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6章 對外標準輸出

第1486章 對外標準輸出

等到東非在玻利維亞的軍事基地正式落成,南美南部七國,包括玻利維亞,秘魯,智利,阿根廷,巴拉圭,烏拉圭,巴西,都將在東非的軍事輻射範圍之內。

單單是這七個國家的國土面積,就接近一千五百萬平方公里,幾乎佔據南美面積的絕大部分,比東非本土還要大一些,人口也有五六千萬之多,這還沒有考慮到東非影響比較深的委內瑞拉和哥倫比亞。

1929年,這兩個國家的人口之和,大約也有一千萬左右,委內瑞拉大約三百多萬,而哥倫比亞可能有七百萬,因此,東非能影響約七千萬人口的南美市場。

當然,這將近七千萬人口的市場,自然不是東非一家獨佔,其他國家也有份,比如,美國,英國,法國和德國,但是,東非肯定要佔最大的一份。

尤其是玻利維亞被東非控制以後,其他國家在南美幾乎不可能競爭的過東非,經濟勢力範圍加軍事輻射範圍,東非都已經在南美一家獨大,這也意味着美國的“門羅主義”失敗了一半。

美國門羅主義的口號是“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現在,東非強插一手,幾乎大半個南美,都很難再受美國的擺佈。

1904年,當時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宣稱,拉美國家“如果胡作非爲,或者軟弱無能,致使文明社會的聯繫全都鬆掉,那麼到頭來就需要有一個文明國家對它干涉,而美國不能忽視它在西半球的責任”。

這項主張被稱爲羅斯福推論,它也表明了美國政府進一步強化“門羅主義”,從而徹底將整個拉丁美洲視爲美國“後花園”的決心。

根據羅斯福推論,美國就可以直接干預和插手拉美國家的事務,並且成爲“拉美警察”。

但是,現在這條“門羅主義”新的補充內容,也就是羅斯福推論,基本上名存實亡,尤其是南美地區,主要國家未來的走向,更重要的是看東非的臉色。

任何違背東非政府意願,或者陽奉陰違的南美國家,他們在國際事務參與和選擇上,如果不考慮和順應東非的態度,那東非的“鐵拳”,顯然比美國的言語威脅更有威懾力。

而美國的勢力則進一步退縮到巴拿馬運河在內的北部地區,也就是北美。

……

萊茵市。

玻利維亞成爲東非的半殖民地,對於萊茵帝國政府而言,可謂是一個巨大的勝利,東非政府爲此舉行了專門的會議,以圖進一步加強帝國對南美市場資源的控制。

東非商務部部長漢斯萊頓興奮的說道:“通過這次玻利維亞和巴拉圭戰爭,南美大部分地區,都將籠罩在帝國經濟版圖之內,讓我們同其他列強對南美市場的競爭中,處於優勢地位。”

“這將爲帝國開拓至少千萬級別人口的新市場,有效緩解如今帝國所面對國際工業產量過剩的危機。”

“我建議,立刻開啓和玻利維亞等國家新一輪的經濟合作,輸出帝國的技術標準,至少在烏拉圭,巴拉圭,玻利維亞三國,率先將他們的交通,能源,工業,農業等和帝國市場接軌。”

鐵道部自然對此大爲支持,威爾斯說道:“如今,我們已經立項了亞松森—利馬鐵路,但是,這遠遠不夠,過去南美地區的鐵路,幾乎以英國和美國標準爲主。”

“而帝國在鐵路標準對外輸出上,不盡人意,除了我們的殖民地以外,主要是北非和西非的一些國家,完全採納帝國標準,其他地區和國家只有零星分佈。”

其他地區和國家,主要指的就是遠東帝國,中東,達爾馬提亞等,這些地區和國家,雖然也有東非建設的鐵路,但卻並非主流。

就比如遠東帝國,其鐵路總里程,大約爲一萬四千公里,而按照東非標準建設的鐵路僅有三百多公里長的膠徐鐵路。

膠徐鐵路建設於一戰時期,因爲此前,汴洛鐵路,並且計劃併入隴海線,而當時開封到徐州的鐵路已經在建,並且終點選在海州,膠州市政府和商業人士出於自身利益考慮,於是集資籌建了膠徐鐵路。

同時,這條鐵路和東非本土鐵路還有一個重要的不同點,那就是膠徐鐵路嚴格意義上屬於“三軌鐵路”,多加了一條鐵軌,從而在可以運行東非機車的基礎上,兼容標準軌距。

中東地區的東非標準鐵路,典型當屬巴格達—巴士拉鐵路,這條鐵路倒是嚴格按照東非標準設計,但是巴士拉鐵路建設之初,就是爲了不和柏林—巴格達鐵路並軌,否則當時英國根本不可能允許這條鐵路建成。

