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7章 成功的秘訣

這並非虛言,作爲尼古拉二世的子嗣,三人的見識顯然要比普通人高的多,而俄國雖然經濟和工業在列強中排名相對落後,但這也僅僅是和其他列強國家對比。

而瑪利亞,安娜斯塔西婭,阿列克謝三人,他們更是長期居住在聖彼得堡,聖彼得堡作爲俄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建設上和歐洲其他國家相比完全不落下風。

但是,這次東非之行,還是讓他們直觀看到了俄國和東非的巨大差距,這還要從他們前往東非的路線說起。

三人前往東非,爲了避開交戰區域,所以沒有選擇從波羅的海出發,畢竟波羅的海西邊是要經過德國海域的。

而烏克蘭和東歐也處在戰爭前線,所以三人抵達東非時,選擇的路線是從黑海東部港口出發。

而從聖彼得堡到黑海沿岸,就必然要經過俄國的腹地,越往東,經濟和工業發展水平越差,這也就導致三人一定程度上見識到了俄國真實的國情。

而到了東非後,有了中央鐵路沿線的所見所聞,更是和之前在俄國境內所見到的真實情況形成鮮明對比。

當然,這樣東非肯定有些勝之不武,畢竟東非中央鐵路沿線,一直都是東非經濟最發達的區域,這樣就有些田忌賽馬的意味。

而瑪利亞三人,自然不可能瞭解其中暗藏的玄機,畢竟他們缺乏對東非國情的瞭解。

阿列克謝就說道:“感覺東非比俄國先進太多,尤其是鐵路沿線,東非的農場普遍使用拖拉機,汽車等機械,在俄國卻很少見,雖然這個時間段俄國正是冬季。”

冬季自然也就意味着俄國的農業活動基本停止,而作爲熱帶國家的東非自然沒有這方面顧慮。

所以拿東非的農忙時期,和俄國的農閒時期對比並不能說明什麼問題,但是自家人知道自家事,東非農場裡的汽車可是騙不了人的,這可不會因爲俄國是冬天,全國汽車就停擺了。

當然,這裡主要指的是貨用汽車,而不是轎車,如果比轎車數量的話,俄國更是會輸的一敗塗地。

“還有東非的電力普及程度,顯然也比俄國要強太多,我們在東非見到了大量電力設施,基本上中央鐵路沿線的每個村落都實現了通電,而東非的城市和小鎮,電氣化程度更是驚人。”

“基本上到處都能看到電線和電線杆,交織成爲複雜的電網,光是鐵路兩側就裝備了很多我們看不懂用途的電力設備和線路。”

“在大城市更是誇張,達累斯薩拉姆市,姆貝亞,和萊茵市的電氣化程度更是驚人,在東非電力已經成爲了走進千家萬戶的必需品。”

電氣化這個詞,自然是阿列克謝從馬克西姆那裡學來的詞彙,對於電力的普及,阿列克謝等俄國皇室成員其實並不陌生。

但他們很清楚的知道,俄國在這方面和東非的巨大差距,畢竟俄國基本上只有城市纔有條件推廣電力普及。

在俄國絕大部分地區,依舊在使用煤氣燈,煤油燈,蠟燭,甚至可能是木柴進行照明,一到了夜晚,俄國的大部分地區,都將陷入一片黑暗。

而東非卻有大量的電力,來供應夜晚街道上路燈的用電,這使得東非的大城市基本上都成爲了不夜城。

馬克西姆說道:“這是因爲我們東非對電氣化的佈局早,早在上個世紀,東非就將電力和電氣研究,作爲國家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

“進入20世紀後,更是提出了全國電氣化的概念,後續通過政府主導,在全國新建大量電力設施,讓東非的發電量不斷創下新高。”

“所以東非目前在電氣化上取得的成績,不過是比其他國家提前多走了幾步,隨着時代發展,未來其他國家應該也能迎頭而上。”

“就像第一次工業革命一樣,最開始僅僅發生在英國,但是隨着時間推移,終究會擴散到世界其他地區。”

