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買造結合

商量完了海軍學校的命名問題,斐迪南海軍學院的建設問題也就板上釘釘,和黑興根軍事學院一樣,恩斯特兼任名譽校長。

康斯坦丁親王說道:“恩斯特,你是不是對當校長比較上癮?”

“父親,這可就誤會我了,雖然我個人軍事素養不太行,但是對於校園的思想建設問題,纔是我的專長。”

恩斯特雖然不常參與教學工作,但是自認爲自己的對思政上的建設有獨到特點,畢竟自己從小就接受這種教育。

“大力發展海軍是目前東非王國的必要舉措,東非海軍已經成爲東非的致命短板,這就導致東非王國受海上威脅的可能性遠高於陸地。

相比較而言東非陸軍在國防方面壓力就比較小,因爲東非陸軍已經發展到了非洲體量上的第一。毫不客氣的說,除非是傾國之力,目前沒有國家能夠在非洲內陸擊敗東非。

而海軍方面,我們的短板就十分明顯,人員不足,艦艇數量不足,只要其他國家派一支艦隊就可能把東非海軍全部沉海,所以發展一支足以保護東非近海的海軍現在是我們首要目標。”恩斯特直言道。

東非海軍發展刻不容緩,當然,恩斯特也還不至於把海軍規模擴充到過於誇張的程度。主要是如斐迪南大公所言,東非缺乏的是體系,而不是堅船利炮,哪怕買再多艦艇,如果沒有體系來維護,那就是一堆廢鐵。

康斯坦丁:“海軍問題任重道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的,強如德國,沒有個幾十年發展,都不可能說一下子就把海軍發展起來,所以我們東非王國只要循序漸進,腳踏實地的經營非洲地區就足夠了。”

德國的體量比東非要誇張的多,除了面積上的優勢,東非各項數據都遠不如德國,但是現在康斯坦丁已經相當滿足了,至少兩者還可以用來比較,像之前黑興根親王國根本沒有這個資格。

但是東非王國絕對不是已經高枕無憂,首先就是東非事實上成爲世界最大奴隸輸出國,這與國際社會愈加強大的廢奴運動是背道而馳的。

廢奴運動在恩斯特看來,就是鱷魚的眼淚,虛僞至極,用來騙一騙歐洲的聖母們還好說。

實際原因則是隨着英國工業的發展,奴隸貿易不掙錢了,以前英國工業完全依附於奴隸貿易,工業產品必須依靠販奴船隻才能銷往世界各地。

現在生產力水平提高,產品質量也大爲提升,英國人不再需要通過奴隸貿易來強行銷售自家產品,反而走上了推廣自由貿易的道路,而實際上,當英國人一但遇到挫折,他們又會故態萌發,鴉片戰爭就是例子。

前世歐美狗急跳牆的例子比比皆是,就比如汽車領域,自己賺錢的時候就是自由貿易,別人賺錢就是傾銷,搞反傾銷調查。

市場這個東西,也要別人願意開放給你,你才能進入,要麼就像殖民時代那樣強行打開別人的市場,不然歐美憑什麼割全世界的韭菜,過上優人權的生活,實際上恩斯特穿越以前,歐洲就已經走上了老路,韭菜越來越難割,那就先從自己國民的養老金等福利上想想辦法。

至於美國,則一直走着外來移民壓制本國居民的路子,拉丁裔的盤子都洗出火花來了,底層紅脖子被卷的苦不堪言,像老工業區和舊式鄉村衰落的不像樣子。

奴隸貿易也是如此,利潤大頭實際上被後來的參與者搶走,所以英法纔會“道德”提升,從奴隸販子轉變成反對奴隸貿易的“高尚君子”。

而東非就是這種後來者之一,現在因爲世界經濟一片大好,英法等列強不至於和東非王國計較,一但經濟遇到頹勢,那勢必會重新走上擴張道路。

北美和南美這兩個傳統殖民區域,經過數百年的發展,已經開始脫離列強的控制,所以非洲就是接下來列強的首選目標。 在這股已經隱隱出現苗頭的暗流中,東非王國要是想獨善其身,就必須發展自己的海軍,禦敵於國門之外。

恩斯特接着說道:“軍艦採買上,就要岳父您多多用心,除此外一些小型艦艇,就暫時不用考慮了。”

斐迪南大公:“當然,這是我的職責所在,不過小型艦艇也是海軍必不可缺的一部分,伱在這方面有什麼想法?”

