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4章 海洋

第924章 海洋

東非在棉蘭老島的舉動,表明了東非對海洋探索的決心,相對應的,在1897年,東非新成立了27家大型船舶修造企業,隨着領土的擴張,東非可用港口數目也大量增加,這些港口有本土的,也有海外殖民地的,本土主要以南部和西部爲主。

同時領土擴張,順帶着東非內河航運里程的擴張,內陸水運港口也迅速增長,尤其是在東非野心勃勃的“東非大運河”計劃下,內陸航運業前景更加寬廣。

同時,蘭芳海外省,南琉球羣島,北夏威夷王國,巴拉巴克島,棉蘭老島等海外領土也爲東非遠洋戰略提供了大批優良港口。

其中巴拉巴克島隨着東非併入棉蘭老島,其重要作用也得到體現,其銜接棉蘭老島殖民地和蘭芳海外省的聯繫。

“目前我國本土已經確定,並且投入建設的重點港口一共是25座,集中分佈在東部,西部港口偏少,但是每個已經開發的港口自身條件不錯,這25座港口所在的城市基本對應了沿海地區經濟較發達區域。”恩斯特對着政府人員說道。

東非的海岸線雖然比較平直,缺乏優良海港,但是東非當前已經建設並開發利用的海港數目也超過四十多個,這四十多個港口基本承擔着東非的全國對外貿易,而其中比較重要的25座,也就是東非最重視的。

而與之相對的則是內陸水運港口,東非的內河港口數量已經突破兩百多,兩者之間的差異顯著,而且隨着內陸經濟發展,這個差距會進一步拉大。

光是大湖區就有港口超過六十多座,主要分佈在大湖(維多利亞湖)以及注入大湖的河流沿岸。

其次則是馬拉維湖流域和索倫湖(坦噶尼喀湖),這三個地區是東非內河航運業最發達的區域,加在一起佔了東非內河航運的百分之五十多。

當然,內河港口數量雖然遠超海港,但是兩者之間的價值顯然是不對等的,甚至毫不誇張的說一個對外聯絡海港的重要性比十個內河港口都重要。

“目前來說,我國對海洋的開發和利用,明顯落後於世界其他國家,不說和那些領土大國相比,就是德國的海港數量也要超過我國,雖然其海運港口主要以波羅的海的中小型港口爲主。”

德國海運港口集中在北部,包括前世波蘭和俄羅斯的加里寧格勒,所以德國海運港口數量並不少,只不過大多數被限制在波羅的海之內,和平時期發展經濟沒有大礙,但是戰爭時期,其海軍基本不可能取得太大成績。

同樣的國家還有沙俄,奧匈帝國,奧匈帝國可不像前世,如今坐擁威尼斯,的裡雅斯特等亞得里亞海沿岸,但是同樣是亞得里亞海限制了其海軍的發揮。

沙俄就更不用說了,波羅的海和黑海是其經濟主要海域,這兩個海域都被限制住,而太平洋和北冰洋雖然有出海港,但是兩地都不是適宜經濟活動的區域,其中摩爾曼斯克號稱終年不凍港,但也不是俄羅斯經濟較活躍的地區,其和海參崴一樣,軍事用途更加突出。

當然,除開這三個倒黴蛋,其他世界大國的海運條件,至少從海港數量上來說,也只有巴西和遠東帝國不如東非。

遠東帝國主要是開海時間太短,而且即便是在列強的堅船利炮威脅下,才放開部分地區作爲通商口岸,而巴西就完全是經濟發展太差,且區域發展不均衡導致的。

從這一點來說,東非海港數量比上不足,比下有餘,而對有限的海港數量,加上東非日益頻繁的海外貿易,東非政府對手上可用港口的重視程度自然是空前的。

“面對日益激烈的海洋競爭,東非不能只開發內陸,而不重視港口建設,除開一些特殊用途港口,商業港口數量至少應該突破百座以上,這樣才能更好的帶動沿海經濟發展和疏解現有港口的壓力。”

