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9章 遠東戰火

第889章 遠東戰火

所以貝爾斯只能把王儲的要求都記下來,然後再回去和大家商討,畢竟一人智短,要頭疼也是大家一起頭疼,不能自己一個人吃苦。

於是在敲定了萊茵市具體位置選址後,貝爾斯和其團隊的主要任務轉移到城市規劃和設計上來,並最終建設一座規模適中,新舊文化交替,富有煙火氣息,同時整體規整,分區劃分合理,滿足首都政治,文化,外交中心定位,同時兼具部分經濟和交通職能的新城市來。

當然,對於萊茵市的建設,恩斯特這個甲方倒是不太擔心,畢竟東非就算要建設新首都,也需要時間,期間完全可以對各種問題進行糾錯,畢竟萊茵市屬於平地起高樓,也完全可以推翻重建,而萊茵市的位置就註定了他不會遇到太大問題,頂多是碰到些小麻煩。

……

“殿下,就在昨天,遠東政府申請我國調停其同日本之間關於朝鮮半島的利益糾紛。”

東非外交大臣緊急拿着東非駐遠東帝國大使館發來的電報到斯維特宮向恩斯特彙報到。

該來的還是來了,恩斯特心裡想着,同時拿着電報仔細看了起來。

七月六日,即遠東帝國尋求英國政府幫助失敗後,遠東帝國不得不把希望寄予德國,美國和東非等其他大國。

此前,朝鮮發生大規模農民起義,日本政府藉此出兵朝鮮,從而引發了新一輪的遠東政治危機。

上一次遠東危機,還是日本入侵琉球王國,最終以東非插手,分走南琉球羣島的結局而告終。

而且隨着南非戰爭的結束,東非國家地位顯著提升,所以這次遠東帝國顯然也東非作爲列強看待。

過了一會,在確定恩斯特已經讀完電報後,赫爾曼這才問道:“王儲殿下,我們是否要接受遠東帝國的請求?”

恩斯特皺着眉頭說道:“當然,畢竟我們和日本也曾經發生過一些不愉快,至今日本都對南琉球羣島戀戀不捨,上一次更是對我們佔領北夏威夷王國頗爲怨念,而且根據情報部門的消息,日本一直在膠州進行間諜活動,而膠州衆所周知是我們東非在遠東的利益所在,由此可見,日本一直對我們東非是具有極大威脅的,所以必要的時候,當然要給日本人找些麻煩。”

出於各種原因,東非都是要找日本麻煩的,但也僅限於此,畢竟遠東距離東非實在太遠,東非雖然有南琉球羣島和北夏威夷王國兩個支點,但也僅限於維護東非在遠東地區的利益。

而且日本背後事實上有英國和美國的支持,一個是爲了抑制沙俄在遠東地區的擴張,一個則爲了進一步打開遠東市場,所以東非根本無法阻止這場戰爭的爆發。

對於這一點,恩斯特有清楚的認知,所以他對赫爾曼說道:“向兩國表明我們的態度,東非反對遠東地區的動盪,同時我們要爭取德國和奧匈帝國在輿論上對我們的聲援,畢竟戰爭如果發生在北部海域,勢必影響我們三國的利益,英,美兩國可不會如此好心的幫助日本。”

於是,赫爾曼在恩斯特的指示下,給駐遠東帝國大使理查德表明了東非政府的態度。

當然,最終結果自然是無疾而終,東非雖然堅決反對,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德,奧兩國的態度,但是三國並不能直接威脅日本,畢竟三國在遠東實力最強大的就是東非,而東非的所謂太平洋艦隊實力放在遠東根本就無足輕重,還因爲新併入北夏威夷王國的原因從而被分爲兩部分,更無法左右遠東局勢。

對此,東非自然不可能善罷甘休,三天後,也就是七月十日,東非政府同遠東帝國簽署了一批軍事協議,當然,主要是一份軍售協議,包括七萬多件上次南非戰爭之後東非陸軍繳獲的英葡裝備,以及早已簽署協議,正在東非船廠檢修的海軍軍艦,加快交付遠東帝國政府,這是硬件上對遠東帝國的支持。

除此外,東非以及黑興根財團下屬的輿論機構也做出反應,大批記者涌入遠東地區對戰爭進行實時報道。

這是一件十分必要的舉措,因爲在前世,遠東帝國同日本戰爭中,遠東地區的輿論是不利的,就如同前世猶太人的惡行在西方世界被掩蓋一樣。

日本在旅順的屠殺也被英,美自動忽略,尤其是美國輿論中完全站在日本一邊稱此次戰爭是“文明”對愚昧的勝利。

由此可見,美國在21世紀對猶太人的偏袒,完全是傳統藝能,本質上屬於“邪惡”的代名詞。

東非的輿論機構只能影響國內,但是黑興根財團旗下的新聞報紙聯合體就大爲不同了,其覆蓋德,奧,法,俄等歐洲國家,雖然在一些國家不算主流,但也頗有影響力。

而在輿論威懾力下,日本自然不可能不顧及國際影響,如果能阻止部分慘劇發生那是再好不過。

畢竟就是東非一個殖民地國家,都沒有明目張膽對黑人進行過有目的性的屠殺行爲。

值得一提的是,隨着東非技術的發展,如今的東非和黑興根財團下屬的新聞機構也已經鳥槍換炮,一些記者裝備了便攜式膠捲式照相機,而生產便攜式照相機的的三大國際巨頭,分別是美國柯達公司,東非國營的姆貝亞市光學廠,以及黑興根財團下屬的普菲斯公司。

