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1章 巴達維亞

而前世這個時候卡塔爾的人口大約在一萬六千人左右,當然,這肯定不是恩斯特所知道的,畢竟誰沒事關心卡塔爾這個小國家的人口多寡。

而卡塔爾人口比前世還要少將近三千人,也是受到了東非的影響,主要還是人工養殖珍珠技術的提早出現,讓卡塔爾的支柱產業受到嚴重衝擊。

前世,剛剛進入20世紀初的時候,卡塔爾人口有將近三萬,正是受到日本人工養殖珍珠技術的進步,從而回落到一萬六千多人。

後來,卡塔爾真正靠石油發家致富還要等到三十年代,1935年,卡塔爾與英國正式簽署了石油特許權協議,並在兩年後開始正式勘探,至1939年時終於在卡塔爾西部地區發現油田。

所以說就算沒有東非插手,卡塔爾至少也要在熬個十幾年年,才能過上好日子,現在他們可以提前去巴達維亞“享福”了。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的多哈遠不是前世卡塔爾那個人口超過一百五十萬的大城市,僅僅是一處位於海灣地帶的小小定居點,平時居民只有兩百多人。

“所有人有序登船。”東非官兵在海岸上指揮着。

卡塔爾人的男女老幼基本上都被臨時集中在了多哈,爲了維持秩序,第三十七旅主動幫忙。

這和當初東非對海盜海岸(阿聯酋)的阿拉伯人喊打喊殺形成了鮮明對比,甚至在東非官兵裡,有些人手上有好幾條人命。

荷槍實彈的東非官兵甚至主動攙扶卡塔爾人中的老年人,幫助他們成功登上移民船隻,頗有前世美國人媒體宣傳下美國大兵在阿富汗的“風采”。

僅僅不到一個月時間,第三十七旅,就順藤摸瓜,將整個卡塔爾人口清空,尋找卡塔爾人最大麻煩就是一些遊牧部落或者說家庭,蹤跡比較難尋,這費了不少時間。

但是隻要找到人就簡單了,東非人用貨車將他們直接拉到多哈,鑑於卡塔爾狹小的面積,完全用不了多少時間。

這次東非入侵,搬空卡塔爾一氣呵成,甚至沒有一個人在離開多哈前因爲戰爭和衝突丟掉性命。

……

巴達維亞。

放在整個南洋來說,巴達維亞確實是一座十分發達的城市,畢竟這裡是荷屬東印度的中心。

荷蘭人佔領巴達維亞可以追溯到17世紀初,所以這座城市在荷蘭的控制下,發展了將近三百年,整個城市充滿着“尼德蘭”的味道。

而明年,也就是巴達維亞建市三百週年紀念日,當然,巴達維亞的建城歷史更加悠久,這個所謂建市三百週年是根據1619年荷蘭人將這座城市更名爲巴達維亞算起的。

整個巴達維亞和南洋大部分地區相比,可以說完全是兩個世界,不管道路還是建築統一歐洲風格,荷蘭人對巴達維亞進行了系統的規劃,這裡同樣是南洋地區的經濟中心之一。

除了是南洋重要的香料集散地以外,隨着東非欲重開巽他海峽航線,還有東非對南洋地區本國殖民地建設的需求,都刺激了巴達維亞的經濟發展。

在巴達維亞,目前除了土著和他們的宗主國公民荷蘭人以外,可以見到最多的就是東非人。

巴達維亞是東非一些殖民地最近的交易地點,在南洋,東非最發達的城市是坤甸,但是坤甸的繁榮度是不如巴達維亞的,所以,一些商品或者交易,只有到巴達維亞等城市才能獲取獲得或者進行。

就比如一些東非殖民地生產的特產,轉銷歐洲的話,荷蘭商人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而其中交易規模最大的就是南洋特產的香料。

