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5章 新三角貿易

這種畸形的貿易形式,其實是一種新型的三角貿易,隨着一戰的進行,兩大陣營中,協約國還好,畢竟英法兩國家大業大,還有殖民地在背後支撐,同盟國的錢包卻被一衆“中立國”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榨乾。

而作爲同盟國陣營最大的經濟合作“夥伴”,東非精心爲同盟國制訂了一系列方案,來解決他們的資金壓力。

如今,東非和同盟國的貿易總結而言,就是“什麼都可以換”。

黃金自然是排在第一位的,根據東非政府的判斷,同盟國中,大量黃金流向東非,協約國陣營裡俄國的黃金儲備也大部分流入東非。

而英法方面則有美國的競爭,而且隨着美國國內產能的擴增,如今美國和英法兩國的貿易,已經在1916年的8月份之後反超東非。

當然,這其中也有東非將貿易重心向南方國家轉移的因素,雖然和歐洲的貿易利潤更大,但是和同南方國家的貿易相比,這只是短期利益。

畢竟不管最後,歐洲戰場的勝利者是誰,最終勝利者都將重新控制歐洲市場,並且將東非和美國這些域外國家趕出去。

不過,雖然在北大西洋麪對美國的激烈競爭,恩斯特已經很滿足了,因爲事先準備,從1914年到1916年,兩年時間裡,東非就已經徹底回本,不僅還完了戰前的貸款,而且從兩大陣營手中獲得了大量真金白銀。

而且,目前東非在對英法兩國爲主的協約國貿易中,稍微遜色於美國,但是同樣佔據着大量份額,這些市場份額將會繼續發揮作用,爲東非帶來更多的利潤,一直到戰爭結束。

而今,東非和同盟國間的貿易,雖然隨着蘇伊士運河,和北大西洋航線的阻礙,大幅度下降,但是巴格達鐵路線,依舊能爲東非帶來大量利益。

可是,即便如此,同盟國也面臨着緊張的財政壓力,艱難的支撐着巴格達鐵路線的貿易維持。

所以,東非政府對同盟國的訴求,從債務,黃金開始轉向人才,技術,勞動力,物資等一切可以變現的財富。

而其中勞動力變現,就體現在東非和同盟國之間的人口交易,東非爲了開發南洋殖民地,並且爲了在當地培植“萊茵人”,需要白人移民作爲調劑,而其中,又以女性白人移民優先。

這樣一來,就形成了東非本土,波斯灣,南洋三個地方的三角貿易。

東非本土的商船將工業品,糧食,戰略物資輸送到巴士拉,再將巴士拉的歐洲戰爭難民,送到南洋殖民地,返航本土時再帶上南洋地區的貨物,這樣就形成了一個閉環。

當然,新三角貿易的規模,肯定無法和黑奴三角貿易相比,目的也不同,但是形式表現上沒有太大區別。

……

卡爾帶着滿載烏克蘭人的車隊向着巴士拉東南的小鎮法奧而去,一路上塵土飛揚。

波斯灣沿岸大部分區域,基本上都是沙漠,所以從巴士拉到法奧之間也不例外,兩地間根本沒有公路。

所以汽車只能在沙地上行駛,車廂裡的難民,猶如豬玀一樣,被塞滿了後車廂。

揚起的沙塵落在他們的身上,並且往他們的嘴巴,鼻孔和眼睛裡鑽,他們可不像全副武裝的東非人,帶着頭巾和墨鏡,只能遭罪。

車速很快,畢竟從巴士拉到法奧的距離可不短,即便直線距離也有將近兩百里路。

而卡爾的車隊爲什麼要前往法奧,這也和如今巴士拉港的狀況有關,目前巴士拉港的擁堵情況已經達到了極限。

所以東非政府安排的移民船隻只能避開巴士拉,選擇其他地區停靠,而路況的複雜,導致到了夜晚,卡爾一行人才正式抵達法奧鎮。

連續幾個小時的路程,讓所有人都感覺又渴又累,卡爾從車上跳下來說道:“這一趟還算順利,沒有遇到拋錨或者其他問題,至少不需要在沙地裡過夜。”

而這個時候,法奧鎮的東非人員已經迎了出來。

一名幹練的東非軍官站在前面對卡爾說道:“卡爾科長,這次你們的速度可真快,我們可沒有準備好晚飯,我還以爲要後半夜,你們才能回來呢!”

