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章 戰平漢線(四)

“我覺得別急着先把包圍的那幾座城市給拿下,圍而不攻!”劉伯成認真地說道。

“你的意思是圍點打援?”聽到劉伯成這麼一說,彭得淮也猜到了對方的想法是什麼。

“沒錯,就是圍點打援!這幾座城市對於我們來說已經是囊中之物,現在拿不拿下其實並沒有那麼重要。現在我們日軍交戰,犯不着一下子要把所有失地收回來,而是儘可能消耗日軍的有生力量。

現在日軍已經開始從關東軍抽調軍隊進入關內,而且我聽說太平洋方面日軍的日子也開始不好過。特別是東南亞有着南洋縱隊和國民黨遠征軍不斷對日軍展開作戰行動,日軍現在已經出現了兵力不足情況。

之前拿下山西,我聽說俘虜中年輕人的比例很大,可見日軍新補充進來的兵員素質也來越差,這從我們最近一年對日軍的作戰就可以發現。

平漢線對於日軍很重要,特別是被我們掌握住一部分平漢線,這是日軍不能容忍的。只要我們圍而不攻,日軍肯定會來救援,我們就可以對付他們的援軍,特別是豫中北上的日軍。

他們剛剛經歷過大戰,即便這些日軍比較精銳,在補給困難的情況,戰鬥力也大幅下降,而我們是以逸待勞!”劉伯成細細道來。

他畢竟是伏龍芝軍事學院畢業的,心裡也比較傲氣。早年他的大兵團指揮水平在紅軍裡面都是數一數二的,不過因爲一直不提倡大兵團作戰,他的能力也得不到發揮。

即便後面八路軍也開始了學習大兵團作戰,但由於交戰地方一直在綏遠和山西,他所在的晉冀魯豫軍區還是以游擊戰爲主。他心裡也憋了一肚子氣,現在好不容易輪到他指揮了,自然想大展身手,證明自己的能力。

之前關於預備作戰的計劃,就是控制豫北,切斷平漢線,把日軍給切割開來。但他有其他打算,收復失地雖好,若是日軍保存了實力,以後就更難打,必須趁着現在日軍兵力分散,多消耗對方。

聽完劉伯成所說,彭得淮也在那沉思,彷彿是在思考這個想法是否可行,畢竟這個跟之前制定的計劃有點出入。但對方說的挺有道理,消耗日軍纔是重中之重,要是現在就拿下豫北各城,日軍肯定會撤兵,到時候進攻,就會面臨更大的困難。

幾人所坐的小汽車仍在不平的縣城道路上不快不慢的開着,由於前面有人在開路,倒沒有出現路上行人攔路的情況。而且最近八路軍一直在打仗,城裡巡邏的軍隊很多,來往的汽車、軍馬不少,這些百姓看見後,也都早早避讓。

大約過了幾分鐘,彭得淮從沉思中把頭擡了起來,雙眼有神地看着二人,“老劉,不得不說,你這個建議挺不錯!就按你說的,採用圍點打援的辦法。

命令圍城的幾隻部隊,撤出一部分部隊,別把一個師幾萬人都用來圍攻一座城池。至於怎麼行動,老劉你待會跟你的幾個搭檔好好琢磨一下,然後把命令傳達給下面。”

。。。。。。

河南獲嘉縣,城西不足五公里處,一支由裝甲車、騎兵、步兵混合組成的部隊正在朝着獲嘉縣城前進。由於地勢平坦,遠處獲嘉縣城的城牆都能隱約看見。

而在他們的附近,那些百姓都在紛紛躲避,還有不少日僞軍正在在他們的前方,朝着近在咫尺的城裡逃去。

這支混合部隊規模不小,坦克以及汽車有上百輛不說,步兵和騎兵加起來也有好幾千人,裝備也很精良。此時他們正在追着那些日軍,打算趁着混亂看能不能攻進獲嘉縣城。

在行進隊伍的旁邊,有着幾輛汽車和十幾匹馬停在那裡並沒有行動,汽車前面有兩個人正拿着望遠鏡看着遠處獲嘉縣城的情況。

“許師長,你說待會我們兩人誰的部隊先打進城!”許光達問着旁邊的許是友。

看着已經露出輪廓的獲嘉縣城,許光達心情很是愉悅。這次他的裝甲部隊可謂一騎絕塵,從開戰開始,他的部隊進攻速度最快,攻城數座,很多時候日軍還沒反應過來,他的坦克就衝進了日軍佔領的縣城。

