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8章 東非氣象局

隨着莫桑比克和安哥拉落入東非手中,東非對兩地的野心也就不再掩飾,東非各個政府部門和下屬機關也開始在內閣的領導下進駐兩地。

而打頭陣的就是氣象局和國土資源調查局等政府機構,對於新增的兩地,東非能獲取的有限數據非常少。

雖然葡萄牙殖民了數百年,但是真正對安哥拉和莫桑比克的有效開發,其實也就最近這幾年時間。

東非國家氣象局局長威爾斯說道:“目前安哥拉和莫桑比克,有大量的地方,都屬於長期無人類活動的地方,甚至可能有戰爭時的各種逃兵,所以在兩地工作的人員,都應該配發和攜帶武器,優先以葡萄牙人已開發區域設立觀測站,注意人員安全。”

戰爭中,葡萄牙軍隊的大量黑人士兵藉機逃竄,這些黑人士兵還帶着葡萄牙政府配備的現代武器,所以非常具有威脅性。

而在東非對整個安哥拉境內尚未展開“清洗”,主力部隊正在南下作戰,這個時候除了少部分城市和重要農業地區以外,幾乎沒有多餘人口存在。

葡萄牙俘虜則主要被集中在東部港口地區,隨時準備用於和葡萄牙政府交接,當然前提是葡萄牙政府開出東非想要的籌碼。

而東非氣象局的工作,也就是總結整個安哥拉和莫桑比克的氣候特點,補齊全國氣候版圖,指導東非的農業生產,這一點對於東非非常重要。

作爲農業立國的國家,東非是整個撒哈拉以南非洲歷史上第一個農耕文明兼工業文明國家。

而農業在東非整個國家經濟中的貢獻率超過百分之八十,國家財政收入的百分之七十來自於農業收入。

這一重要特徵就註定了東非必須編著自己的農業曆法,而非洲作爲南北狹長分佈國家,這一特點在東非更是被放大。

而跨越緯度越多的國家,往往氣候條件一般情況下也比跨越經度更多的國家要複雜。

典型的就是亞歐大陸,文明傳播主要在同緯度區域,適合文明交流,而非洲就不一樣,如果是工業時代以前,非洲是非常不適合農業生產的地區,因爲這裡的氣候和亞歐大陸完全不同。

東非雨季主要集中在上半年,以剛果盆地爲中心是整個非洲大陸降水最充沛的地方,三月到七月份雨季向北部轉移,八月之後向南部轉移。

其中南非是受雨帶影響減弱的地方,大湖區附近常年多雨,東部平原地帶(包括坦桑尼亞和莫桑比克)降水也非常豐富。

中部(贊比亞,剛果南部高原),西部安哥拉以及尼羅河盆地(南蘇丹)季節變化尤爲明顯,降水類似遠東帝國季風氣候區變化。

其餘地區降水量偏少,典型就是馬塔貝萊省(津巴布韋),但是這裡卻非常適合農業發展,可以類比華北平原地區。

整體來說,東非的降水量不如遠東帝國,但是分佈更加均勻,呈現中間多,南北少的對稱分佈特點。

而溫度方面,東非更加均衡,主要受到地形影響,高海拔區域往往是小麥種植區,而低海拔地區更偏愛水稻種植,當然,如果在降水不能滿足的情況下,更適合種植小米等耐旱作物。

總而言之,東非作爲世界上面積僅次英俄的大國,也是非常適合農業發展的地區之一。

而如此優渥的自然條件下,非洲文明發展緩慢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非洲遊牧文明和狩獵採集文明對農耕文明具有天然優勢。

像東非消滅的非洲“強”國,恩德貝萊王國,祖魯王國,布爾共和國等等都是典型的遊牧文明。只有大湖區發展出了相對“發達”的農耕文明,但是大湖區,北部(南蘇丹,埃塞俄比亞)和原東非沿海(包括桑給巴爾蘇丹國,索馬里諸國)都受到阿拉伯文明的薰陶。

