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災情

作爲東非的鄰國,瓦桑加利蘇丹國地處亞丁灣沿岸的馬科希爾海岸地區,相比於東面鄰國馬吉爾庭蘇丹國,瓦桑加利蘇丹國是比較幸運的。

爲了保障所謂國防安全,東非在1869年把馬吉爾庭蘇丹國南部部分領土劃入東非,而瓦桑加利蘇丹國逃過一劫,因爲其國土太小,要是東非真對瓦桑加利蘇丹國動念頭,那就是滅國之戰,而不是土地割讓了。當前東非對於亞丁灣還沒有什麼迫切需求。

至於被侵佔國土的馬吉爾庭蘇丹國只能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佔領亞丁灣沿岸對於東非來說,只能讓東非在該地區顯得特別突出,實際上沒有任何收益。

像格勒迪蘇丹國還有謝貝利河和朱巴河兩條河流沿岸綠洲可以開發,瓦桑加利蘇丹國和馬吉爾庭蘇丹國完全沒有像樣的土地。

而且馬吉爾庭蘇丹國畢竟是奧斯曼帝國名義上的屬國,所以東非留着他還有一點用,是用來維繫東非同中東地區貿易體系的重要一環之一。

東非同瓦桑加利蘇丹國邊境。

數以萬計的蝗蟲正在飛速繁殖,從四月份開始,索馬里沙漠罕見的迎來一場降水,這次降水使得索馬里沙漠難得出現一片綠色,但這成了沙漠蝗蟲繁殖的溫牀。

和其他蝗蟲不一樣,每一次沙漠蝗蟲大爆發,幾乎都是伴隨着沙漠地區異常降水,而其他地區的蝗蟲則容易出現在乾旱過後。

本質上沙漠蝗蟲和其他地區蝗蟲沒有區別,只不過沙漠地帶氣候特殊,本來就是常年乾旱,所以降水導致沙漠變綠反而爲他們提供了更加豐富的食物。

從這一點上來說,沙漠蝗蟲的對農業的危害遠小於其他同行,其他蝗蟲的活動區域本來就是農業區,一但成災那必然會造成嚴重損失。

但是沙漠蝗蟲活動的區域,本來就沒有多少農業,不過慘肯定是沙漠蝗蟲活動區域的人民最慘。

土地貧瘠,種植業不發達,再讓沙漠蝗蟲這麼一霍霍,基本等於顆粒無收,而且沒有替代品。

對付蝗災,需要統一國家來拆東牆補西牆,至少保證災區民衆生活能繼續維持下去,很顯然已經破碎的奧斯曼帝國做不到這一點。

而東非就不一樣,東非的東牆太厚了,以至於根本不害怕遭受這一點損失。

“蝗蟲已經飛過來了,根據上級政府命令,我們不能坐以待斃,必須沿着謝貝利河沿岸,以及一些綠洲區域,對蝗蟲潛在入侵區域重點排查,對蝗蟲產卵區域進行破壞,防止蝗蟲二次繁殖,威脅南方牧場和農場。”北方省病蟲害防治中心給下級機關傳達了命令。

隨後北方省政府開始組織民衆,對於停留在北方省境內的沙漠蝗蟲進行剿滅。

“這畝香蕉園算是完了,葉子都啃凸了,竿子也被吃的稀碎。”

“先別管這些了,放火燒吧!”

沙漠蝗蟲的遷移能力非常強,一天之內就能順着風飛一百五十多公里,但是因爲東非北部盛行西南季風,所以速度上不可能這麼快。

等沙漠蝗蟲飛到謝貝利河流域,已經過去了好幾天時間,而北上的沙漠蝗蟲早就跨過紅海和亞丁灣進入也門,向着阿曼和卡扎爾王朝(伊朗)而去。

不要小看幾天時間上的差距,沙漠蝗蟲的壽命只有幾個月時間,這些時間足夠東非對蝗蟲可能產卵的河灘,荒地翻一遍。因爲蝗災爆發在瓦桑加利蘇丹國,所以對於從鄰國飛來的蝗蟲,東非是無力管控的。

