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到達襄陽

經過四天的行軍,在一月二十五號這天,李衛國帶着八千之衆的隊伍來到了襄陽。

襄陽,隸屬於湖北,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楚文化、漢文化、三國文化的發源地,已有2800年的歷史,李代位軍事要地。素有“華夏第一城池、鐵打的襄陽、兵家必爭之地”之稱。

襄陽市地處湖北西北部,位於漢江中游腹地。襄陽因爲地處襄水之陽而得名,漢水穿城而過分出南北兩岸的襄陽和樊城。這時候的襄陽加上下面的幾個縣城人口約有200來萬,市裡的常住人口也有着20萬左右,在這個時候也算一個比較大的城市了。

在跟原來的駐軍完成交接之後,李衛國警備師就正式住進了襄陽市。交接之後才發現其實這會襄陽這邊其實面臨的環境並不好,雖然之前已經被北伐軍給打下了,並趕跑了北洋軍主力,但是還有很多殘兵剩勇在附近。

就像在不遠處的十堰市,雖然北伐軍主力已經跑了,但是卻出現了一個小軍閥,在那維持着統治,而且周圍的大山裡,土匪也特別多,當然農民運動也有,所以這裡現在就是一鍋亂粥。

襄陽城臨時的警備師令部,李衛國正在與一衆軍事主官在商討後續的安排。

“我們這是來接了一鍋大雜燴呀,什麼勢力都有,北洋餘孽、黔軍、地方小軍閥,土匪、還有黨領導的工農組織,你們說說怎麼快速把這些實力給清除掉。”李衛國看了下面的人繪製出來的鄂西北形勢圖,笑着說道。

“這還不簡單,師長,不說其他地方,這個十堰城我三天之內給拿下!”在聽到李衛國的詢問,李振華作爲主力團第一團的團長,自信的說道。

“振華,你下次說話之前動動腦子,別老這麼口不擇言,現在的目的是拿下整個鄂西北,我們得從全局考慮。”李衛國對於自己這個堂弟一點都不客氣,性格太直,還好是自己是他的上司,不然還不知道會成什麼樣。

“衛國,我覺得其實也不用特別麻煩,我們現在有八個不滿編的步兵團,我們可以把他們都派出去,清除抵抗勢力,接管整個鄂西北,以我們的實力,應該用不到一個月就能搞定。”陳賡建議道,其實從地圖上看,鄂西北本來就不大,所以陳賡的方法並不算特別好,只是利用人力優勢,多點出擊。

“我覺得可行,我們沒必要太去費神。就當鍛鍊軍隊,我們的隊伍缺口比較大,所以還需要擴充,這段時間就是個機會!”聶榮臻也覺得陳賡的可行,就沒有反對。

“既然你兩都認爲這個方法不錯,那就按這個來實行吧!接下來我宣佈一下接下來的軍事行動。”李衛國見自己的副師長以及參謀長都意見一致,就沒去再推翻,而是按照他們的方法,宣佈接下來的作戰任務。

“第一團、第二團聽令!”李衛國開始吩咐接下的軍事安排了。

“在!”李振華和黃公略站了起來,敬了一個禮認真聽到。

“你們兩個團沿着漢江,逆流而上,務必拿下十堰,以及周邊的勳西縣、竹溪縣、竹山縣、房縣!務必在兩個月內肅清周邊的敵對勢力!”李衛國嚴肅的說道。

“是!”兩個主力團團長堅決的回答道。

“第三團,你們進駐丹江口市,並注意防範河南之敵。”

“是!”第三團團長賈恩溢回答道。

“第四團,進駐棗陽!”

“是!”

“第五團、第六團進駐宜城以及南漳、保康二縣!”

“是!”

“獨立一團,進駐谷城、老河口!”

“是!”

“獨立二團,進攻新野,並駐守在那!”

“是!”

“剩下的教導團、警衛團以及跑團、輜重團駐紮襄陽!”

“是!”

。。。。。。

在一系列的任命下,李衛國把主力部隊全部調了出去,可見他爲了在襄陽站住腳,也不管不顧了,家本基本都掏出來了。

“對於這次的任務安排,我的要求:除了你們你們必須徹底肅清轄區的敵人外,還有一個人任務,就是在六月份之前,把你們的部隊編制填滿,按照我之前給你們的編制。當然也別給我應付過去,我要的是一支能打硬仗的軍隊,說要是給我拖後腿,就別怪我不客氣!”李衛國罕見得說了一次狠話,可見他對這次任務看的多重。