馬克西姆不是妄言,畢竟德國,美國,乃至法國在電力領域的研究也不算差,只不過他們的推廣和普及效率沒有東非快。

尤其是早上電力領域建設上,東非的投資可是相當大手筆,這是其他國家所比不了的,雖然他們有不少電力公司。

但是這些電力公司和東非這種國家機器對比,顯然還是後者能夠在短時間內達成巨大效果。

畢竟企業前期是要承擔風險的,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虧本,導致破產,而東非這種國家機器來推動電氣化進程,承擔風險的能力要強大的多。

更何況對電力領域的投資,整體上肯定是有益的,所以東非政府並不在乎前期的一些失敗和細微風險。

瑪利亞公主說道:“和貴國相比,俄國確實在一些領域發展進度不盡人意,而東非一直都是世界上的電力大國,我們俄國有很多電子產品,設備也是從東非進口。”

在世界範圍,東非電力和電器行業發展都是比較出名的,畢竟在這個領域,東非已經連續十多年排在世界第一位。

雖然,恩斯特早早就創建了黑興根財團,並且佈局電力行業,但是東非電力和電器行業真正的爆發時間,確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

這個時間段也正是東非教育開始產出果實的時候,大量留學生歸國,本土高校建設,義務教育普及,引入各國相關領域人才等等因素,讓東非最終在二十世紀初拉開和美國,德國兩國的差距。

上個世紀,美國和德國同東非在電力領域其實還是有競爭力的,畢竟當時東非起步晚,工業基礎薄弱,尤其是人才相對缺乏。

而一切的轉折點都彷彿發生在南非戰爭之後,可以說南非戰爭就是東非的國運之戰,自從南非戰爭之後,東非的發展就一發不可收拾。

在短短二十多年時間裡,趕英超美,成爲世界第一大工業國,這絕對是一個驚人的奇蹟,畢竟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美國纔剛剛從英國人手裡搶下世界第一大工業國的寶座。

美國成爲世界第一大工業國並不出人意料,甚至可以認爲是理所當然,畢竟美國從建國到成爲世界第一大工業國用了整整兩百多年時間。

而東非就算算上殖民歷史,也不過才半個世紀的時間,真正意義上做到了用幾十年時間,走完其他國家上百年的道路。

當然,這其中最應該感謝的就是“黑人”的慷慨,沒有他們的“無私奉獻”,東非不可能輕而易舉的獲得如此廣闊且富饒的土地,更不可能輕鬆獲得數千萬幾乎沒有成本的免費勞動力。

數千萬黑人幾十年的“無私貢獻”,纔是東非過去幾十年間經濟和工業突飛猛進的基礎因素,他們幫助東非以最小的代價,完成了土地開墾,工程建設,靠着“黑奴”東非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

而這也是20世紀初,東非有能力推動前兩個五年計劃的底氣所在,遂而在短時間裡迅速擴大工業規模,使得東非迅速成爲一個工業大國。

如果沒有對千萬黑奴長達幾十年的壓榨和剝削,那東非恐怕還要用幾十年時間才能達成今天的成績,而且還要承擔政權垮臺的風險,畢竟移民可不像黑奴這樣,可以任由東非政府剝削。

