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漢中協定和紅二、四方面軍

由於楊虎城爲了解救自己手下17師被俘的那個旅包括旅長王毅武共3000人,便讓17師師長孫蔚如親自負責與紅軍的和談,除了贖回49旅被俘的部隊,更多的是與川陝鄂紅軍達成了一個比較廣泛的和平協議。

加上孫蔚如比楊虎城更注重49旅的贖回問題,所以孫蔚如在跟紅軍聯絡之後,便親自前來與紅軍談判。而紅軍這邊則是由以紅四軍副軍長李振華、第三師師長王爾琢爲主,再加上根據地黨委派來的一名幹部,組成了這次跟楊虎城談判的全權代表。

“孫師長,這位是我們紅四軍副軍長李振華同志、第三師師長王爾琢同志,以及總政治部幹事潘自力同志,接下來的談判由他們負責。”一個負責聯絡的gcd幹部對着孫蔚如介紹着紅軍這邊三個負責人。

“李副軍長、王師長、潘幹事你們好,很榮幸見到你們!”孫蔚如熱情的跟着李振華三人握着手,這次他來說白了是有求於人,更是爲了兩軍以後的關係,所以對此他也挺重視的。

“孫師長久仰大名,在十七路軍中我們總指揮經常提起的除了楊司令就是孫師長你了!”李振華見對方很熱情,也客氣的回答道。

“李副軍長的話讓我實在受寵若驚,敗軍之將何以言勇。”從李振華口中得知與他們相鄰的紅軍最高指揮官都提起自己,孫蔚如也是有點吃驚,連忙放下身段客氣道。

“孫師長客氣了,之前貴部照顧我黨黨員之事還未感謝貴部,走,我們進去說吧!”幾人在室外這麼客氣的交流,李振華覺得不太合適,於是出言邀請對方一起進屋詳談。

一進屋,李振華以及孫蔚如等人就不像在外面那麼客氣了,他們這次在漢中相聚不是僅僅說客套話的,而是有着各自的任務。

“李副軍長,我們都是軍人,既然我們坐在一起肯定是有原因的,我就不拐彎抹角了。這次我來的主要目的就是跟貴部建立一個合作的關係,相信這對我們雙方都很有很大的幫助的!”孫蔚如在坐好之後,就直接開門見山地說道。

“孫師長說的沒錯,軍人之間沒有那麼彎彎繞繞,有什麼話擺在明面上說就行。接下來我們就談談如何達成一個合作協議!”李振華見對方直接說出來意,李振華不是特別意外,所以也很直接。

“我們楊主席很早就跟貴黨有着合作關係,雙方關係也都很融洽,我們17路軍裡面就有着很多貴黨的黨員擔任職務,所以我們雙方適合建立一個更加密切的聯繫。”孫蔚如之字不談自己被俘的49旅士兵,而是直接切入雙方整個的合作關係上面,不得不說孫蔚如也知道若是提49旅的事,他就處於弱勢,很多條件自己也就沒有底氣提出來。

“對於跟貴部建立穩定的合作聯繫,我們根據地黨委也比較感興趣,所以我們還是談談具體的合作細節吧!”

。。。。。。。

談判的事,涉及太多,所以雙方都在扯皮,特別是在談細節的時候,雙方都放下了臉皮據理力爭,爭得面紅耳赤的。好在雙方本就有合作關係,又有朝着更深合作的意向,所以最後雙方還是達成了一個合作協議---《漢中協定》,涉及政治、軍事、經濟等方面。

“孫師長,恭喜我們達成這個合作協議,作爲禮物,你可以帶走貴部49旅被我軍俘獲的全部士兵,祝我們雙方合作愉快!”在雙方簽完字後,李振華站起來握着孫蔚如的手,笑着說道。

“同喜同喜!謝謝貴部的友善,祝我們合作愉快!”孫蔚如緊緊地握着李振華的手,高興地說道,本來他還想談談關於49旅的事,沒想到對方直接無償歸還。

兩人的握手也意味着紅四軍團和17路軍達成了比較密切的合作,也就避免了雙方的戰鬥,讓雙方都減少了己方的防守壓力,有更多的精力去對付自己主要敵人。

漢中協定的內容主要有:

