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6章 對外標準輸出
等到東非在玻利維亞的軍事基地正式落成,南美南部七國,包括玻利維亞,秘魯,智利,阿根廷,巴拉圭,烏拉圭,巴西,都將在東非的軍事輻射範圍之內。
單單是這七個國家的國土面積,就接近一千五百萬平方公里,幾乎佔據南美面積的絕大部分,比東非本土還要大一些,人口也有五六千萬之多,這還沒有考慮到東非影響比較深的委內瑞拉和哥倫比亞。
1929年,這兩個國家的人口之和,大約也有一千萬左右,委內瑞拉大約三百多萬,而哥倫比亞可能有七百萬,因此,東非能影響約七千萬人口的南美市場。
當然,這將近七千萬人口的市場,自然不是東非一家獨佔,其他國家也有份,比如,美國,英國,法國和德國,但是,東非肯定要佔最大的一份。
尤其是玻利維亞被東非控制以後,其他國家在南美幾乎不可能競爭的過東非,經濟勢力範圍加軍事輻射範圍,東非都已經在南美一家獨大,這也意味着美國的“門羅主義”失敗了一半。
美國門羅主義的口號是“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現在,東非強插一手,幾乎大半個南美,都很難再受美國的擺佈。
1904年,當時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宣稱,拉美國家“如果胡作非爲,或者軟弱無能,致使文明社會的聯繫全都鬆掉,那麼到頭來就需要有一個文明國家對它干涉,而美國不能忽視它在西半球的責任”。
這項主張被稱爲羅斯福推論,它也表明了美國政府進一步強化“門羅主義”,從而徹底將整個拉丁美洲視爲美國“後花園”的決心。
根據羅斯福推論,美國就可以直接干預和插手拉美國家的事務,並且成爲“拉美警察”。
但是,現在這條“門羅主義”新的補充內容,也就是羅斯福推論,基本上名存實亡,尤其是南美地區,主要國家未來的走向,更重要的是看東非的臉色。
任何違背東非政府意願,或者陽奉陰違的南美國家,他們在國際事務參與和選擇上,如果不考慮和順應東非的態度,那東非的“鐵拳”,顯然比美國的言語威脅更有威懾力。
而美國的勢力則進一步退縮到巴拿馬運河在內的北部地區,也就是北美。
……
萊茵市。
玻利維亞成爲東非的半殖民地,對於萊茵帝國政府而言,可謂是一個巨大的勝利,東非政府爲此舉行了專門的會議,以圖進一步加強帝國對南美市場資源的控制。
東非商務部部長漢斯萊頓興奮的說道:“通過這次玻利維亞和巴拉圭戰爭,南美大部分地區,都將籠罩在帝國經濟版圖之內,讓我們同其他列強對南美市場的競爭中,處於優勢地位。”
“這將爲帝國開拓至少千萬級別人口的新市場,有效緩解如今帝國所面對國際工業產量過剩的危機。”
“我建議,立刻開啓和玻利維亞等國家新一輪的經濟合作,輸出帝國的技術標準,至少在烏拉圭,巴拉圭,玻利維亞三國,率先將他們的交通,能源,工業,農業等和帝國市場接軌。”
鐵道部自然對此大爲支持,威爾斯說道:“如今,我們已經立項了亞松森—利馬鐵路,但是,這遠遠不夠,過去南美地區的鐵路,幾乎以英國和美國標準爲主。”
“而帝國在鐵路標準對外輸出上,不盡人意,除了我們的殖民地以外,主要是北非和西非的一些國家,完全採納帝國標準,其他地區和國家只有零星分佈。”
其他地區和國家,主要指的就是遠東帝國,中東,達爾馬提亞等,這些地區和國家,雖然也有東非建設的鐵路,但卻並非主流。
就比如遠東帝國,其鐵路總里程,大約爲一萬四千公里,而按照東非標準建設的鐵路僅有三百多公里長的膠徐鐵路。
膠徐鐵路建設於一戰時期,因爲此前,汴洛鐵路,並且計劃併入隴海線,而當時開封到徐州的鐵路已經在建,並且終點選在海州,膠州市政府和商業人士出於自身利益考慮,於是集資籌建了膠徐鐵路。
