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章 變革時代

恩斯特和卡爾親王透露了一下關於黑森省鐵路建設的意見,不過這個想法,目前還是沒有辦法實施,不要看黑森省鐵路只經過黑森省然後連接施瓦本行省,但是其工程難度絕對是東非所遇到過最高的。

因爲其所經過區域是東非降水最充沛的地區,而且從加丹加高原向剛果盆地過渡,地勢落差很大,這也給鐵路修建增添了難度,而且區域內溼地和森林密集,要克服的困難也更上一層樓。

所以恩斯特對卡爾親王說道:“要修建這條鐵路,所遇到的困難絕對是東非鐵路建設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我估計沒有上萬傷亡,估計很難完成,所以對這條鐵路的規劃建設要慎重考慮。”

卡爾親王也是很認同這一點,這個時代在熱帶雨林修建如此長的鐵路還沒有先例,當然,黑森省在剛果盆地東緣,其環境倒不至於和剛果雨林腹地相似,因爲黑森省還有下半面積的山地和高原,所以黑森省鐵路要克服的困難主要還是地勢和地形。

恩斯特接着說道:“還有您提到的北方鐵路延伸段,我也是有這個意向,但是這幾年肯定不會考慮,未來肯定是要和中央鐵路實現聯網的。”

恩斯特所以想很簡單,黑森省鐵路完成後,那中央鐵路就完成了四通八達中的“四通”,但是之前中央鐵路和北方鐵路完全是兩個獨立的部分。

而黑森省鐵路建設後,北方鐵路向西就可以和黑森省鐵路連接,使中央鐵路和北方鐵路實現交匯聯網,有利於加強東非各地之間的聯繫。

不過恩斯特可不止想到這一點,北方鐵路和前世英國修建的烏干達鐵路很相似,但是沒有烏干達鐵路長,未來北方鐵路如果和黑森省鐵路聯網。

那可以同時向北方,阿贊德高原開闢一條北支線,用來使得後世中非共和國和東非交通融爲一體。

這樣所謂的北方鐵路也就能更加名副其實一些,之前東非還沒有如今這般國土面積的時候,稱爲北方鐵路無可厚非。

現在北方鐵路在東非龐大的國土上,已經變成了“東北”鐵路,北方鐵路顯得有些名不副實。

當然,這只是恩斯特的個人想法,卡爾親王卻也有自己的一番想法,他對恩斯特說道:“你剛纔所說確實很有道理,看來目前東非對於北方鐵路建設的需求不大,我本來不好強求,不過錫格馬林根現在在乍得殖民,只能通過東非境內,你也是知道這一點的。”

卡爾親王說到這裡,基本上意圖也就差不多顯現出來了。

東非對於北方鐵路不重視,但是錫格馬林根卻需要這條鐵路來爲錫格馬林根殖民事業添磚加瓦。

因爲錫格馬林根在大西洋沿岸沒有出海口,一衆人員和物資都需要通過東非本土再運往乍得,而北方鐵路現在只算是半段,這極大增加了錫格馬林根的殖民成本。

從蒙巴薩到乍得,距離長達兩千多公里,而人員和物資往來需要差不多三個月時間,這三個月時間的吃喝拉撒都在東非境內。

這是現實因素,而錫格馬林根還要考慮未來發展因素,和在歐洲不同,歐洲錫格馬林根最大的倚仗自然是德國,而非洲這一畝三分地上,根本不可能存在超過東非的強國。

所以錫格馬林根的未來一定是要和東非綁定在一起的,而如果北方鐵路可以延伸到乍得,那錫格馬林根和東非的關聯自然更加緊密。

“當然,我知道這有些強人所難,畢竟鐵路建設,尤其是上千公里的鐵路建設,對於任何一個國家來說都不是小工程,只不過北方鐵路對錫格馬林根確實重要,這一點你應該十分清楚,所以東非要是有意願修建北方鐵路的話,到時一定要事先通知我們,我們也好出出力。”卡爾親王有些惋惜說道。其實卡爾親王心裡也知道,恩斯特肯定是要對北方鐵路進行進一步建設的,畢竟阿贊德高原,大湖區,尼羅河盆地都需要這條鐵路來帶動東非北方經濟的發展,當然還有鞏固國家安全的考慮。

所以這次才提及北方鐵路,探一探恩斯特的口風,要是說以前,卡爾親王肯定沒有這樣的野心。

但是他在東非待了已經大半年時間,越是瞭解東非,就越是激發了他心中的殖民熱情。

在東非他受到的震撼越多,也就越對乍得殖民地寄予厚望,不說變得和東非這樣,哪怕只發展成東非二十分之一的國力,那也比羅馬尼亞那一畝三分地潛力強的多。

今年卡爾親王在東非最大的行程就是搭乘火車,沿着中央鐵路對東非的建設進行考察。

先不說東非發展如何,單單是三千多公里的旅程就讓他大開眼界,他花了兩個星期時間才從達累斯薩拉姆港抵達東非最南邊的新漢堡港。

中間在姆貝亞,哈拉雷等城市停留過,現在內陸地區發展已經和歐洲一些落後地區不相上下,當然,所指的落後地區就是羅馬尼亞,羅馬尼亞唯一可以比東非內陸強的無非也就是人口密度大。

而東非內陸都是如此,更不用說已經可以和歐洲絕大多數國家相比較的東部地區,除了地廣人稀以外,沒有什麼太大區別。

而且真要論地廣人稀,沙俄,美國和東非國情差不多,東非如果算上黑人,人口也有五千萬之衆,而沙俄人口是一億多,國土是東非的兩倍,人口剛好也是東非的兩倍,所以東非和沙俄的人口密度相當,而且東非的有效國土顯然比沙俄大的多。

