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波斯尼亞

在1878年3月。

俄土戰爭還在進行中的時候,奧匈帝國按照之前和沙俄的協議,在奧斯曼帝國巴爾幹半島統治搖搖欲墜時,軍隊開進了薩拉熱窩,這是沙俄之前爲了讓奧匈帝國在戰爭中保持中立的籌碼。

因爲東非的攪局,沙俄在中亞草原和西亞地區的擴張都沒有歷史上順利,所以擔心奧匈帝國突然變卦的沙俄不得不提前把波斯尼亞地區用來收買奧匈帝國。

波斯尼亞地區,即前世的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簡稱波黑,這個地區可以說是前世歐洲最動盪的地區之一,其中尤其以首府薩拉熱窩最爲出名,是一戰爆發的導火索。

實際上波斯尼亞地區在恩斯特看來算不上什麼好地方,但是奈何這裡是文明衝突的交匯點地帶,天主教,東正教和阿拉伯教衝突的前沿地帶,可以說是集齊了動盪的文化要素。

即便前世21世紀,波黑雖然表面和平,但是恩斯特相信,只要有人在這裡煽風點火,還是會和歷史上一樣隨時可能陷入混亂之中,因爲前世波黑是一個比奧匈帝國的二元制帝國,還要抽象的國家,他有兩個政權(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三個總統(三大信仰人羣各一個),兩個首都(巴尼亞盧卡,薩拉熱窩)。

隨着奧匈帝國軍事佔領波斯尼亞,黑興根財團也緊隨其後在該地區大規模圈地。

在奧斯曼帝國統治時代,波斯尼亞地區的大部分土地掌握在蒂馬爾(相當於歐洲的封建領主)階層手中。

不過蒂馬爾制和西歐采邑制還有很大不同,奧斯曼帝國不像歐洲一樣一盤散沙,集權性更強,所以領主權力也受到中央政府的限制。

就比如土地,奧斯曼帝國規定領地除嚴格規定的一小部分外,均不能世襲,領主應將領地的絕大部分分配給農民世襲耕種,不得隨意沒收;領主自己經營的土地不能超過農民的份地,同時稅收也受到奧斯曼帝國監督。

隨着奧斯曼帝國軍事擴張的停止,蒂馬爾階層不能通過戰爭獲利,帝國統治階層腐化,蒂馬爾階層轉而只能通過壓榨底層民衆來維持收入,所以對蒂馬爾的限制法令和監督制度都淪爲一紙空文。

17世紀下半葉,地產集中過程加速,蒂馬爾階層通過各種手段大肆擴張土地,不限於開發私田,使用各種手段使得底層民衆破產,回收底層土地。

所以黑興根財團在波斯尼亞的土地收購行動開展的相當順利,整個波斯尼亞地區百分之三十的耕地被黑興根財團收攏。

當然,奧斯曼帝國在當地統治瓦解,並不是黑興根財團行動如此順利的真正原因,而是黑興根財團的競爭對手看不上波斯尼亞地區。

波斯尼亞地區,山地佔全國面積的百分之四十以上,丘陵佔百分之二十左右,平原僅佔百分之五,其中還有接近百分之三十的喀斯特地貌,所以波斯尼亞這種地區放在歐洲絕對是妥妥的爛地,和遠東的貴州很相似,但是貴州平原面積也能佔到全省的百分之七左右,何況貴州面積是波斯尼亞的三倍還多。

所以在奧匈帝國軍事佔領此地後,奧匈帝國境內商業勢力對這裡感興趣的幾乎只有黑興根財團一家。

通過和奧匈帝國軍方的合作,黑興根財團很容易就把蒂馬爾階層手中的土地通過低價購買過來,而且爲了逼迫蒂馬爾階層讓步,黑興根財團積極煽動當地的混亂局勢。

各種小道消息散佈,什麼奧匈帝國要對阿拉伯教上層進行清算,沒收異教徒土地等,算是捅了馬蜂窩,大量蒂馬爾哲(蒂馬爾領主的稱呼)開始變賣手中土地,潤回奧斯曼本土。

至於反抗,那是不可能的,現在奧斯曼還在和沙俄作戰,根本沒有精力照顧他們,巴爾幹半島大部分領土被沙俄和巴爾幹各國截斷,波斯尼亞就是孤島,只能任人宰割。

不過黑興根財團的手段,引起了奧匈軍方的不滿,奧匈軍方代表羅納爾迪尼奧很快過來興師問罪:“貝爾克先生!是不是你們的人在波斯尼亞四處造謠?說什麼清算之類的話?當地甚至發生了三十多起大規模暴亂都是因爲這個謠言而起的,給我們造成了相當大的麻煩!”