同時,這條鐵路和東非本土鐵路還有一個重要的不同點,那就是膠徐鐵路嚴格意義上屬於“三軌鐵路”,多加了一條鐵軌,從而在可以運行東非機車的基礎上,兼容標準軌距。
中東地區的東非標準鐵路,典型當屬巴格達—巴士拉鐵路,這條鐵路倒是嚴格按照東非標準設計,但是巴士拉鐵路建設之初,就是爲了不和柏林—巴格達鐵路並軌,否則當時英國根本不可能允許這條鐵路建成。
當然,東非也傾向於不讓巴格達鐵路和巴士拉鐵路貫通,畢竟東非也不樂意德國將勢力延伸到波斯灣沿岸。
至於達爾馬提亞王國鐵路,就完全是一筆爛賬了,當時奧匈帝國政府對達爾馬提亞並不重視,並無鐵路建設計劃,加上奧匈帝國本身鐵路系統就比較混亂,所以讓東非企業鑽了空子。
這些鐵路建設,無疑都對區域鐵路影響有限,就比如達爾馬提亞鐵路,未來如果奧匈帝國能一直維持下去的話,必然會逐步統一國內的鐵路標準。
膠徐鐵路未來則要遠東帝國政府的態度,雖然是一條寬軌鐵路,但是同時兼容標準軌距,是否拆除和改造,也不是東非能決定的。
事實上,東非一直都對在遠東帝國建設鐵路並不上心,膠徐鐵路能完工,主要是兩國民間合作,如果東非政府下場的話,那早在上個世紀就推動淮海地區的鐵路建設了,而不是一直等到一戰時期,纔在遠東帝國建設一條只有三百多公里的膠徐鐵路。
當然,東非鐵路標準的對外輸出,也並非只有這麼一點成績,比如東非的殖民地,必然完全和本土接軌。
除此外,阿比西尼亞帝國,達爾富爾,南德意志王國,比屬剛果,這幾個地區和國家,別看數量不多,但是他們的面積可不小。
阿比西尼亞帝國雖然只有二十多萬平方公里,但是人口卻高達一千多萬,達爾富爾的面積接近六十萬平方公里,南德意志王國更是有近兩百萬平方公里國土,比屬剛果也有二十多萬平方公里。
單單是這四個國家和地區的面積,大約就三百多萬平方公里,且他們的鐵路標準完全按照東非標準建設。 算上東非本土和殖民地,以及其他地區,也就是說東非鐵路標準,覆蓋的面積大約爲兩千多萬平方公里。
同時,隨着東非國力的日益強盛,東非對外鐵路標準輸出,依舊呈現上升趨勢,就比如中東,北非,西非,南美這些地區,近些年都在增長。
不過,威爾斯顯然並不滿足於此,他說道:“帝國鐵路標準,如今和英國標準,差距依舊很大,而現在正是我們搶佔國際市場的良機,尤其是在帝國鐵路技術,領先國際的狀態下,我們更應該加快對外鐵路技術的輸出。”
“尤其是南美洲這種鐵路標準比較混亂,且鐵路線路比較少的國家,只要我們能把握這次機會,未來就可以佔據大量市場。”
南美洲各國,除了阿根廷以外,大部分國家的鐵路建設極其落後,就比如玻利維亞。
其國內鐵路僅有兩千多公里,而且多爲窄軌和米軌,連軌距都不統一,而且本就稀缺的鐵路,基本分佈在西部。
要知道光是東非準備建設的亞松森—利馬鐵路,在玻利維亞境內長度就接近一千公里,這條鐵路完工,就約等於現在玻利維亞全國鐵路的一半,而東非後續在玻利維亞,顯然不僅僅只建設這一條鐵路。
就比如玻利維亞的鐵礦區,位於和巴西接壤的東北部,後續東非肯定會單獨建設一條鐵路線,對當地資源進行開發。
除此外,亞松森—利馬鐵路,覆蓋巴拉圭,玻利維亞和秘魯三個國家,而智利這個礦產大國,東非怎麼可能會忽視,所以未來,東非必然要主導建設一條玻利維亞和智利的鐵路,加強和智利的貿易和聯繫。
這三條鐵路建設完工後,東非標準鐵路,就將徹底超過現在玻利維亞鐵路總里程,成爲玻利維亞鐵路的主流。
而這三條鐵路,還不是東非政府對玻利維亞鐵路規劃的全部,威爾斯說道:“在政府的預期裡,玻利維亞經濟,未來要和帝國接軌。”
“而這也就意味着,玻利維亞的經濟重心,從西部太平洋方向,向東部轉移,而玻利維亞東部,本身地形開闊,適合鐵路等交通建設。”
