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忻口‘大捷’

“什麼阪遠跑了?從哪裡的跑的?”

聽到這個消息的李衛國非常的吃驚,他就是臨時過來巡視陣地,沒想到主陣地就出現這個情況,他可是還想把阪遠一口吃掉的呢。相比死去的郝夢齡,李衛國更想知道板垣師團的情況。

“報告,板垣師團從東邊的定襄逃走了!”

“副總司令,我們是不是派兵去追?阪遠現在兵馬,人困馬乏,若不趁此機會,恐防放虎歸山啊!”一旁的劉伯成擔憂的說道,與日軍交戰的這段時間,他才發現日軍的戰鬥力之強,想正面抗衡日軍,起碼得是日軍的三倍以上。

“來不及了!阪遠這一跑,我們的忻口會戰只是成功了一半,阪遠這個人十分的狡猾,以後想要再這麼把他包圍起來估計很難了。”李衛國看了看東邊的方向,嘆了嘆氣淡淡的說道。

雖然阪遠師團的主力逃跑了,但是此次忻口會戰還是取得了很大的勝利,日軍板垣師團損失了一半精銳,兩個獨立混成旅團爲主力組成的察哈爾派遣軍團基本算是全軍覆沒。

於是一封沒有參水的戰後總結電報,就發到了老蔣、老毛以及閻錫山的手上,雖然版本不一樣,但是內容都八九不離十。李衛國以及衛立煌都能預料到這封電報發出去的震撼性!

此時的淞滬會戰的戰場上打的如火如荼,中日雙方六七十萬軍隊在這裡廝殺,由於日軍還沒在金山衛登陸,所以此時的國民黨軍隊並未出現大規模的潰敗,上海也始終在中國軍隊的控制中,日軍的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計劃也就成了笑話。

Www ▪ттκan ▪C ○

雖然淞滬戰場國民黨軍隊還在堅持,但是戰場畢竟離南京這個中華民國的首都太近了,所以老蔣一直在籌謀遷都武漢。而此時的長江上都是來往的船隊。

“二少爺,我們真的就這麼離開上海了?畢竟我們的基業都在這裡,放棄損失太大了!”

此時長江上,一艘開往美國洛杉磯的郵輪上,一個老頭正對着一個30來歲的年輕人說道。

雖然現在中日雙方在上海大戰,但是日軍並不敢阻攔這艘掛着美國國旗的郵輪,不過這些日軍心裡對白種人都有一股深深地憎惡感,但是他們知道,現在他們不是這些白人的對手,所以還是得忍。

“損失是肯定的,但是我們作爲商人,此時的國內已經不適合我們待了,無論我們是去重慶還是去西北,有着巨大財富的我們註定不會有好下場,而且我們也會失去更大的發展空間!

大哥也說了,現在我們四海洋行的發展機會在美國,在國內待着我們幫不了什麼大忙,但是去美國我們就可用美國人的錢來資助國內,這樣豈不是更好!”

站在船頭的年輕男子,看着那些在東海上肆意航行的日軍軍艦以及商船,他放在欄杆上的手也不禁用力了幾分。此時的海風很大,他身上的黑色風衣也被吹得‘呼呼’直響,而他彷彿卻感覺不到不到風似的,在那堅定地說道。

“二少爺,我明白了,是我眼光太短了!”那個老頭謙卑的說道。

“李叔,你不用自責!美國那邊安排的怎麼樣了?畢竟美國佬的排華法案還在,我們肯定會受到一定的影響的!”

“二少爺,你放心,憑我們跟美國現任駐華大使詹森的關係再加上跟美國國內一些財團有着緊密的合作,我們在美國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的。”

“那就行,李叔,外面風大,我們還是進去說吧!”此時的海風也越來越大,吹得李四海的臉也很疼,陣陣的海風也往他身上猛灌,他不禁緊了緊自己的外套,看了一眼已經消息在視線裡的上海,淡淡的說道。

“好的!”

說完這一行人就在甲板上一衆人驚異的眼神中走進了頭等艙,不過看着那些跟在身後,腰間鼓鼓的黑衣人,即便這些旁人好奇,也不會上前。這羣人明顯有槍,萬一被誤會了就慘了。

這一行人就是李四海等人,由於現在國內局勢非常的不好,作爲商人的李四海損失比較大,也深知繼續待在國內沒什麼好的發展了,只能去國外。

作爲兄長的李衛國知道過不了幾年東南亞也會被日軍佔領,作爲商人在整個二戰能去的也就只有美國這個沒有被戰火波及的國度了。美國是一個金錢至上的國家,外人看來美國是一個非常自由充滿商機的國度,其實不然!