但是東非北方本身也是沙漠蝗蟲活動區域,本地的蝗蟲,在東非境內還屬於正常的無害狀態。

一但瓦桑加利蘇丹國蝗蟲進入東非和他們攪和在一起,就會把東非的蝗蟲也變成聚集性的有害蝗蟲。

所以這次剿滅蝗蟲行動,實際分爲兩部分,一是把本土蝗蟲消滅在萌芽狀態,二是減少外來蝗蟲在東非境內的孵化數量。

五月,隨着謝貝利河流域剿滅蝗蟲行動的開展,阻攔了至少百分之三十的蝗蟲南下,代價是謝貝利河流域香蕉因爲蝗災和滅蝗活動造成的工期延誤減產百分之四十,五月中旬,嚴陣以待朱巴河流域對剩餘蝗蟲進行了大清洗,蝗蟲規模又被減少百分之四十,等蝗蟲進入北方牧區,已經成爲強弩之末,北方牧區少部分受災,蝗蟲基本止步肯尼亞南部高原邊緣地帶。

保住了北方牧場,對於東非很重要,當前北方牧場是東非最大的牲畜來源地,其生產的馬匹和牛支援全國各地工程和農田建設,同時也是東非對阿拉伯地區輸出生牛的重要基地。

“這次蝗災過後,我們要在原德蘭士瓦共和國境內加緊開闢新的牧場,用來分擔風險。”恩斯特在政府會議上說道。

像南非和北方牧場,屬於大牧場放牧業,和歐洲的乳畜業有明顯區別,乳畜業是依託城市發展起來的農業地域類型,緊挨着市場,而大牧場放牧業則遠離城市和市場的廣闊草原地帶。

前世大牧場放牧業的主要國家就是,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和南非。

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南非在發展大牧場放牧業上的優勢,實際上布爾人就是幹這一行當的。

南非草原的氣候實際上和阿根廷的潘帕斯大草原更加相像(緯度原因),而且不像北方牧場那樣容易遭受蝗蟲影響,是天然的優質放牧場所。

當然,南非相較於北方牧場最大的優勢在於適合養殖綿羊,南非前世是世界第四大綿羊毛出口國。

在毛紡織這個領域東非還處於空白,是個不錯的發展點,18世紀末,美利奴羊被引進好望角,開普敦成爲第一個開始生產精美服裝的地區。從那時起,開普敦發展了一個著名的羊毛工業,

後來南非以其獨特的“南非洲羊毛”而聞名。這種羊毛是南非生產的羊毛的總稱,以不同細度的幾種不同而聞名。南非羊毛的彈性不如澳大利亞羊毛,這使它成爲製作披肩和襪子的理想纖維。所以世界對南非羊毛的需求相當高,使得前世南非擁有強大而穩定的羊毛工業。

引入美利奴羊不算什麼難事,實際上前世德國,蘇聯,遠東都引入過這個品種,並且形成具有各自本地特色的美利奴羊品種。

東非在對德蘭士瓦共和國進行清理過後,絕大多數布爾人就帶着牲口向着奧蘭治自由邦去了。

東非想在南非重新建設牧場,需要船隻從北方牧場調集牲口到南非,進行補充,才能在短時間內重新形成規模優勢。

當然南非不是說不存在牲口,東非雖然沒有搶劫布爾人,但是祖魯人可沒有放過,祖魯人養殖的牛羊全部充公,同時祖魯人也被東非編入“勞工”籍,成爲生產工具的一部分,用來開發新漢堡港。

