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噩耗接踵而來

蘭州以及寧夏的平定,紅四方面的根據地範圍擴大了一倍有餘,由於現在西北除了新疆太遠無力插足,青海以及河西就剩下馬步芳兄弟的部隊。

對於這個事,李衛國就不用親自出馬了,直接讓曠繼勳指揮他的十八軍三個師以及第一騎兵旅去負責剩下的戰事,相信以他們的能力,加上有着強大的火力配置,足夠平定青海以及河西了。

別看西北的地盤更大,但是現在陝甘寧這塊根據地的人口數量加起來還不及川陝鄂根據地一半,而且還少數民族衆多,特別不好處理。

“老李,我們現在得確定到底以陝甘寧根據地爲主,還是以川陝鄂根據地爲主,我們必須討論出一個結果,畢竟這兩個地方各有各的優勢,可是隔得太遠,非常不易於管理。”

安康,李衛國等五大常委正在開會,現在說話就是惲代英,這個根據地蘇維埃政府的實際負責人。

“我的打算是什麼,現在日本人犯我中華的勢頭越來越明目張膽,長城以北基本都被那個所謂的僞滿洲國所統治。按照這個趨勢下去,我們國共雙方後面肯定得再次合作抗日,當然現在還不行,老蔣還在大力圍剿我們,而且時機也未到。

我之所以之前不顧你們的反對向西北發展,明面上是打通跟蘇聯和紅八軍的通道,實際上我是在爲我們以後抗日做準備。所以我建議等過段時間,我們西北局以及方面軍的總部機關搬到蘭州去,那是我們未來的主場。”

李衛國肯定不會說中央紅軍即將開始的第五次反圍剿要失利,包括紅二方面軍都要北上吧,要是說出來未免太駭人聳聽了。

“可是衆所周知西北那個地方貧瘠不堪,養活我們十幾萬大軍很難得。現在根據地有人還說,當初爲什麼不直接拿下四川,以我們的兵力打下半個四川沒問題,川西富饒可不是西北能比的。而且有這個想法的指戰員爲數不少,衛國你得明白。”

說實話在川陝鄂待習慣了,很多人不想去西北,漢中十分的富饒,加上這裡又被羣山環繞,國民黨也打不進來,都養成一股惰性了。

“你知道我爲什麼不打川西嗎?你發現沒,我們只是在陝南,下面的人都開始有一股惰性了,若是打下四川,這個情況會更嚴重。”

李衛國的話,看着有點危言聳聽,其實不然。爲什麼自古統一中國基本都是由北向南,上面李衛國說的,算是一個原因。

那些古代王朝在南方習慣了之後,習慣了南方的繁榮生活,就覺得北方太過貧瘠,特別是西北、東北這些地方。但對於紅軍不行,若是在南方這個好的環境發展下去,骨子裡養成的惰性就會讓他們降低那股爲革命而奮鬥的熱情,這也是李衛國當初力排衆議,去西征的原因。

“衛國,你說的這個我們還沒注意,看樣子是安逸的日子過的太久了,你這一說,我們才發現這個問題十分的嚴重。”

一旁的聶榮真贊同道,若不是李衛國這麼一說,他們這些領導人都發現這個問題,他們自己都習慣了現在的生活。

“我覺得也是,看樣子我們得專門開一個全體會議,着重說這個問題,必須打消所有黨員同志的這股惰性,當然作爲領導人之一的我,也得做出檢討,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們根據地的廣大指戰員重視這個問題。”

對於自己存在的問題,惲代英也意識到了,但是對着這種問題,他還是敢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的。

“這件事,老惲你負責吧,我們先說說另外的一件事。”

“什麼事?你說!”

“這次我們雖然拿下了半個甘肅以及整個寧夏,但是也有着很多問題,在這裡民族問題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我的打算是,我們想辦法從我們控制的川陝鄂根據地遷徙一部分人口到甘肅、寧夏等地,稀釋那裡的少數民族比例,這是我們未來的工作重點。”

陝南和川東、川北都是人口比較多的地方,人地矛盾也很突出,所以只要遷走一部分,對於兩個根據地來說都是一件好事。

“這很難吧,國人都不想離開故土,若是強行遷的話,容易出現問題的。”

惲代英擔憂的說道,其他的事還好說,這個事估計有點麻煩啊!