這也怪日軍的兵力太過分散,有不少縣城只有一兩個中隊駐守,他的一個坦克營再配點個步兵營,一個小時內就能攻破日軍的防守。

他旁邊的許是友也不含糊,雙許在這次豫北作戰中,可謂大出風頭。許是友是有名的拼命三郎,而許光達是八路軍將領中對裝甲部隊的運用僅次於的吳光浩的悍將。

“肯定是我的,沒有我的步兵開路,你的坦克可進不去。”許是友自信地說道。

“許師長,那可不一定!”許光達也毫不示弱道。

許是友突然看到什麼,邊笑着說了一句,“許副司令,看樣子我們應該不用打了!”

“什麼不用打了?”聽到許是友的話,許光達有點疑惑,便順着對方的視線看了過去。

在他們前方,幾個僞軍官兵被十來個八路軍士兵押着走了過來,他們手上舉着白旗,讓人有點驚訝。看着這些人舉着白旗走出來,許光達明白許是友是什麼意思了。

“你們是什麼人?”許光達開口問道。

“八路軍長官,我是這個獲嘉縣城皇。。。。不,是僞軍的一個連長,我代表城裡的僞軍向你們八路軍投降,希望你們能饒我們一命!”最前頭的那個僞軍軍官恭敬地說道。

“有點意思,你說說到底怎麼回事?”許光達饒有興致的問道。

“啓稟長官,本來城裡有一個鬼子中隊駐守,還有一個僞軍營駐紮。這不你們打了過來,前兩天鬼子就奉命撤退到了新鄉,還有一部分僞軍也跟着去了。”那個僞軍惶恐的說道。

“那你怎麼沒去?”許是友好奇地問道,不過臉上那笑容倒是讓那個僞軍連長看着瘮得慌。

“長官,當初我當僞軍也是被脅迫的,我之前是孫良城部的,去年他率軍投靠了鬼子,就把我們這些人都拉過去了。現在城裡剩下的這些士兵都不打算繼續當漢奸了,所以鬼子命令我們撤退的時候,我們找藉口逃了。城裡沒有軍隊管轄肯定會很亂,所以我就帶着手下這百多號人,替你們看着,等你們打來,就向你們投降。

我手下的人基本沒幹過傷天害理的事,希望兩位長官能讓我們參加八路軍。”那個僞軍連長認真地說道。

“有點意思!”許光達盯着對方笑着說道。對方所說是不是真的,他現在沒工夫去管,不過聽到縣城裡的日軍已經跑了,他倒是有點驚訝,還帶着一點失望。

孫良城是去年投的鬼子,當時還引起了不少波瀾,畢竟是一個集團軍的中將副總司令,現在是僞汪政權的開封綏靖公署主任,以及僞第二方面軍總司令,手下有三萬多僞軍,駐紮在山東和河南交界的一些縣城。

這次八路軍的豫北作戰,就跟這個僞第二方面軍交上了手。李家俊的獨5師就把其中的一個師包圍在了濮陽,不過這個僞軍師仍在頑抗。而除了這個師,孫良城手下還有兩萬軍隊也接到了日軍的命令,即可北上,解豫北之圍。

“副司令,指揮部急電!”就在許光達把對方盯得有點不自然的時候,旁邊一個士兵從電臺那裡拿來一封電報,遞給了許光達。

看着手裡的電報內容,許光達臉上露出了驚訝的內容,這也引起了許是友的好奇,“許副司令,電報上說什麼?”

