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0章 古戰法

第740章 古戰法

本來按照羅斯特的想法,那自然多爭取一些“軍功”,但是因爲沒有“俘虜”東非士兵的原因,也就無法搞清楚東非軍隊的編制。

這種情況下,該怎麼把“圖蓋拉河大捷”編造出來,畢竟編造也要有理有據。

對於羅斯特的做法,在這個時代並不算奇怪,就像前世英國同布爾戰爭時,虛報軍功和損耗非常嚴重,幾乎花光了英國的國庫,和後來美軍在阿富汗的所作所爲其實道理差不多。

當然,圖蓋拉河防線確實被突破了,這一點是無法改變的事實,但是想把這場勝利“誇大”一點,還是必須獲得東非的情報。

處理完印度俘虜的問題後,羅斯特下令道:“命令全軍,簡單休整後,立刻北上,這一次我們必須讓東非付出代價。”

這一次必須抓一批東非俘虜,把東非國防軍的編制搞清楚,在此之前關於圖蓋拉河戰役的情況不急於上報。

在羅斯特命令下達後,剛剛上岸的英軍在等待重武器過河後,急匆匆的繼續追擊“潰逃”的東非軍隊。

實際上這次英軍火力準備並不充分,畢竟按照以往經驗,殖民地戰爭都是英國火力佔據優勢。

這一次英軍火力當然不弱,但是東非的火力卻在英軍的預料之外,所以和之前的殖民地戰爭相比,纔會產生“火力不足”的想法。

……

克朗斯科普。

第九旅在亞力多德的命令下,並沒有急於撤退到新漢堡港市,而是準備在這裡和英軍在正面打一場。

而給予亞力多德底氣的,還是至少圖蓋拉河戰役沒有給第九旅造成太大傷亡,除去傷亡士兵,第九旅仍然有五千多人。

主動放棄圖蓋拉河防線後,第九旅反而可以集中兵力,這就讓亞力多德的可用兵力其實增加了。

亞力多德站在房頂上指着四周對下屬們說道:“克朗斯科普村實際上是一處略微地形低窪的地方,以平原爲主,周邊地勢稍高,我們將軍隊部署在兩邊高地,而克朗斯科普村又是同樣新漢堡港市的公路的必經之地,英國人肯定要經過這裡。”

“所以把戰場選在這裡,對我們優勢最大,這也將是我們旅第一次和英軍的正面實力對抗,多餘的話我就不說了,所有人必須打起精氣神,按照戰前部署發揮好各自的作用,尤其是對旅部的命令要無條件服從,我不希望當我下達撤退命令的時候,有人因爲貪圖軍功而戀戰。”

在此前,亞力多德和旅部其他人經過了充分的分析,像英國那些老爺兵,百分之九十的可能性不會選擇走其他地方。

因爲南邊疆省的路況極差,而英國人拖着一堆家底,他們只能選擇從公路通行。

當然,如果發生意外的話也不是不可能,如果真的發生意外那隻能說第九旅運氣太差。

戰爭就是這樣,不能十全十美,所以亞力多德只能選擇對己方利益最大化的策略來佈置戰爭。

當然,現在第九旅這樣佈局,也有可能面臨被英軍包餃子的風險,但前提是英國人對東非情報成熟。

而這也是目前英軍面臨的最大問題,羅斯特就面臨着這種情況。

羅斯特:“軍情處的人就都應該吊死,他們這些廢物給的這張地圖和實際上的東非不能說像,恐怕就是以前還沒有殖民前非洲地圖彙集起來的,連基本的地形都沒有搞清楚。”“師長,那我們應該怎麼辦?是沿着海岸線向東非進攻,還是走東非人修建的公路?”下屬問道。