一、雙方秘密停戰,依秦嶺爲界,互不侵犯。若是由於南京政府施壓,雙方可以假裝交戰,應付南京政府。

二、雙方加強在經濟上的聯繫,在留壩、太白、佛坪三縣建立物資交易中心,互通有無。

三、加強在政治上的合作,分別在漢中、西安建立各自的秘密辦事處,加強雙方的情報交流。

這份協定作爲雙方的達成的秘密協定,雖然涉及的東西不是很多,但對於雙方卻是一個很好的開端。

協議簽署之後,孫蔚如就帶着他的49旅僅剩的3000餘人,回到了太白縣。雖然49旅損失了幾千人,但那些軍官都還在,只要給他幾個月時間,一個嶄新的49旅就出現。

“主席,這是我代表我軍跟紅軍達成的協議,請你過目!”回到西安的孫蔚如,把一封簽過字的協議遞給了楊虎城,雖然之前已經請示過了,但也得讓其過目。

“蔚如,這次你立了大攻,老蔣讓我們紅軍交戰,就是借紅軍的手削弱我們的實力。這次雖然咱們損失了幾千人,但與紅軍達成了協議,我們就可以放開手去圖謀陝北與甘肅。蔚如,你休息半個月,半個月之後,你就進駐寶雞,盯緊甘肅。”楊虎城看了看協議內容,雖然心疼漢中被紅軍佔領,但起碼關中還在自己手裡,古有漢唐以關中爲基礎拿下天下,自己雖無帝王之才,但若是能掌控西北重現當初西北軍的盛況,未必不能與老蔣分庭抗禮。

“是,主席,我一定不會辜負你的期望!”聽見楊虎城對自己的看重,孫蔚如便衷心的敬了個禮,認真地說道。

。。。。。

就在與楊虎城達成了和平協議之後,紅四軍團又要開始改名了,嚴格意義上並不算真正的改名,而是李衛國有了新的任命。

在去年,紅三軍團在彭得淮的率領下,打下了長沙,但接着就面臨着國民黨的強烈反撲,損失嚴重的紅三軍團在紅一軍團的掩護下,進入了湘贛閩革命根據地,緊接着兩個軍團就宣佈合在一起組建新的紅一方面軍。朱得出任新成立的紅一方面軍的總司令、彭德懷出任副總司令、老毛擔任總政委、葉挺出任總參謀長、蔣先雲出任副總參謀長。

隨着紅一方面軍的成立,紅二、三、四這三個方面軍就提上了日程。本來紅三方面軍是打算給彭得淮第三軍團的,但是由於他的部隊在長沙之戰後,損失慘重,僅剩一萬餘人,還趕不上紅一軍團的一個軍,所以就作罷了。

雖然紅三方面軍的番號被擱置了,但紅二以及紅四卻照常成立了。通過中央的商量決定,最後決定把紅二、紅四兩個軍團編爲紅二方面軍,由李衛國擔任總司令、賀龍擔任副總司令、徐向淺擔任總參謀長、惲代英爲總政委、聶榮真擔任政治部主任、周逸羣擔任副總政委(主要紅二軍團在長江以南)、陳賡擔任副總參謀長。

而在紅二方面軍的任命下達之後,紅四軍團的主要任命也發生了一些變化,李衛國、徐向淺、陳更三人都卸任了軍長一職,軍長一職則由各軍副軍長(李振華、林標、黃公略三人)擔任。其他的人事安排,第四軍裡王爾琢兼任副軍長;第七軍的副軍長由李東兼任,唐澍出任參謀長;黃公略如願升爲第九軍軍長,副軍長一職則由王維舟兼任。除此之外擴編了警衛旅,改爲警衛師,二旅六團制,原第四軍參謀長劉明出任新的師長,唐亮爲副師長。

紅二方面軍成立之後,紅四方面軍也成立了,不過這個時候的紅四方面軍能夠成立主要還是因爲張國套的原因。張國套在28年就去蘇聯擔任我黨駐共產國際代表,在30年下半年回國並進入鄂豫皖蘇區,由於張國套是政治局常委,又是蘇聯歸來的,所以在他的建議下,就讓鄂豫皖的4萬紅軍改變成爲了紅四方面軍,成爲紅軍的三大主力之一。