阿拉伯文明早期也是典型的遊牧文明,後期轉向“商業”文明,所以即便是東非消滅的“農耕”文明國家,其實也只是半農耕,半遊牧的僞農耕文明。

如果他們不實行這種僞農耕文明,根本無法應對遊牧文明和原始狩獵採集文明的攻擊。

遊牧文明和狩獵採集文明的副產品是很容易產生“戰士”,而農業文明必須發展到一定程度,才能實現“爆兵”模式,從而實現對遊牧文明的對抗。

非洲大陸上草原遼闊,地形平坦,野生動物資源豐富,尤其適合遊牧和狩獵兩種模式發展。

而農耕文明則得不到長時間的發育,就容易被遊牧和原始狩獵採集文明徵服。

而東非和歐洲的殖民者就不一樣,在槍炮的威懾之下,開闢出了非洲農業發展的重要條件。

首先就是對非洲這些部落,王國直接清算圍剿,從而奪取土地資源,其次是憑藉火器教訓非洲的野生動物。

非洲的野生動物是非洲農業艱難發展的重要阻礙之一,成羣結隊的動物羣落根本不是原本小聚落土著勢力能夠抵擋的。

而大型帝國又不可能繞過小型聚落憑空出現,這樣一來今天土著人出現“天才”,培育出本土品種農業作物,可能第二天就被一大羣斑馬踏平。

而東非人的火器則殺的草原上血流成河,這場戰爭不僅僅是針對草原上的土著,更重要的是消滅和非洲土著糾纏數十萬年之久的大型野生動物羣體。

如今東非區域內的野生動物已經被東非人殺出了“陰影”,而這也爲東非農業發展提供了安全的空間。

總結非洲農業沒有發展起來的各種因素,以及殖民者到來後爲什麼發生改變這一特點,其實完全可以參考北美。

北美文明之前其實也不適合農耕文明發展,印第安人在美國的廣大平原上其實最適合發展的同樣是遊牧文明和原始狩獵採集文明。

而北美的變化,則是西方世界在生產力水平上的優越性,以及強行把這種技術隨着移民羣體分佈到整個北美地區。

東非今天做的也就是把這套模式在非洲再復刻一遍,當然,非洲畢竟是一塊奇特的大陸,所以因地制宜是必不可少的,而東非在這方面的嘗試非常多。

國家氣象局的任務就是對東非整體氣候進行研究,從而爲東非各地農業生產進行保障,從這一點來說東非反而處在一個比較前列的位置。

世界上第一個現代意義氣象局誕生在19世紀五十年代的英國,而東非的氣象局比英國等國家成立的時間晚,但是職權和經費,以及政府中的地位確是相對比較高的。

作爲人類尚未完全探索的大陸,非洲各項短板非常突出,要補的課也越多,這些都需要現代科學和技術的作爲保障。

第680章 緩衝區第400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737章 奇葩的印度人第1209章 世界第四海軍第737章 奇葩的印度人第558章 禍水東引第904章 卡賓達第610章 軍事顧問團請假第995章 服務型政府第979章 西部機遇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1506章 焦夫鎮第968章 分歧第1003章 鐵路系統調整第728章 索馬里海戰第791章 圖窮匕見第155章 沙俄移民的特殊待遇第1117章 輿論第744章 心態調整第979章 西部機遇第302章 考察團續第285章 柏林毛瑟兵工廠第252章 戰爭爆發第1020章 反向移民第136章 道路第894章 能源格局第612章 美食節第604章 民不聊生第1037章 電氣化第1127章 創業團隊第1526章 全軍突擊檢查第1463章 代理人第1470章 巴拉圭動員第611章 打入內部第7章 擴大生產第854章 美國人密謀第1341章 不嫌事大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288章 內羅畢新市民第896章 “草原”大遷徙第910章 坦克試驗場第1206章 “情同手足”第844章 魯道夫第823章 西海岸開發第634章 方案選擇第605章 奧蘭治人起義第832章 押解第1254章 錫礦第1302章 巴庫第549章 自行車產業第599章 世界“第一”第1148章 軍火貿易第929章 海軍的心思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999章 新制鹼工藝第692章 差距懸殊第415章 在的裡雅斯特第647章 準備第1516章 糧食交易和饑荒第475章 出手第253章 