“是!保證完成任務!”一衆團長起身大聲回答道,彷彿想用聲音大小來證明自己是在認真回答。

“散會!一團長留下!”在宣佈散會之後,李衛國留下了李振華,當然陳賡和聶榮臻也在。

“振華,這次你的任比較重,除了之前我說的任務,我還需要你配合我派去的一部分專家,去房縣尋找一個隱蔽的地方,適合建立工廠,山區也無所謂,但必須保證隱蔽而且交通不能太差。我有大用!”李衛國在最後加重了有大用幾個字,可見其重要性。

“是,保證完成任務!”李振華認真地回答道。

“你下去吧!我跟參謀長以及副師長有事商量!”李衛國在吩咐完了之後,就讓李振華下去了。

。。。。 wWW☢ тTkan☢ ¢o

會議室,三個領軍人物還在商量事情。

“衛國,你吩咐一團的事,是什麼意思?”聶榮臻不解的問道,說是要幹什麼壞事,可是也沒有避開他和陳賡,所以有點疑惑。

“老聶,照現在的情況,我們跟國-民黨鬧翻是必然的了,現在老蔣那也越來越明顯了,所以我得有所準備!”李衛國認真地說道,而且語氣也比較嚴肅。

“這我也知道,可是跟你吩咐給一團長的事,有什麼關係嗎?”聶榮臻仍然不解。

“對啊,衛國,這事再怎麼也得給我兩說清楚吧!”陳賡也不解道。

“那你們想想,若是我們跟國-民黨鬧翻之後,憑我們現在的政策,他們會容得下我們?到時肯定戰爭不斷,而且還會封鎖我們與外界的聯繫,那時候缺乏武器彈藥供應的我們拿什麼跟國-民黨的軍隊鬥?

所以我讓一團長去找一個隱蔽的地方,我想給我們的部隊建一個兵工廠!”李衛國說出一個出乎另外兩人意料的答案。

“什麼?你要建兵工廠?這玩意哪有這麼簡單,機器是個問題,還有技術人員,造武器用的原料,我們都沒有!”對於兵工廠有點了解的聶榮臻提出了一些最突出的問題。

“機器我已經通過關係訂好了,技術人員也請了一些,但肯定不夠,不過武漢可是有現成的人才。至於原料也好找,別看這個鄂西北山多,但物質豐富,而且旁邊的陝西漢中、安康,以及四川達州、巴中等地可是物產豐富,武器製造需要的原料例如鐵礦、銅礦、煤礦都有,所以我們不用太過擔心。

雖然想一口氣打造一個強大的後方基地不現實,可我們可以先搭起一個框架,以後再完善!”李衛國耐心的說道。

“衛國,你等等,你這說的讓我們一時接受不過來,知識面太多了,你先讓我們縷縷!”聽到李衛國說的,聶榮臻已經腦袋短路了,這個已經超出他的思維了。在他看來李衛國這是已經有着長遠的打算,看得太遠了。

“衛國,難怪你能是一把手,還是‘黃埔第一人’,就你這個眼光,都沒人能趕得上你,你想的太周到,太遠了!也是這個原因你才那麼想來鄂西北的吧!”陳賡震驚之餘問道。

“沒錯,在打下武昌的時候我就在計劃了,只是一直不敢說,怕你們接受不了!”李衛國如實說道。

感謝書友“小二不是二”以及“邁克爾武大郎”的打賞!,特此加更!!!!