本來張國套就是回來摘桃子的,湘鄂贛的老資歷太多,他去了只能當個副手之類的。至於川陝鄂根據地他也想過,不過卻被李衛國聯合根據地主要幹部來了一個聯名抗議,堅決不讓張國套這個親蘇分子進入根據地,所謂沒辦法的張國套只能去鄂豫皖了。

再去了鄂豫皖根據地後,張國套才發現這裡纔是真的適合自己的地方,雖然鄂豫皖根據地力量不弱,但奈何沒有資歷高的人物,在中央也沒有實權人物支持,連個軍團番號都沒有。所以在張國套一來之後,通過一些列政治手段就奪取了鄂豫皖根據地領導權,鄂豫皖也就成了他的一言堂。

在紅一紅二方面軍相繼成立後,他便迫不及待的從中央手裡搶下了紅四方面軍的番號,他自己雖然不在紅四方面軍擔任任何職務,但他的親信確是擔任了要職,他則憑藉着政治局常委的身份實際上奪取了了紅四方面軍的領導權。

。。。。。。

對於自己成爲紅二方面軍的總司令,李衛國並沒有多驚訝,在他看來,雖然自己無法獲得紅一方面軍的番號,但憑自己的實力,哪怕是無法成爲名義上第一,但做個老二總可以吧!不過他成爲紅二方面軍的領導人,就讓咱們賀老總只能屈居副職,不過爲了補償對方,李衛國打算在夏曦進入湘鄂黔根據地後,幫他解決掉這個歷史上禍害慘了紅二軍團很慘的一個人。

不過夏曦暫時還沒有搞什麼肅反之類的,所以李衛國也難得搭理他,不過他也得注意可能會有中央而來的一些錯誤路線波及他的川陝鄂根據,雖然暫時沒有苗頭,但隨着王明等人的上臺,他的根據地肯定會受到一定影響。

