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3章 阿道夫出獄

第1493章 阿道夫出獄

國家層面的精神,對於東非而言是尤爲珍貴的,畢竟東非是在殖民擴張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移民國家,移民國家早期的凝聚力通常比較差,而東非的歷史也纔不到一個世紀時間。

更別說東非只是世俗國家,這和美洲那些殖民地發展起來的國家有很大區別,當年西方人入侵美洲的時候,大多打着傳教的旗號,這樣一來,他們向美洲擴張,那就是爲上帝征服“異族”,雖然很不講理,但普通人很吃這一套。

相比較之下,東非就比較粗糙了,東非唯一能拿出手的就是類似德國所謂“陽光下的土地”的民族主義論調,但誰都清楚東非這個“德意志國家”的含金量,因此東非需要在其他方面加強宣傳,整合國家集體意識。

……

1930年的德國很不平靜,隨着經濟形勢的急劇惡化,一股暗流已經在德國洶涌聚集,並且隨時將爆發出來席捲整個德國。

慕尼黑。

斯塔德海姆監獄監獄。

這座位於慕尼黑郊區的監獄,始建於1894年,可容納一千二百名罪犯,距離市中心僅五六公里路程,近些年來,隨着德國工業化發展,城市擴張,斯塔德海姆監獄事實上,已經從郊區,摸到了慕尼黑城市的邊緣。

在它的周邊,有不少新建的民房和道路,而斯塔德海姆監獄被堅固的高牆環繞,搭配上崗哨塔,鐵絲網,顯得和周邊環境格格不入。

而今天顯然是一個特殊的日子,在斯塔德海姆監獄外的大門前,有不少人在此等候,其中不缺乏政府官員,軍人,亦或者一些比較有地位的人,當然,他們還有一個重要的身份,那就是德國民族黨。

上午九點,在監獄人員畢恭畢敬的護送下,一位西裝革履的男人,從斯塔德海姆監獄緩緩打開的鐵門中走出來,這頓時引起了監獄外德國民族黨一陣歡呼。

“西嗨,阿道夫”。

人羣裡褐衫隊隊長赫爾曼迎上前去,他熱切說道:“阿道夫,歡迎回來!”

阿道夫拍了拍這些前德國空軍飛行員的肩膀說道:“能見到這麼多人,甚至是一位前空軍王牌飛行員迎來,這是我的榮耀,也是德國和日耳曼民族的榮幸。”

隨後,他對着人羣高聲說道:“大家,我阿道夫又回來了,這座冰冷的監獄,它能關押囚犯,但是它關不住德國自由和正義的聲音,因此,這次出獄,我將繼續代表這種日耳曼民族賦予的偉大使命,帶領大家不斷的戰鬥,直到完成日耳曼民族徹底崛起的重任,西嗨。”

“西嗨……”伴隨阿道夫擲地有聲的喊話,人羣裡瞬間再次發出一陣歡呼。

看着猶如魔怔的人羣,站在崗哨塔裡的,斯塔德海姆監獄監獄長威廉,不禁抿了抿嘴角。

他面色陰暗的對旁邊的哨兵說道:“這位德國民族黨黨魁,還有他的信徒,終有一天會給德國帶來大亂子,而且,我們的監獄環境是多麼的美好,卻被這個極端民族主義分子描述的如此一文不值,所有犯人都可以這麼說,唯獨他阿道夫沒有這個資格。”

阿道夫是政治人物,所以即便在斯塔德海姆監獄服刑期間,享受的待遇也和普通罪犯不同,這次他被關押了一個月的時間,除了不能走出牢門以外,可以說十分自由,住在豪華的單人間裡,還能讀書看報,並且有專門的小竈。

因此,斯塔德海姆監獄的監獄長才對阿道夫說這所監獄“冰冷”,感到心裡上的不服,說實話,就阿道夫在監獄裡的生活,監獄長威廉都有些羨慕。

當然,真讓他本人蹲監獄,那肯定不願意,畢竟他這個監獄長大小也算個官,和監獄基層人員可不一樣。

哨兵聽完監獄長的嘮叨後說:“監獄長,這位民族黨黨魁,在德國現在可是大人物,有人甚至說憑藉他的影響力,未來說不定能進入政府高層,甚至他的支持者說他或許能成爲未來德國首相。”

監獄長嘲諷的笑了一下說:“德國首相!呵呵,他能成爲巴伐利亞首相再說吧,帝國首相那也要皇帝陛下同意,但你認爲皇帝會允許這麼危險的人員進入政府高層麼?”