當然,東非也傾向於不讓巴格達鐵路和巴士拉鐵路貫通,畢竟東非也不樂意德國將勢力延伸到波斯灣沿岸。

至於達爾馬提亞王國鐵路,就完全是一筆爛賬了,當時奧匈帝國政府對達爾馬提亞並不重視,並無鐵路建設計劃,加上奧匈帝國本身鐵路系統就比較混亂,所以讓東非企業鑽了空子。

這些鐵路建設,無疑都對區域鐵路影響有限,就比如達爾馬提亞鐵路,未來如果奧匈帝國能一直維持下去的話,必然會逐步統一國內的鐵路標準。

膠徐鐵路未來則要遠東帝國政府的態度,雖然是一條寬軌鐵路,但是同時兼容標準軌距,是否拆除和改造,也不是東非能決定的。

事實上,東非一直都對在遠東帝國建設鐵路並不上心,膠徐鐵路能完工,主要是兩國民間合作,如果東非政府下場的話,那早在上個世紀就推動淮海地區的鐵路建設了,而不是一直等到一戰時期,纔在遠東帝國建設一條只有三百多公里的膠徐鐵路。

當然,東非鐵路標準的對外輸出,也並非只有這麼一點成績,比如東非的殖民地,必然完全和本土接軌。

除此外,阿比西尼亞帝國,達爾富爾,南德意志王國,比屬剛果,這幾個地區和國家,別看數量不多,但是他們的面積可不小。

阿比西尼亞帝國雖然只有二十多萬平方公里,但是人口卻高達一千多萬,達爾富爾的面積接近六十萬平方公里,南德意志王國更是有近兩百萬平方公里國土,比屬剛果也有二十多萬平方公里。

單單是這四個國家和地區的面積,大約就三百多萬平方公里,且他們的鐵路標準完全按照東非標準建設。 算上東非本土和殖民地,以及其他地區,也就是說東非鐵路標準,覆蓋的面積大約爲兩千多萬平方公里。

同時,隨着東非國力的日益強盛,東非對外鐵路標準輸出,依舊呈現上升趨勢,就比如中東,北非,西非,南美這些地區,近些年都在增長。

不過,威爾斯顯然並不滿足於此,他說道:“帝國鐵路標準,如今和英國標準,差距依舊很大,而現在正是我們搶佔國際市場的良機,尤其是在帝國鐵路技術,領先國際的狀態下,我們更應該加快對外鐵路技術的輸出。”

“尤其是南美洲這種鐵路標準比較混亂,且鐵路線路比較少的國家,只要我們能把握這次機會,未來就可以佔據大量市場。”

南美洲各國,除了阿根廷以外,大部分國家的鐵路建設極其落後,就比如玻利維亞。

其國內鐵路僅有兩千多公里,而且多爲窄軌和米軌,連軌距都不統一,而且本就稀缺的鐵路,基本分佈在西部。

要知道光是東非準備建設的亞松森—利馬鐵路,在玻利維亞境內長度就接近一千公里,這條鐵路完工,就約等於現在玻利維亞全國鐵路的一半,而東非後續在玻利維亞,顯然不僅僅只建設這一條鐵路。

就比如玻利維亞的鐵礦區,位於和巴西接壤的東北部,後續東非肯定會單獨建設一條鐵路線,對當地資源進行開發。

除此外,亞松森—利馬鐵路,覆蓋巴拉圭,玻利維亞和秘魯三個國家,而智利這個礦產大國,東非怎麼可能會忽視,所以未來,東非必然要主導建設一條玻利維亞和智利的鐵路,加強和智利的貿易和聯繫。

這三條鐵路建設完工後,東非標準鐵路,就將徹底超過現在玻利維亞鐵路總里程,成爲玻利維亞鐵路的主流。

而這三條鐵路,還不是東非政府對玻利維亞鐵路規劃的全部,威爾斯說道:“在政府的預期裡,玻利維亞經濟,未來要和帝國接軌。”

“而這也就意味着,玻利維亞的經濟重心,從西部太平洋方向,向東部轉移,而玻利維亞東部,本身地形開闊,適合鐵路等交通建設。”