普通人在美國其實過的也就那樣,而且美國的白人又歧視有色人種,黃種人、黑人在美國的日子都不好過,加上美國槍支氾濫,違法犯罪的事情也非常的多。雖然對於普通人來說,美國算不上好地方,但對於李四海這種腹黑的商人來說,那就是樂土了,這也就是他爲什麼會去美國的原因。

不過李四海他也知道,他這一去,估計以後想回中國也很難了,短時間內的戰爭,再加上政治原因,他這種充滿了資本主義氣息的商人註定是很難回來的,除非政策的改變。雖然李四海本人離開了國內,但他在國內還是有一些資產的,那些有利於抗日的產業他都繼續保留着,讓它們能爲抗日大業做出一部分的貢獻。

李四海這種逃離戰場的行爲在整個上海乃至江蘇、浙江地區都很普遍,那些商人都知道日軍來勢洶洶,國軍戰敗是遲早的事,有骨氣的人都把資產西遷,就是不能留給日本人。

不同於李四海的去美國,很多商人都是往西邊的湖北、四川、湖南遷移,此時的長江上來往的船隻也非常多,至於兩岸逃難的平民則是更多了,而在他們身後,則是數十萬正在用生命保衛國土的軍隊,他們用着簡陋的武器去抵禦日軍的飛機大炮,爲他們需要保護的人爭取時間。

。。。。。。

此時的南京總統府,比平常多了不少喧鬧聲,雖然前線的戰事未分勝負,但是老蔣也知道南京不是久待之地,所以他也在準備簽到武漢去,提前收拾東西也就是很正常的事了。

老蔣此時站在自己的辦公室的窗戶邊,透過窗戶看着忙碌的街道,心裡也是十分的無奈,他已經把自己的嫡系軍隊大部分以及桂系等其他軍閥的部隊投入了一共40多萬在淞滬戰場,但是目前的局勢還是不容樂觀,日軍利用鉅艦大炮、數量衆多的飛機,對前線的中國軍隊持續的狂轟亂炸,每天傳來的傷亡數字讓他眉頭就沒舒緩過。

而就在此時,辦公室外,一陣吵鬧聲傳來,這讓他有點生氣,不知道自己不喜歡太吵嗎?說着正欲叫人去詢問怎麼回事時,他辦公室的大門直接被打開了,這讓他很是生氣,是誰這麼沒規矩,連門都不敲,就直接闖了進來!

“校長,大捷啊!”

只見作爲老蔣親信的戴笠,拿着一封電報,快速的跑到老蔣的身邊,連平時他都非常注意的禮節之類的全給忘了,可見他手上的電報內容分量很重,讓這個戴笠都不禁這麼激動。

“雨農啊!你說什麼?哪裡來的大捷,難道上海那裡,你的蘇浙行動委員會的別動隊打了大勝仗?”

老蔣見是自己的非常信任的學生進來了,對方口中的大捷,讓他不禁忘了之前的不快,不禁問道。此時的戴笠時任剛剛成立不久的蘇浙行動委員會的書記長,下面有着一支由愛國學生、農民、潰兵、黑幫等組成的行動隊,並積極加入淞滬會戰。老蔣見是戴笠親自來,就以爲是這支別動隊打了勝仗,纔有此一問。

見自家校長誤會了,戴笠連忙解釋道,“校長,不是別動隊,是山西方面!剛剛傳來消息,由我軍衛立煌將軍率領的第二戰區我中央軍、八路軍李衛國率領的第八戰區的部隊,剛剛結束了忻口會戰。

此次會戰,歷時一個月終於結束,除了日軍板垣師團主力一部逃脫,其餘日軍大部被殲,此戰我軍一共擊斃日軍兩萬餘人,俘獲日軍1000多人(重傷被俘的),還有大量的武器!若是加上之前八路軍的平型關的勝利,我們取得的戰果更多!”

“什麼?給我看看!”挺戴笠說,此戰消滅日軍兩萬多人,老蔣直接奪過戴笠手中的電報,想確認對方所說之話的真實性。

“電報上的內容你覈實過了嗎?”看了電報之後的老蔣,沉重的問着一旁的戴笠,畢竟這個數據太讓人不敢相信了,他心裡也在犯嘀咕。

“校長,這個消息我已經覈實過了,九成多是真的!”

“不錯!打的真不錯!俊如(衛立煌的字)這次立了大功!”確認了電報上的內容,老蔣心情變得非常的好,連連拍手稱道。雖然板垣徵四郎帶着一部分軍隊逃跑了,但是其他日軍基本被全殲,這算是開展以來取得的最大戰果。殲敵兩萬,想想都不禁心花怒放!