阿道夫對於如今德國政府而言,確實是一個危險分子,德國的大人物們對他的極端言論並不怎麼關注,因爲阿道夫許多話他們也認爲很有道理。

但是,阿道夫還有他統領的德國民族黨,那可不是一羣老實人,如果像其他政黨一樣,搞宣傳,拉選票,那阿道夫這次也不可能進斯塔德海姆監獄。

這次阿道夫被關入監獄的罪名是破壞和擾亂巴伐利亞王國社會治安,就在一個月前,在阿道夫的授意下,其手下的暴力組織,也就是褐衫隊,發起了一場大規模暴力行動,最終被慕尼黑政府鎮壓。

因此,德意志國家民族政黨在慕尼黑的巴伐利亞高層眼裡,更像是包裹着政黨外衣的黑社會組織。

不過,慕尼黑政府對阿道夫本人卻不敢有太大的動作,作爲德國民族黨黨魁,阿道夫在整個德國都擁有巨大的影響力,而德國民族黨也已經成爲德國聲勢最浩大的全國性政黨,幾乎德國每個城市都能找到他們的身影。

而在經濟危機爆發後,德國民族黨的發展更是迎來了重大機遇,隨着失業率飆升,還有與之對應的各種社會危機爆發,許多德國人,甚至政府高層選擇加入了德國民族黨或者是褐衫隊,毫不誇張的說,現在阿道夫隨時能夠利用這兩個由他掌握的組織,在德國全境發動一場大暴動。

因此,慕尼黑政府對這位如今全德國頗具影響的政治人物,不敢輕舉妄動,一不小心,可能就讓如今本就動盪的德國,再添上一把猛火,徹底引爆整個德國。 監獄長威廉說道:“阿道夫和他的手下,影響力太大,這也是政府不能輕易動他的原因,但必要時刻,別說他,就算德國工黨領袖都能抓起來槍斃,這次他被關進監獄,實際上就是對阿道夫的警告,他已經過了紅線,再往前一步,帝國就會對德國民族黨進行清算。”

如今的德國政府,也就是德意志第二帝國政府,顯然和前世的德國魏瑪政府大爲不同,前世的魏瑪共和國作爲民主共和國,所以他對於政黨的發展是比較友好的,社會政治環境也相對寬鬆。

與之相比,德意志第二帝國政府對這些不穩定因素的顧慮就沒有那麼多了,也就是阿道夫沒有觸及威廉二世的底線,並且主要在巴伐利亞活動,否則不介意讓這位黨魁,見識一下帝國軍隊的“鐵拳”。

相比較阿道夫這種“小貨色”,德意志工黨纔是現在德國政府的心腹大患,雖然一戰結束後,德國政府對本國工黨組織進行了清算。

但這也使得德國工黨化整爲零,並且分裂出多個新的工黨組織,繼續在德國進行地下工作,並且時不時就搞出一些大新聞,吸引德國政府的注意力。

尤其是在經濟危機爆發之後,德國甚至多地出現了工黨組織領導的武裝暴動,試圖直接推翻德國帝制和現政府,這種情況下,阿道夫的一些活動反而就被襯托成了“小兒科”。

當然,德國民族黨如今在德國也屬於全國頗具聲望的政黨,並且有統一的組織和領導,還有公開的軍事化組織,這些都是工黨所不具備的,但是奈何工黨更能讓德國的高層恐懼,而且活動力度太頻繁。

而這還不是如今德國的全部情況,工黨和民族主義政黨活躍頻繁,德國的資產階級政黨同樣不甘落後,而且它們中的一些人員,同樣對如今德國帝制感覺不滿,尤其是現在經濟危機的情況下,他們認爲是帝制所導致的,把所有鍋都甩給了威廉二世政府。

不過,這套話術顯然沒有工黨和極端民族主義政黨的政治宣傳更有說服力,畢竟,這次經濟危機最先在美國爆發,然後是英國,英國先不說,美國可是徹頭徹尾的資本主義“民主”國家。

而美國的胡佛總統,更是一位“無爲而治”的民選總統典範,可以說,德國如今的狀況和德國正好反過來,所以說把德國經濟危機的鍋甩給德國君主,很難引發民衆的認同。

而資本主義政黨的這一“背刺”行爲,也是威廉二世政府爲什麼放任阿道夫所在的極端民族主義政黨做大的原因之一,畢竟阿道夫從來沒有公開反對過君主制。

他的打擊面很廣,比如貪官污吏,沒有良心的資本家,工黨,猶……等等,唯獨沒有提到德國皇帝和貴族,而且除了工黨和猶……以外,他對一些社會羣體,也不是完全持反對態度,就比如官員,他說的是貪官,而是否是“貪”官,那完全可以他說的算,而黑心資本家也是同理,這也是德國民族黨和工黨最大的區別之一,在工黨看來,資本家沒一個好人。

