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7章 成功的秘訣

這並非虛言,作爲尼古拉二世的子嗣,三人的見識顯然要比普通人高的多,而俄國雖然經濟和工業在列強中排名相對落後,但這也僅僅是和其他列強國家對比。

而瑪利亞,安娜斯塔西婭,阿列克謝三人,他們更是長期居住在聖彼得堡,聖彼得堡作爲俄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建設上和歐洲其他國家相比完全不落下風。

但是,這次東非之行,還是讓他們直觀看到了俄國和東非的巨大差距,這還要從他們前往東非的路線說起。

三人前往東非,爲了避開交戰區域,所以沒有選擇從波羅的海出發,畢竟波羅的海西邊是要經過德國海域的。

而烏克蘭和東歐也處在戰爭前線,所以三人抵達東非時,選擇的路線是從黑海東部港口出發。

而從聖彼得堡到黑海沿岸,就必然要經過俄國的腹地,越往東,經濟和工業發展水平越差,這也就導致三人一定程度上見識到了俄國真實的國情。

而到了東非後,有了中央鐵路沿線的所見所聞,更是和之前在俄國境內所見到的真實情況形成鮮明對比。

當然,這樣東非肯定有些勝之不武,畢竟東非中央鐵路沿線,一直都是東非經濟最發達的區域,這樣就有些田忌賽馬的意味。

而瑪利亞三人,自然不可能瞭解其中暗藏的玄機,畢竟他們缺乏對東非國情的瞭解。

阿列克謝就說道:“感覺東非比俄國先進太多,尤其是鐵路沿線,東非的農場普遍使用拖拉機,汽車等機械,在俄國卻很少見,雖然這個時間段俄國正是冬季。”

冬季自然也就意味着俄國的農業活動基本停止,而作爲熱帶國家的東非自然沒有這方面顧慮。

所以拿東非的農忙時期,和俄國的農閒時期對比並不能說明什麼問題,但是自家人知道自家事,東非農場裡的汽車可是騙不了人的,這可不會因爲俄國是冬天,全國汽車就停擺了。

當然,這裡主要指的是貨用汽車,而不是轎車,如果比轎車數量的話,俄國更是會輸的一敗塗地。

“還有東非的電力普及程度,顯然也比俄國要強太多,我們在東非見到了大量電力設施,基本上中央鐵路沿線的每個村落都實現了通電,而東非的城市和小鎮,電氣化程度更是驚人。”

“基本上到處都能看到電線和電線杆,交織成爲複雜的電網,光是鐵路兩側就裝備了很多我們看不懂用途的電力設備和線路。”

“在大城市更是誇張,達累斯薩拉姆市,姆貝亞,和萊茵市的電氣化程度更是驚人,在東非電力已經成爲了走進千家萬戶的必需品。”

電氣化這個詞,自然是阿列克謝從馬克西姆那裡學來的詞彙,對於電力的普及,阿列克謝等俄國皇室成員其實並不陌生。

但他們很清楚的知道,俄國在這方面和東非的巨大差距,畢竟俄國基本上只有城市纔有條件推廣電力普及。

在俄國絕大部分地區,依舊在使用煤氣燈,煤油燈,蠟燭,甚至可能是木柴進行照明,一到了夜晚,俄國的大部分地區,都將陷入一片黑暗。

而東非卻有大量的電力,來供應夜晚街道上路燈的用電,這使得東非的大城市基本上都成爲了不夜城。

馬克西姆說道:“這是因爲我們東非對電氣化的佈局早,早在上個世紀,東非就將電力和電氣研究,作爲國家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

“進入20世紀後,更是提出了全國電氣化的概念,後續通過政府主導,在全國新建大量電力設施,讓東非的發電量不斷創下新高。”

“所以東非目前在電氣化上取得的成績,不過是比其他國家提前多走了幾步,隨着時代發展,未來其他國家應該也能迎頭而上。”

“就像第一次工業革命一樣,最開始僅僅發生在英國,但是隨着時間推移,終究會擴散到世界其他地區。”