“我知道很難,但這是必須得想辦法解決,這樣吧,先從咱們的士兵家屬那邊想辦法,西北很偏僻從土地入手吧,這個事你們就負責起來。”

“好的,我一定想辦法,打仗的事你是行家,這種工作上的事,就交給我吧!”

聽了李衛國說的話,其他幾人特別是惲代英很是贊同,對於這些思想動員的工作,平時都是惲代英在管理,也比較有經驗。知道這件事的重要性,他便主動把責任承擔下來了。

不得不說,gcd的動員能力還是挺行的,據不完全統計,西北局在未來五年內從川東、川北、陝南一共遷移過去兩百萬平民,對於鞏固西北的同志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

“慢點,這些箱子裡面都是你們總司令的書,都別碰壞了!”

蘭州,此時的周雯正在指揮着眼前的幾名士兵擺放東西,現在李衛國一家都搬到蘭州來了。至於川陝鄂由李振華率領紅四軍團負責防守,畢竟這個地方對於紅四方面軍來說,非常的重要,包括兵工廠都還在這裡,要是讓他們放棄這塊根據地是不可能的。

李衛國這人就是,只要是吃到嘴裡的,誰也別想搶走,想搶問問他手上十幾萬軍隊答不答應。

蘭州一戰結束後,很多馬家軍以及惡紳的家被抄,騰出來的房子很多,除了一部分被留着之外,剩下的便分給了方面軍的各個領導人,反正房子有富餘的。

李衛國的新家不大不小,是一個比較大的院子被拆分成了好幾家,相互之間有高高的圍牆給擋着,每家都是四五個房間,對於李衛國這種五口之家用都不會擁擠。

而且剩下的幾家都分給了惲代英等人,住着也熱鬧,有什麼事商量的話也挺方便。拆分之後的每一家都有着自己的一個小院子,自己種種花呀什麼的都沒問題,像李衛國家的院子裡,就有一顆大樹,下面擺放着一個石桌,算不上好,但卻有一股別樣的韻味。

這不,李衛國一家都在指揮着幾名警衛員如何擺放東西,最多的當屬李衛國的書了。可以說李衛國是中飽私囊,反正之前打仗繳獲裡面的,只要是好書,都被他拿了過來,加上買的一些書,所以他的藏書比較多,光書都裝了幾大箱子,你想想那得有多少。

。。。。。。

“總司令,西路軍拿下了西寧,馬步芳、馬步青率殘部敗走新疆。但是。。。。。”

就在李衛國在指揮着搬家的時候,警衛師師長唐亮拿着一封電報吞吞吐吐地說道,臉色不算好。

“怎麼了?那下西寧是好事啊,這下西北除了盛世才我們差不多就拿下整個西北了。”

看到唐亮的表情,李衛國奇怪道,這不是一個消息嗎?

“但是曠總指揮(曠繼勳)、劉參謀長(劉士奇)、何師長三人犧牲了,是在交戰時被馬家軍的炮彈炸死的,現在遺體正放在西寧。”

“怎麼回事?現在左路軍誰在負責?具體情況都說清楚!”

聽見左路軍的總指揮都死了,這仗打的,這西寧拿的代價也太大了吧。

“現在左路軍有副軍長徐樹生、參謀長倪志良還有曾師長負責,具體情況是馬步芳設下一個圈套,曠總指揮判斷失誤,所以造成陷入了伏擊圈。幸好曾師長的援兵及時,不然損失更大,不過左路軍也趁機消滅了馬步芳大部分軍隊,並拿下了西寧。”

“哎,讓徐樹生暫代總指揮一職,指揮軍隊先行平定青海、河西的馬家軍餘孽,再把幾位遇難的指揮官遺體運送回來,在蘭州找個風水寶地安葬了吧。”

這下左路軍相當於是實力大損,不過還在部隊還在,架子也還在,相信以徐樹生、曾中生這些將領能解決好剩下的事。雖然是因爲指揮失誤而犧牲的,但也是死的光榮,該有的禮節還是得有,回來開個追悼會也是很有必要的。

“老李,老李!”

就在此時,本應該也在忙着新家的惲代英等人不知爲什麼也來到李衛國的家,而且一個個都臉色慌張,特別是陳更,神情非常的低落,這讓李衛國很是不解。

“怎麼了?你們也是爲左路軍的事而來?”