卡爾對着這名軍官說道:“法西少尉,這次主要是我們沒有遇到什麼問題,路上很順利,所以就比平時早到了。”

“既然晚飯沒有做好,就先給這些烏克蘭人發一塊餅乾,讓他們填一下肚子,他們可是已經大半天沒有吃過飯了。”

這當然,不是東非人心地善良,而是食物能安撫人的情緒,這些來自烏克蘭的戰爭難民,可不是安穩因素,畢竟他們如今身處異地,又是戰爭難民,還被同盟國如貨物一樣賣給東非,一個處理不慎就可能造成大問題。

法西少尉說道:“當然,先讓他們下車吧!”

隨後在東非士兵的安排下,車上的烏克蘭人,按照男女被分爲兩邊,東非士兵提着裝滿壓縮餅乾的木桶,開始給這些不知所措的烏克蘭難民分發飯前“點心”。

隨後,法西少尉用着字正腔圓的俄語說道:“大家不用擔心,我們是東非人,你們現在已經被烏克蘭政府轉交到我國政府手中。”

“我知道,你們現在內心十分忐忑不安,但是請你們把懸着的心放下來,東非是一個和善的國家,我們不忍貴國如今的戰火對你們的傷害,所以才決定幫助你們脫離苦海……”

如今同盟國在烏克蘭扶持了一個傀儡政權,而這個傀儡政權,也正是法西少尉所提及的烏克蘭政府。

同時,法西少尉也開始對這些難民進行洗腦工作。

“明天,你們將搭乘自由號,前往南洋地區,當然,你們或許不知道南洋是哪裡,我可以告訴你們,那裡同樣是東非的土地,沒有戰爭,沒有硝煙,但是卻有大量未開墾的土地。”

“未來你們就將在那裡建設新的家園,想必你們也應該知道,東非是絲毫不遜色於俄國的世界大國,所以你們不需要爲自己的未來擔憂,畢竟情況即便真的糟糕,我保證你們未來的生活質量也不會比在俄國差。”

“當然,遠離故土確實是一件讓人傷心的事,但是,你們要明白,遠離俄國對你們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而且,在南洋地區,以及我們東非,本身就有很多斯拉夫人,他們過去也和你們一樣,移民到東非,只要按照我國政府的安排執行,保證對東非的忠誠,那未來你們也可以像你們的先輩一樣,成爲光榮的‘萊茵人’。”