第37章 臨走前的會面第307章 第一次反掃蕩第619章 攻克濟南(二)第420章 黃橋戰役第289章 晉東南之戰(十三)第506章 察哈爾反擊戰(四)第578章 緬甸反擊戰(四)第410章 百團大戰(五)第617章 興安嶺雄風第119章 第二次反圍剿(三)第206章 西安事變(五)第577章 緬甸反擊戰(三)第518章 收復外蒙(五)第243章 奇襲太原(十二)第95章 入川第441章 汾陽協定第393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九)第399章 大同戰役(三)第350章 綏寧會戰(十)第189章 《莫斯科協定》第352章 綏寧會戰(十二)第79章 第一次反圍剿(五)第206章 西安事變(五)第53章 武漢起義(二)第483章 渡河戰役(六)第274章 挺進山東第127章 第二次反圍剿(十一)第273章 與傅作義的合作第547章 43年的到來(二)第224章 忻口‘大捷’第76章 第一次反圍剿(二)第540章 太原光復(一)第342章 綏寧會戰(二)第200章 東征(十)第77章 第一次反圍剿(三)第554章 日軍的反擊(五)第225章 太原告急第63章 大撤退(三)第206章 西安事變(五)第178章 營救第341章 綏寧會戰(一)第409章 百團大戰(四)第1章 獨立團營長第346章 綏寧會戰(六)第50章 起義前夕第539章 親歷駝峰航線(四)第108章 中東路事件第339章 天津第114章 歸程第240章 奇襲太原(九)第190章 伊列夫少將第267章 綏西攻防戰(二)第540章 太原光復(一)第172章 西征(十五)第482章 渡河戰役(五)第287章 晉東南之戰(十一)第280章 晉東南之戰(四)第585章 津浦線風雲(一)第363章 綏寧會戰之反攻(三)第608章 興安嶺雄風(八)第65章 大撤退(五)第44章 升職與五大第184章 權力分配會議第76章 第一次反圍剿(二)第604章 興安嶺雄風(四)第309章 第一次反掃蕩(三)第594章 津浦線風雲(十)第119章 第二次反圍剿(三)第630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五)第364章 綏寧會戰之反攻(四)第418章 百團大戰(十三)第238章 奇襲太原(七)第604章 興安嶺雄風(四)第202章 激戰板垣師團(九)第95章 入川第633章 武漢反擊戰(三)第306章 花園口決堤第368章 交易第486章 渡河戰役(九)第75章 紅四軍的第一次反圍剿第488章 渡河之戰第608章 興安嶺雄風(八)第226章 太原告急(二)第566章 戰平漢線(二)第3章 汝城之戰(二)第223章 激戰板垣師團(十)第607章 興安嶺雄風(七)第359章 綏寧會戰(十九)第429章 皖南事變第535章 觀察團事件(九)第217章 激戰板垣師團(五)第457章 華北大掃蕩(六)第621章 攻克濟南(四)第75章 紅四軍的第一次反圍剿第551章 日軍的反擊(二)第413章 百團大戰(八)第580章 緬甸反擊戰(六)第105章 漢中攻略(七)第496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三)第94章 固軍壩起義(二)
第37章 臨走前的會面第307章 第一次反掃蕩第619章 攻克濟南(二)第420章 黃橋戰役第289章 晉東南之戰(十三)第506章 察哈爾反擊戰(四)第578章 緬甸反擊戰(四)第410章 百團大戰(五)第617章 興安嶺雄風第119章 第二次反圍剿(三)第206章 西安事變(五)第577章 緬甸反擊戰(三)第518章 收復外蒙(五)第243章 奇襲太原(十二)第95章 入川第441章 汾陽協定第393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九)第399章 大同戰役(三)第350章 綏寧會戰(十)第189章 《莫斯科協定》第352章 綏寧會戰(十二)第79章 第一次反圍剿(五)第206章 西安事變(五)第53章 武漢起義(二)第483章 渡河戰役(六)第274章 挺進山東第127章 第二次反圍剿(十一)第273章 與傅作義的合作第547章 43年的到來(二)第224章 忻口‘大捷’第76章 第一次反圍剿(二)第540章 太原光復(一)第342章 綏寧會戰(二)第200章 東征(十)第77章 第一次反圍剿(三)第554章 日軍的反擊(五)第225章 太原告急第63章 大撤退(三)第206章 西安事變(五)第178章 營救第341章 綏寧會戰(一)第409章 百團大戰(四)第1章 獨立團營長第346章 綏寧會戰(六)第50章 起義前夕第539章 親歷駝峰航線(四)第108章 中東路事件第339章 天津第114章 歸程第240章 奇襲太原(九)第190章 伊列夫少將第267章 綏西攻防戰(二)第540章 太原光復(一)第172章 西征(十五)第482章 渡河戰役(五)第287章 晉東南之戰(十一)第280章 晉東南之戰(四)第585章 津浦線風雲(一)第363章 綏寧會戰之反攻(三)第608章 興安嶺雄風(八)第65章 大撤退(五)第44章 升職與五大第184章 權力分配會議第76章 第一次反圍剿(二)第604章 興安嶺雄風(四)第309章 第一次反掃蕩(三)第594章 津浦線風雲(十)第119章 第二次反圍剿(三)第630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五)第364章 綏寧會戰之反攻(四)第418章 百團大戰(十三)第238章 奇襲太原(七)第604章 興安嶺雄風(四)第202章 激戰板垣師團(九)第95章 入川第633章 武漢反擊戰(三)第306章 花園口決堤第368章 交易第486章 渡河戰役(九)第75章 紅四軍的第一次反圍剿第488章 渡河之戰第608章 興安嶺雄風(八)第226章 太原告急(二)第566章 戰平漢線(二)第3章 汝城之戰(二)第223章 激戰板垣師團(十)第607章 興安嶺雄風(七)第359章 綏寧會戰(十九)第429章 皖南事變第535章 觀察團事件(九)第217章 激戰板垣師團(五)第457章 華北大掃蕩(六)第621章 攻克濟南(四)第75章 紅四軍的第一次反圍剿第551章 日軍的反擊(二)第413章 百團大戰(八)第580章 緬甸反擊戰(六)第105章 漢中攻略(七)第496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三)第94章 固軍壩起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