李衛國看幾人的表情,下意識以爲是因爲左路軍曠繼勳等人的死訊而來。

“老李,不全是爲了左路軍的事,接下來的消息,你要挺住。剛剛中央傳來的消息,在兩個月前開始的這次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的戰鬥中,由於遭遇埋伏蔣先雲同志犧牲、葉挺同志受傷被俘,第六軍將士除了軍長許繼慎帶着不到5000人突圍,其他的一萬紅軍指戰員,要不犧牲、要不被俘。”

運代英的話猶如晴天霹靂落在了李衛國的頭上,這時候他知道爲什麼剛纔前者會說那話,爲什麼陳更進來時的神情十分的低沉!

“到底怎麼回事?把電報給我!”

李衛國不敢相信這是事實,直接搶過電報看,可是當看到電報的內容,李衛國還是不相信。

“陳更,你告訴這不是真的,他蔣先雲那麼有能力的人怎麼可能這麼容易的死去!”

李衛國來到陳更面前,雙手緊緊地抱着對方的肩膀,大聲的問道。

“衛國,這是真的,保衛局的情報人員也發了電報過來,證實這個消息,你就承認現實吧,那個曾經一起談笑、一起作戰的蔣先雲已經死了。而且現在老團長也被押送到了南昌,保衛局的人正在想辦法營救。”

在得知這個消息後,陳更也不好受,都是一起從黃埔、北伐過來的,現在一個犧牲,一個被俘,他心裡能好受嗎。

“這不是真的!這不是真的!”

“衛國!衛國!”

李衛國仍然不肯定相信,最後竟當場暈倒了,把周圍的一衆人都給嚇壞了。

。。。。。

一天後,李衛國的家裡,此時的李衛國正躺在牀上休息。

“媽媽,爸爸他是怎麼了?這都太陽曬屁股了,他還不起牀,還不如我一個小孩子呢。”

此時的小立民看着牀上躺着的父親,對着一旁守候的母親說道。

“別瞎說,你爸爸是累着了,所以得多休息一會兒,你別在這吵着你爸爸了,小心他醒了打你手心。”

周雯的臉上隱約有着兩道淚痕,看樣子真的是嚇到了,本來之前自己的丈夫遇刺都讓她擔心許久,這一次的暈倒更讓她擔心。

“爸爸他沒聽到吧,我去看看弟弟妹妹了。媽媽,爸爸醒來你千萬別告訴他爸爸我吵他了啊!”

聽見自己爸爸醒來要打手心,小立民明顯縮了縮手,連忙找藉口跑了。

“立民,你慢點!別摔着了!”

看着跑的飛快的兒子,周雯的臉上露出了點笑容,這小傢伙這是得多怕被他爸打手心啊!

“小雯,這是在哪?”

就在周雯看着調皮的兒子拋了出去的時候,牀上的李衛國突然醒了。

“衛國,你終於醒了,你知道昨天你暈倒之後把我嚇慘了,醒了就好!”

