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衝突

從大航海時代開始,商業的繁榮開始和港口密不可分,優良的港口能更好的促進經濟發展,人口向沿海聚集。而工業革命,帶來的改變是鐵路交通的興起,陸地交通能力大爲提升,內陸地區也能得到發展。

但是這種發展的限制性要遠高於海運,鐵路建設被各種因素束縛,這也引起了地區之間的爭端。鐵路經過的地區,能帶動地區經濟發展,甚至直接創造出新的城市,但是如果鐵路不經過,即便是古老的城市也可能因此而衰落。

“東非很多地區是先有鐵路,後有聚居點,這種沿着鐵路建設而形成的村莊和城鎮,如果未來鐵路不衰落,那很有可能會一直興盛下去。”

“不僅如此,鐵路建設已經把東非的運輸效率提高了三倍不止,以前我們需要大量人力和牲畜才能把貨物運輸到海港區域,現在內陸地區只要把貨物運輸到距離最近的火車站,後面就可以通過鐵路把貨物輸出到海港。”

“東非的鐵路建設從一開始就是虧本生意,在不考慮回報的前提下進行投資,但是現在我們已經看到這筆投資的收益,那就是內陸地區正在迅速發展,王國東西部地區差距縮小,這對於王國的統治其着積極意義。”

……

“從1875年開始,我們發現德國政府對我們企業的針對性明顯加強,尤其是那些被冠名黑興根的企業,受到的刁難明顯增加,顯然,在德國政府眼裡我們已經成爲了一塊肥肉,而俾斯麥政府顯然對我們的利益訴求視而不見。”

“俾斯麥代表的是德國背後的容克羣體,這些年我們黑興根在德國的野蠻生長顯然是刺激到了容克地主。”

“而且就在昨天,德國議會又有人提出要對農產品關稅進行提高,其中我們東非王國的農產品是重點。”

康斯坦丁和恩斯特默默的聽着屬下的彙報,很顯然德國人是坐不住了!

恩斯特:“父親,看吧!我就說過霍亨索倫這個姓氏,並不能成爲我們的保護傘,當我們選擇在東非發展的時候,實際上就已經徹底脫離了原來的羣體,成爲了他們的競爭對手。”

恩斯特所說的羣體指的就是容克貴族,容克貴族的經營範疇不能說和黑興根財團完全一致,但是也大差不差。

而市場就是我多吃一份,你少吃一份,顯然黑興根財團的體量過大,市場佔有份額過多,嚴重威脅到了容克貴族們的生意。

康斯坦丁:“今年我才和威廉一世通過電報,他保證不會爲難東非王國!”

恩斯特:“普魯士皇室和普魯士政府要分開來看,他們的利益並不一致,而普魯士皇室從根本上來說是要服從國家意志的,這是他們的存在基礎。”

康斯坦丁:“那現在怎麼做?”

恩斯特:“沒有什麼好的辦法,只能從德國逐步撤資,把錢轉投到其他地區。”

黑興根財團畢竟不是東非,所以黑興根財團被針對,東非也做不了什麼,不過就和猶太資本一樣,資本是沒有祖國的,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康斯坦丁:“那你打算把錢投向哪裡?”

恩斯特:“奧匈帝國,遠東地區,阿根廷,這三個區域。”

東非沒有提及,但是東非一直是黑興根財團最大的放血槽,奧匈帝國市場其實還不錯,政治集權不強,但是越是這樣,資本受政府的束縛也小,羅斯柴爾德家族就在奧地利混的很滋潤。遠東不必多說,市場龐大,和東非的合作也很深,尤其是東非艦隊到訪過後,說話都更加客氣了。阿根廷前景不錯,至少可以跟在英美身後混口湯喝。

康斯坦丁嘆息道:“唉,就這麼辦吧!”隨着黑興根銀行總部的指令發出,在德國的一部分資金向其他國家流入,而爲了應對德國的殺豬行爲,東非也準備在合同到期後停止對德國鋼鐵的採購,轉而加大對奧匈帝國的採購力度。

大量資金出逃,在資本市場引起了小範圍的恐慌,但是現在是大蕭條時期,這種恐慌瞬間傳遞,最後引發了新一輪危機。

本來剛緩過勁來的德國政府立刻感受到了壓力,隨着大批資金從德國市場流失,失業率又一次升高。

威廉一世問道:“這是怎麼回事?經濟不是剛剛有所起色麼?”

