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1章 “萊茵”市

第871章 “萊茵”市

隨着恩斯特放話,東非各個部門開始了新一輪的工作,大量人員前往新法蘭克福市,以新法蘭克福市爲中心,篩選東非新的首都選址,不過這個工作並不算太難,畢竟已經限定了新法蘭克福市周邊,這就大大縮小了勘察範圍。

同時關於新首都的名稱,恩斯特也早有預案,作爲德意志國家,首都名稱一定要讓人眼前一亮,至少在翻譯上讓人耳目一新。

就像,倫敦,巴黎,柏林,紐約這些世界知名大都市一樣,恩斯特主要是從前世遠東帝國人的思維來思考這個問題,同時新國都的名稱不僅在遠東帝國有知名度,還要在歐美,乃至全世界有所知名度。

實際上第一鎮市就挺有“知名度”,畢竟這個名字翻譯成各國語言都十分好記,畢竟沾了“第一”這個詞。

不過第一鎮市這個名字寓意和內涵不太好,第一顯得有些“誇大”,和美國一樣給人一種“暴發戶”的既視感,十分庸俗。

如果第一鎮市真的是能比肩世界上任何大都市的城市還好說,但第一鎮市顯然不在此列,甚至在東非本土城市中經濟,規模,人口等各項數據都排不進第二梯隊。

東非城市的天花板,現在是達累斯薩拉姆,蒙巴薩,屬於第一梯隊。然後內羅畢,姆萬紮,姆貝亞,哈拉雷,布拉瓦約,盧薩卡,新漢堡港市等排在第二梯隊,第一鎮市只能排在第三梯隊。

所以和“第一”這個名字相比,第一鎮市顯然名不符實,當然,如果加上一個“鎮”,那倒是相得益彰。

不過,東非首都放在“鎮”的行列,和其他國家首都對比,恐怕會被其他國家笑掉大牙,大家首都都是“城市”,你好意思說首都是一個“鎮”麼!

除了名字俗氣以外,第一鎮市這個名稱還帶走濃郁的“殖民主義色彩”,因爲第一鎮市是東非最早的殖民據點,所以用這個名字作爲首都,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東非國土的來歷”。

換句話說,這個名字本來就是東非殖民主義的“罪證”,又和首都重迭,更加讓人記憶深刻。

所以“第一鎮市”作爲東非的首都名稱,從各個方面來說都不能讓恩斯特滿意。

而恩斯特對於新都的名稱則是一個完全符合“信,達,雅”,且具有歷史人文特色,在世界知名度高,並且能突出東非作爲德意志國家文化的名稱,那就是“萊茵”。

“萊茵”一詞,很明顯來源於德意志母親河——萊茵河,萊茵河是德國最長的河流,德國的母親河,德意志文明的搖籃。

同時萊茵河是西歐第一大河,著名的國際河流,著名的國際航運水道。

發源於阿爾卑斯山脈,途經瑞士、列支敦士登、奧地利、法國、德國、荷蘭,在鹿特丹附近注入北海。

所以光是途經的國家就註定“萊茵河”在歐洲的鼎鼎大名,所以以“萊茵”作爲東非的新首都名稱那絕對能“世界文明”。

而且萊茵的含義就很不錯,在古凱爾特語中是“清澈明亮”的意思,就是翻譯成漢語也朗朗上口。

同時,“萊茵”雖然出名,但是除了德國的“萊茵蘭”之外,幾乎不怎麼被用作地名稱呼,在歐洲沒有一座城市叫做“萊茵”,這就給東非提供了便利。

這也就意味着新首都採取“萊茵”作爲名稱,有極高的辨識性,所有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東非首都。