普菲斯公司是黑興根財團注資企業,主要負責歐洲市場的業務,總部位於柏林,而東非的姆貝亞市光學廠則在東非則是半軍工性質的企業。

有了新技術的支持,也能讓東非所掌控的輿論機構更好的“監視”遠東戰爭的發展形勢。

除了這些支持以外,東非在外交上還是取得一些成果的,在東非,沙俄,德國和奧匈帝國的堅持下,本次戰爭範圍只能發生在朝鮮半島上,以邊境的“兩江”爲界,陸戰雙方不得在此一線動武。

沙俄雖然不是出於“好心”,但也使得國際上對此次戰爭的態度產生一些變動。

至於海上那就另說了,而在恩斯特的刻意加強下,遠東帝國海軍要是還能輸掉戰爭,那就是政府無能了,誰也救不了。

隨後,遠東帝國和日本的戰爭終究還是徹底在七月下旬爆發,日本雖然實力弱,但是因爲賭徒的心態,加上英,美背後縱容和支持,還有軍國主義發展,國力難以支撐其誇張的軍隊,尤其是海軍開支,所以也必須拿“朝鮮”開刀,回回血。

至於東非這個攪屎棍……暫時還真惹不起,總而言之,還是先把朝鮮拿到手,這一點是日本政府的最爲堅定的。

第1001章 王子婚事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910章 坦克試驗場第187章 勸說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續發展第1233章 抓捕第1205章 工業依賴第1006章 英日兩國動作第1256章 貿易重心南移第994章 經濟外援第1176章 萊茵帝國東征第1062章 新興產業蛻變第856章 最後的準備第848章 教育資源集中化第1228章 內陸水運貝爾港第1165章 抵押物第363章 百萬畝橡膠林第981章 捷徑第238章 三把“刀”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288章 內羅畢新市民第501章 四海兩湖兩內陸第852章 夏威夷第625章 第三百一十六德雷達瓦市想法第790章 王旗跌落第443章 韜光養晦第895章 第二次全國水利工程第810章 海岸線第1416章 東非“工黨”第308章 滲透第346章 移民過渡點第244章 轉敗爲“勝”第851章 前往莫桑比克第1309章 領土置換第668章 都需要時間第998章 貝拉市第1265章 新世界第412章 買造結合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353章 下一站第249章 熱度第1156章 軟刀子第1274章 巴士拉的商人第861章 分贓第895章 第二次全國水利工程第783章 馬普托陷落第773章 消極的英軍第1377章 賄賂第983章 試點地區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811章 送行第361章 k001第220章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616章 行蹤第1125章 打破海軍發展限制第1275章 新三角貿易第1317章 流亡政府第694章 訛詐第970章 世界第四第27章 地圖第209章 第一鐵路立項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1117章 輿論第131章 攻克卡揚扎第383章 引入第42章 移民熱潮第325章 恩德貝萊人的支持者第863章 三縱三橫第620章 步步爲營第455章 劍指南洋第991章 抵達第1452章 化工產業第431章 居所第884章 深入合作第343章 屯田第400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147章 橡膠種植第55章 到東非去第603章 能源問題第571章 封鎖宮古海峽第447章 趣談第751章 西線反攻第633章 “故”人第1004章 鐵路併網第181章 武裝使團第572章 停火線第434章 遙遙領先第1008章 分析第1207章 法爾塔新區第979章 西部機遇第1064章 人口和城市第1113章 大借款第21章 軍事化管理第161章 檢閱第270章 忠心愛國的威尼斯商人第1039章 哈拉雷市工農業發展計劃第1300章 喀山軍政府第706章 東阿外交關係升級第710章 鞏固經濟
第1001章 王子婚事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910章 坦克試驗場第187章 勸說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續發展第1233章 抓捕第1205章 工業依賴第1006章 英日兩國動作第1256章 貿易重心南移第994章 經濟外援第1176章 萊茵帝國東征第1062章 新興產業蛻變第856章 最後的準備第848章 教育資源集中化第1228章 內陸水運貝爾港第1165章 抵押物第363章 百萬畝橡膠林第981章 捷徑第238章 三把“刀”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288章 內羅畢新市民第501章 四海兩湖兩內陸第852章 夏威夷第625章 第三百一十六德雷達瓦市想法第790章 王旗跌落第443章 韜光養晦第895章 第二次全國水利工程第810章 海岸線第1416章 東非“工黨”第308章 滲透第346章 移民過渡點第244章 轉敗爲“勝”第851章 前往莫桑比克第1309章 領土置換第668章 都需要時間第998章 貝拉市第1265章 新世界第412章 買造結合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353章 下一站第249章 熱度第1156章 軟刀子第1274章 巴士拉的商人第861章 分贓第895章 第二次全國水利工程第783章 馬普托陷落第773章 消極的英軍第1377章 賄賂第983章 試點地區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811章 送行第361章 k001第220章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616章 行蹤第1125章 打破海軍發展限制第1275章 新三角貿易第1317章 流亡政府第694章 訛詐第970章 世界第四第27章 地圖第209章 第一鐵路立項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1117章 輿論第131章 攻克卡揚扎第383章 引入第42章 移民熱潮第325章 恩德貝萊人的支持者第863章 三縱三橫第620章 步步爲營第455章 劍指南洋第991章 抵達第1452章 化工產業第431章 居所第884章 深入合作第343章 屯田第400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147章 橡膠種植第55章 到東非去第603章 能源問題第571章 封鎖宮古海峽第447章 趣談第751章 西線反攻第633章 “故”人第1004章 鐵路併網第181章 武裝使團第572章 停火線第434章 遙遙領先第1008章 分析第1207章 法爾塔新區第979章 西部機遇第1064章 人口和城市第1113章 大借款第21章 軍事化管理第161章 檢閱第270章 忠心愛國的威尼斯商人第1039章 哈拉雷市工農業發展計劃第1300章 喀山軍政府第706章 東阿外交關係升級第710章 鞏固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