等到新漢堡港完工,鐵路建設和北方牧場的牲畜進口就能同時在新漢堡港開展。

第799章 威尼斯會議第1483章 北非鐵路第1412章 六月事變第919章 東非國土面積和行政區第456章 帝國主義第526章 文明燈塔第1077章 汽車訂單第1029章 國防工業第730章 拉穆灣海戰請假第782章 近衛師第314章 貿易和衝突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1215章 區域協調發展第1479章 英國的農業第1425章 文物買賣第1541章 海外鐵路業務第1175章 登陸三馬林達第1289章 東法關係靠英國第876章 白麪閻羅第147章 橡膠種植第917章 東,法邊境衝突第1076章 南洋勸業會第178章 葉克王國第1460章 海軍想法第1020章 反向移民第281章 勞務輸出第825章 不同抉擇第1242章 “非法”辦學第1517章 契卡出動第1229章 百花齊放第283章 特雷西亞軍事指揮學院第412章 買造結合第246章 1870年德意志戰爭的第一槍第331章 插翅難飛第985章 第一大路橋第912章 羅安達商人第162章 打魚第581章 “火車頭”第310章 援助非洲第1008章 分析第834章 1890年各國鐵路情況第1353章 博爾納局長第1351章 士兵的“奮鬥”第692章 差距懸殊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627章 特別行政市第1353章 博爾納局長第1269章 距離感第614章 尼古拉特斯拉第750章 葡萄牙士兵的抱怨第1020章 反向移民第830章 蓄水池第388章 換師第1556章 總參謀部熱帶雨林海島作戰小組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1277章 霍爾木茲海峽第160章 革新第959章 南美國家關係第574章 服軟第663章 混亂西非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175章 村落選址第1475章 鋼鐵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1137章 領土交易第981章 捷徑第228章 留學生第736章 第九旅第1150章 羅德斯公司第978章 後續影響第1140章 塞爾維亞戰場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535章 落後農業國第1461章 南亞三國辦事處第306章 交接馬約特島第346章 移民過渡點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1175章 登陸三馬林達第1334章 世界第三人口大國(二合一)第1363章 基特韋市的轉型之路第804章 獅子大開口第993章 東方省的強省會戰略第925章 造船業第624章 要人第1421章 鑄鐵廠第785章 難上加難第1482章 魯道夫改革第1423章 再臨敖德薩第880章 安哥拉農業第938章 換血第596章 壓迫感第1310章 禍水東引第966章 參觀姆貝亞第1168章 法國前線第772章 心態第767章 佔領安哥拉第998章 貝拉市第245章 我的總督舅舅第116章 魯道夫噩夢之源
第799章 威尼斯會議第1483章 北非鐵路第1412章 六月事變第919章 東非國土面積和行政區第456章 帝國主義第526章 文明燈塔第1077章 汽車訂單第1029章 國防工業第730章 拉穆灣海戰請假第782章 近衛師第314章 貿易和衝突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1215章 區域協調發展第1479章 英國的農業第1425章 文物買賣第1541章 海外鐵路業務第1175章 登陸三馬林達第1289章 東法關係靠英國第876章 白麪閻羅第147章 橡膠種植第917章 東,法邊境衝突第1076章 南洋勸業會第178章 葉克王國第1460章 海軍想法第1020章 反向移民第281章 勞務輸出第825章 不同抉擇第1242章 “非法”辦學第1517章 契卡出動第1229章 百花齊放第283章 特雷西亞軍事指揮學院第412章 買造結合第246章 1870年德意志戰爭的第一槍第331章 插翅難飛第985章 第一大路橋第912章 羅安達商人第162章 打魚第581章 “火車頭”第310章 援助非洲第1008章 分析第834章 1890年各國鐵路情況第1353章 博爾納局長第1351章 士兵的“奮鬥”第692章 差距懸殊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627章 特別行政市第1353章 博爾納局長第1269章 距離感第614章 尼古拉特斯拉第750章 葡萄牙士兵的抱怨第1020章 反向移民第830章 蓄水池第388章 換師第1556章 總參謀部熱帶雨林海島作戰小組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1277章 霍爾木茲海峽第160章 革新第959章 南美國家關係第574章 服軟第663章 混亂西非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175章 村落選址第1475章 鋼鐵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1137章 領土交易第981章 捷徑第228章 留學生第736章 第九旅第1150章 羅德斯公司第978章 後續影響第1140章 塞爾維亞戰場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535章 落後農業國第1461章 南亞三國辦事處第306章 交接馬約特島第346章 移民過渡點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1175章 登陸三馬林達第1334章 世界第三人口大國(二合一)第1363章 基特韋市的轉型之路第804章 獅子大開口第993章 東方省的強省會戰略第925章 造船業第624章 要人第1421章 鑄鐵廠第785章 難上加難第1482章 魯道夫改革第1423章 再臨敖德薩第880章 安哥拉農業第938章 換血第596章 壓迫感第1310章 禍水東引第966章 參觀姆貝亞第1168章 法國前線第772章 心態第767章 佔領安哥拉第998章 貝拉市第245章 我的總督舅舅第116章 魯道夫噩夢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