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5章 納塔爾

第695章 納塔爾

開普敦。

“德蘭士瓦人的要求太過分了!這是對我們赤裸裸的威脅麼?”巴特爾·弗里爾總督對這羣沒有腦子的布爾人是真生氣了。

直接和東非開戰!巴特爾·弗里爾感覺布爾人不是想和東非開戰,而是在向他這個頂頭上司開戰。

而巴特爾·弗里爾還偏偏有苦說不出,因爲現在奧蘭治自由邦現在還是英國的殖民地。

如果德蘭士瓦人在這個時候對東非發動戰爭,英國怎麼辦?置之不理?那顯然是辦不到的。

這基本上就和英國和東非直接開戰沒有區別,畢竟當初奧蘭治自由邦併入開普敦殖民地可是事實。

所以巴特爾·弗里爾只能接受德蘭士瓦人的敲詐勒索。

“告訴那幫德蘭士瓦人,可以給他們提供軍事援助,但是隻能維持半年時間,剩下的就要靠他們自己解決了,暗示他們一下,等到奧蘭治自由邦恢復獨立國家身份後,可以擁有‘獨立’的財政權利,尤其是稅收,多餘的話就不要再提了。”

這是巴特爾·弗里爾作爲總督能做到的極限了,畢竟得罪人的事還是要讓德蘭士瓦人來做。

至於那些金剛石等資源的礦場主,還有商人無非是多交一筆稅而已,這些錢足夠德蘭士瓦人維持下去了,金剛石生意可是暴利行業,雖然這些年雖然東非也在出口,但是東非和英國人一樣剋制,畢竟能賣高價,誰會把這些東西當石頭賣。

而且這個時代可沒有人造金剛石技術,金剛石的價值還是很“保值”的。

……

英國納塔爾殖民地。

彼得馬裡茨堡是納塔爾殖民地的首府,也就是納塔爾港的所在地,一聽這個地名的後綴就知道這裡曾經是一處重要軍事要塞。

當然,這種輝煌的歷史還要追溯到曾經東印度洋和非洲航線的繁榮時代,後來終結這一繁榮的還是英國人。

當時彼得馬裡茨堡就是這條航線上的重要據點,和開普敦相呼應,畢竟開普敦港的位置只能鉗制好望角,輻射不到莫桑比克海峽,這條重要國際通道。

雖然,蘇伊士運河是法國人推動建設,但是現在控制權在英國人手裡,所以蘇伊士運河拉低了納塔爾殖民地的戰略地位,但是現在因爲東非的原因,彼得馬裡茨堡這個昔日的港口城市再次繁榮起來。

首先是新漢堡港市帶動了區域的商品貿易發展,其次則是這裡駐軍增加,帶動了消費市場的繁榮。

“今天又有一艘船到達納塔爾港,街頭上的印度人明顯增多了,而且很多是軍人,這是英國人最常用的手段,用印度人來充當走狗,不過現在納塔爾的印度僕從軍數量有些超出預計,很明顯他們不是爲了幫助英國管理殖民地的,畢竟殖民地不需要這麼多人手來管理。”

“現在納塔爾殖民地都快變成印度窩了,根本不用懷疑,這裡的印度人比土著的數量還要多,空氣裡都瀰漫着咖喱和瑪莎拉味,看來英國佬在這裡囤積了不少兵力和數量衆多的印度炮灰。” 倒不是國防安全局的特工惡意誣陷和詆譭納塔爾殖民地,而是這裡大街小巷的餐飲生意確實十分紅火。

而在這裡做生意的大多數是印度人,英國人又不會做飯,而且軍隊這麼多,所以伙食問題也是印度廚子來解決。

火爆的生意之下,印度餐館和小吃攤隨處可見,不過印度餐飲也給東非諜報人員提供了便利,因爲這裡也只有印度菜稍微符合東非人的胃口。

畢竟美國人很多廚子是黑人,菜品也有許多是黑人創造,這羣原始社會的傢伙能做出什麼好東西,這和英國的印度菜有異曲同工之妙,所以不用懷疑盎格魯撒克遜人是天生不會做飯。

“英國駐軍增加的非常緩慢,如果不是每天我們在港口清點船隻,恐怕都發現不了其中的端倪,所以英國肯定是想在未來做到出其不意,這個結論也要送回國內。”

“他們藉助商船把軍人從印度分批次運往納塔爾殖民地,我相信開普敦的其他地方,應該也有類似的舉措,所以對南非的英軍數量以及印度僕從軍數量,我們就不好探知結果,這一點只能讓開普敦市的同僚來探查。”

開普敦纔是南非英國人的核心,像納塔爾也只能服從開普敦的命令,所以東非除了在納塔爾看着日益增加的印度人以外很難獲得其他收穫。

至於軍事情報之類的,那就是東非軍情局的工作了,畢竟東非國防安全局還不成熟,所以只能承擔一些外圍工作。

這倒不是因爲軍情局更厲害,軍情局的工作說實話比國防安全局還要沒有技術含量,畢竟他們只能爲戰爭服務,而國防安全局的業務範圍更寬泛,主動性更強。

東非很少讓諜報人員執行危險任務,因爲諜報人員需要大量的經驗來餵養,而東非短暫的歷史,使得東非損失不起這種特殊性質的人才。

這種情況下,東非國防安全局立功的機會就大大減少,但是勝在安全,畢竟他們也不是沒有對手,這個世界擁有一些勢力手中有些情報組織。

有些甚至時間可以追溯上百年曆史,所以培養的老狐狸也不少,東非這些情報人員還沒有到和他們交手的時候。

“開普敦肯定有我們的人,就是不知道發展如何,不過我想應該比我們這裡更容易一點,納塔爾距離東非太近,加上這裡軍隊多,所以英國人對間諜的打擊力度也比開普敦強的多。”