而巴達維亞是荷蘭香料收購商人的最大聚集地,整個東印度羣島的香料大部分集中到這裡,再被荷蘭人運回歐洲銷售。

所以,東非的一些殖民地商人很喜歡到巴達維亞來處理手上的貨物,不僅侷限於香料,其他經濟作物或者礦產都可以。

再加上很多東非船隻選擇停靠巴達維亞,尤其是東非在南太平洋的殖民地和本土聯繫時,巴達維亞可以說是必經之地。

“那裡就是桑吉昂島,如今這座島嶼,已經變成了大型工地,聽說帝國將把這座島打造成帝國在巽他海峽的堅固堡壘,從而保障本土商船的安全。”

運輸卡塔爾人的東非船長,指着巽他海峽中間,孤零零的桑吉昂島對船員們說道。

“以前,桑吉昂島上面完全就一片綠色的雨林,現在這座島的很大一部分都被清空,帝國分別在島上建設了好幾處軍事用途的設施,現在還看不出雛形,不過我猜測大概率是要塞。”

“到時候,建設幾座鋼筋混凝土澆築的炮塔,整個巽他海峽就都處在帝國的‘真理’射程之內。”

在船員們聽着船長吹噓帝國豐功偉績的時候,在船上的卡塔爾人也感覺十分驚奇的看着巽他海峽的兩岸。

這是他們出阿曼灣以後,第一次見到陸地,而且風景和波斯灣兩岸的茫茫大漠完全不同,這裡的土地被蔥鬱的綠色森林所覆蓋,可以說和他們居住環境呈現了兩種極端。

而桑吉昂島是這幾天,卡塔爾第一次見到有建築物存在的島嶼,當然,這座島嶼上並沒有普通居民,只有東非官兵以及工程隊。

桑吉昂島上,除了建設炮塔等基礎設置以外,最大的看點就是東非建設的一座機場,如今機場尚未成型,但是在島嶼靠近中央的位置,一處最大的空地,就是東非爲這座機場建設做的準備。

越過了桑吉昂島,下一站就是巴達維亞,在天黑之前,移民船隻抵達了巴達維亞這座東印度羣島的中心城市。

而看到巴達維亞這座繁華的城市,並且得知這裡就是未來他們生活地方後,船上的卡塔爾人全員都鬆了一口氣,並且開始對新生活充滿了憧憬。

單單從巴達維亞的規模,以及建設上來看,這座城市就超乎了卡塔爾的想象,可以說大多數卡塔爾一輩子都沒有見過如此繁華的城市。

而早就收到通知的荷蘭巴達維亞總督府,也派出了人員,負責接收這批卡塔爾人。

對於東非的所作所爲,荷蘭巴達維亞總督毫不意外,可以說巴達維亞就是被東非迫害民衆的歸宿,過去東非殖民南洋時,也有不少加裡曼丹或者棉蘭老島的有錢人土著統治者逃亡巴達維亞。

只不過像這樣被大規模,且由東非押送到巴達維亞的“受害者”,還真是第一次見,而且這次來到巴達維亞的受害者還是來自中東,這就更稀奇了。

所以有不少荷蘭人都來到碼頭看熱鬧,他們倒是不擔心這些卡塔爾人會鬧出麻煩,畢竟東印度殖民地最不缺的就是阿拉伯教信徒,整個東印度最不值錢的就是阿拉伯教信徒,一萬多卡塔爾人對於荷蘭政府來說,完全就是九牛一毛的問題。

根據東非政府的要求,荷蘭人只要隨便找塊地方,安置這些卡塔爾人即可,而荷蘭巴達維亞總督的打算則是直接將一部分卡塔爾人編入殖民地軍隊,用來鎮壓東印度一些土著民族,尤其是印度尼西亞人的反抗活動。