清算肯定是要清算的,但是按照奧匈帝國的意思肯定是要低調進行,畢竟奧匈帝國佔領波斯尼亞太過容易,當地勢力還算比較強大,應該一步步來。

貝爾克裝作一臉無辜的說道:“羅納爾迪尼奧將軍,這怎麼可能,我們波斯尼亞農業開發公司可是一家遵紀守法的好企業,我們怎麼可能破壞當地團結與和平。” 羅納爾迪尼奧:“哼哼,不要以爲我很好騙,你們肯定是爲了土地收購的事纔敢這麼做!”

貝爾克:“將軍閣下,這只是你的臆想,說話要拿出證據,雖然我們波斯尼亞農業開發公司是獲益者,但是沒有必要這麼做,說不定只是碰巧有奧斯曼帝國的反抗份子不想讓奧匈帝國解放當地民衆,所以故意搗亂,傳播了這些不利於團結的話。”

說着貝爾克拿出一份信件說道:“將軍閣下,這封信是伱父親的託我們送來的,看完後你再做定論。”

剛正不阿的羅納爾迪尼奧接過信件,讀了一會,不出意外換了副面孔說道:“既然是奧斯曼的敵對分子,那麼散佈謠言也就說的通了,對於這些異教徒確實應該嚴厲打擊。”

貝爾克順勢說道:“不僅如此,爲了帝國利益,我們還要對當地民衆進行改造,不能讓波斯尼亞民衆認不清自己的位置,你說是不是將軍閣下!”

羅納爾迪尼奧有些摸不清貝爾克這句話什麼意思:“貝爾克先生,你這句話是誰的意思?”

貝爾克:“當然是同爲德意志人的意思,你不覺得帝國境內的德意志人數量太少了麼,這對於帝國穩定很不有利。”

羅納爾迪尼奧:“貝克爾先生!你背後究竟是什麼人?”

貝克爾:“羅納爾迪尼奧將軍,有些話只代表我個人意見,我只是說說而已,並不代表誰,這些話也僅限於你我之間。”

羅納爾迪尼奧當然不相信貝克爾的鬼話,貝克爾的波斯尼亞農業開發公司來頭絕對不小,畢竟能在波斯尼亞這麼大規模圈地的國內勢力很有限,但是貝克爾說的還是有些道理的,帝國不穩定的因素就是德意志人太少。

他追問道:“貝克爾先生,你說的有道理,但是波斯尼亞地區只有斯拉夫人,德意志人不可能憑空出現……”

貝克爾:“當然,不過誰說波斯尼亞地區只有斯拉夫人,我明明看到很多被奧斯曼裹挾之下被迫成爲斯拉夫人的德意志人,只要我們重新幫他們恢復身份,他們自然會重新迴歸德意志民族,波斯尼亞地區自古以來就是帝國土地,只是因爲異族篡改了歷史,所以民衆被矇蔽了而已。”

貝爾克的話更是讓羅納爾迪尼奧相信貝爾克的身份不只是一個商人那麼簡單。

實際上貝爾克背後就是黑興根財團,而黑興根財團在波斯尼亞地區的行爲單純是對波斯尼亞進行德意志化改造嘗試的一個鋪墊,只要掌握了當地的經濟基礎,那文化層面的變動也未嘗不能改變。

就比如奧斯曼帝國的同化手段就很有效果,通過稅收等手段,現在波斯尼亞地區的阿拉伯教徒反而佔據多數。

這就不得不提,奧匈帝國政府對民族主義的應對手段太有限了,政府內還有匈牙利這個阻礙,所以奧匈帝國政府很多事不能做,既然奧匈帝國辦不到,那就只能讓民間勢力來做了。

波斯尼亞地區因爲經濟差,農業也不發達的原因,人口不多,這也給黑興根財團改造當地創造了條件,只要把東非的那一套用在波斯尼亞地區,對於維持奧匈帝國統治有很大好處。

前世奧匈帝國軍事佔領了波斯尼亞地區二十多年,結果最後反而讓塞爾維亞佔據了優勢,這種結果恩斯特很不滿意,當然,恩斯特也不會說弗朗茨太無能的話,身處他那個位置,確實掣肘太多。