第454章 軍演第1472章 重返歐洲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1460章 海軍想法第120章 熱帶疾病研究中心第1285章 挖坑第376章 作戰會議第1085章 兩國交易第1454章 戰士歸來第305章 伯明翰和平協議第500章 德國大使第1091章 英國選擇退讓第719章 騾馬帝國第759章 歹毒手段第730章 拉穆灣海戰第1505章 庫夫拉地區第279章 索馬里香蕉第593章 巴爾特庫姆造船廠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860章 克利夫蘭總統的糾結第358章 戰爭準備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第1165章 抵押物第101章 招人第816章 1890年農業發展報告第937章 戰爭倒計時第1081章 消耗第436章 惡意競爭第45章 羅恩羅達第1043章 化工安全第1534章 航空工業會議第276章 “老朋友”第848章 教育資源集中化第979章 西部機遇第263章 放長線釣大魚第315章 清倉第389章 易手第372章 再臨非洲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286章 工人調動第1463章 代理人第1104章 第一百二十六 訛詐第574章 服軟第818章 馬普托鐵路第147章 橡膠種植第1334章 世界第三人口大國(二合一)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1218章 佔領扎林蓋第805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第1231章 水電佔比第247章 黑興根旅第453章 借款第1323章 富查伊拉地區第1232章 仇恨的種子第979章 西部機遇第998章 貝拉市第354章 電報第416章 定位不同第1531章 協商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220章第146章 農業研究所第578章 水利建設問題第663章 混亂西非第806章 “小會”辦大事第1020章 反向移民第796章 強硬態度第409章 比屬剛果第59章 桑給巴爾宮廷政變第530章 朱巴綜合訓練基地第141章 中亞馬匪第1547章 移民申請第118章 啤酒館聚會第1418章 亞歷山大港第510章 給英國找點事做第648章 1883年國防軍事變動報告第538章 霍亨索倫版“非洲刮分計劃”第1119章 對奧斯曼貿易第72章 菸草種植第100章 近海防禦系統第1323章 富查伊拉地區第45章 羅恩羅達第1370章 節水農業第1004章 鐵路併網第792章 條件第1043章 化工安全第455章 劍指南洋第237章 小了,格局小了。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1306章 美國參戰第582章 地理分界第1446章 第四十五個省第1130章 薩拉熱窩街頭第710章 鞏固經濟第61章 桑給巴爾新朝雅政第415章 在的裡雅斯特第413章 二元制中學第206章 “收破爛”第357章 索加第823章 西海岸開發
第454章 軍演第1472章 重返歐洲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1460章 海軍想法第120章 熱帶疾病研究中心第1285章 挖坑第376章 作戰會議第1085章 兩國交易第1454章 戰士歸來第305章 伯明翰和平協議第500章 德國大使第1091章 英國選擇退讓第719章 騾馬帝國第759章 歹毒手段第730章 拉穆灣海戰第1505章 庫夫拉地區第279章 索馬里香蕉第593章 巴爾特庫姆造船廠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860章 克利夫蘭總統的糾結第358章 戰爭準備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第1165章 抵押物第101章 招人第816章 1890年農業發展報告第937章 戰爭倒計時第1081章 消耗第436章 惡意競爭第45章 羅恩羅達第1043章 化工安全第1534章 航空工業會議第276章 “老朋友”第848章 教育資源集中化第979章 西部機遇第263章 放長線釣大魚第315章 清倉第389章 易手第372章 再臨非洲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286章 工人調動第1463章 代理人第1104章 第一百二十六 訛詐第574章 服軟第818章 馬普托鐵路第147章 橡膠種植第1334章 世界第三人口大國(二合一)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1218章 佔領扎林蓋第805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第1231章 水電佔比第247章 黑興根旅第453章 借款第1323章 富查伊拉地區第1232章 仇恨的種子第979章 西部機遇第998章 貝拉市第354章 電報第416章 定位不同第1531章 協商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220章第146章 農業研究所第578章 水利建設問題第663章 混亂西非第806章 “小會”辦大事第1020章 反向移民第796章 強硬態度第409章 比屬剛果第59章 桑給巴爾宮廷政變第530章 朱巴綜合訓練基地第141章 中亞馬匪第1547章 移民申請第118章 啤酒館聚會第1418章 亞歷山大港第510章 給英國找點事做第648章 1883年國防軍事變動報告第538章 霍亨索倫版“非洲刮分計劃”第1119章 對奧斯曼貿易第72章 菸草種植第100章 近海防禦系統第1323章 富查伊拉地區第45章 羅恩羅達第1370章 節水農業第1004章 鐵路併網第792章 條件第1043章 化工安全第455章 劍指南洋第237章 小了,格局小了。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1306章 美國參戰第582章 地理分界第1446章 第四十五個省第1130章 薩拉熱窩街頭第710章 鞏固經濟第61章 桑給巴爾新朝雅政第415章 在的裡雅斯特第413章 二元制中學第206章 “收破爛”第357章 索加第823章 西海岸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