維森堡戰役第1265章 新世界第505章 提速第743章 第一階段第1420章 客戶第1096章 北部灣領地第997章 工業之基還在審覈……第1513章 兩黨合流第116章 魯道夫噩夢之源第253章 維森堡戰役第119章 農忙第1143章 比利時難民第1431章 第三個工黨政權第1457章 爆金幣第771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續)第1556章 總參謀部熱帶雨林海島作戰小組第1491章 文化入侵第470章 奧蘭治投英第1321章 羅馬尼亞加入同盟國第408章 劊子手上線第564章 貴人第476章 高等教育第340章 淮海經濟區第1316章 對話第1174章 1914年鋼鐵貿易第1142章 莫斯塔爾議會第513章 抉擇第798章 東非氣象局第213章 西南攻略第42章 移民熱潮第845章 北莫桑比克第290章 長絨棉第462章 由德國引發的危機:狼來了!第877章 合作辦學第1010章 海軍發展第507章 兩頭通吃第1304章 坎帕拉第929章 海軍的心思
第680章 緩衝區第400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737章 奇葩的印度人第1209章 世界第四海軍第737章 奇葩的印度人第558章 禍水東引第904章 卡賓達第610章 軍事顧問團請假第995章 服務型政府第979章 西部機遇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1506章 焦夫鎮第968章 分歧第1003章 鐵路系統調整第728章 索馬里海戰第791章 圖窮匕見第155章 沙俄移民的特殊待遇第1117章 輿論第744章 心態調整第979章 西部機遇第302章 考察團續第285章 柏林毛瑟兵工廠第252章 戰爭爆發第1020章 反向移民第136章 道路第894章 能源格局第612章 美食節第604章 民不聊生第1037章 電氣化第1127章 創業團隊第1526章 全軍突擊檢查第1463章 代理人第1470章 巴拉圭動員第611章 打入內部第7章 擴大生產第854章 美國人密謀第1341章 不嫌事大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288章 內羅畢新市民第896章 “草原”大遷徙第910章 坦克試驗場第1206章 “情同手足”第844章 魯道夫第823章 西海岸開發第634章 方案選擇第605章 奧蘭治人起義第832章 押解第1254章 錫礦第1302章 巴庫第549章 自行車產業第599章 世界“第一”第1148章 軍火貿易第929章 海軍的心思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999章 新制鹼工藝第692章 差距懸殊第415章 在的裡雅斯特第647章 準備第1516章 糧食交易和饑荒第475章 出手第253章 維森堡戰役第1265章 新世界第505章 提速第743章 第一階段第1420章 客戶第1096章 北部灣領地第997章 工業之基還在審覈……第1513章 兩黨合流第116章 魯道夫噩夢之源第253章 維森堡戰役第119章 農忙第1143章 比利時難民第1431章 第三個工黨政權第1457章 爆金幣第771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續)第1556章 總參謀部熱帶雨林海島作戰小組第1491章 文化入侵第470章 奧蘭治投英第1321章 羅馬尼亞加入同盟國第408章 劊子手上線第564章 貴人第476章 高等教育第340章 淮海經濟區第1316章 對話第1174章 1914年鋼鐵貿易第1142章 莫斯塔爾議會第513章 抉擇第798章 東非氣象局第213章 西南攻略第42章 移民熱潮第845章 北莫桑比克第290章 長絨棉第462章 由德國引發的危機:狼來了!第877章 合作辦學第1010章 海軍發展第507章 兩頭通吃第1304章 坎帕拉第929章 海軍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