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4章 被架空的威廉二世

第1494章 被架空的威廉二世

在德國經濟危機大背景下的政治舞臺上,工黨、資產階級政黨、還有民族黨等等,各方勢力可謂羣魔亂舞,現在,對於德國政府而言,最重要的是首先解決經濟問題,只要能掙脫經濟泥潭,並且提振民衆對經濟的信心,那德國就還有平穩落地的機會。

而這就需要一個具有鐵腕和高明智慧的的領導人來完成,畢竟經濟改革勢必會犧牲掉某些強大利益集團的利益。

本來威廉二世是有威望來推動德國經濟上變革的,因爲本時空裡,德國在一戰雖然和英法打了個平手,但是德國戰後可是實打實獲得近五萬平方公里的歐洲國土。

開疆拓土從來都是政治家獲取威望的重要途徑之一,就比如前世印度的總理尼赫魯,在奪回果阿地區後,他的在印度的威望幾乎達到頂峰,但是1962年和遠東帝國的戰爭,又讓他的顏面幾乎掃地,最終其政治和經濟改革也因此受到重要影響,而未能成功。

所以說,國際社會和德國都默認一戰的戰勝國是德國等同盟國陣營,雖然德國耗費了巨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僅得到了五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但是這五萬平方公里土地,可是歐洲的土地,含金量很高,比荷蘭都要大一些。

除了這項一戰最主要政治成果以外,在一戰前,威廉二世所取得的成就更是不凡。

工業上,在他統治時期,德國成爲歐洲工業第一強國,鋼鐵,煤炭,化工和電力工業等等,都做到了歐洲第一。

軍事上,一手締造了當時世界最強大的海軍之一,即便到今天,德國海軍在世界依舊擁有一席之地,至於德國陸軍一直都比較強,空軍作爲新生兵種,缺乏戰績支撐。

科技領域,德國更是如今世界科技的領頭羊之一,正是因爲德國科技的強大,所以,在討論科技領域時,德國永遠都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即便東非和美國,兩個比德國更加強大的工業國,都必須承認德國在科研技術領域的強悍。

當然,這並不是說東非和美國在科研領域成果比德國弱,只是東非和美國的工業體量大,所以反而顯得德國科研領域成績更加突出。

總而言之,在威廉二世領導下的德國,經濟,工業,軍事,文化,領土等等各個方面,成績都十分突出,這也使得威廉二世在德國民衆心裡還是很有威信的。

但在應對經濟危機時,威廉二世又遇到了和一戰時同樣的問題,那就是不夠果斷,搖擺不定,所以沒有將他的政治優勢充分發揮出來。

柏林。

威廉二世憂心忡忡的向帝國首相興登堡說道:“這次經濟危機來勢洶洶,目前帝國破產銀行已經突破數萬家,中小型企業破產更是不計其數,失業人口達到了驚人的百萬規模以上,工黨的活動也越發頻繁,德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面臨險境,你認爲我們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措施來挽救這一局面。”

興登堡處變不驚的說道:“陛下,經濟危機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嚴重,從工業革命以來,德國經歷過的經濟危機也有數次,只要我們應對得當,只要挺過這兩三年時間,經濟一定會得到好轉。”

“當然,我們政府肯定不能什麼都不做,爲了更加平穩的度過這次經濟危機,我建議優先對土地所有者,大型企業和銀行進行扶持,緩解經濟上的頹勢。”

“同時,加大對工黨分子和鬧事工人的鎮壓,保證在現階段內,帝國政治的總體穩定。”

很顯然,興登堡是典型的德國容克團體代言人,他首先維護容克階層的利益,並且主推保守的經濟政策。

威廉二世有些陰晴不定的說道:“可是我們從戰爭結束以來,就已經對工黨等反動勢力,進行了長期的鎮壓,卻並沒有取得像樣的成果,如今工黨在德國的聲勢反而與日俱增,我們繼續維持原本的政策,是否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對於威廉二世的擔憂,興登堡完全不以爲意,他說道:“工黨分子只不過是一羣烏合之衆,像蘇聯這種國家的建立,本身是沙俄政府無能還有我們縱容導致的。”

“陛下,你擁有全歐洲最強大的軍隊,難道還害怕這些暗地裡的臭蟲麼?德國民衆始終是站在政府一邊的,只要能夠維持整體的穩定,那工黨就翻不起浪。”