“玻利維亞從地圖上看來很小,但它的實際面積,卻也有一百萬平方公里,這幾乎和東非高原相當,比世界上許多國家都要大的多,加上玻利維亞本身處在南美腹地,和多國接壤,所以,玻利維亞的鐵路市場潛力巨大。”
玻利維亞,巴拉圭在地圖上確實很容易給人造成一種錯覺,那就是國土面積小,但這是因爲參照物形成的視覺差異。
不提阿根廷,巴西這些大國,就是秘魯的國土都有一百多萬平方公里,智利地形狹長,卻也有七十多萬平方公里,在這些國家的襯托下,玻利維亞和巴拉圭看起來不大。
可就算巴拉圭,它的面積也就比法國小了幾萬平方公里,巴拉圭四十八萬平方公里,而法國也就五十萬平方公里出頭,玻利維亞一百萬平方公里面積,放在歐洲,更是絕對算的國土面積大國,僅在蘇聯之後。
一百萬平方公里,就已經比兩個黃淮海大平原還要大。
所以威爾斯說道:“只要能夠利用好,玻利維亞和巴拉圭,在南美腹地形成一個統一標準的鐵路網,這對於加強帝國和南美各國的貿易,大有好處。”
“尤其是如今,世界經濟危機形勢下,這有利於我國鐵路和鋼鐵等行業的對外出口工作開展,從而拉動帝國經濟突出重圍。”
“而且,南美市場是一個快速發展的新興市場,它的潛力遠不止於此,隨着日後開發和人口增長,將成爲帝國經濟穩固的雙翼之一。”
東非的全球戰略中也有“雙翼齊飛”設想,這個雙翼有兩種解釋,一個是指印度洋和南大西洋,第二種解釋則是南洋和南美,這些年東非的軍事和經濟擴張也證明了東非在這方面的努力。
弗里德里希皇儲對威爾斯和漢斯萊頓的提議表示了認同:“南美對帝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在當下,新一輪世界性經濟危機爆發的大背景下。”
“除了戰爭以外,各國很難向外開拓新的戰爭,此前,我們參與巴拉圭和玻利維亞的戰爭就是如此,這場戰爭,打開了我們在經濟危機中突圍的一個缺口。”
“不過,想要保證勝利果實,也要防止其他國家的反撲,尤其是美國和英國,如今,美國雖然經濟崩潰,但這也意味着美國很有可能變得危險。”
這並非危言聳聽,畢竟從以往的經驗來看,尤其是那些工業國,他們在應對經濟危機的時候,有很大概率走向軍事擴張道路。
前世,美國最終依靠改革,還有二戰的機遇最終平穩落地,但是誰能保證本時空,美國國內不會走向戰爭的歧途,尤其是在東非現在強行瓜分掉南美市場之後,這必然會讓美國經濟比前世更加困難。
美國尚且如此,世界其他各國就更不用多說了,東非現在能夠獨善其身的一個原因,就在於一戰後,不斷蠶食和開拓新的經濟勢力範圍,配合本國經濟調整,才勉強不受影響。
之所以,拿美國和東非對比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就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東非的國際形象而言,東非明顯是一個更有“侵略性”,更“野蠻”的國家,而美國現在還真就是“白蓮花”。
所以,如果不是此前東非的提前調整,而美國和東非同時爆發經濟危機的話,那其他國家恐怕更願意相信東非會發動戰爭,從而轉嫁危機。
弗里德里希接着說道:“現在,我們已經奠定了在南美市場的優勢,應該乘勝追擊,從而徹底讓玻利維亞,在經濟,交通,軍事等等領域,成爲帝國的附庸,所以,政府要加快制定,玻利維亞的經濟開發政策。其中,鐵路建設和軍事部署放在首位,加快對南美市場的開發。”
羊毛出在羊身上,東非對玻利維亞接下來的經濟建設,必然要玻利維亞承擔大部分,至於玻利維亞沒錢這個問題,也不需要過多考慮,畢竟玻利維亞本身就是一個礦產資源豐富的國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