馬克西姆不是妄言,畢竟德國,美國,乃至法國在電力領域的研究也不算差,只不過他們的推廣和普及效率沒有東非快。

尤其是早上電力領域建設上,東非的投資可是相當大手筆,這是其他國家所比不了的,雖然他們有不少電力公司。

但是這些電力公司和東非這種國家機器對比,顯然還是後者能夠在短時間內達成巨大效果。

畢竟企業前期是要承擔風險的,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虧本,導致破產,而東非這種國家機器來推動電氣化進程,承擔風險的能力要強大的多。

更何況對電力領域的投資,整體上肯定是有益的,所以東非政府並不在乎前期的一些失敗和細微風險。

瑪利亞公主說道:“和貴國相比,俄國確實在一些領域發展進度不盡人意,而東非一直都是世界上的電力大國,我們俄國有很多電子產品,設備也是從東非進口。”

在世界範圍,東非電力和電器行業發展都是比較出名的,畢竟在這個領域,東非已經連續十多年排在世界第一位。

雖然,恩斯特早早就創建了黑興根財團,並且佈局電力行業,但是東非電力和電器行業真正的爆發時間,確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

這個時間段也正是東非教育開始產出果實的時候,大量留學生歸國,本土高校建設,義務教育普及,引入各國相關領域人才等等因素,讓東非最終在二十世紀初拉開和美國,德國兩國的差距。

上個世紀,美國和德國同東非在電力領域其實還是有競爭力的,畢竟當時東非起步晚,工業基礎薄弱,尤其是人才相對缺乏。

而一切的轉折點都彷彿發生在南非戰爭之後,可以說南非戰爭就是東非的國運之戰,自從南非戰爭之後,東非的發展就一發不可收拾。

在短短二十多年時間裡,趕英超美,成爲世界第一大工業國,這絕對是一個驚人的奇蹟,畢竟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美國纔剛剛從英國人手裡搶下世界第一大工業國的寶座。

美國成爲世界第一大工業國並不出人意料,甚至可以認爲是理所當然,畢竟美國從建國到成爲世界第一大工業國用了整整兩百多年時間。

而東非就算算上殖民歷史,也不過才半個世紀的時間,真正意義上做到了用幾十年時間,走完其他國家上百年的道路。

當然,這其中最應該感謝的就是“黑人”的慷慨,沒有他們的“無私奉獻”,東非不可能輕而易舉的獲得如此廣闊且富饒的土地,更不可能輕鬆獲得數千萬幾乎沒有成本的免費勞動力。

數千萬黑人幾十年的“無私貢獻”,纔是東非過去幾十年間經濟和工業突飛猛進的基礎因素,他們幫助東非以最小的代價,完成了土地開墾,工程建設,靠着“黑奴”東非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

而這也是20世紀初,東非有能力推動前兩個五年計劃的底氣所在,遂而在短時間裡迅速擴大工業規模,使得東非迅速成爲一個工業大國。

如果沒有對千萬黑奴長達幾十年的壓榨和剝削,那東非恐怕還要用幾十年時間才能達成今天的成績,而且還要承擔政權垮臺的風險,畢竟移民可不像黑奴這樣,可以任由東非政府剝削。