第384章 臨危受命第1095章 《東,英和解條約》第1218章 佔領扎林蓋第1022章 南德意志王國第1220章 萊茵人第928章 軍隊讓路第976章 開始第560章 記者會第409章 比屬剛果第867章 推銷第1334章 世界第三人口大國(二合一)第918章 《東,法領土確認協議》第572章 停火線第825章 不同抉擇第1197章 老天爺賞飯吃第25章 軍事工業初級門票第1063章 推力第1266章 富瓦河水庫第86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710章 鞏固經濟第1006章 英日兩國動作第527章 東英(印)貿易第1299章 喀山國庫劫案第1333章 1919年第959章 南美國家關係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820章 購艦第477章 李濟的責任感第1348章 二次和平會議第719章 騾馬帝國第930章 漢薩省第827章 種植園改農場第127章 拉斯坎坡裡交易市場第557章 江戶諜影第548章 東非歷史課第836章 交通狀況第88章 衝突升級第1047章 奧匈海軍求助第996章 西部人口預期第595章 鼓動第1045章 教育第211章 “口袋”計劃第463章 站隊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893章 天然氣產業起步第758章 331師第598章 新年第67章 大臣路線第672章 危與機第994章 經濟外援第865章 高原省第826章 德意志人費爾南德斯第521章 申請第919章 東非國土面積和行政區第755章 攻守易勢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1337章 麥哲倫海峽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387章 初交手第286章 工人調動第1357章 倫敦海軍會議第890章 鐵路建設第1219章 先兵後禮第1143章 比利時難民第894章 能源格局第964章第652章 經濟收入第418章 學徒第280章 巴加莫約造船廠和文化戰爭第820章 購艦第1362章 醫療產業第47章 聯姻事宜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560章 記者會第365章 詐騙式移民第608章 會面第95章 兵工廠升級第752章 軟柿子第243章 70式第76章 應許之地第589章 繁榮新城第165章 拉斯坎坡裡貿易市場的發展第779章 登陸成功第200章 分裂第380章 夜談第356章 鐵路第228章 留學生第1340章 準備干預歐洲戰爭第999章 新制鹼工藝第753章 三個月結束戰爭!第1442章 公園取經第793章 籠中鳥第368章 插曲第1360章 防疫和經濟並重第1155章 震怖第657章 安哥拉防務第837章 颱風第562章 世界列強第1251章 二手艦隊
第384章 臨危受命第1095章 《東,英和解條約》第1218章 佔領扎林蓋第1022章 南德意志王國第1220章 萊茵人第928章 軍隊讓路第976章 開始第560章 記者會第409章 比屬剛果第867章 推銷第1334章 世界第三人口大國(二合一)第918章 《東,法領土確認協議》第572章 停火線第825章 不同抉擇第1197章 老天爺賞飯吃第25章 軍事工業初級門票第1063章 推力第1266章 富瓦河水庫第86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710章 鞏固經濟第1006章 英日兩國動作第527章 東英(印)貿易第1299章 喀山國庫劫案第1333章 1919年第959章 南美國家關係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820章 購艦第477章 李濟的責任感第1348章 二次和平會議第719章 騾馬帝國第930章 漢薩省第827章 種植園改農場第127章 拉斯坎坡裡交易市場第557章 江戶諜影第548章 東非歷史課第836章 交通狀況第88章 衝突升級第1047章 奧匈海軍求助第996章 西部人口預期第595章 鼓動第1045章 教育第211章 “口袋”計劃第463章 站隊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893章 天然氣產業起步第758章 331師第598章 新年第67章 大臣路線第672章 危與機第994章 經濟外援第865章 高原省第826章 德意志人費爾南德斯第521章 申請第919章 東非國土面積和行政區第755章 攻守易勢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1337章 麥哲倫海峽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387章 初交手第286章 工人調動第1357章 倫敦海軍會議第890章 鐵路建設第1219章 先兵後禮第1143章 比利時難民第894章 能源格局第964章第652章 經濟收入第418章 學徒第280章 巴加莫約造船廠和文化戰爭第820章 購艦第1362章 醫療產業第47章 聯姻事宜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560章 記者會第365章 詐騙式移民第608章 會面第95章 兵工廠升級第752章 軟柿子第243章 70式第76章 應許之地第589章 繁榮新城第165章 拉斯坎坡裡貿易市場的發展第779章 登陸成功第200章 分裂第380章 夜談第356章 鐵路第228章 留學生第1340章 準備干預歐洲戰爭第999章 新制鹼工藝第753章 三個月結束戰爭!第1442章 公園取經第793章 籠中鳥第368章 插曲第1360章 防疫和經濟並重第1155章 震怖第657章 安哥拉防務第837章 颱風第562章 世界列強第1251章 二手艦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