府中的地位確是相對比較高的。

作爲人類尚未完全探索的大陸,非洲各項短板非常突出,要補的課也越多,這些都需要現代科學和技術的作爲保障。

第996章 西部人口預期第61章 桑給巴爾新朝雅政第962章 提爾皮茨第16章 水城威尼斯第950章 巴黎會議第763章 威脅本格拉第920章 圖謀棉蘭老島第1264章 在東非第226章 遠東大使第283章 特雷西亞軍事指揮學院第852章 夏威夷第1015章 市場第1262章 慫恿第1336章 鐵路強國第328章 境外勢力第1285章 挖坑第469章 鯨灣港第526章 文明燈塔第326章 “中央運河”工程第1428章 金融產業第385章 煽動第1295章 巴拉諾夫大使第1384章 德奧出兵第1103章 第二次摩洛哥危機爆發第1081章 消耗第981章 捷徑第600章 嘗試第363章 百萬畝橡膠林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752章 軟柿子第368章 插曲第1338章 政治互信第1035章 二五計劃第650章 牛糞經濟第569章 以下犯上第1058章 英國關注第1298章 別列佐夫卡匪幫第969章 有限度合作第741章 殺戮機器“馬克沁”第1400章 俄國停戰打算第465章 準同盟關係第983章 試點地區第302章 考察團續第207章 換牌第315章 清倉第1291章 印度誘惑第99章 岸防炮第322章 視察多多馬市。第1103章 第二次摩洛哥危機爆發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397章 普魯士在下一盤大棋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790章 王旗跌落第383章 引入第348章 城鎮化率第602章 夫妻對話第52章 的裡雅斯特第822章 卡賓達第1149章 再臨南美第22章 殖民地開發第607章 迂迴第565章 海軍合作第366章 “禮尚往來”第955章 萊茵宮地鐵站第1377章 賄賂第1246章 領土細節爭議第895章 第二次全國水利工程第1387章 影視基地第729章 正式宣戰第1234章 戰場均勢第1293章 肢解第85章 馬西米連諾一世眼中的東非第320章 雙標第1409章 薩丁迪達平原第893章 天然氣產業起步第866章 巴斯夫考察團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484章 訓練第784章 自己人第44章 新歐陸局勢第357章 索加第267章 各自戰場第383章 引入第1264章 在東非第710章 鞏固經濟第415章 在的裡雅斯特第924章 海洋第503章 多管閒事第300章 掠奪第371章 生意第485章 戰爭推演第914章 他鄉故知第1075章 肉類消費第1222章 會面第426章 回歐第1426章 鋁都第414章 新漢堡港第576章 人蔘種植第1155章 震怖第1438章 會議召開
第996章 西部人口預期第61章 桑給巴爾新朝雅政第962章 提爾皮茨第16章 水城威尼斯第950章 巴黎會議第763章 威脅本格拉第920章 圖謀棉蘭老島第1264章 在東非第226章 遠東大使第283章 特雷西亞軍事指揮學院第852章 夏威夷第1015章 市場第1262章 慫恿第1336章 鐵路強國第328章 境外勢力第1285章 挖坑第469章 鯨灣港第526章 文明燈塔第326章 “中央運河”工程第1428章 金融產業第385章 煽動第1295章 巴拉諾夫大使第1384章 德奧出兵第1103章 第二次摩洛哥危機爆發第1081章 消耗第981章 捷徑第600章 嘗試第363章 百萬畝橡膠林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752章 軟柿子第368章 插曲第1338章 政治互信第1035章 二五計劃第650章 牛糞經濟第569章 以下犯上第1058章 英國關注第1298章 別列佐夫卡匪幫第969章 有限度合作第741章 殺戮機器“馬克沁”第1400章 俄國停戰打算第465章 準同盟關係第983章 試點地區第302章 考察團續第207章 換牌第315章 清倉第1291章 印度誘惑第99章 岸防炮第322章 視察多多馬市。第1103章 第二次摩洛哥危機爆發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397章 普魯士在下一盤大棋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790章 王旗跌落第383章 引入第348章 城鎮化率第602章 夫妻對話第52章 的裡雅斯特第822章 卡賓達第1149章 再臨南美第22章 殖民地開發第607章 迂迴第565章 海軍合作第366章 “禮尚往來”第955章 萊茵宮地鐵站第1377章 賄賂第1246章 領土細節爭議第895章 第二次全國水利工程第1387章 影視基地第729章 正式宣戰第1234章 戰場均勢第1293章 肢解第85章 馬西米連諾一世眼中的東非第320章 雙標第1409章 薩丁迪達平原第893章 天然氣產業起步第866章 巴斯夫考察團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484章 訓練第784章 自己人第44章 新歐陸局勢第357章 索加第267章 各自戰場第383章 引入第1264章 在東非第710章 鞏固經濟第415章 在的裡雅斯特第924章 海洋第503章 多管閒事第300章 掠奪第371章 生意第485章 戰爭推演第914章 他鄉故知第1075章 肉類消費第1222章 會面第426章 回歐第1426章 鋁都第414章 新漢堡港第576章 人蔘種植第1155章 震怖第1438章 會議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