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恪有四子三女,其中老三和老四都是庶出,長女和次女也是庶出。
楊勝秋口中的五小姐是馮恪的次女馮雅蘭,她在馮家這一代堂姐妹當中排行第五,馮佳荷排行第七。
馮恪的髮妻範夫人與他是指腹爲婚,兩家門當戶對,兩人更是青梅竹馬,馮恪爲範夫人寫過很多詩篇,兩人伉儷情深,相濡以沫,範夫人更被稱爲閨中典範。
馮恪有五名妾室,除了老三的生母二姨娘是範夫人給擡的,其他四個都是別人送的。
馮雅蘭的生母是三姨娘,她出身書香門第,雖是庶女,卻是琴棋書畫無所不通,又生得清麗脫俗,馮恪很喜歡她。
世人只知道馮佳荷,卻很少有人知道馮家還有一位馮雅蘭,就連楊勝秋也是花了很多心思才知道,馮雅蘭在父親面前得到的寵愛,絲毫不遜馮佳荷。
只是她是個聰明人,從來不在人前出風頭,事事都以馮佳荷爲先,因此,就連範夫人對這位庶女也是稱讚有加。
然而馮雅蘭的親事,卻遲遲沒有定下來,她已經十八歲,比她小的馮佳荷去年便成親了,可也正是因爲馮佳荷做了三皇子妃,馮家所有未婚的兒女,親事都要從長計議。
有了三皇子這位乘龍快婿,馮家便和三皇子牢牢地綁在了一起,連帶着馮家的姻親,也都成了三皇子的人。
這就意味着,馮雅蘭的夫家必須要是三皇子的助力。
但是她庶女的身份,終究還是限制了她。
比馮家高的門第,不會讓一個庶女做當家主母,而要仰馮家鼻息的那些人家裡,馮恪又挑不出合適的。
此時,楊勝秋毛遂自薦,是馮恪意想不到的。
他看着楊勝秋,冷冷一笑:“老夫以爲你想做駙馬。”
楊勝秋的腦袋嗡的一聲,他自以爲小心謹慎,可是卻還是沒能逃過這條老狐狸的耳目。
楊勝秋噗通一聲跪倒在地:“恩師在上,學生寒窗苦讀,只爲了一朝報效朝廷,又怎會生出做駙馬的心思。”
馮恪笑了笑:“是嗎?”
他從下面抽出一張紙,鋪在書案上,侍童察言觀色,連忙上前研墨,馮恪提起筆,繼續練字,把楊勝秋晾在了一旁。
一個時辰後,楊勝秋走出馮府,他在門前略一停留,轉身繞到馮府的側牆,從那裡可以看到繡樓一角,那是馮家三位小姐住的綺琴閣,如今還住在那裡的,只有五小姐馮雅蘭。
楊勝秋佇立一刻,嘆了口氣,依依不捨地走了。
他走出很遠,還能感覺到落在自己身上的目光,他知道馮家的人躲在暗處,正在看着他。
對於馮恪的漠視,楊勝秋並不在意,他有信心,馮恪很快就會答應他的求娶。
有着強大背景的燕俠,還要冒着成爲皇帝眼中釘的風險,忍辱負重迎娶樑王府的大郡主,而他只是一個無依無靠的孤兒,就更加沒有權力挑剔了。
他知道自己的處境,更知道等到狀元的新鮮勁過了,他也只是一個在翰林院苦挨的小官而已。
他現在要做的,就是抓住他能抓住的一切,而馮恪便是他現在能抓住的最粗的那根藤。
之所以他把馮恪當做藤,而非大樹,是因爲大樹只能永遠依靠,依靠得久了,一朝離開便連站立的能力都沒有了。
而藤卻不一樣,他能借着這根藤一飛沖天,一次不行就兩次三次,終有一日,他能借力高飛,飛到他想要達到的高度。
而馮恪便是這根藤!馮恪是個老狐狸,楊勝秋不敢保證自己能從一衆門生中脫穎而出,所以當務之急,是把自己和馮恪牢牢綁在一起。
而最好也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聯姻。
馮恪當然還有幾個侄女,但侄女畢竟是比不上女兒的,哪怕那個女兒只是庶出,換成糊塗的或許會做出偏心侄子侄女的事,但是馮恪不同,他非常看中自己的子嗣,無論嫡庶,每一個子女都會悉心培養,反之,他的那些侄子侄女們,在他面前甚至比不上那些門生。
而馮雅蘭,就是楊勝秋此時能給自己找到的最好的親事。
只要娶了馮雅蘭,他便是馮恪的女婿,是三皇子的連襟!
楊勝秋走得不緊不慢,但是每一步都很穩,他走出馮府所在的巷子,坐上自己那頂平平無奇的轎子,消失在人流之中。
書房裡,馮恪寫完最後一筆:“走了?”
“是,他看着綺琴閣站了好一會兒。”
馮恪嗯了一聲,楊勝秋是他近年最看好的一個,至於和慧明公主的事,馮恪相信楊勝秋知道怎麼做。
兒女情長哪裡比得上青雲直上?
越是從底層爬上來的人越懂這個道理。
因此,馮恪從未把這件事放在心上,若是楊勝秋連這個道理都不懂,從一開始就不配做他的學生。
至於他和馮雅蘭的事,馮恪雖然沒有同意,但是也沒有一口回絕。
這件事,他要好好想一想。
此時,三皇子府。
wωw▲тt kǎn▲¢ Ο
三皇子正看着那不斷搬進來的箱子眉開眼笑。
那些箱子裡,裝的是一錠錠的銀子。
十五隻樟木箱子,每箱一千兩,總共一萬五千兩!
這一萬五千兩不是銀票,而是現銀,白花花的現銀!
不誇張地說,三皇子長這麼大,還是第一次見到這麼多銀子。
誰家不用銀票啊,偏偏這甄公子卻是拉了一馬車的銀子給他送過來,就問這白花花的銀子放在面前,誰能受得住?
對於三皇子而言,一萬五千兩不是大數目,可是十五箱銀錠子卻亮得他睜不開眼。
三皇子心情大好,如果說還有什麼比銀子更能讓人心情好的,那一定是金子,金龍的金,金鑾殿的金!
他想賞賜,可是卻又想起甄公子不是他的奴,而是他參股的東家。
既是這樣,那就不能賞。
三皇子想了想,對站在那裡傻站着的大壯說道:“和你家公子說一聲,中秋那日,隨本皇子一起進宮赴宴。”
大壯甕聲甕氣地答應了一聲,便回去覆命了。
三皇子笑着對身邊的公公說道:“你看,甄公子的這個隨從是不是有些意思?”
公公忙道:“是個憨的,三爺若是喜歡這樣的,奴婢就學他的樣子。”
三皇子笑罵:“滾一邊去,又給爺抖機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