“玻利維亞從地圖上看來很小,但它的實際面積,卻也有一百萬平方公里,這幾乎和東非高原相當,比世界上許多國家都要大的多,加上玻利維亞本身處在南美腹地,和多國接壤,所以,玻利維亞的鐵路市場潛力巨大。”

玻利維亞,巴拉圭在地圖上確實很容易給人造成一種錯覺,那就是國土面積小,但這是因爲參照物形成的視覺差異。

不提阿根廷,巴西這些大國,就是秘魯的國土都有一百多萬平方公里,智利地形狹長,卻也有七十多萬平方公里,在這些國家的襯托下,玻利維亞和巴拉圭看起來不大。

可就算巴拉圭,它的面積也就比法國小了幾萬平方公里,巴拉圭四十八萬平方公里,而法國也就五十萬平方公里出頭,玻利維亞一百萬平方公里面積,放在歐洲,更是絕對算的國土面積大國,僅在蘇聯之後。

一百萬平方公里,就已經比兩個黃淮海大平原還要大。

所以威爾斯說道:“只要能夠利用好,玻利維亞和巴拉圭,在南美腹地形成一個統一標準的鐵路網,這對於加強帝國和南美各國的貿易,大有好處。”

“尤其是如今,世界經濟危機形勢下,這有利於我國鐵路和鋼鐵等行業的對外出口工作開展,從而拉動帝國經濟突出重圍。”

“而且,南美市場是一個快速發展的新興市場,它的潛力遠不止於此,隨着日後開發和人口增長,將成爲帝國經濟穩固的雙翼之一。”

東非的全球戰略中也有“雙翼齊飛”設想,這個雙翼有兩種解釋,一個是指印度洋和南大西洋,第二種解釋則是南洋和南美,這些年東非的軍事和經濟擴張也證明了東非在這方面的努力。

弗里德里希皇儲對威爾斯和漢斯萊頓的提議表示了認同:“南美對帝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在當下,新一輪世界性經濟危機爆發的大背景下。”

“除了戰爭以外,各國很難向外開拓新的戰爭,此前,我們參與巴拉圭和玻利維亞的戰爭就是如此,這場戰爭,打開了我們在經濟危機中突圍的一個缺口。”

“不過,想要保證勝利果實,也要防止其他國家的反撲,尤其是美國和英國,如今,美國雖然經濟崩潰,但這也意味着美國很有可能變得危險。”

這並非危言聳聽,畢竟從以往的經驗來看,尤其是那些工業國,他們在應對經濟危機的時候,有很大概率走向軍事擴張道路。

前世,美國最終依靠改革,還有二戰的機遇最終平穩落地,但是誰能保證本時空,美國國內不會走向戰爭的歧途,尤其是在東非現在強行瓜分掉南美市場之後,這必然會讓美國經濟比前世更加困難。

美國尚且如此,世界其他各國就更不用多說了,東非現在能夠獨善其身的一個原因,就在於一戰後,不斷蠶食和開拓新的經濟勢力範圍,配合本國經濟調整,才勉強不受影響。

之所以,拿美國和東非對比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就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東非的國際形象而言,東非明顯是一個更有“侵略性”,更“野蠻”的國家,而美國現在還真就是“白蓮花”。

所以,如果不是此前東非的提前調整,而美國和東非同時爆發經濟危機的話,那其他國家恐怕更願意相信東非會發動戰爭,從而轉嫁危機。

弗里德里希接着說道:“現在,我們已經奠定了在南美市場的優勢,應該乘勝追擊,從而徹底讓玻利維亞,在經濟,交通,軍事等等領域,成爲帝國的附庸,所以,政府要加快制定,玻利維亞的經濟開發政策。其中,鐵路建設和軍事部署放在首位,加快對南美市場的開發。”

羊毛出在羊身上,東非對玻利維亞接下來的經濟建設,必然要玻利維亞承擔大部分,至於玻利維亞沒錢這個問題,也不需要過多考慮,畢竟玻利維亞本身就是一個礦產資源豐富的國家。

(本章完)

