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章 美食節

東非軍事顧問團連同援助奧蘭治人的軍事物資被一起送往奧蘭治自由邦,畢竟東非軍事顧問團明面上的身份是奧蘭治人求購武器的奧匈帝國售後人員。

這武器售後是很正常的操作,所以符合國際軍火貿易程序,也方便東非插手這次奧蘭治自由邦內亂。

要是真打着東非旗號到奧蘭治自由邦那雙方顏面就不好看了,雖然英國人和德蘭士瓦人知道東非肯定會進來當攪屎棍,但是隻要不掀開這遮羞布,大家還是表面“朋友”。

在東非外圍水深火熱的時候,第一鎮市卻在舉行東非第一屆全國美食節,和奧蘭治自由邦的戰火紛飛形成鮮明對比。

這好在東非沒有新聞聯播,要不然肯定會拿來對比一下,當然,東非沒有新聞聯播,報紙還是不缺的,所以肯定會出個版面來宣傳一下這次美食節。

“根據去年各個分賽區經驗,這美食相關的報道,我們應該側重於內羅畢市,東非人在吃這方面是最講究的,而內羅畢市是整個東非嘴最刁,對美食最挑剔的地區,所以我們這期報紙要給內羅畢市多一些量。”東非新聞社社長馬克對手下人吩咐道。

“社長,你放心好了,這些我們都明白,畢竟內羅畢市很多移民都是來自奧匈帝國威尼斯地區的,還有遠東地區移民,雙方對食物的追求各有千秋,這在全國範圍都是出名的,我們肯定會上心一些!”

馬克社長作爲一個地地道道的薩克森裔很是認同這一點,因爲德意志人在美食這方面太過粗糙,沒有什麼天賦。

“嗯,萊昂說的不錯,意大利人對食材更挑剔,而且講究手法和程序,同時不願意接受對傳統意大利美食的改良,而遠東人對食材的追求很注重新鮮度,同時追求豐富的口感,做法衆多,我們東非在飲食領域看似三家分立,實際上是兩強爭霸。”

三家分立,自然是加上了德意志餐飲,不過德意志餐飲很匱乏,尤其是在19世紀,至於著名的德意志香腸,肉腸平民一般消費不起,更多是混着素食的雜碎香腸,那味道上就差許多,不過對於沒吃過什麼好東西的德意志平民來說已經很不錯了。

德意志醃酸菜倒是很出名,但是東非人不好這口,畢竟酸菜用來開胃不錯,可東非在熱帶,新鮮果蔬一年四季供應不斷,有了更好的選擇,酸菜的需求量就很小了,不過也有人會照着傳統醃製酸菜,偶爾改改口味也是不錯的。

總而言之,德意志餐飲根本無法同意大利亦或者是遠東地區餐飲競爭,當然,造就這一特點的重要原因在於東非的意大利移民很多來自威尼斯地區。

威尼斯地區算是意大利比較富裕的區域,而且是地中海地區傳統的商業中心,還處在意大利波河平原附近,北部又有阿爾卑斯山脈,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威尼斯是什麼都不缺,就算缺也可以進口。

所以威尼斯地區的民衆生活水平比德意志還有遠東要強一些,要不是戰爭,沒有人會選擇背井離鄉到東非發展。

馬克接着說道:“這次美食節,是一個很好的新聞素材,配合南方奧蘭治自由邦衝突,這個月我們的報紙銷量應該不錯,所以大家積極一點。”

東非國內不缺乏新聞,但是像全國美食節,這種全國性的比賽類社會活動很少見,這也是馬克積極促進這次美食節宣傳的重要原因。

“好了,散會!”馬克說道。

接下來東非新聞社的記者們開始行動,比賽終點站設在第一鎮市,所以還是很方便的。

今天是星期日,所以街上的人很多,大家平時都忙於工作,趁着休息日自然要陪着家人進行逛街等活動。

“比賽第一場的課題是使用官方提供的食材,具體內容不限,發揮各位參賽者的實力,做出自己的拿手菜,然後由各位評委和市民來進行評價。”主持人宣佈道。比賽就在聖安東尼奧大街街頭,所以前來圍觀的人不少,至於現場有警察維護秩序,防止出現踩踏事故。