“而且,陛下,我們應該注意到,現在雖然工黨盛行,他們也不是沒有競爭對手,就比如南邊的德意志民族黨,雖然這個政黨手段有些上不了檯面,但是正因爲如此,可以爲我們所利用,更重要的是他們堅定反工黨的態度。”

“所以,我認爲應該加大對德國民族黨的扶持,和工黨打擂臺,這樣工黨的意識形態武器,就很難發揮作用。”

興登堡對德國民族黨持欣賞態度,當然,他主要是欣賞德國民族黨的一些政治綱領,就比如日耳曼民族主義,軍國主義,反工黨,反猶……等等,這幾乎和魯道夫本人的主張,還有他背後德國最大政治利益集團容克團體的想法契合。

日耳曼民族主義,這本身就是容克貴族一直推崇的,並且他們也經常以這個主旨思想發動戰爭,就比如所謂“陽光下土地”,“爲日耳曼民族爭奪生存空間”等等。

軍國主義,就更不用說了,容克本身就是由軍事貴族羣體發展起來的怪物,所以他們是最渴望一直加強自己對德國的控制,而支持軍隊發展和擴張政策,就是進一步壯大容克集團的發展。

聽完興登堡的話,威廉二世不僅沒有感到高興,臉色反而變得更加陰沉,他對興登堡說道:“德國民族黨我也聽說過,如今在德國的聲勢不小,他們的黨魁是阿道夫,不過這個人,我認爲他並不可靠,他的思想言論很極端,而且經常做出一些不可理喻的行爲,鼓動底層民衆,擾亂社會治安。”

“這樣的人,如果加入政府,我不敢想象,他會造成什麼樣的惡劣局面,甚至很有可能把德國拖去萬劫不復之地。”

興登堡其實也看不上阿道夫,當然,這主要指的是阿道夫的出身還有他一些極端的做法,畢竟興登堡可是德國最“高貴”的容克貴族出身,所以從始至終他都沒有把阿道夫這個奧地利平民放在眼裡。

正如他之前和威廉二世所說的一樣,他只是想要對阿道夫還有他領導的德國民族黨加以利用,至於阿道夫手下褐衫隊這個暴力準軍事化組織,在他看來也是小打小鬧,難道他們還能和掌握軍隊的容克集團對抗麼? 因此他漫不經心的說道:“只要他能夠對付工黨這一點,就足夠了,德國民族黨雖然很不正規,上不了檯面,但是他的的言論和工黨一樣,對那些刁民具有極大的吸引力,相對於讓德國的刁民加入工黨和政府對抗,顯然不如讓他們加入德國民族黨這個對德國沒有太大危害的政黨。”

“不管是,工黨,民主黨還是民族黨,他們都無法動搖帝國的根本利益,但選擇民族黨,對於當下德國是最合適的。”

民主黨也就是資產階級政黨,不論威廉二世還是容克集團,都對所謂民主不感興趣,興登堡對於民主這個詞彙就極爲反感,所以,他選擇德國民族黨也就不足爲奇了。

當然,興登堡對德國民族黨的利用,其實更主要的是爲當下德國惡化的經濟還有潛藏的社會危機,尋找“背鍋俠”。

對於容克集團而言,不管是工黨,還是民主黨,他們如果上臺,肯定會損害自身利益,因此,哪怕一絲機會,都不會留給這種政黨。

前者如果掌權,那毫無疑問整個容克集團都會遭到清算,而後者,他們可能不會趕盡殺絕,但必然會損害容克集團的經濟利益,就比如很多靠土地還有農業關稅壁壘混日子的大容克貴族。

而德國民族黨就完全不同了,聽一聽他們的政治主張,就知道有多符合容克貴族們的心意,極端民族主義,軍國主義,軍事擴張等等,都有利於容克羣體利益的進一步擴大。

至於因此導致德國出現不可預測的局勢惡化,那掌握軍隊的容克集團,完全可以把德國民族黨當做背鍋俠,然後趕下臺,充分驗證了容克集團,有福同享,有難不同當的美好願景,還有極致的貪婪。