美國人口比東非略少,而國土也比東非本土略少,雖然東非本土比美國多了近三百萬平方公里,但是去掉熱帶雨林也就差不多了,因爲東非至今還沒有把剛果盆地明確其爲東非國土,只能算是領地,或者說勢力範圍。

所以如今東非的人口密度和美俄兩國其實是差不多的,唯一區別就是這兩個國家比東非先發展了幾百年時間。

這幾百年時間的差距自然不是那麼好超越的,就光說道路這一項,東非不能指望短短十幾年時間就趕上人家幾百年時間的積累。

不過東非也不是沒有機會追趕上,就比如硬化公路是未來道路的發展趨勢,現在世界各國和東非處在同一起跑線上,等汽車產業興起後,那公路發展東非也將和其他國家處在同一起點。

產業方面也是如此,現在正是第二次工業革命革命興起的時候,東非雖然比其他國家晚了十幾年,但是也算中途上車,和日本等新興國家在同一起跑線。

總而言之,這是一個變革的時代,東非只要抓住機遇,就能在未來一飛沖天,恩斯特已經給東非的基本盤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第989章 學術交流第246章 1870年德意志戰爭的第一槍第90章 新行政區劃(彩蛋章地圖供參考)第133章 西北移民工作第1421章 鑄鐵廠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第917章 東,法邊境衝突第929章 海軍的心思第894章 能源格局第336章 東非菜?第166章 招聘廣告第528章 與時俱進第1008章 分析第1364章 城市間合作第312章 劍指阿比西尼亞帝國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328章 境外勢力第344章 印度洋之都達累斯薩拉姆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413章 二元制中學第542章 生個艦隊第40章 移民軍回國第406章 黑色產業鏈第307章 德國誕生第924章 海洋第785章 難上加難第383章 引入第877章 合作辦學第228章 留學生第1163章 重提巴士達鐵路第187章 勸說第258章 夜襲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214章 自己人,別開槍?第943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1098章 造船業影響第78章 奧匈帝國第730章 拉穆灣海戰第879章 軍方的重視第2章 恩斯特的改變第455章 劍指南洋第980章 大西洋經濟區第459章 工作會議第62章 激戰第429章 薄弱基礎第631章 準備第667章 擴軍備戰第5章 火熱的製造業第647章 準備第153章 送酒第926章 機耕路第385章 煽動第960章 開闢新市場第387章 初交手第175章 村落選址第1308章 趁火打劫第815章 馬達加斯加島軍事管控區第1146章 趁虛而入第27章 地圖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318章 朱壩鎮第361章 k001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862章 後續第1035章 二五計劃第582章 地理分界第265章 戰前準備第303章 馬拉維湖重工業區第678章 “民主”東非第498章 和談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423章 軍工推銷第167章 文化滅絕第585章 變革時代第964章第658章 方針第478章 馬普托的情報第452章 東非鐵路網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383章 引入第127章 拉斯坎坡裡交易市場第1299章 喀山國庫劫案第1115章 農村大發展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518章 循序漸進第1327章 同意出兵第108章 歷史課第1422章 蘇聯第361章 k001第276章 “老朋友”第294章 安達手錶第9章 接觸戰第823章 西海岸開發第42章 移民熱潮第993章 東方省的強省會戰略第1219章 先兵後禮第943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213章 西南攻略第1394章 形勢判斷第1031章 軍火貿易
第989章 學術交流第246章 1870年德意志戰爭的第一槍第90章 新行政區劃(彩蛋章地圖供參考)第133章 西北移民工作第1421章 鑄鐵廠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第917章 東,法邊境衝突第929章 海軍的心思第894章 能源格局第336章 東非菜?第166章 招聘廣告第528章 與時俱進第1008章 分析第1364章 城市間合作第312章 劍指阿比西尼亞帝國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328章 境外勢力第344章 印度洋之都達累斯薩拉姆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413章 二元制中學第542章 生個艦隊第40章 移民軍回國第406章 黑色產業鏈第307章 德國誕生第924章 海洋第785章 難上加難第383章 引入第877章 合作辦學第228章 留學生第1163章 重提巴士達鐵路第187章 勸說第258章 夜襲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214章 自己人,別開槍?第943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1098章 造船業影響第78章 奧匈帝國第730章 拉穆灣海戰第879章 軍方的重視第2章 恩斯特的改變第455章 劍指南洋第980章 大西洋經濟區第459章 工作會議第62章 激戰第429章 薄弱基礎第631章 準備第667章 擴軍備戰第5章 火熱的製造業第647章 準備第153章 送酒第926章 機耕路第385章 煽動第960章 開闢新市場第387章 初交手第175章 村落選址第1308章 趁火打劫第815章 馬達加斯加島軍事管控區第1146章 趁虛而入第27章 地圖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318章 朱壩鎮第361章 k001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862章 後續第1035章 二五計劃第582章 地理分界第265章 戰前準備第303章 馬拉維湖重工業區第678章 “民主”東非第498章 和談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423章 軍工推銷第167章 文化滅絕第585章 變革時代第964章第658章 方針第478章 馬普托的情報第452章 東非鐵路網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383章 引入第127章 拉斯坎坡裡交易市場第1299章 喀山國庫劫案第1115章 農村大發展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518章 循序漸進第1327章 同意出兵第108章 歷史課第1422章 蘇聯第361章 k001第276章 “老朋友”第294章 安達手錶第9章 接觸戰第823章 西海岸開發第42章 移民熱潮第993章 東方省的強省會戰略第1219章 先兵後禮第943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213章 西南攻略第1394章 形勢判斷第1031章 軍火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