俾斯麥胸有成竹的說道:“陛下不用擔心,現在是經濟危機,所以發生一些波折不算什麼大事,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話是這麼說,實際上黑興根財團主要是從德國農業投資市場退出,而巧合的是黑興根財團前腳撤出,就有人接手了黑興根財團留下的業務。

不過這些業務不是那麼好接手的,以前黑興根財團和他們合作,所以會給容克貴族們留出一定的份額,幫助他們在國際市場上銷售產品。

現在就沒必要了,那很多由黑興根財團搭建的銷售渠道,尤其是超市系統,更多貨品都可以用東非的農產品替代。

容克貴族們最好能有自己的銷售渠道把商品賣出去,否則損失絕對不小,恩斯特可不會再留情面,當然,容克貴族之間也不是鐵板一塊。

在和普魯士容克貴族羣體發生了不愉快後,黑興根財團加強了和南德意志地區貴族的合作關係,巴登,符騰堡和巴伐利亞都成爲受益者。

德國再怎麼說也是聯邦體制,尤其是南德意志地區這些地區的邦國,享受着比較充分的自治權,至少經濟上是這樣的,拉一幫,打一派,這樣才能更好的分化對手。

德國和黑興根財團的競爭主要發生在糧食市場,其他方面反而不太激烈,容克貴族只是一個德國貴族的統稱。

就比如在工業領域,黑興根財團和容克們的競爭並不激烈,因爲黑興根財團發力點在於輕工業和新興工業領域,而工業容克貴族集中在重工業領域,雙方算是岔開發展。

但是黑興根財團在農業上傾向於東非,這樣勢必會和地主容克貴族形成衝突,即便黑興根財團早就做出了讓步,但是這遠遠達不到農業容克貴族們的心理預期。

黑興根財團不害怕這樣的競爭,黑興根財團在德國的主要投入,一個是渠道,一個是食品加工,並不一定要依賴地主容克貴族,用後世的話說,地主容克們位於產業鏈的下游。

不過食品加工企業也屬於實業,而實業就容易受到管理和控制,明顯不如金融業靈活,所以把食品加工企業轉移到東非也顯得刻不容緩。

東非實際有一套初級食品加工體系,但是中高端加工生產,主要在德奧兩國,現在在德國遭受了挫折,恩斯特也方便把食品加工企業轉移到東非本土來。

第474章 討論第507章 兩頭通吃第1398章 歐洲共識第891章 “米”字形鐵路第276章 “老朋友”第1472章 重返歐洲第983章 試點地區第51章 坦噶港第475章 出手第118章 啤酒館聚會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第1461章 南亞三國辦事處第1310章 禍水東引第874章 推銷移民地第1491章 文化入侵第1178章 萊茵市弊端第585章 變革時代第1047章 奧匈海軍求助第672章 危與機第942章 宣戰第1459章 禍水南引第507章 兩頭通吃第900章 “三部”建設第284章 連環計第921章 西班牙不按套路出牌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627章 特別行政市第206章 “收破爛”第223章 瑞典之行第750章 葡萄牙士兵的抱怨第827章 種植園改農場第940章 遷都工作開啓第1187章 東非世界博覽會第321章 基圖伊煤礦第323章 恩德貝萊大起義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1433章 德國打算第912章 羅安達商人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1456章 內訌和逼宮第1156章 軟刀子第166章 招聘廣告第1148章 軍火貿易第1433章 德國打算第872章 棉花擴產第1339章 相互吹捧第61章 桑給巴爾新朝雅政第1433章 德國打算第744章 心態調整第1343章 法國動搖第898章 太特市第495章 準備反攻第218章 跑歪的會議第1201章 經濟體制優勢第107章 圖爾卡納湖第1145章 機遇第385章 煽動第902章 帝國大廈第709章 人才召回第906章 東非計劃經濟委員會第384章 臨危受命第1036章 鐵路二五規劃第516章 愛國教育第1483章 北非鐵路第973章 籌備第868章 塵埃落定第108章 歷史課第24章 籌措資金第666章 卡爾彼得斯第973章 籌備第383章 引入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11章 黑興根財團第813章 馬達加斯加島第737章 奇葩的印度人第1397章 德國的困境第848章 教育資源集中化第534章 西印度洋港口之爭第501章 四海兩湖兩內陸第376章 作戰會議第1429章 潛在危機第34章 動員第1004章 鐵路併網第1284章 法國人的家底第799章 威尼斯會議第1556章 總參謀部熱帶雨林海島作戰小組第1058章 英國關注第259章 意大利:這次該輪到我上場了吧!