開普敦畢竟不在對峙的最前線,反觀納塔爾殖民地對面就是東非有數的大城市新漢堡港市,還有東非駐軍,所以東非肯定會在納塔爾蒐集英軍的信息,這是英國陸軍的共識。

歐洲缺少專業且比較獨立的情報機構,但是從屬於軍隊的情報機關是必不可少的,對標的就是東非的軍情局,而像東非國防安全局這種纔是真正缺乏的。

不過日本應該情報機關比較強大,這一點在日本的東非國防安全局分佈最有感觸,而且日本文化也比歐洲深厚,熟讀孫子兵法等遠東帝國著作,對兵不厭詐,陰謀詭計之類的傳統解決方案,放在這個時代也不過是。

當然,日本情報機關主要精力集中於對付遠東帝國,東非國防安全局則趁機偷襲日本本土,兩個情報機關就成了平行線,很少有所交集,這也算是誤打誤撞了。

(本章完)

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775章 紹奎第1077章 汽車訂單第257章 雙方算計第1163章 重提巴士達鐵路第504章 借人第876章 白麪閻羅第802章 爭論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46章 船隊第670章 人口流動第1239章 兵變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337章 美利堅老鄉第973章 籌備第197章 建議第382章 渡河第1277章 霍爾木茲海峽第146章 農業研究所第1192章 鋼鐵森林第1420章 客戶第514章 喀布爾大起義第38章 開墾第208章 選擇困難症第171章 1868年發展情況第288章 內羅畢新市民第1128章 開端第474章 討論第395章 耍無賴第295章 拒絕第677章 公務員制度嘗試第382章 渡河第1049章 農業危機第147章 橡膠種植第97章 日常第513章 抉擇第1031章 軍火貿易第244章 轉敗爲“勝”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第1435章 雙總部第1234章 戰場均勢第374章 熱鬧的南非第53章 土豆種植第914章 他鄉故知第862章 後續第1063章 推力第860章 克利夫蘭總統的糾結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第1081章 消耗第1299章 喀山國庫劫案第855章 一丘之貉第1324章 預謀第987章 經濟危機和一五計劃第785章 難上加難第1162章 弗朗茨四世來訪第672章 危與機第1176章 萊茵帝國東征第159章 實驗基地第358章 戰爭準備第502章 蘭芳海外省第237章 小了,格局小了。第1217章 出兵蘇丹第258章 夜襲第1260章 深度合作第470章 奧蘭治投英第787章 進攻納塔爾第796章 強硬態度第813章 馬達加斯加島第1129章 火藥桶上跳舞第910章 坦克試驗場第140章 新品第1258章 君臣對話第370章 (不用訂閱章)第66章 《東桑條約》第1107章 新經濟政策第716章 突擊檢查第733章 四面楚歌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613章 工作報告第1431章 第三個工黨政權第1212章 奔向自由世界第1427章 經濟答卷第893章 天然氣產業起步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第859章 登陸,被俘,遣返第636章 分擔壓力第1423章 再臨敖德薩第411章 斐迪南海軍學院第76章 應許之地第1229章 百花齊放第10章 各國反應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790章 王旗跌落第332章 稻種第802章 爭論第829章 逮着一隻羊薅第636章 分擔壓力第1359章 瘟疫肆虐第551章 交給時間檢驗
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775章 紹奎第1077章 汽車訂單第257章 雙方算計第1163章 重提巴士達鐵路第504章 借人第876章 白麪閻羅第802章 爭論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46章 船隊第670章 人口流動第1239章 兵變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337章 美利堅老鄉第973章 籌備第197章 建議第382章 渡河第1277章 霍爾木茲海峽第146章 農業研究所第1192章 鋼鐵森林第1420章 客戶第514章 喀布爾大起義第38章 開墾第208章 選擇困難症第171章 1868年發展情況第288章 內羅畢新市民第1128章 開端第474章 討論第395章 耍無賴第295章 拒絕第677章 公務員制度嘗試第382章 渡河第1049章 農業危機第147章 橡膠種植第97章 日常第513章 抉擇第1031章 軍火貿易第244章 轉敗爲“勝”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第1435章 雙總部第1234章 戰場均勢第374章 熱鬧的南非第53章 土豆種植第914章 他鄉故知第862章 後續第1063章 推力第860章 克利夫蘭總統的糾結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第1081章 消耗第1299章 喀山國庫劫案第855章 一丘之貉第1324章 預謀第987章 經濟危機和一五計劃第785章 難上加難第1162章 弗朗茨四世來訪第672章 危與機第1176章 萊茵帝國東征第159章 實驗基地第358章 戰爭準備第502章 蘭芳海外省第237章 小了,格局小了。第1217章 出兵蘇丹第258章 夜襲第1260章 深度合作第470章 奧蘭治投英第787章 進攻納塔爾第796章 強硬態度第813章 馬達加斯加島第1129章 火藥桶上跳舞第910章 坦克試驗場第140章 新品第1258章 君臣對話第370章 (不用訂閱章)第66章 《東桑條約》第1107章 新經濟政策第716章 突擊檢查第733章 四面楚歌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613章 工作報告第1431章 第三個工黨政權第1212章 奔向自由世界第1427章 經濟答卷第893章 天然氣產業起步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第859章 登陸,被俘,遣返第636章 分擔壓力第1423章 再臨敖德薩第411章 斐迪南海軍學院第76章 應許之地第1229章 百花齊放第10章 各國反應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790章 王旗跌落第332章 稻種第802章 爭論第829章 逮着一隻羊薅第636章 分擔壓力第1359章 瘟疫肆虐第551章 交給時間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