第860章 克利夫蘭總統的糾結第1533章 施瓦本省第884章 深入合作第1145章 機遇第1022章 南德意志王國第1527章 德國兩黨戰爭第1212章 奔向自由世界第1337章 麥哲倫海峽第446章 災情第1488章 高速發展第473章 新總督的煩惱第1386章 萊茵盾國際化第1037章 電氣化第689章 心態失衡第615章 交流電第1356章 歐洲大流感第877章 合作辦學第420章 安若泰山第360章 安排第960章 開闢新市場第463章 站隊第854章 美國人密謀第70章 蒙巴薩第968章 分歧第1053章 波斯灣第624章 要人第1047章 奧匈海軍求助第1415章 貝尼託的隱忍第1173章 結下樑子第317章 《東埃邊界劃定協議》第736章 第九旅第1183章 撒哈拉鐵路第556章 氣吐血第385章 煽動第350章 非洲新玩家第1181章 產業衝擊第14章 王國的野心第1070章 法德相爭第1398章 歐洲共識第825章 不同抉擇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691章 南非形勢第284章 連環計第1049章 農業危機第851章 前往莫桑比克第24章 籌措資金第1207章 法爾塔新區第627章 特別行政市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第1200章 電氣化第309章 私人特工組織第430章 客人第1501章 亞丁灣駐軍第1030章 加入海軍競賽第714章 伊林加第1030章 加入海軍競賽第693章 再次獨立!第672章 危與機第205章 別說沒給你機會啊!第1539章 中東第1403章 歹毒計劃第526章 文明燈塔第296章 拿下威尼斯第1242章 “非法”辦學第976章 開始第620章 步步爲營第632章 前往歐洲第1551章 交涉第810章 海岸線第1362章 醫療產業第1376章 地下組織第1283章 要命的氣候第529章 申請回國第1511章 聲吶第326章 “中央運河”工程第1251章 二手艦隊第468章 西南非洲第1089章 最終圖謀波斯灣第838章 鋼鐵“怪物”第1086章 以法國爲底線第287章 西逃第1470章 巴拉圭動員第104章 飲食第1203章 車展第1006章 英日兩國動作第170章 第一百六十八 購物第1069章 德國討論第805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第146章 農業研究所第1279章 溫斯頓的計劃第1153章 雷霆手段第356章 鐵路第886章 落後產業轉移第842章 優勢互補第340章 淮海經濟區第1492章 贊比西河改造工程第1102章 備戰第1015章 市場第12章 戰場間隙第268章 “愛國者”牛肉土豆罐頭
第860章 克利夫蘭總統的糾結第1533章 施瓦本省第884章 深入合作第1145章 機遇第1022章 南德意志王國第1527章 德國兩黨戰爭第1212章 奔向自由世界第1337章 麥哲倫海峽第446章 災情第1488章 高速發展第473章 新總督的煩惱第1386章 萊茵盾國際化第1037章 電氣化第689章 心態失衡第615章 交流電第1356章 歐洲大流感第877章 合作辦學第420章 安若泰山第360章 安排第960章 開闢新市場第463章 站隊第854章 美國人密謀第70章 蒙巴薩第968章 分歧第1053章 波斯灣第624章 要人第1047章 奧匈海軍求助第1415章 貝尼託的隱忍第1173章 結下樑子第317章 《東埃邊界劃定協議》第736章 第九旅第1183章 撒哈拉鐵路第556章 氣吐血第385章 煽動第350章 非洲新玩家第1181章 產業衝擊第14章 王國的野心第1070章 法德相爭第1398章 歐洲共識第825章 不同抉擇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691章 南非形勢第284章 連環計第1049章 農業危機第851章 前往莫桑比克第24章 籌措資金第1207章 法爾塔新區第627章 特別行政市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第1200章 電氣化第309章 私人特工組織第430章 客人第1501章 亞丁灣駐軍第1030章 加入海軍競賽第714章 伊林加第1030章 加入海軍競賽第693章 再次獨立!第672章 危與機第205章 別說沒給你機會啊!第1539章 中東第1403章 歹毒計劃第526章 文明燈塔第296章 拿下威尼斯第1242章 “非法”辦學第976章 開始第620章 步步爲營第632章 前往歐洲第1551章 交涉第810章 海岸線第1362章 醫療產業第1376章 地下組織第1283章 要命的氣候第529章 申請回國第1511章 聲吶第326章 “中央運河”工程第1251章 二手艦隊第468章 西南非洲第1089章 最終圖謀波斯灣第838章 鋼鐵“怪物”第1086章 以法國爲底線第287章 西逃第1470章 巴拉圭動員第104章 飲食第1203章 車展第1006章 英日兩國動作第170章 第一百六十八 購物第1069章 德國討論第805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第146章 農業研究所第1279章 溫斯頓的計劃第1153章 雷霆手段第356章 鐵路第886章 落後產業轉移第842章 優勢互補第340章 淮海經濟區第1492章 贊比西河改造工程第1102章 備戰第1015章 市場第12章 戰場間隙第268章 “愛國者”牛肉土豆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