恩斯特解釋道:“這些小型艦艇,我的計劃是由黑興根旗下的四大船廠來設計建造,給東非自主建造船舶積累人才和技術。”

小型自用艦艇交給黑興根自己的船廠建設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實際上資金到位,承接一些大型軍艦建造也是可行的。

不過恩斯特可不敢賭,民企製造軍艦在歐洲很普遍,強如大英海軍走的也是軍民結合的路子。

但是黑興根的船廠都對軍事船隻沒有建造經驗,尤其是一些先進技術上十分欠缺。

至於東非之前自己製造的木製戰艦,技術來源則是威尼斯造船廠,威尼斯造船廠有風帆戰艦時代給威尼斯海軍造艦的經驗,而其他三家船廠則是複製的威尼斯造船廠的技術。

但是隨着蒸汽動力和鐵甲艦興起,威尼斯造船廠實際上已經沒落,也就是恩斯特注資後,纔開始在蒸汽動力研究上重新起步。

恩斯特接着說道:“巴加莫約造船廠這次要承接大部分工作,技術方面可以多從歐洲引進,主要是工人方面需要大力培養。”

巴加莫約造船廠的工人大多是德意志地區和意大利地區的移民,只有寥寥幾個遠東移民。

這也是東非特色,實際上像是稍微需要些技術的工廠,工人都是以德意志地區移民爲主。

德意志地區移民接受過基礎教育,所以更適合當產業工人,而遠東移民,有些連左右都分不清,數字都數不到五,讓他們進廠確實爲難人。

當然,這種情況也在改變,東非第一代小學生,去年已經畢業,這也是東非可以向德國和奧匈帝國外派留學生的原因之一。

這方面,東非要比遠東有些優勢,語言上沒有隔閡,遠東的第一批官方留學生也在今年赴德、美留學,總共五十人,其中三十人是在東非大使館推薦下,前往德國和奧匈帝國學習。

東非大使館的理由也很充分,你一個封建君主國家,外派留學生不到同爲君主制的德奧留學,反而選擇美國,真是不知道怎麼想的,活該你大清要亡。

東非第一批留學生則是五百,這個數量不多,因爲早期東非殖民地時代,拖家帶口到東非的不多。而且東非本身在德國就存在自己的教育基地,黑興根親王國的學校,每年都維持在兩萬以上規模(包括歐洲和德意志地區的孤兒)。