“首長說讓我們不用去新鄉跟獨39師匯合了,讓我們立即南下,去阻擊豫中北上的日軍。”許光達一邊說一邊把電報遞給了許是友。

跟許光達不同,許是友看了電報頓時大喜,不禁派了一下自己大腿,“居然是第六師團,我早就想跟他過招了,當初就是在第六師團手下吃了大虧,這次一定要報仇雪恨。”

“你在第六師團手上吃了虧?什麼時候的事?”許光達之前一直在綏遠等地,跟許世友也不太熟,聽說過,但對其情況瞭解的不多。

“早年的一個恥辱,之前日軍大掃蕩的時候,第六師團害得我丟了晉城,我的一個旅八千多人,被打沒了大半。自那以後我就一直想找回場子,可是沒什麼機會,這次我專門就是來會會第六師團的,可是他主力在進攻洛陽,沒想到已經回來了。

這次再怎麼說,也不能錯過這次機會了!”許是友堅定地說道,周圍他的士兵聽到第六師團,也都咬牙切齒的,顯然都對第六師團充滿了仇恨。

“這個第六師團戰鬥力可不弱啊,而且沒記錯的話,南京大屠殺,它有參與吧!”許光達雖然不像許是友那麼憎恨第六師團,不過想到對方是南京大屠殺的參與者之一,他的臉色也不是多好看。 ㊣:㊣\\、//㊣

“沒錯,第六師團的確很強悍,要是之前,光靠我一個師,肯定不是第六師團的對手。不過現在不一樣了,第六師團剛剛經歷過大戰,加上渡河的傷亡,損失不小,加上還有許副司令的裝甲師,這次或許,我們可以好好跟第六師團玩玩了。

雖然有點勝之不武,但是對於小日本,可用不着講什麼仁義道德!”許是友冷冷地說道。

“那倒是!既然這樣,我們就執行指揮部的命令吧!”許光達認真道。

聽到仇人就在不遠處,加上許光達對第六師團也很感興趣,所以兩人的先頭部隊就快速行動起來了。不攻而下一座城池,倒是讓他們省了點工夫,雖然他們即便是縣城有日軍防守的情況下也能很快拿下這座縣城,可不用死傷,豈不更好。

半天后,後續部隊也陸續到達了獲嘉地域,許是友留了一部分士兵包圍新鄉,自己帶着兩個旅的士兵,跟許光達的第二裝甲師主力,從獲嘉南下,朝着剛渡過黃河的第六師團殺去。

而在二許部隊的西南邊數十公里的武陟縣境內,趙壽山率領的17師主力也在朝着他們靠攏。除此之外,作爲預備部隊的獨32師也到達了獲嘉以北數十公里的輝縣,稍作停留後,便繼續南下。

一張大網正朝着北渡黃河的那幾支日軍撲去!