特殊用途的港口,主要指軍港,在這方面,東非對海軍是相當照顧的,在各個主要海域基本預留出最好的港區作爲海軍基地使用。

而海港數量突破百座這個目標,就有些難度了,但也不是不能實現,因爲東非還有有大量未開發利用的海灣,尤其是東部的莫桑比克區域。

前世這些非洲國家海港少,主要還是經濟實力不夠,沒有能力對這些海灣或者河流出海口進行開發利用。

當然,本國對外貿易不活躍也是重要因素,前世非洲各國的經濟水平,現有港口完全夠用,所以當地政府對新建港口並不熱衷,亦或者因爲學識,戰爭等原因有心無力。

最典型的就是東方大國幫助這些非洲國家建設港口和公路等基礎設施,如果不是新興勢力的崛起,恐怕非洲連一點機會都爭取不到。

而東非治下,自然不會出現這種情況,東非本身就是本時代的“基建狂魔”之一,所以對於海港的建設,東非政府是比較用心的。

“除了本土的海航建設以外,殖民地港口的建設也應該有所突破,其中坤甸,三寶顏和達沃這三地是重點。”

至於其他殖民地,主要還是體現在戰略價值上,經濟價值難以和以上三座港口形成競爭力,蘭芳海外省雖然資源差了一些,但是面積也不算小,而棉蘭老島除了氣候和人口以外,基本沒有短板。

其他的,如南琉球羣島,北夏威夷王國等等,都面積太小,南琉球羣島的部分島嶼甚至水源都是問題,也就這些殖民地也就作爲海軍基地勉強夠用,至於經濟前景則沒有太大潛力。

而阿拉斯加殖民地卻是一個意外,雖然面積,資源,人口都不算少,但是東非現在沒有開發阿拉斯加的實力,畢竟辛辛苦苦大力開發,結果被周邊勢力摘了桃子那就虧大了。

阿拉斯加周邊可謂羣狼環伺,加拿大,美國,沙俄,日本都是有這個實力的,同樣的,南琉球羣島和北夏威夷王國也有這樣的可能性,所以對於這三個區域,東非政府的主要策略還是穩定爲主,只要能保證當地統治的安穩,等到未來,纔有長期開發的可能。

“當然,港口建設相當於築路,沒有車輛那也是不行的,而我國的造船業和世界其他大國相比,差之甚遠,所以大力推動造船業發展,是未來十到二十年時間裡,政府和企業的重要任務之一。”

“造船業是主要的全世界的重工業部門之一,涉及冶金,機械,電氣,化學等各個領域,能有效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所以對造船業的投資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相關人員的培養是一個長週期過程。”