興登堡大力推舉阿道夫的目的就在於此,可以說,這也是整個容克集團的共同決定,而興登堡是幕前執行者。

而這也是威廉二世一直對容克集團感到不滿的重要原因,容克集團這個德國的“怪物集合體”,已經脫離了皇室的掌控,二者之間的矛盾甚至暴露在了明面上。

所以,他在聽完興登堡的每一次講話後,不僅沒有感到高興,反而臉色越來越差,興登堡能利用阿道夫,並且隨時將他捨棄,而他這個所謂的德國皇帝,同樣如此。

這一點,其實在一戰時期就已經出現了苗頭,在戰爭的後期,德國軍方甚至直接架空了威廉二世,直到戰爭結束,威廉二世才重新收回一些權力,某種程度上來說,現在德國的幕後政府,也可以說實際掌控者,已經變成了容克軍事集團。

前世,威廉二世就被這個集團所拋棄,在一戰後,成爲了戰爭的主要背鍋俠,而容克集團卻繼續執政德國,比如魏瑪共和國時期,興登堡和魯登道夫,他們本身就是容克的一員,不僅沒有得到清算,反而成爲了德國最高統治者,而威廉二世則被灰溜溜的趕下臺,最後被荷蘭女王收留。

而本時空裡,威廉二世能夠繼續執政的原因,則是一戰結果發生了改變,所以容克集團不需要他背鍋,同時因爲要考慮羅馬尼亞,南德意志以及東非等霍亨索倫家族統治國家的影響,所以威廉二世的價值很大。

德國和東非關係中,兩國皇室顯然起到了極爲重要的紐帶作用,而對於東非皇室的態度,顯然在德國隻手遮天的容克集團也不能忽視。

如今威廉二世和容克集團的關係,有些類似後世美國總統和軍工複合體的關係,區別在於,容克集團遠比所謂軍工複合體還要可怕,這也是容克集團能被稱之爲“怪物”的重要原因,畢竟美國內部還有其他利益集團可以和軍工複合體競爭,而容克在德國完全一家獨大。

而威廉二世看似權利很大,但他的政策已經完全無法左右這個可怕組織的發展,以前,容克貴族們集中皇帝身邊,但是隨着時代的發展,他們已經越來越不需要藉助這個皇帝爲自己謀取利益了。

容克集團掌握着軍隊,這也就意味着威廉二世實際上已經失去了對軍隊的絕對控制,在面對敵國和外部勢力的時候,他們或許還能團結和聽從威廉二世的指揮,但是,一旦德國內部出現了競爭者,他們就顯得很不穩定。

就比如阿道夫和他的德國民族黨,誰能給容克集團的利益分配更多,開出更多的籌碼,那容克就能倒向誰,而前世,阿道夫就滿足了容克集團的胃口。

不過,最後二者也算死得其所,前者飲彈自盡,後者也被蘇聯直接一鍋端掉,徹底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

面對,這樣一個擺脫控制的可怕集合體,威廉二世最終在心裡長嘆了口氣,無奈的對興登堡說道:“好吧,既然你們已經有了想法,那就這麼辦,不過我還是要警告你們,阿道夫看起來並不像一個容易被操控的傀儡,而且他也沒有任何經驗,這很有可能帶給德國災難。”

“我可不希望有一天德國因此崩塌,那對於我們所有人都不是一件好事。”

威廉二世畢竟是帝國皇帝,如果德國社會秩序崩潰,政府垮臺,那他的統治大概率也要到頭了,所以即便如今他對容克集團很不滿,可他只能依靠這個集團。

畢竟,再怎麼說德國皇室本身是這個集團的一員,現在容克集團還能夠接受霍亨索倫家族坐在皇帝寶座上,甚至能直接決定很多國家政策,這對於他們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

興登堡信誓旦旦的保證說:“請陛下放心,正如我之前所說,不管工黨,民主黨還是民族黨,他們都翻不了天,即便接下來我們大力扶持民族黨,來緩解國內的矛盾和社會問題,他們也不可能擺脫我們的控制。”

聽到這裡,威廉二世嘴角抽搐了一下,他現在有些幸災樂禍了,因爲那個叫阿道夫的民族黨黨魁,即便能夠上臺,他估計也和自己一樣享受到被容克集團所控制的尷尬處境。

(本章完)