而阿道夫就很現實,能接受他領導,給他提供支持的,那就可以加以利用,當然,某歐洲遊竄民族不在此類。

針對這一點,恩斯特十分懷疑,阿道夫年輕時被這個民族霸凌過,或者說他接觸的此類人,大多沒遇到幾個好人,加上歐洲本來就一直對猶太人的負面宣傳,兩廂印證,才讓阿道夫對這一種族極端仇恨。

總而言之,不管是工黨還是資產階級政黨,因爲他們的存在,所以導致了威廉二世政府對德國民族黨輕視,不過,一般情況下,德國民族黨也確實很難成事,它需要特殊的土壤和環境才能壯大並且最終掌握大權。

視角轉向阿道夫一行人,這個時候,阿道夫正在對接下來德國民族黨的發展工作進行安排。

“這次被關進監獄,雖然對我們沒有什麼損失,可也耽誤了不少時間,雖然監獄裡也有電話,也可以寫信,但是有些事還是由我本人親自出面纔好解決。”

“如今德國正處於歷史巨大變革的重要時期,我們應該加快向北方的滲透,吸引更多的德國人加入我們的政黨,爲後續進入內閣做準備,只有我們德國民族黨,才能幫助德國走出經濟危機的陰霾之中,並且帶領德國奪取世界權利,讓日耳曼民族成爲真正的世界第一民族。”

從阿道夫的話裡可以看出來,此時他並沒有推翻德國帝制的打算,最大的願望就是成爲帝國首相,進而主導國家事務。

換句話說,現在阿道夫最迫切的願望,就是變成德國臨時統治者之一,在德國,權利最大的自然是皇帝,但是帝國首相名義上權利也不小,只不過這個職位是由皇帝決定的。

不過,阿道夫認爲,如果他登上那個位置,或許就能說服威廉二世支持他的政治想法,畢竟,威廉二世本來很多做法和他就不謀而合,比如推動一戰爆發,戰後對工黨和猶……的清算等等。

當然,阿道夫也不是對威廉二世完全滿意,就比如簽署停戰協議,對工黨和猶……的清算並不徹底,還有對如今德國軍事發展進步不滿等等。

總而言之,阿道夫可以看做一個加強版的威廉二世,他不僅想要發動戰爭,並且比威廉二世更加瘋狂和強硬,如果他上臺的話,必然會重啓軍事擴張,並且比一戰前德國政府更加激進。

這也或許是爲什麼前世阿道夫領導下德國能比一戰時期德國取得更輝煌戰果的原因。

必須明確一點,那就是前世德意志第二德國和阿道夫領導下的德國,前者反而國力更強,這種強是和同時期的其他國家對比,而阿道夫接手的德國,是經過協約國閹割的。

就比如前世德國海軍,一戰時期,也只有英國皇家海軍能夠壓一頭,而阿道夫的第三帝國,卻只能用潛艇部隊和二戰同盟國周旋,甚至不如自己的盟友意大利還有日本。

而工業層面,一戰前德國掌握大量核心技術,但是戰後基本被戰勝國國家瓜分,並且失去工業自主發展權,這極大限制了德國工業的發展。

所以,前世一戰時期的德國比二戰德國國力強,這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戰績不如二戰德國,一個很大原因,就是在此前,德國的戰爭準備不足,而阿道夫這種人,他只要上臺,必然會大力發展軍隊,積極開展備戰工作,前世,英法等國家就是輕視了阿道夫的野心,最終釀成大禍。

(本章完)