“校長,那這個事情怎麼發出去,還有第九軍的軍長郝夢齡在這次戰鬥中也英雄殉國,衛副總司令那邊請求對郝軍長予以‘嘉獎’。”

“把戰果改成是我軍取得的,放大兩倍,順便追贈郝夢齡爲上將銜,給他的家人發放5000大洋的撫卹金吧,並獎勵衛立煌的第十四集團軍10萬大洋!除此之外,給衛立煌以及李衛國二人分別賜予一枚青天白日勳章,以資鼓勵!”

老蔣不傻,在看到這次會戰的主要戰果是中共的八路軍取得的,他可不會免費爲其宣傳,但是作爲統帥,他不能把功勞全給吞了,那樣吃相也太難看了。

“是!”見老蔣把青天白日勳章都搬出來了,戴笠不禁羨慕,這個青天白日勳章可是目前國府最高的勳章了,這可是軍人的榮譽以及追求啊!

“號外號外!國府第二戰區衛立煌、第八戰區李衛國,在山西大敗日軍板垣師團以及察哈爾派遣兵團,歷時一個月,殲敵5萬!”

“號外號外!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已破,我中華熱血男兒誓要把日寇趕出中國!”

“蔣委員長親臨淞滬前線,估計淞滬戰場再續忻口會戰大捷,包圍大好河山!”

隨後這個消息在全國便開始傳開了,版本也很多,至於戰果也被無窮盡的誇大。但這個大捷的到來倒是給全國的抗日戰爭,帶來了很好的效果,他們也明白小日本也不是那麼牛逼,還不是照樣被他們中國軍隊幹掉了這麼多。

忻口大捷的消息,讓淞滬會戰的中國軍隊大受鼓舞,不少軍隊放棄一直的抵抗,開始主動出擊,並順勢收回了不少失地,讓日軍在上海的進攻也是愈發困難!

。。。。。。

而此時的忻口前線,衛立煌一臉歉意的看着李衛國,本來這個戰果是對方的功勞,但在老蔣的宣揚下,變成了他的一人之功,爲人比較正派的衛立煌感覺特別的尷尬!

“靖華賢弟,你別介意!我也沒想到委員長會這麼做,這次我部繳獲的武器,我願意分給你們一部分,算是補償吧!”

“俊如兄,你別自責!我那個便宜校長,是什麼性格我知道,我也不在乎他的獎賞!我們還是快點清點出這次會戰的結果吧,現在山西的局勢不是很樂觀,太原那邊恐怕要出事!”

老蔣的獎賞,李衛國並不期待,包括那枚空運而來的青天白日勳章,他收下之後,直接扔給了自己的警衛員。

“好的就聽靖華賢弟的!”