城市重名不是一個小問題,就比如美國的聖保羅市和巴西的聖保羅市非常容易混淆,美國聖保羅市是明尼蘇達州州府。

而巴西聖保羅市則是全國最大城市,看起來巴西更勝一籌,不過美國作爲一個強國,其州府也不算差。

東非也有類似例子,就比如東非西部港口城市——亞歷山大港,和埃及的亞歷山大港重名,當然,現在的東非的亞歷山大港肯定是無法和埃及亞歷山大港競爭的。

所以這也體現出“萊茵”這個名稱的寶貴性和稀有性。

同時“萊茵”也符合東非主流文化認同,就比如東非命名的第一條河流——小萊茵河。

小萊茵河在東非知名度非常高,而在前世只是坦桑尼亞境內的一條不出名小河——魯伏河,在國際上更是寂寂無名。

而小萊茵河不但在東非國內有一定知名度,在歐洲,尤其是德意志境內最容易被提起,是東非境內,除了尼羅河剛果河,奧蘭治河,贊比西河之外最出名的河流,就是因爲在名稱上佔據了優勢。

所以把“萊茵”作爲東非首都名稱,能極大提升東非的國際影響力,同時能夠提升國民認同感,補充一定文化歷史上的欠缺。

東非本身歷史極短,如果城市再不取一個讓人耳目一新的城市,很難讓人記住,現在東非最出名的城市就是達累斯薩拉姆和蒙巴薩。

當然,因爲達累斯薩拉姆市的經濟發展,和東非國力的攀升,實際上在遠東帝國達累斯薩拉姆市這個舊翻譯已經被簡化的“達市”所取代。

至於“第一鎮市”則因爲名稱太有辨識性,反而繼續保留,甚至在南非戰爭之後傳播範圍更廣。

說實話,“第一鎮市”這個名稱,恩斯特自己如果是國外的普通人,都感覺有些尷尬。

就像“紐約”不翻譯成紐約,而是“新鄉”一樣,瞬秒就和“第一鎮市”有異曲同工之妙,甚至恩斯特可以說“鎮比鄉大”,所以第一鎮市贏麻了。

不過,美國紐約實際來自英國的約克公爵,加上“新”作爲名稱,英國本土也有“約克郡”,這和東非的“新漢堡港”,“新法蘭克福市”,或者曾經荷蘭對紐約的稱呼“新阿姆斯特丹”是一個道理。

如果不是桑給巴爾蘇丹國的存在和前世記憶影響,恩斯特恐怕也會將“達累斯薩拉姆”或者“蒙巴薩”,改成德意志名稱,然後取“新……”