第266章 羅馬二次光復第1552章 1933年貿易形勢第61章 桑給巴爾新朝雅政第226章 遠東大使第138章 第一百三十六 那基瓦力湖戰役第71章 海底電纜第492章 靜坐戰第721章 1885型重機槍第1211章 集中營第506章 賊心不死第1508章 鉅額援助第818章 馬普托鐵路第1454章 戰士歸來第625章 第三百一十六德雷達瓦市想法第232章 裁區設省第224章 國王瀑布第369章 送別第977章 情報摸底第1209章 世界第四海軍第932章 法,西大使第366章 “禮尚往來”第1523章 電氣化鐵路比例第1173章 結下樑子第1198章 遠東人員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1237章 角落裡的奧斯曼第7章 擴大生產第1071章 計劃尾聲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1521章 蘇亞雷斯港第1519章 會議第740章 古戰法第1125章 打破海軍發展限制第685章 人盡其用第630章 勞務合作第1449章 奧地利的陽謀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第491章 進攻失敗第90章 新行政區劃(彩蛋章地圖供參考)第1014章 輕工業第660章 貿易和產業第1198章 遠東人員第556章 氣吐血第918章 《東,法領土確認協議》第225章 東非王國第270章 忠心愛國的威尼斯商人第108章 歷史課第886章 落後產業轉移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120章 熱帶疾病研究中心第730章 拉穆灣海戰第962章 提爾皮茨第1475章 鋼鐵第1300章 喀山軍政府第867章 推銷第976章 開始第1319章 擴軍話題第61章 桑給巴爾新朝雅政第1532章 轉移文化資產第308章 滲透第773章 消極的英軍第1319章 擴軍話題第968章 分歧第1306章 美國參戰第1486章 對外標準輸出第1445章 凱末爾第1173章 結下樑子第1296章 接見第715章 短暫團聚第535章 落後農業國第973章 籌備請假第581章 “火車頭”第437章 霍亂和黑幕第1418章 亞歷山大港第722章 人員再培訓第572章 停火線第603章 能源問題第1170章 奧匈戰場第848章 教育資源集中化第329章 落後當前版本第563章 熱心腸第986章 農民進城第1400章 俄國停戰打算第121章 姆萬紮船廠第499章 建交熱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1194章 鐵礦商機第971章 經濟狀況第577章 收尾第307章 德國誕生第657章 安哥拉防務第1457章 爆金幣第895章 第二次全國水利工程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1112章 招商引資第1402章 契卡第169章 費舍爾的工作第747章 費特河戰役第958章 巴拉圭
第266章 羅馬二次光復第1552章 1933年貿易形勢第61章 桑給巴爾新朝雅政第226章 遠東大使第138章 第一百三十六 那基瓦力湖戰役第71章 海底電纜第492章 靜坐戰第721章 1885型重機槍第1211章 集中營第506章 賊心不死第1508章 鉅額援助第818章 馬普托鐵路第1454章 戰士歸來第625章 第三百一十六德雷達瓦市想法第232章 裁區設省第224章 國王瀑布第369章 送別第977章 情報摸底第1209章 世界第四海軍第932章 法,西大使第366章 “禮尚往來”第1523章 電氣化鐵路比例第1173章 結下樑子第1198章 遠東人員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1237章 角落裡的奧斯曼第7章 擴大生產第1071章 計劃尾聲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1521章 蘇亞雷斯港第1519章 會議第740章 古戰法第1125章 打破海軍發展限制第685章 人盡其用第630章 勞務合作第1449章 奧地利的陽謀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第491章 進攻失敗第90章 新行政區劃(彩蛋章地圖供參考)第1014章 輕工業第660章 貿易和產業第1198章 遠東人員第556章 氣吐血第918章 《東,法領土確認協議》第225章 東非王國第270章 忠心愛國的威尼斯商人第108章 歷史課第886章 落後產業轉移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120章 熱帶疾病研究中心第730章 拉穆灣海戰第962章 提爾皮茨第1475章 鋼鐵第1300章 喀山軍政府第867章 推銷第976章 開始第1319章 擴軍話題第61章 桑給巴爾新朝雅政第1532章 轉移文化資產第308章 滲透第773章 消極的英軍第1319章 擴軍話題第968章 分歧第1306章 美國參戰第1486章 對外標準輸出第1445章 凱末爾第1173章 結下樑子第1296章 接見第715章 短暫團聚第535章 落後農業國第973章 籌備請假第581章 “火車頭”第437章 霍亂和黑幕第1418章 亞歷山大港第722章 人員再培訓第572章 停火線第603章 能源問題第1170章 奧匈戰場第848章 教育資源集中化第329章 落後當前版本第563章 熱心腸第986章 農民進城第1400章 俄國停戰打算第121章 姆萬紮船廠第499章 建交熱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1194章 鐵礦商機第971章 經濟狀況第577章 收尾第307章 德國誕生第657章 安哥拉防務第1457章 爆金幣第895章 第二次全國水利工程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1112章 招商引資第1402章 契卡第169章 費舍爾的工作第747章 費特河戰役第958章 巴拉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