第1268章 人口分佈第1469章 查科戰爭第892章 產業孵化中心第1387章 影視基地第1421章 鑄鐵廠第771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續)第958章 巴拉圭第1461章 南亞三國辦事處第968章 分歧第1150章 羅德斯公司第223章 瑞典之行第1311章 秘密會議
第474章 討論第507章 兩頭通吃第1398章 歐洲共識第891章 “米”字形鐵路第276章 “老朋友”第1472章 重返歐洲第983章 試點地區第51章 坦噶港第475章 出手第118章 啤酒館聚會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第1461章 南亞三國辦事處第1310章 禍水東引第874章 推銷移民地第1491章 文化入侵第1178章 萊茵市弊端第585章 變革時代第1047章 奧匈海軍求助第672章 危與機第942章 宣戰第1459章 禍水南引第507章 兩頭通吃第900章 “三部”建設第284章 連環計第921章 西班牙不按套路出牌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627章 特別行政市第206章 “收破爛”第223章 瑞典之行第750章 葡萄牙士兵的抱怨第827章 種植園改農場第940章 遷都工作開啓第1187章 東非世界博覽會第321章 基圖伊煤礦第323章 恩德貝萊大起義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1433章 德國打算第912章 羅安達商人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1456章 內訌和逼宮第1156章 軟刀子第166章 招聘廣告第1148章 軍火貿易第1433章 德國打算第872章 棉花擴產第1339章 相互吹捧第61章 桑給巴爾新朝雅政第1433章 德國打算第744章 心態調整第1343章 法國動搖第898章 太特市第495章 準備反攻第218章 跑歪的會議第1201章 經濟體制優勢第107章 圖爾卡納湖第1145章 機遇第385章 煽動第902章 帝國大廈第709章 人才召回第906章 東非計劃經濟委員會第384章 臨危受命第1036章 鐵路二五規劃第516章 愛國教育第1483章 北非鐵路第973章 籌備第868章 塵埃落定第108章 歷史課第24章 籌措資金第666章 卡爾彼得斯第973章 籌備第383章 引入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11章 黑興根財團第813章 馬達加斯加島第737章 奇葩的印度人第1397章 德國的困境第848章 教育資源集中化第534章 西印度洋港口之爭第501章 四海兩湖兩內陸第376章 作戰會議第1429章 潛在危機第34章 動員第1004章 鐵路併網第1284章 法國人的家底第799章 威尼斯會議第1556章 總參謀部熱帶雨林海島作戰小組第1058章 英國關注第259章 意大利:這次該輪到我上場了吧!第1268章 人口分佈第1469章 查科戰爭第892章 產業孵化中心第1387章 影視基地第1421章 鑄鐵廠第771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續)第958章 巴拉圭第1461章 南亞三國辦事處第968章 分歧第1150章 羅德斯公司第223章 瑞典之行第1311章 秘密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