可以確定沿着海岸線走是一定可以抵達新漢堡港市的,畢竟新漢堡港市是沿海城市,沿着海岸線北上是一定可以找到東非主力的。

除了海岸線以外,唯一有參考價值的就是東非人建設的公路,第九旅撤離時就是沿着公路撤退的,在道路上留下不少車轍和腳印。

因爲旱季的原因,這些痕跡很清晰,沒有被雨水沖刷,不過從公路狀況來看,東非人的建設水平還是不錯的。

雖然只有一條公路,但是隔壁納塔爾殖民地除了德班港等城市和據點,根本不會費力修建這種跨區域的道路。

“按照公路追擊吧!我們之前和東非軍隊交手,從路面情況來看,這條路的盡頭肯定是東非陸軍撤離的主要方向,這條路一定會通往新漢堡港,所以現在沿着公路向北方追擊,當然,爲了避免東非人沿着公路設伏,先頭部隊要小心一點。”

羅伯茨伯爵前往馬普托後,羅斯特就是納塔爾殖民地的最高軍事指揮官,所以他的命令一言九鼎。

很快英軍的先頭部隊就向着克朗斯科普村的位置而去。

下午四點多,不出所料,和在此等候多時的第九旅迎面碰上,雙方發生了激烈交火,而先頭部隊遇到敵人,後方英軍也終於趕到。

“前面是東非人的一處村莊,之前被我們擊潰的敵人好像就在那裡休整,對面人數不少,所以先頭部隊不敢貿然行動,等你指示!”下屬向羅斯特報告道。

“很好,這應該就是堅守圖蓋拉河的東非部隊了,之前因爲圖蓋拉河的原因,我們沒有辦法拿下他們,現在他們沒有依靠了,看他們拿什麼和我們戰鬥,命令印度部隊組織進攻。”羅斯特下令道。

而這個時候,英國龍蝦兵終於可以把祖傳的“一字龍蝦陣”擺出來了,當然這次羅斯特依舊以印度部隊作爲先頭部隊。

印度人死了就死了,反正是炮灰部隊,而且應該可以消耗掉東非很多彈藥,當然,這樣也可以讓英軍的傷亡數量好看很多。

羅斯特其實並不是莽夫,在此之前英軍雖然損失了點兵力,但是數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因爲佔大頭的印度僕從軍人只能算消耗品。

只要死的不是英國人,羅斯特就可以想辦法把事糊弄過去,畢竟英國最不缺的就是印度人。

而這也是戰爭發生到現在,羅斯特都沒有吸取教訓的重要原因,印度士兵雖然死傷慘重,但是羅斯特無法感同身受,如果是英國人死那麼多,羅斯特恐怕早就暴走了。

印度部隊不愧是得到了英軍的真傳,雖然武器裝備落後一點,但是其他方面幾乎和英國一模一樣。

他們按照英軍標準陣型,在地形開闊的克朗斯科普村外列隊,甚至連歐洲標配的軍樂隊都組織完畢。

這種情況,東非國防軍還是第一次見,當然,這個第一次見主要指的是敵人方面,在以前和土著作戰的時候,東非也喜歡排隊擊斃戰術,那樣面對一些大型土著部落或者王國的死亡衝鋒,確實能更容易集中火力收割。