不過他現在暫時也沒精力去關心王明上臺的事了,這事他也沒能力去阻止,因爲他還有更重要的事需要他全身心投入,這關係着國家興亡的大事。

第175章 噩耗接踵而來第361章 綏寧會戰之反攻(一)第68章 編制以軍裝問題第636章 大結局(上)第454章 華北大掃蕩(三)第635章 武漢反擊戰(五)第607章 興安嶺雄風(七)第97章 入川(三)第183章 會師第428章 皖南事變(八)第419章 百團大戰(十四)第633章 武漢反擊戰(三)第406章 百團大戰(一)第190章 伊列夫少將第262章 晉綏根據地(三)第208章 諜影第449章 後續(二)第634章 武漢反擊戰(四)第145章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四)第243章 奇襲太原(十二)第438章 日軍挺進隊的災難(一)第361章 綏寧會戰之反攻(一)第236章 奇襲太原(五)第262章 晉綏根據地(三)第30章 漢陽兵工廠第187章 《莫斯科協定》第484章 渡河戰役(七)第292章 洛陽會議第300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第163章 西征(六)第512章 察哈爾反擊戰(十)第462章 華北大掃蕩(十一)第68章 編制以軍裝問題第283章 晉東南之戰(七)第137章 九一八(七)第510章 察哈爾反擊戰(八)第191章 東征第12章 北伐開始第380章 第一次反共高潮(二)第529章 觀察團事件(三)第26章 武漢之戰(七)第345章 綏寧會戰(五)第215章 激戰板垣師團(三)第329章 天津(四)第299章 援助(二)第263章 晉綏根據地(四)第516章 收復外蒙(三)第290章 晉東南之戰(十四)第483章 渡河戰役(六)第23章 武漢之戰(四)第227章 太原告急(三)第114章 紅四軍團第162章 西征(五)第353章 綏寧會戰(十三)第349章 綏寧會戰(九)第148章 一二八事變第413章 百團大戰(八)第192章 東征(二)第241章 奇襲太原(十)第2章 汝城之戰第562章 日軍的反擊(十三)第12章 北伐開始第172章 西征(十五)第423章 皖南事變(三)第449章 後續(二)第197章 東征(七)第54章 武漢起義(三)第296章 新四軍首戰(二)第363章 綏寧會戰之反攻(三)第481章 渡河戰役(四)第10章 空閒之餘(二)第570章 戰平漢線(六)第624章 攻克濟南(七)第666章 華北大掃蕩(十五)第541章 太原光復(二)第611章 興安嶺雄風(十一)第545章 太原光復(六)第327章 天津(二)第563章 日軍的反擊(十四)第547章 43年的到來(二)第227章 太原告急(三)第3章 汝城之戰(二)第381章 第一次反共高潮(三)第427章 皖南事變(七)第275章 挺進山東(二)第210章 紅軍改編(二)第95章 入川第232章 奇襲太原(三)第424章 皖南事變(四)第189章 《莫斯科協定》第530章 觀察團事件(四)第399章 大同戰役(三)第561章 日軍的反擊(十二)第188章 《莫斯科協定》(二)第104章 漢中攻略(六)第253章 新式機槍第259章 白銀的銅礦(二)第198章 東征(八)
第175章 噩耗接踵而來第361章 綏寧會戰之反攻(一)第68章 編制以軍裝問題第636章 大結局(上)第454章 華北大掃蕩(三)第635章 武漢反擊戰(五)第607章 興安嶺雄風(七)第97章 入川(三)第183章 會師第428章 皖南事變(八)第419章 百團大戰(十四)第633章 武漢反擊戰(三)第406章 百團大戰(一)第190章 伊列夫少將第262章 晉綏根據地(三)第208章 諜影第449章 後續(二)第634章 武漢反擊戰(四)第145章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四)第243章 奇襲太原(十二)第438章 日軍挺進隊的災難(一)第361章 綏寧會戰之反攻(一)第236章 奇襲太原(五)第262章 晉綏根據地(三)第30章 漢陽兵工廠第187章 《莫斯科協定》第484章 渡河戰役(七)第292章 洛陽會議第300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第163章 西征(六)第512章 察哈爾反擊戰(十)第462章 華北大掃蕩(十一)第68章 編制以軍裝問題第283章 晉東南之戰(七)第137章 九一八(七)第510章 察哈爾反擊戰(八)第191章 東征第12章 北伐開始第380章 第一次反共高潮(二)第529章 觀察團事件(三)第26章 武漢之戰(七)第345章 綏寧會戰(五)第215章 激戰板垣師團(三)第329章 天津(四)第299章 援助(二)第263章 晉綏根據地(四)第516章 收復外蒙(三)第290章 晉東南之戰(十四)第483章 渡河戰役(六)第23章 武漢之戰(四)第227章 太原告急(三)第114章 紅四軍團第162章 西征(五)第353章 綏寧會戰(十三)第349章 綏寧會戰(九)第148章 一二八事變第413章 百團大戰(八)第192章 東征(二)第241章 奇襲太原(十)第2章 汝城之戰第562章 日軍的反擊(十三)第12章 北伐開始第172章 西征(十五)第423章 皖南事變(三)第449章 後續(二)第197章 東征(七)第54章 武漢起義(三)第296章 新四軍首戰(二)第363章 綏寧會戰之反攻(三)第481章 渡河戰役(四)第10章 空閒之餘(二)第570章 戰平漢線(六)第624章 攻克濟南(七)第666章 華北大掃蕩(十五)第541章 太原光復(二)第611章 興安嶺雄風(十一)第545章 太原光復(六)第327章 天津(二)第563章 日軍的反擊(十四)第547章 43年的到來(二)第227章 太原告急(三)第3章 汝城之戰(二)第381章 第一次反共高潮(三)第427章 皖南事變(七)第275章 挺進山東(二)第210章 紅軍改編(二)第95章 入川第232章 奇襲太原(三)第424章 皖南事變(四)第189章 《莫斯科協定》第530章 觀察團事件(四)第399章 大同戰役(三)第561章 日軍的反擊(十二)第188章 《莫斯科協定》(二)第104章 漢中攻略(六)第253章 新式機槍第259章 白銀的銅礦(二)第198章 東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