“羅爾斯先生,你是內羅畢市賽場的獲勝者,這一屆美食節的熱門奪冠人選之一,請問您今天要做什麼食物?”東非新聞社記者洛克斯問道。

羅爾斯回答道:“因爲官方提供食材的原因,這讓我的選擇性少了一些,不過官方提供的食材還是很多的,這就有更多的選擇餘地,這裡有新鮮的牛肉,我打算以這些牛肉爲基底,配合胡蘿蔔,洋蔥,各種香料和佐料製作一道牛肉湯。”

“那您認爲今天哪位選手對您的威脅最大?”

“瓦爾先生。”羅爾斯不假思索的回答道。

“據我所知,瓦爾先生也很擅長意大利餐,你們都來自威尼斯地區,爲什麼會認爲他是伱最大的威脅?”

“就是因爲他和我都來自威尼斯,所以我們的菜品相似性可能最大,所以我把他放在第一位。”羅爾斯說出了自己的理由。

“嗯,瓦爾先生是蒙巴薩市賽區的獲勝者之一,他的實力應該也是很強勁的。”洛克斯記者認同了羅爾斯的說法。

因爲內羅畢雖然是東非出名的“吃貨”城市,但是蒙巴薩和達累斯薩拉姆市選手的實力也一定不會差。

一方面,蒙巴薩和達累斯薩拉姆市是東非兩個經濟頭部地區,在各個領域都基本不存在短板,這一點在餐飲行業更是展現的淋漓盡致。

蒙巴薩和達累斯薩拉姆市作爲東非對外經濟的窗口,外來人員也最多,各種餐館和賓館衆多,餐飲行業在整個東非對於其他城市都屬於斷檔性的存在。

在這兩個城市,中餐,法餐,意大利餐,印餐,阿拉伯餐……世界主流餐食都可以找到。

所以真評選東非的美食之城,那肯定在蒙巴薩市和達累斯薩拉姆市之中選出,而內羅畢市出名的其實是吃貨,所以內羅畢市更適合出評委。

另一方面,蒙巴薩和達累斯薩拉姆市在人口數量方面和內羅畢就不是一個量級的,能和蒙巴薩,達累斯薩拉姆市相比較的只有姆貝亞市。

至於內羅畢市的紡織業,在蒙巴薩和達累斯薩拉姆市也存在,而且這兩個城市還有其他產業。

人口多,相對的競爭也就更大,加上蒙巴薩和達累斯薩拉姆市經濟活力也比內羅畢強,所以兩市的餐飲行業要強於內羅畢市。

至於深處內陸的姆貝亞市,在餐飲方面和其他三市相比就差了很多,反倒是東非未來科技城索加市還有首都第一鎮市可以與之比較。

索加市收入高,消費能力強,同時東非政府亦或者說恩斯特重視專業人才的待遇,而第一鎮市作爲東非首都在這方面也不可能差。

第184章 談判第82章 麪粉廠第691章 南非形勢第53章 土豆種植第1086章 以法國爲底線第428章 談論第1105章 第一百二十七 雜交水稻第1197章 老天爺賞飯吃第1273章 尼古拉二世下臺第863章 三縱三橫第613章 工作報告第1114章 抉擇第1178章 萊茵市弊端第879章 軍方的重視第130章 入侵第389章 易手第1285章 挖坑第876章 白麪閻羅第1453章 國民經濟第1428章 金融產業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823章 西海岸開發第313章 盜版“斯圖加特”第1299章 喀山國庫劫案第1349章 犧牲第604章 民不聊生第1347章 危機意識第882章 出口第332章 稻種第502章 蘭芳海外省第129章 西北將戰第926章 機耕路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606章 後悔第1374章 波斯第362章 第一鐵路總體設想第741章 殺戮機器“馬克沁”第1375章 《東波友好互助條約》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321章 基圖伊煤礦第1196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鍊鋁廠第1432章 美泉宮談話第1035章 二五計劃第543章 南琉球羣島第526章 文明燈塔第622章 索馬里漁業前景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391章 羊入虎口第306章 交接馬約特島第428章 談論第256章 意大利“難民”接收第639章 不對等交易第823章 西海岸開發第992章 入籍第1340章 準備干預歐洲戰爭第813章 馬達加斯加島第197章 建議第486章 外交打壓第986章 農民進城第1206章 “情同手足”第830章 蓄水池第1037章 電氣化第1028章 1904年經濟狀況第1050章 伊林加市工業探索第436章 惡意競爭第905章 “阿司匹林”第335章 生豬養殖第1152章 