第918章 《東,法領土確認協議》第1027章 合金鋼第400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588章 哈拉雷市菸草廠第528章 與時俱進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1277章 霍爾木茲海峽第47章 聯姻事宜第1325章 卡塔爾第1139章 三色旗落下第1251章 二手艦隊第846章 東非牛仔第857章 一分爲二第103章 “大殺器”第636章 分擔壓力第17章 達累斯薩拉姆第328章 境外勢力第352章 東印度洋的海上馬車伕第797章第1262章 慫恿第63章 攻克桑給巴爾王宮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1443章 監視第40章 移民軍回國第269章 大津巴布韋遺址第631章 準備第590章 噓寒問暖第1294章 俄國變天第81章 煤礦第692章 差距懸殊第967章 奧拓第1162章 弗朗茨四世來訪第1281章 酒館第1087章 對英國關係解凍第32章 霍亨索倫城堡第1011章 借錢第871章 “萊茵”市第216章 未來可期第1422章 蘇聯第1046章 毅力號戰列艦第930章 漢薩省第19章 黑興根軍事學院第261章 威脅第902章 帝國大廈第814章 捲土重來?第87章 西北之亂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872章 棉花擴產第6章 戰爭臨近第57章 探險隊第1362章 醫療產業第834章 1890年各國鐵路情況第518章 循序漸進第669章 工農聯動第862章 後續第1323章 富查伊拉地區第432章 三個渠道第491章 進攻失敗第1077章 汽車訂單第252章 戰爭爆發第531章 兵城第15章 從阿姆斯特丹到威尼斯第234章 兄弟拉扯第552章 過往第210章 小丑第967章 奧拓第635章 第三百三十六 五萬以內第282章 “進步”的桑給巴爾蘇丹國第695章 納塔爾第101章 招人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906章 東非計劃經濟委員會第932章 法,西大使第641章 一進一出第1020章 反向移民第6章 戰爭臨近第778章 跨海作戰第98章 遊歷第1254章 錫礦第568章 宜居城市第1432章 美泉宮談話第1287章 不動如山第473章 新總督的煩惱第937章 戰爭倒計時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707章 貿易和市場第1408章 技術進步第812章 驅趕葡萄牙人第964章第400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866章 巴斯夫考察團第1015章 市場第375章 第一鎮市的安全形勢第739章 防線失守第491章 進攻失敗第1421章 鑄鐵廠第766章 集結第959章 南美國家關係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
第918章 《東,法領土確認協議》第1027章 合金鋼第400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588章 哈拉雷市菸草廠第528章 與時俱進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1277章 霍爾木茲海峽第47章 聯姻事宜第1325章 卡塔爾第1139章 三色旗落下第1251章 二手艦隊第846章 東非牛仔第857章 一分爲二第103章 “大殺器”第636章 分擔壓力第17章 達累斯薩拉姆第328章 境外勢力第352章 東印度洋的海上馬車伕第797章第1262章 慫恿第63章 攻克桑給巴爾王宮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1443章 監視第40章 移民軍回國第269章 大津巴布韋遺址第631章 準備第590章 噓寒問暖第1294章 俄國變天第81章 煤礦第692章 差距懸殊第967章 奧拓第1162章 弗朗茨四世來訪第1281章 酒館第1087章 對英國關係解凍第32章 霍亨索倫城堡第1011章 借錢第871章 “萊茵”市第216章 未來可期第1422章 蘇聯第1046章 毅力號戰列艦第930章 漢薩省第19章 黑興根軍事學院第261章 威脅第902章 帝國大廈第814章 捲土重來?第87章 西北之亂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872章 棉花擴產第6章 戰爭臨近第57章 探險隊第1362章 醫療產業第834章 1890年各國鐵路情況第518章 循序漸進第669章 工農聯動第862章 後續第1323章 富查伊拉地區第432章 三個渠道第491章 進攻失敗第1077章 汽車訂單第252章 戰爭爆發第531章 兵城第15章 從阿姆斯特丹到威尼斯第234章 兄弟拉扯第552章 過往第210章 小丑第967章 奧拓第635章 第三百三十六 五萬以內第282章 “進步”的桑給巴爾蘇丹國第695章 納塔爾第101章 招人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906章 東非計劃經濟委員會第932章 法,西大使第641章 一進一出第1020章 反向移民第6章 戰爭臨近第778章 跨海作戰第98章 遊歷第1254章 錫礦第568章 宜居城市第1432章 美泉宮談話第1287章 不動如山第473章 新總督的煩惱第937章 戰爭倒計時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707章 貿易和市場第1408章 技術進步第812章 驅趕葡萄牙人第964章第400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866章 巴斯夫考察團第1015章 市場第375章 第一鎮市的安全形勢第739章 防線失守第491章 進攻失敗第1421章 鑄鐵廠第766章 集結第959章 南美國家關係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