不到一天,雙方的隊伍就把這一個月左右的作戰結果結果統計出來了,看到這些數據,參與忻口會戰的一種高級軍官也很震驚。

第406章 百團大戰(一)第621章 攻克濟南(四)第421章 皖南事變(一)第323章 挺進冀中(一)第511章 察哈爾反擊戰(九)第362章 綏寧會戰之反攻(二)第72章 崛起(三)第635章 武漢反擊戰(五)第164章 西征(七)第528章 觀察團事件(二)第273章 與傅作義的合作第491章 南洋風雲(三)第265章 衛立煌來訪(二)第504章 察哈爾反擊戰(二)第377章 諾門坎事件(二)第546章 43年的到來(一)第443章 蘇日中立條約(二)第283章 晉東南之戰(七)第553章 日軍的反擊(四)第355章 綏寧會戰(十五)第205章 西安事變(五)第612章 興安嶺雄風(十二)第581章 緬甸反擊戰(七)第522章 收復外蒙(九)第423章 皖南事變(三)第181章 長征(二)第17章 北伐之戰平江(三)第242章 奇襲太原(十一)第457章 華北大掃蕩(六)第203章 西安事變(二)第606章 興安嶺雄風(六)第601章 興安嶺雄風(一)第384章 周昆事件和整風運動第312章 第一次反掃蕩(六)第210章 紅軍改編(二)第464章 華北大掃蕩(十三)第546章 43年的到來(一)第427章 皖南事變(七)第294章 徐州會戰第622章 攻克濟南(五)第612章 興安嶺雄風(十二)第568章 戰平漢線(四)第379章 第一次反共高潮第117章 第二次反圍剿(一)第537章 親歷駝峰航線(二)第53章 武漢起義(二)第530章 觀察團事件(四)第534章 觀察團事件(八)第608章 興安嶺雄風(八)第575章 緬甸反擊戰(一)第464章 華北大掃蕩(十三)第52章 武漢起義(一)第235章 奇襲太原(四)第296章 新四軍首戰(二)第408章 百團大戰(三)第583章 緬甸反擊戰(九)第55章 武漢起義(四)第115章 紅四軍團(二)第328章 天津(三)第105章 漢中攻略(七)第186章 根據地風雲(二)第458章 華北大掃蕩(七)第308章 第一次反掃蕩(二)第141章 古城起義(三)第190章 伊列夫少將第380章 第一次反共高潮(二)第179章 白銀法案第125章 第二次反圍剿(九)第139章 谷城起義第128章 第二次反圍剿(十二)第26章 武漢之戰(七)第309章 第一次反掃蕩(三)第122章 第二次反圍剿(六)第526章 奪取新疆(四)第201章 兩廣事變第342章 綏寧會戰(二)第380章 第一次反共高潮(二)第603章 興安嶺雄風(三)第634章 武漢反擊戰(四)第483章 渡河戰役(六)第107章 漢中攻略(九)第70章 崛起(一)第9章 空閒之餘第567章 戰平漢線(三)第378章 諾門坎事件(三)第27章 武漢之戰(八)第470章 華北大掃蕩(十九)第25章 武漢之戰(六)第115章 紅四軍團(二)第108章 中東路事件第397章 大同戰役(一)第618章 攻克濟南(一)第405章 大同戰役(九)第83章 第一次反圍剿第474章 珍珠港事件(二)第307章 第一次反掃蕩第366章 綏寧會戰終第359章 綏寧會戰(十九)第46章 二次北伐以及平叛
第406章 百團大戰(一)第621章 攻克濟南(四)第421章 皖南事變(一)第323章 挺進冀中(一)第511章 察哈爾反擊戰(九)第362章 綏寧會戰之反攻(二)第72章 崛起(三)第635章 武漢反擊戰(五)第164章 西征(七)第528章 觀察團事件(二)第273章 與傅作義的合作第491章 南洋風雲(三)第265章 衛立煌來訪(二)第504章 察哈爾反擊戰(二)第377章 諾門坎事件(二)第546章 43年的到來(一)第443章 蘇日中立條約(二)第283章 晉東南之戰(七)第553章 日軍的反擊(四)第355章 綏寧會戰(十五)第205章 西安事變(五)第612章 興安嶺雄風(十二)第581章 緬甸反擊戰(七)第522章 收復外蒙(九)第423章 皖南事變(三)第181章 長征(二)第17章 北伐之戰平江(三)第242章 奇襲太原(十一)第457章 華北大掃蕩(六)第203章 西安事變(二)第606章 興安嶺雄風(六)第601章 興安嶺雄風(一)第384章 周昆事件和整風運動第312章 第一次反掃蕩(六)第210章 紅軍改編(二)第464章 華北大掃蕩(十三)第546章 43年的到來(一)第427章 皖南事變(七)第294章 徐州會戰第622章 攻克濟南(五)第612章 興安嶺雄風(十二)第568章 戰平漢線(四)第379章 第一次反共高潮第117章 第二次反圍剿(一)第537章 親歷駝峰航線(二)第53章 武漢起義(二)第530章 觀察團事件(四)第534章 觀察團事件(八)第608章 興安嶺雄風(八)第575章 緬甸反擊戰(一)第464章 華北大掃蕩(十三)第52章 武漢起義(一)第235章 奇襲太原(四)第296章 新四軍首戰(二)第408章 百團大戰(三)第583章 緬甸反擊戰(九)第55章 武漢起義(四)第115章 紅四軍團(二)第328章 天津(三)第105章 漢中攻略(七)第186章 根據地風雲(二)第458章 華北大掃蕩(七)第308章 第一次反掃蕩(二)第141章 古城起義(三)第190章 伊列夫少將第380章 第一次反共高潮(二)第179章 白銀法案第125章 第二次反圍剿(九)第139章 谷城起義第128章 第二次反圍剿(十二)第26章 武漢之戰(七)第309章 第一次反掃蕩(三)第122章 第二次反圍剿(六)第526章 奪取新疆(四)第201章 兩廣事變第342章 綏寧會戰(二)第380章 第一次反共高潮(二)第603章 興安嶺雄風(三)第634章 武漢反擊戰(四)第483章 渡河戰役(六)第107章 漢中攻略(九)第70章 崛起(一)第9章 空閒之餘第567章 戰平漢線(三)第378章 諾門坎事件(三)第27章 武漢之戰(八)第470章 華北大掃蕩(十九)第25章 武漢之戰(六)第115章 紅四軍團(二)第108章 中東路事件第397章 大同戰役(一)第618章 攻克濟南(一)第405章 大同戰役(九)第83章 第一次反圍剿第474章 珍珠港事件(二)第307章 第一次反掃蕩第366章 綏寧會戰終第359章 綏寧會戰(十九)第46章 二次北伐以及平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