黑幫第538章 霍亨索倫版“非洲刮分計劃”第639章 不對等交易第560章 記者會第406章 黑色產業鏈第1251章 二手艦隊第1385章 年末經濟會議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第694章 訛詐第851章 前往莫桑比克第199章 結款第993章 東方省的強省會戰略第555章 羞辱第1195章 新能源城市第425章 擴大市場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1438章 會議召開第1192章 鋼鐵森林第729章 正式宣戰第880章 安哥拉農業第1224章 收網第1008章 分析第357章 索加第660章 貿易和產業第1338章 政治互信第1429章 潛在危機第340章 淮海經濟區第1406章 糧食安全第303章 馬拉維湖重工業區第993章 東方省的強省會戰略第264章 威尼斯大逃亡第834章 1890年各國鐵路情況
第184章 談判第82章 麪粉廠第691章 南非形勢第53章 土豆種植第1086章 以法國爲底線第428章 談論第1105章 第一百二十七 雜交水稻第1197章 老天爺賞飯吃第1273章 尼古拉二世下臺第863章 三縱三橫第613章 工作報告第1114章 抉擇第1178章 萊茵市弊端第879章 軍方的重視第130章 入侵第389章 易手第1285章 挖坑第876章 白麪閻羅第1453章 國民經濟第1428章 金融產業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823章 西海岸開發第313章 盜版“斯圖加特”第1299章 喀山國庫劫案第1349章 犧牲第604章 民不聊生第1347章 危機意識第882章 出口第332章 稻種第502章 蘭芳海外省第129章 西北將戰第926章 機耕路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606章 後悔第1374章 波斯第362章 第一鐵路總體設想第741章 殺戮機器“馬克沁”第1375章 《東波友好互助條約》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321章 基圖伊煤礦第1196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鍊鋁廠第1432章 美泉宮談話第1035章 二五計劃第543章 南琉球羣島第526章 文明燈塔第622章 索馬里漁業前景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391章 羊入虎口第306章 交接馬約特島第428章 談論第256章 意大利“難民”接收第639章 不對等交易第823章 西海岸開發第992章 入籍第1340章 準備干預歐洲戰爭第813章 馬達加斯加島第197章 建議第486章 外交打壓第986章 農民進城第1206章 “情同手足”第830章 蓄水池第1037章 電氣化第1028章 1904年經濟狀況第1050章 伊林加市工業探索第436章 惡意競爭第905章 “阿司匹林”第335章 生豬養殖第1152章 黑幫第538章 霍亨索倫版“非洲刮分計劃”第639章 不對等交易第560章 記者會第406章 黑色產業鏈第1251章 二手艦隊第1385章 年末經濟會議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第694章 訛詐第851章 前往莫桑比克第199章 結款第993章 東方省的強省會戰略第555章 羞辱第1195章 新能源城市第425章 擴大市場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1438章 會議召開第1192章 鋼鐵森林第729章 正式宣戰第880章 安哥拉農業第1224章 收網第1008章 分析第357章 索加第660章 貿易和產業第1338章 政治互信第1429章 潛在危機第340章 淮海經濟區第1406章 糧食安全第303章 馬拉維湖重工業區第993章 東方省的強省會戰略第264章 威尼斯大逃亡第834章 1890年各國鐵路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