第316章 萊茵盾第1507章 大水災第826章 德意志人費爾南德斯第863章 三縱三橫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1253章 印太路橋第55章 到東非去第254章 不歡而散第440章 太美麗了,維也納!第24章 籌措資金第1112章 招商引資第1029章 國防工業第321章 基圖伊煤礦第1454章 戰士歸來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490章 奇葩指揮官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1257章 東荷再協商第724章 臨時調整第1434章 德語國家組織第674章 魚米之鄉第834章 1890年各國鐵路情況第1381章 拿下警局第1543章 德國應對第647章 準備第34章 動員第857章 一分爲二第427章 赫爾曼親王號第808章 塵埃落定第434章 遙遙領先第1109章 四國會議第813章 馬達加斯加島第1008章 分析第547章 登陸第932章 法,西大使第499章 建交熱第679章 比屬剛果第1135章 一戰爆發第164章 肉類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674章 魚米之鄉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1112章 招商引資第687章 近衛師境況第878章 無線電第1447章 阿拉伯部落串聯第1402章 契卡第1092章 菜市場第119章 農忙第991章 抵達第194章 迎接第1240章 分險平攤第57章 探險隊第1494章 被架空的威廉二世第788章 俘虜的“覺悟”第829章 逮着一隻羊薅第1034章 汽車之都第185章 交易達成第840章第231章第612章 美食節第121章 姆萬紮船廠第127章 拉斯坎坡裡交易市場第309章 私人特工組織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867章 推銷第950章 巴黎會議第601章 橡膠種植業前景和危機第528章 與時俱進第1157章 “0”號文件第830章 蓄水池第1211章 集中營第775章 紹奎第1138章 對德殖民地處理第104章 飲食第905章 “阿司匹林”第1280章 達沃市第1542章 波西米亞紡織工人運動第288章 內羅畢新市民第1528章 養寇自重第751章 西線反攻第919章 東非國土面積和行政區第466章 各國態度第1165章 抵押物第1032章 世界最大封閉國家第1326章 野望第1234章 戰場均勢第1323章 富查伊拉地區第1089章 最終圖謀波斯灣第1515章 進軍奢侈品行業第461章 弗里德里希第1346章 城市轉型第989章 學術交流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1225章 庫區移民第915章 西海岸的戰略價值第992章 入籍第818章 馬普托鐵路第560章 記者會第1074章 市場和矛盾
第316章 萊茵盾第1507章 大水災第826章 德意志人費爾南德斯第863章 三縱三橫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1253章 印太路橋第55章 到東非去第254章 不歡而散第440章 太美麗了,維也納!第24章 籌措資金第1112章 招商引資第1029章 國防工業第321章 基圖伊煤礦第1454章 戰士歸來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490章 奇葩指揮官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1257章 東荷再協商第724章 臨時調整第1434章 德語國家組織第674章 魚米之鄉第834章 1890年各國鐵路情況第1381章 拿下警局第1543章 德國應對第647章 準備第34章 動員第857章 一分爲二第427章 赫爾曼親王號第808章 塵埃落定第434章 遙遙領先第1109章 四國會議第813章 馬達加斯加島第1008章 分析第547章 登陸第932章 法,西大使第499章 建交熱第679章 比屬剛果第1135章 一戰爆發第164章 肉類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674章 魚米之鄉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1112章 招商引資第687章 近衛師境況第878章 無線電第1447章 阿拉伯部落串聯第1402章 契卡第1092章 菜市場第119章 農忙第991章 抵達第194章 迎接第1240章 分險平攤第57章 探險隊第1494章 被架空的威廉二世第788章 俘虜的“覺悟”第829章 逮着一隻羊薅第1034章 汽車之都第185章 交易達成第840章第231章第612章 美食節第121章 姆萬紮船廠第127章 拉斯坎坡裡交易市場第309章 私人特工組織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867章 推銷第950章 巴黎會議第601章 橡膠種植業前景和危機第528章 與時俱進第1157章 “0”號文件第830章 蓄水池第1211章 集中營第775章 紹奎第1138章 對德殖民地處理第104章 飲食第905章 “阿司匹林”第1280章 達沃市第1542章 波西米亞紡織工人運動第288章 內羅畢新市民第1528章 養寇自重第751章 西線反攻第919章 東非國土面積和行政區第466章 各國態度第1165章 抵押物第1032章 世界最大封閉國家第1326章 野望第1234章 戰場均勢第1323章 富查伊拉地區第1089章 最終圖謀波斯灣第1515章 進軍奢侈品行業第461章 弗里德里希第1346章 城市轉型第989章 學術交流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1225章 庫區移民第915章 西海岸的戰略價值第992章 入籍第818章 馬普托鐵路第560章 記者會第1074章 市場和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