當然,即便確定了新首都的名稱,恩斯特暫時也沒有把這個想法告訴其他人,因爲現在“萊茵市”的具體位置,東非都還沒有簽訂。

等到東非選址完成後,再將“萊茵市”廣而告之,即便選址完成,新首都的建設也需要時間,想發展到第一鎮市的規模恐怕都需要幾年時間。

所以現在“萊茵市”還遙遙無期,在本世紀,恩斯特是別想遷都完成了,只有等到配套的鐵路,公路,水電,以及其他基礎設施都完成後,才能正式開啓搬家之旅。

第912章 羅安達商人第589章 繁榮新城第737章 奇葩的印度人第330章 跑路第964章第1121章 康斯坦丁離世第14章 王國的野心第1479章 英國的農業第360章 安排第336章 東非菜?第1042章 工業反哺農業第100章 近海防禦系統第1359章 瘟疫肆虐第1410章 東北非博弈第1356章 歐洲大流感第926章 機耕路第410章 海軍問題第1379章 戰爭爆發第1293章 肢解第803章 威脅第910章 坦克試驗場第1156章 軟刀子第11章 黑興根財團第890章 鐵路建設第1324章 預謀第1036章 鐵路二五規劃第171章 1868年發展情況第1169章 戰場問詢第305章 伯明翰和平協議第656章 擴產和升級第445章 蝗災和乘火打劫第1115章 農村大發展第860章 克利夫蘭總統的糾結第969章 有限度合作第1352章 戰爭結束第97章 日常第790章 王旗跌落第750章 葡萄牙士兵的抱怨第586章 忽悠合資第1391章 國際會議第793章 籠中鳥第1327章 同意出兵第1271章 燎原之火第1531章 協商第734章 戰備狀態的新漢堡港市第827章 種植園改農場第1331章 巴達維亞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1078章 海軍南美行第874章 推銷移民地第679章 比屬剛果第1334章 世界第三人口大國(二合一)第980章 大西洋經濟區第1024章 監視第51章 坦噶港第279章 索馬里香蕉第199章 結款第436章 惡意競爭第1320章 東非軍改第144章 貿易第1203章 車展第877章 合作辦學第253章 維森堡戰役第1394章 形勢判斷第780章 追蹤第1343章 法國動搖第1537章 蘇聯一五計劃結算第1236章 敖德薩第567章 電工技校第573章 海陸之爭第1467章 回籠資金第1313章 交易達成第611章 打入內部第1202章 家電廚具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第1283章 要命的氣候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第1122章 法國試探第363章 百萬畝橡膠林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161章 檢閱第739章 防線失守第809章 事後第1433章 德國打算第1068章 世界震動第1524章 整合資源第1317章 流亡政府第665章 東英必有一戰第138章 第一百三十六 那基瓦力湖戰役第237章 小了,格局小了。第1315章 交接第26章 遠道而來的人們第963章 合作想法第613章 工作報告第865章 高原省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2章 恩斯特的改變第1205章 工業依賴第962章 提爾皮茨第122章 北境開發
第912章 羅安達商人第589章 繁榮新城第737章 奇葩的印度人第330章 跑路第964章第1121章 康斯坦丁離世第14章 王國的野心第1479章 英國的農業第360章 安排第336章 東非菜?第1042章 工業反哺農業第100章 近海防禦系統第1359章 瘟疫肆虐第1410章 東北非博弈第1356章 歐洲大流感第926章 機耕路第410章 海軍問題第1379章 戰爭爆發第1293章 肢解第803章 威脅第910章 坦克試驗場第1156章 軟刀子第11章 黑興根財團第890章 鐵路建設第1324章 預謀第1036章 鐵路二五規劃第171章 1868年發展情況第1169章 戰場問詢第305章 伯明翰和平協議第656章 擴產和升級第445章 蝗災和乘火打劫第1115章 農村大發展第860章 克利夫蘭總統的糾結第969章 有限度合作第1352章 戰爭結束第97章 日常第790章 王旗跌落第750章 葡萄牙士兵的抱怨第586章 忽悠合資第1391章 國際會議第793章 籠中鳥第1327章 同意出兵第1271章 燎原之火第1531章 協商第734章 戰備狀態的新漢堡港市第827章 種植園改農場第1331章 巴達維亞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1078章 海軍南美行第874章 推銷移民地第679章 比屬剛果第1334章 世界第三人口大國(二合一)第980章 大西洋經濟區第1024章 監視第51章 坦噶港第279章 索馬里香蕉第199章 結款第436章 惡意競爭第1320章 東非軍改第144章 貿易第1203章 車展第877章 合作辦學第253章 維森堡戰役第1394章 形勢判斷第780章 追蹤第1343章 法國動搖第1537章 蘇聯一五計劃結算第1236章 敖德薩第567章 電工技校第573章 海陸之爭第1467章 回籠資金第1313章 交易達成第611章 打入內部第1202章 家電廚具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第1283章 要命的氣候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第1122章 法國試探第363章 百萬畝橡膠林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161章 檢閱第739章 防線失守第809章 事後第1433章 德國打算第1068章 世界震動第1524章 整合資源第1317章 流亡政府第665章 東英必有一戰第138章 第一百三十六 那基瓦力湖戰役第237章 小了,格局小了。第1315章 交接第26章 遠道而來的人們第963章 合作想法第613章 工作報告第865章 高原省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2章 恩斯特的改變第1205章 工業依賴第962章 提爾皮茨第122章 北境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