第1147章 貿易繁榮第1045章 教育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1065章 黑人天堂第664章 隱藏的內部危機第105章 葡萄牙人第367章 鐵甲艦第1183章 撒哈拉鐵路第934章 兩步溝通第418章 學徒第868章 塵埃落定第67章 大臣路線第821章 裁軍第862章 後續第703章 有軌電車和東非電力發展機遇第646章 南方形勢第1499章 殺雞儆猴第1123章 東非的顧慮第280章 巴加莫約造船廠和文化戰爭第1547章 移民申請第10章 各國反應第1042章 工業反哺農業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1267章 成功的秘訣第825章 不同抉擇第192章 拆分研發部第404章 暴富第738章 雙方謀劃第1206章 “情同手足”第715章 短暫團聚第985章 第一大路橋第354章 電報第1532章 轉移文化資產第1189章 邀請第900章 “三部”建設第1071章 計劃尾聲第1473章 警示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第1096章 北部灣領地第306章 交接馬約特島第1252章 軍事安排第72章 菸草種植第1210章 三大艦隊第809章 事後第755章 攻守易勢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182章 抉擇第879章 軍方的重視第879章 軍方的重視第775章 紹奎第854章 美國人密謀第890章 鐵路建設第155章 沙俄移民的特殊待遇第316章 萊茵盾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1377章 賄賂第150章 投資和挑撥第1512章 維也納密謀第740章 古戰法第80章 農業第427章 赫爾曼親王號第948章 奪取馬尼拉第941章 “萊茵帝國”第849章 東非醫學第378章 有自己的路第901章 東非大運河計劃第423章 軍工推銷第1100章 莫斯塔爾水電站第987章 經濟危機和一五計劃第1008章 分析第180章 足球國度第1164章 爭議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356章 鐵路第35章 牛馬第352章 東印度洋的海上馬車伕第870章 前期工作第211章 “口袋”計劃第28章 “圈地運動”第1124章 軍隊家底第193章 夫妻交談第1177章 東非的“老朋友”第454章 軍演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1502章 雅利安人第330章 跑路第339章 加大投資第595章 鼓動第1134章 奧匈帝國內部爭議第1133章 最後的準備第123章 誘拐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91章 說明:請大家不要划走,一定要看完,第365章 詐騙式移民第380章 夜談第622章 索馬里漁業前景第1065章 黑人天堂第1072章 七大城市羣第747章 費特河戰役
第1147章 貿易繁榮第1045章 教育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1065章 黑人天堂第664章 隱藏的內部危機第105章 葡萄牙人第367章 鐵甲艦第1183章 撒哈拉鐵路第934章 兩步溝通第418章 學徒第868章 塵埃落定第67章 大臣路線第821章 裁軍第862章 後續第703章 有軌電車和東非電力發展機遇第646章 南方形勢第1499章 殺雞儆猴第1123章 東非的顧慮第280章 巴加莫約造船廠和文化戰爭第1547章 移民申請第10章 各國反應第1042章 工業反哺農業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1267章 成功的秘訣第825章 不同抉擇第192章 拆分研發部第404章 暴富第738章 雙方謀劃第1206章 “情同手足”第715章 短暫團聚第985章 第一大路橋第354章 電報第1532章 轉移文化資產第1189章 邀請第900章 “三部”建設第1071章 計劃尾聲第1473章 警示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第1096章 北部灣領地第306章 交接馬約特島第1252章 軍事安排第72章 菸草種植第1210章 三大艦隊第809章 事後第755章 攻守易勢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182章 抉擇第879章 軍方的重視第879章 軍方的重視第775章 紹奎第854章 美國人密謀第890章 鐵路建設第155章 沙俄移民的特殊待遇第316章 萊茵盾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1377章 賄賂第150章 投資和挑撥第1512章 維也納密謀第740章 古戰法第80章 農業第427章 赫爾曼親王號第948章 奪取馬尼拉第941章 “萊茵帝國”第849章 東非醫學第378章 有自己的路第901章 東非大運河計劃第423章 軍工推銷第1100章 莫斯塔爾水電站第987章 經濟危機和一五計劃第1008章 分析第180章 足球國度第1164章 爭議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356章 鐵路第35章 牛馬第352章 東印度洋的海上馬車伕第870章 前期工作第211章 “口袋”計劃第28章 “圈地運動”第1124章 軍隊家底第193章 夫妻交談第1177章 東非的“老朋友”第454章 軍演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1502章 雅利安人第330章 跑路第339章 加大投資第595章 鼓動第1134章 奧匈帝國內部爭議第1133章 最後的準備第123章 誘拐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91章 說明:請大家不要划走,一定要看完,第365章 詐騙式移民第380章 夜談第622章 索馬里漁業前景第1065章 黑人天堂第1072章 七大城市羣第747章 費特河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