第341章 綏寧會戰(一)第533章 觀察團事件(七)新四軍首戰一更第540章 太原光復(一)第138章 九一八(八)第596章 津浦線風雲(十二)第504章 察哈爾反擊戰(二)第632章 武漢反擊戰(二)第497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四)第636章 大結局(上)第437章 黃公略歸國第18章 汀泗橋之戰第408章 百團大戰(三)第469章 華北大掃蕩(十八)第128章 第二次反圍剿(十二)第10章 空閒之餘(二)第470章 華北大掃蕩(十九)第391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七)第603章 興安嶺雄風(三)第3章 汝城之戰(二)第623章 攻克濟南(六)第454章 華北大掃蕩(三)第190章 伊列夫少將第145章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四)第65章 大撤退(五)第272章 綏西攻防戰(七)第203章 西安事變(二)第546章 43年的到來(一)第152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四)第487章 渡河戰役(十)第310章 第一次反掃蕩(四)第12章 北伐開始第413章 百團大戰(八)第530章 觀察團事件(四)第220章 激戰板垣師團(七)第326章 天津(一)新四軍首戰一更第103章 漢中攻略(五)第398章 大同戰役(二)第587章 津浦線風雲(三)第623章 攻克濟南(六)第170章 西征(十三)第633章 武漢反擊戰(三)第340章 編制調整第616章 興安嶺雄風(十六)第197章 東征(七)第478章 渡河戰役(一)第541章 太原光復(二)第275章 挺進山東(二)第189章 《莫斯科協定》第484章 渡河戰役(七)第166章 西征(九)第553章 日軍的反擊(四)第98章 入川(四)第98章 入川(四)第175章 噩耗接踵而來第326章 天津(一)第77章 第一次反圍剿(三)第297章 新四軍首戰(三)第371章 晉西事變(三)第581章 緬甸反擊戰(七)第358章 綏寧會戰(十八)第220章 激戰板垣師團(七)第30章 漢陽兵工廠第423章 皖南事變(三)第600章 津浦線風雲(十六)第430章 中條山之戰第342章 綏寧會戰(二)第96章 入川(二)第100章 漢中攻略(二)第557章 日軍的反擊(八)第410章 百團大戰(五)第596章 津浦線風雲(十二)第437章 閻錫山的動搖(二)第138章 九一八(八)第600章 津浦線風雲(十六)第91章 東陵盜墓事件(續)第355章 綏寧會戰(十五)第160章 西征(三)第282章 晉東南之戰(六)第38章 到達襄陽第569章 戰平漢線(五)第562章 日軍的反擊(十三)第49章 平叛第488章 渡河之戰第90章 李立民以及東陵盜墓事件第607章 興安嶺雄風(七)第143章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二)第458章 華北大掃蕩(七)第280章 晉東南之戰(四)第422章 皖南事變(二)第437章 黃公略歸國第182章 長征(三)第609章 興安嶺雄風(九)第546章 43年的到來(一)第33章 未來的根據地第524章 奪取新疆(二)第60章 武漢起義(九)第183章 會師第164章 西征(七)
第341章 綏寧會戰(一)第533章 觀察團事件(七)新四軍首戰一更第540章 太原光復(一)第138章 九一八(八)第596章 津浦線風雲(十二)第504章 察哈爾反擊戰(二)第632章 武漢反擊戰(二)第497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四)第636章 大結局(上)第437章 黃公略歸國第18章 汀泗橋之戰第408章 百團大戰(三)第469章 華北大掃蕩(十八)第128章 第二次反圍剿(十二)第10章 空閒之餘(二)第470章 華北大掃蕩(十九)第391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七)第603章 興安嶺雄風(三)第3章 汝城之戰(二)第623章 攻克濟南(六)第454章 華北大掃蕩(三)第190章 伊列夫少將第145章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四)第65章 大撤退(五)第272章 綏西攻防戰(七)第203章 西安事變(二)第546章 43年的到來(一)第152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四)第487章 渡河戰役(十)第310章 第一次反掃蕩(四)第12章 北伐開始第413章 百團大戰(八)第530章 觀察團事件(四)第220章 激戰板垣師團(七)第326章 天津(一)新四軍首戰一更第103章 漢中攻略(五)第398章 大同戰役(二)第587章 津浦線風雲(三)第623章 攻克濟南(六)第170章 西征(十三)第633章 武漢反擊戰(三)第340章 編制調整第616章 興安嶺雄風(十六)第197章 東征(七)第478章 渡河戰役(一)第541章 太原光復(二)第275章 挺進山東(二)第189章 《莫斯科協定》第484章 渡河戰役(七)第166章 西征(九)第553章 日軍的反擊(四)第98章 入川(四)第98章 入川(四)第175章 噩耗接踵而來第326章 天津(一)第77章 第一次反圍剿(三)第297章 新四軍首戰(三)第371章 晉西事變(三)第581章 緬甸反擊戰(七)第358章 綏寧會戰(十八)第220章 激戰板垣師團(七)第30章 漢陽兵工廠第423章 皖南事變(三)第600章 津浦線風雲(十六)第430章 中條山之戰第342章 綏寧會戰(二)第96章 入川(二)第100章 漢中攻略(二)第557章 日軍的反擊(八)第410章 百團大戰(五)第596章 津浦線風雲(十二)第437章 閻錫山的動搖(二)第138章 九一八(八)第600章 津浦線風雲(十六)第91章 東陵盜墓事件(續)第355章 綏寧會戰(十五)第160章 西征(三)第282章 晉東南之戰(六)第38章 到達襄陽第569章 戰平漢線(五)第562章 日軍的反擊(十三)第49章 平叛第488章 渡河之戰第90章 李立民以及東陵盜墓事件第607章 興安嶺雄風(七)第143章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二)第458章 華北大掃蕩(七)第280章 晉東南之戰(四)第422章 皖南事變(二)第437章 黃公略歸國第182章 長征(三)第609章 興安嶺雄風(九)第546章 43年的到來(一)第33章 未來的根據地第524章 奪取新疆(二)第60章 武漢起義(九)第183章 會師第164章 西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