不過後來隨着德萊塞步槍的裝備,步槍性能得到大幅提升,排隊擊斃戰術這種“古戰法”早就被東非淘汰了。

第109章 聖誕節第1107章 新經濟政策第697章 石油產業佈局第1037章 電氣化第264章 威尼斯大逃亡第1281章 酒館第1446章 第四十五個省第1465章 1928年經濟奇觀第837章 颱風第760章 421師野望第886章 落後產業轉移第659章 對阿貿易第1172章 第54師的不公待遇第336章 東非菜?第617章 行動第1386章 萊茵盾國際化第2章 恩斯特的改變第586章 忽悠合資第1267章 成功的秘訣第924章 海洋第173章 1869年農業發展方向第786章 風水輪流轉第1241章 東非的殖民地第801章 恭賀第618章 良知第389章 易手第768章 無謂的抵抗第1125章 打破海軍發展限制第196章 鐵路第877章 合作辦學第877章 合作辦學第587章 東美“西進運動”第1252章 軍事安排第354章 電報第968章 分歧第905章 “阿司匹林”第266章 羅馬二次光復第1327章 同意出兵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804章 獅子大開口第926章 機耕路還在審覈……第530章 朱巴綜合訓練基地第281章 勞務輸出第399章 還是要請爹第623章 摩加迪沙港改造第548章 東非歷史課第612章 美食節第365章 詐騙式移民第1412章 六月事變第81章 煤礦第923章 壞事做盡第55章 到東非去第1504章 脫鉤第306章 交接馬約特島第317章 《東埃邊界劃定協議》第791章 圖窮匕見第1528章 養寇自重第1209章 世界第四海軍第1423章 再臨敖德薩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1299章 喀山國庫劫案第865章 高原省第1344章 輿論戰第1279章 溫斯頓的計劃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768章 無謂的抵抗第1514章 沙皇在東非第154章 發“貨”第874章 推銷移民地第1272章 犀牛園第416章 定位不同第1558章 美洲“白蓮花”第891章 “米”字形鐵路第53章 土豆種植第555章 羞辱第1506章 焦夫鎮第1065章 黑人天堂第893章 天然氣產業起步第1118章 巴爾幹危機第627章 特別行政市第772章 心態第1506章 焦夫鎮第666章 卡爾彼得斯第920章 圖謀棉蘭老島第220章第949章 戰敗第520章 發電廠第848章 教育資源集中化第533章 危若累卵第634章 方案選擇第733章 四面楚歌第261章 威脅第823章 西海岸開發第810章 海岸線第185章 交易達成第1447章 阿拉伯部落串聯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1257章 東荷再協商
第109章 聖誕節第1107章 新經濟政策第697章 石油產業佈局第1037章 電氣化第264章 威尼斯大逃亡第1281章 酒館第1446章 第四十五個省第1465章 1928年經濟奇觀第837章 颱風第760章 421師野望第886章 落後產業轉移第659章 對阿貿易第1172章 第54師的不公待遇第336章 東非菜?第617章 行動第1386章 萊茵盾國際化第2章 恩斯特的改變第586章 忽悠合資第1267章 成功的秘訣第924章 海洋第173章 1869年農業發展方向第786章 風水輪流轉第1241章 東非的殖民地第801章 恭賀第618章 良知第389章 易手第768章 無謂的抵抗第1125章 打破海軍發展限制第196章 鐵路第877章 合作辦學第877章 合作辦學第587章 東美“西進運動”第1252章 軍事安排第354章 電報第968章 分歧第905章 “阿司匹林”第266章 羅馬二次光復第1327章 同意出兵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804章 獅子大開口第926章 機耕路還在審覈……第530章 朱巴綜合訓練基地第281章 勞務輸出第399章 還是要請爹第623章 摩加迪沙港改造第548章 東非歷史課第612章 美食節第365章 詐騙式移民第1412章 六月事變第81章 煤礦第923章 壞事做盡第55章 到東非去第1504章 脫鉤第306章 交接馬約特島第317章 《東埃邊界劃定協議》第791章 圖窮匕見第1528章 養寇自重第1209章 世界第四海軍第1423章 再臨敖德薩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1299章 喀山國庫劫案第865章 高原省第1344章 輿論戰第1279章 溫斯頓的計劃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768章 無謂的抵抗第1514章 沙皇在東非第154章 發“貨”第874章 推銷移民地第1272章 犀牛園第416章 定位不同第1558章 美洲“白蓮花”第891章 “米”字形鐵路第53章 土豆種植第555章 羞辱第1506章 焦夫鎮第1065章 黑人天堂第893章 天然氣產業起步第1118章 巴爾幹危機第627章 特別行政市第772章 心態第1506章 焦夫鎮第666章 卡爾彼得斯第920章 圖謀棉蘭老島第220章第949章 戰敗第520章 發電廠第848章 教育資源集中化第533章 危若累卵第634章 方案選擇第733章 四面楚歌第261章 威脅第823章 西海岸開發第810章 海岸線第185章 交易達成第1447章 阿拉伯部落串聯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1257章 東荷再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