第93章 姆特瓦拉第1042章 工業反哺農業第743章 第一階段第1300章 喀山軍政府第1178章 萊茵市弊端第630章 勞務合作第124章 水井第905章 “阿司匹林”第133章 西北移民工作第293章 入關!第333章 三角聯盟第1278章 英國的悔恨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1454章 戰士歸來第1370章 節水農業第305章 伯明翰和平協議第1295章 巴拉諾夫大使第289章 教學第618章 良知第1276章 酒精第543章 南琉球羣島第41章 衣錦還鄉第980章 大西洋經濟區第146章 農業研究所第86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1447章 阿拉伯部落串聯第413章 二元制中學第1414章 奧匈帝國危機第1438章 會議召開第1191章 今非昔比第863章 三縱三橫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447章 趣談第1046章 毅力號戰列艦第415章 在的裡雅斯特第30章 多多馬第1316章 對話第966章 參觀姆貝亞第373章 五十步笑百步第992章 入籍第921章 西班牙不按套路出牌第387章 初交手第258章 夜襲第530章 朱巴綜合訓練基地第961章 危與機第1329章 兇名在外的劊子手第663章 混亂西非第792章 條件第161章 檢閱第1152章 黑幫第223章 瑞典之行第572章 停火線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855章 一丘之貉第811章 送行第1095章 《東,英和解條約》第267章 各自戰場第1414章 奧匈帝國危機第563章 熱心腸第14章 王國的野心第1338章 政治互信第809章 事後第1429章 潛在危機第1071章 計劃尾聲第343章 屯田第11章 黑興根財團第813章 馬達加斯加島第33章 尋找“光明”第577章 收尾第213章 西南攻略第978章 後續影響第125章 魯道夫的變化第872章 棉花擴產第168章 餐具第825章 不同抉擇第269章 大津巴布韋遺址第150章 投資和挑撥第86章 咖啡第513章 抉擇第875章 海軍售後第847章 畜牧業第492章 靜坐戰第390章 勸離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1311章 秘密會議第981章 捷徑第165章 拉斯坎坡裡貿易市場的發展第923章 壞事做盡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15章 從阿姆斯特丹到威尼斯第359章 來了就別走了!第529章 申請回國第827章 種植園改農場第312章 劍指阿比西尼亞帝國第551章 交給時間檢驗第51章 坦噶港第1217章 出兵蘇丹第770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第1189章 邀請第718章 奧賽羅“販奴”
第93章 姆特瓦拉第1042章 工業反哺農業第743章 第一階段第1300章 喀山軍政府第1178章 萊茵市弊端第630章 勞務合作第124章 水井第905章 “阿司匹林”第133章 西北移民工作第293章 入關!第333章 三角聯盟第1278章 英國的悔恨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1454章 戰士歸來第1370章 節水農業第305章 伯明翰和平協議第1295章 巴拉諾夫大使第289章 教學第618章 良知第1276章 酒精第543章 南琉球羣島第41章 衣錦還鄉第980章 大西洋經濟區第146章 農業研究所第86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1447章 阿拉伯部落串聯第413章 二元制中學第1414章 奧匈帝國危機第1438章 會議召開第1191章 今非昔比第863章 三縱三橫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447章 趣談第1046章 毅力號戰列艦第415章 在的裡雅斯特第30章 多多馬第1316章 對話第966章 參觀姆貝亞第373章 五十步笑百步第992章 入籍第921章 西班牙不按套路出牌第387章 初交手第258章 夜襲第530章 朱巴綜合訓練基地第961章 危與機第1329章 兇名在外的劊子手第663章 混亂西非第792章 條件第161章 檢閱第1152章 黑幫第223章 瑞典之行第572章 停火線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855章 一丘之貉第811章 送行第1095章 《東,英和解條約》第267章 各自戰場第1414章 奧匈帝國危機第563章 熱心腸第14章 王國的野心第1338章 政治互信第809章 事後第1429章 潛在危機第1071章 計劃尾聲第343章 屯田第11章 黑興根財團第813章 馬達加斯加島第33章 尋找“光明”第577章 收尾第213章 西南攻略第978章 後續影響第125章 魯道夫的變化第872章 棉花擴產第168章 餐具第825章 不同抉擇第269章 大津巴布韋遺址第150章 投資和挑撥第86章 咖啡第513章 抉擇第875章 海軍售後第847章 畜牧業第492章 靜坐戰第390章 勸離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1311章 秘密會議第981章 捷徑第165章 拉斯坎坡裡貿易市場的發展第923章 壞事做盡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15章 從阿姆斯特丹到威尼斯第359章 來了就別走了!第529章 申請回國第827章 種植園改農場第312章 劍指阿比西尼亞帝國第551章 交給時間檢驗第51章 坦噶港第1217章 出兵蘇丹第770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第1189章 邀請第718章 奧賽羅“販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