烏克蘭的難民們當然知道這位法西少尉是在忽悠他們,但是法西少尉的話還是讓他們稍微安穩了下來。

其他不說,至少如今每個人手裡的餅乾就說明,東非是需要他們的,畢竟這種軍糧,他們以前可沒有吃過。

雖然戰場上,軍糧餅乾並不受士兵歡迎,但是對於初次接觸到這種平民來說,還是很新奇的。

畢竟在烏克蘭,他們頂多吃的上黑麪包,而東非餅乾雖然有些噎人,卻是難得的甜品,以小麥粉,糖,油等混合製作。

這麼貴的東西,東非都能發給他們,這至少證明了東非人會保證他們基本的生命安全。

第818章 馬普托鐵路第1331章 巴達維亞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第1473章 警示第476章 高等教育第854章 美國人密謀第379章 黃金葉第1289章 東法關係靠英國第615章 交流電第679章 比屬剛果第739章 防線失守第1370章 節水農業第353章 下一站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278章 三千多公里第680章 緩衝區第1084章 底氣第595章 鼓動第704章 底氣第386章 兵臨城下第403章 撤資第560章 記者會第79章 閒談第435章 鋼鐵和人口第373章 五十步笑百步第76章 應許之地第1457章 爆金幣第1323章 富查伊拉地區第1232章 仇恨的種子第1268章 人口分佈第398章 狗都要挨兩巴掌第1301章 將軍跑路第115章 聖誕節後第1239章 兵變第727章 艦隊第1185章 速成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第1540章 鐵路橋第463章 站隊第548章 東非歷史課第853章 秘密進入第614章 尼古拉特斯拉第158章 閉塞的東非第617章 行動第350章 非洲新玩家第1525章 視察軍隊第765章 南非戰爭下面目全非的歷史第237章 小了,格局小了。第669章 工農聯動第962章 提爾皮茨第1124章 軍隊家底第1060章 積極外交政策第535章 落後農業國第74章 “整肅”運動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582章 地理分界第490章 奇葩指揮官第1100章 莫斯塔爾水電站第1180章 東華商業聯盟第873章 農業結構調整第406章 黑色產業鏈第157章 風車磨坊第17章 達累斯薩拉姆第664章 隱藏的內部危機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11章 黑興根財團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546章 許可第671章 西北的機遇第723章 東非的戰略目標第1231章 水電佔比第1150章 羅德斯公司第1483章 北非鐵路第764章 計劃調整第1347章 危機意識第825章 不同抉擇第1048章 以“歐美”爲鏡第35章 牛馬第916章 鯨灣港鐵路第758章 331師第382章 渡河第1155章 震怖第223章 瑞典之行第652章 經濟收入第19章 黑興根軍事學院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1177章 東非的“老朋友”第286章 工人調動第763章 威脅本格拉第106章 《東非與莫桑比克互不侵犯條約》第437章 霍亂和黑幕第920章 圖謀棉蘭老島第935章 扶持西班牙第384章 臨危受命第1459章 禍水南引第1554章 雙翼市場第999章 新制鹼工藝第600章 嘗試
第818章 馬普托鐵路第1331章 巴達維亞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第1473章 警示第476章 高等教育第854章 美國人密謀第379章 黃金葉第1289章 東法關係靠英國第615章 交流電第679章 比屬剛果第739章 防線失守第1370章 節水農業第353章 下一站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278章 三千多公里第680章 緩衝區第1084章 底氣第595章 鼓動第704章 底氣第386章 兵臨城下第403章 撤資第560章 記者會第79章 閒談第435章 鋼鐵和人口第373章 五十步笑百步第76章 應許之地第1457章 爆金幣第1323章 富查伊拉地區第1232章 仇恨的種子第1268章 人口分佈第398章 狗都要挨兩巴掌第1301章 將軍跑路第115章 聖誕節後第1239章 兵變第727章 艦隊第1185章 速成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第1540章 鐵路橋第463章 站隊第548章 東非歷史課第853章 秘密進入第614章 尼古拉特斯拉第158章 閉塞的東非第617章 行動第350章 非洲新玩家第1525章 視察軍隊第765章 南非戰爭下面目全非的歷史第237章 小了,格局小了。第669章 工農聯動第962章 提爾皮茨第1124章 軍隊家底第1060章 積極外交政策第535章 落後農業國第74章 “整肅”運動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582章 地理分界第490章 奇葩指揮官第1100章 莫斯塔爾水電站第1180章 東華商業聯盟第873章 農業結構調整第406章 黑色產業鏈第157章 風車磨坊第17章 達累斯薩拉姆第664章 隱藏的內部危機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11章 黑興根財團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546章 許可第671章 西北的機遇第723章 東非的戰略目標第1231章 水電佔比第1150章 羅德斯公司第1483章 北非鐵路第764章 計劃調整第1347章 危機意識第825章 不同抉擇第1048章 以“歐美”爲鏡第35章 牛馬第916章 鯨灣港鐵路第758章 331師第382章 渡河第1155章 震怖第223章 瑞典之行第652章 經濟收入第19章 黑興根軍事學院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1177章 東非的“老朋友”第286章 工人調動第763章 威脅本格拉第106章 《東非與莫桑比克互不侵犯條約》第437章 霍亂和黑幕第920章 圖謀棉蘭老島第935章 扶持西班牙第384章 臨危受命第1459章 禍水南引第1554章 雙翼市場第999章 新制鹼工藝第600章 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