對於恩斯特所言,東非政府的很多官員也很清楚,造船業發展離不開人員和技術上的支持,畢竟其工程量巨大,工序複雜,投資大且注重體系。

造船業是大航海時代以來,名副其實的工業明珠,而東非想同其他國家在海洋方面競爭,自然離不開本土造船業的大發展。

第580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電纜國營一廠第245章 我的總督舅舅第906章 東非計劃經濟委員會第1422章 蘇聯第23章 阻礙時代進步第664章 隱藏的內部危機第288章 內羅畢新市民第61章 桑給巴爾新朝雅政第1111章 佈局遠東第216章 未來可期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第373章 五十步笑百步第267章 各自戰場第568章 宜居城市第369章 送別第639章 不對等交易第107章 圖爾卡納湖第901章 東非大運河計劃第550章 戰友敘舊第584章 黑森鐵路設想第230章第609章 提升第848章 教育資源集中化第164章 肉類第819章 1890年人口第942章 宣戰第1099章 鋼鐵第183章 到達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1255章 林業資源第1187章 東非世界博覽會第932章 法,西大使第15章 從阿姆斯特丹到威尼斯第28章 “圈地運動”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478章 馬普托的情報第255章 五五開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823章 西海岸開發第1220章 萊茵人第916章 鯨灣港鐵路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1328章 “阿奸”賽義德第412章 買造結合第11章 黑興根財團第1227章 缺德的尼羅河戰略第1000章 兩條腿走路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1165章 抵押物第636章 分擔壓力第257章 雙方算計第1075章 肉類消費第144章 貿易第916章 鯨灣港鐵路第383章 引入第757章 潰不成軍第727章 艦隊第1179章 鷹擊號航母第953章 新家第77章 “貨物”到港第104章 飲食第1072章 七大城市羣第736章 第九旅第851章 前往莫桑比克第13章 國際調停第444章 到家第623章 摩加迪沙港改造第518章 循序漸進第687章 近衛師境況第1328章 “阿奸”賽義德第279章 索馬里香蕉第1038章 資源城市問題第335章 生豬養殖第1374章 波斯第468章 西南非洲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751章 西線反攻第1303章 撤資第260章 南轅北轍的猜想第730章 拉穆灣海戰第1325章 卡塔爾第539章 鄰居論第895章 第二次全國水利工程第964章第526章 文明燈塔第1004章 鐵路併網第434章 遙遙領先第89章 漢堡遠洋商業貿易船隊第996章 西部人口預期第93章 姆特瓦拉第1344章 輿論戰第1286章 心生傲慢第1163章 重提巴士達鐵路第1226章 世界第一人工大水庫第899章 東非鋁產業第428章 談論第1333章 1919年第905章 “阿司匹林”第691章 南非形勢第361章 k001
第580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電纜國營一廠第245章 我的總督舅舅第906章 東非計劃經濟委員會第1422章 蘇聯第23章 阻礙時代進步第664章 隱藏的內部危機第288章 內羅畢新市民第61章 桑給巴爾新朝雅政第1111章 佈局遠東第216章 未來可期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第373章 五十步笑百步第267章 各自戰場第568章 宜居城市第369章 送別第639章 不對等交易第107章 圖爾卡納湖第901章 東非大運河計劃第550章 戰友敘舊第584章 黑森鐵路設想第230章第609章 提升第848章 教育資源集中化第164章 肉類第819章 1890年人口第942章 宣戰第1099章 鋼鐵第183章 到達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1255章 林業資源第1187章 東非世界博覽會第932章 法,西大使第15章 從阿姆斯特丹到威尼斯第28章 “圈地運動”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478章 馬普托的情報第255章 五五開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823章 西海岸開發第1220章 萊茵人第916章 鯨灣港鐵路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1328章 “阿奸”賽義德第412章 買造結合第11章 黑興根財團第1227章 缺德的尼羅河戰略第1000章 兩條腿走路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1165章 抵押物第636章 分擔壓力第257章 雙方算計第1075章 肉類消費第144章 貿易第916章 鯨灣港鐵路第383章 引入第757章 潰不成軍第727章 艦隊第1179章 鷹擊號航母第953章 新家第77章 “貨物”到港第104章 飲食第1072章 七大城市羣第736章 第九旅第851章 前往莫桑比克第13章 國際調停第444章 到家第623章 摩加迪沙港改造第518章 循序漸進第687章 近衛師境況第1328章 “阿奸”賽義德第279章 索馬里香蕉第1038章 資源城市問題第335章 生豬養殖第1374章 波斯第468章 西南非洲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751章 西線反攻第1303章 撤資第260章 南轅北轍的猜想第730章 拉穆灣海戰第1325章 卡塔爾第539章 鄰居論第895章 第二次全國水利工程第964章第526章 文明燈塔第1004章 鐵路併網第434章 遙遙領先第89章 漢堡遠洋商業貿易船隊第996章 西部人口預期第93章 姆特瓦拉第1344章 輿論戰第1286章 心生傲慢第1163章 重提巴士達鐵路第1226章 世界第一人工大水庫第899章 東非鋁產業第428章 談論第1333章 1919年第905章 “阿司匹林”第691章 南非形勢第361章 k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