耳邊傳來的聲音,讓周雯非常的高興,臉上也露出了笑容,直接撲倒李衛國懷裡哭道。

第20章 武漢之戰(一)第493章 南洋風雲(五)第432章 中條山之戰(三)第75章 紅四軍的第一次反圍剿第88章 陝北(二)第301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二)第61章 大撤退(一)第102章 漢中攻略(四)第25章 武漢之戰(六)第298章 援助第487章 渡河戰役(十)第572章 戰平漢線(八)第419章 百團大戰(十四)第414章 百團大戰(九)第440章 大年初一第13章 北伐(二)第60章 武漢起義(九)第229章 太原!太原!(二)第432章 中條山之戰(三)第391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七)第191章 東征第235章 天津(十)第419章 百團大戰(十四)第23章 武漢之戰(四)第132章 九一八(二)第44章 升職與五大第381章 第一次反共高潮(三)第36章 明貶實升第199章 東征(九)第38章 到達襄陽第363章 綏寧會戰之反攻(三)第127章 第二次反圍剿(十一)第240章 奇襲太原(九)第393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九)第508章 察哈爾反擊戰(六)第21章 武漢之戰(二)第16章 北伐之戰平江(二)第323章 挺進冀中(一)第527章 觀察團事件(一)第581章 緬甸反擊戰(七)第405章 大同戰役(九)第286章 晉東南之戰(十)第185章 根據地風雲第265章 衛立煌來訪(二)第457章 華北大掃蕩(六)第296章 新四軍首戰(二)第240章 奇襲太原(九)第311章 第一次反掃蕩(五)第180章 長征開始第190章 伊列夫少將第431章 中條山之戰(二)第414章 百團大戰(九)第401章 大同戰役(五)第354章 綏寧會戰(十四)第496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三)第63章 大撤退(三)第261章 晉綏根據地(二)第506章 察哈爾反擊戰(四)第23章 武漢之戰(四)第221章 激戰板垣師團(八)第372章 晉西事變(四)第540章 太原光復(一)第629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四)第586章 津浦線風雲(二)第143章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二)第34章 衝突第376章 諾門坎事件第112章 夜襲(二)第459章 華北大掃蕩(八)第482章 渡河戰役(五)第173章 西征(十六)第617章 興安嶺雄風第386章 第三大規模掃蕩(二)第183章 會師第517章 收復外蒙(四)第633章 武漢反擊戰(三)第128章 第二次反圍剿(十二)第148章 一二八事變第39章 在襄陽(二)第527章 觀察團事件(一)第482章 渡河戰役(五)第32章 boss出現第111章 夜襲第448章 後續第293章 洛陽會議(二)第577章 緬甸反擊戰(三)第302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三)第229章 太原!太原!(二)第64章 大撤退(四)第234章 天津(九)第62章 大撤退(二)第505章 察哈爾反擊戰(三)第396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十二)第622章 攻克濟南(五)第68章 編制以軍裝問題第437章 黃公略歸國第435章 閻錫山的動搖第240章 奇襲太原(九)第561章 日軍的反擊(十二)第274章 挺進山東
第20章 武漢之戰(一)第493章 南洋風雲(五)第432章 中條山之戰(三)第75章 紅四軍的第一次反圍剿第88章 陝北(二)第301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二)第61章 大撤退(一)第102章 漢中攻略(四)第25章 武漢之戰(六)第298章 援助第487章 渡河戰役(十)第572章 戰平漢線(八)第419章 百團大戰(十四)第414章 百團大戰(九)第440章 大年初一第13章 北伐(二)第60章 武漢起義(九)第229章 太原!太原!(二)第432章 中條山之戰(三)第391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七)第191章 東征第235章 天津(十)第419章 百團大戰(十四)第23章 武漢之戰(四)第132章 九一八(二)第44章 升職與五大第381章 第一次反共高潮(三)第36章 明貶實升第199章 東征(九)第38章 到達襄陽第363章 綏寧會戰之反攻(三)第127章 第二次反圍剿(十一)第240章 奇襲太原(九)第393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九)第508章 察哈爾反擊戰(六)第21章 武漢之戰(二)第16章 北伐之戰平江(二)第323章 挺進冀中(一)第527章 觀察團事件(一)第581章 緬甸反擊戰(七)第405章 大同戰役(九)第286章 晉東南之戰(十)第185章 根據地風雲第265章 衛立煌來訪(二)第457章 華北大掃蕩(六)第296章 新四軍首戰(二)第240章 奇襲太原(九)第311章 第一次反掃蕩(五)第180章 長征開始第190章 伊列夫少將第431章 中條山之戰(二)第414章 百團大戰(九)第401章 大同戰役(五)第354章 綏寧會戰(十四)第496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三)第63章 大撤退(三)第261章 晉綏根據地(二)第506章 察哈爾反擊戰(四)第23章 武漢之戰(四)第221章 激戰板垣師團(八)第372章 晉西事變(四)第540章 太原光復(一)第629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四)第586章 津浦線風雲(二)第143章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二)第34章 衝突第376章 諾門坎事件第112章 夜襲(二)第459章 華北大掃蕩(八)第482章 渡河戰役(五)第173章 西征(十六)第617章 興安嶺雄風第386章 第三大規模掃蕩(二)第183章 會師第517章 收復外蒙(四)第633章 武漢反擊戰(三)第128章 第二次反圍剿(十二)第148章 一二八事變第39章 在襄陽(二)第527章 觀察團事件(一)第482章 渡河戰役(五)第32章 boss出現第111章 夜襲第448章 後續第293章 洛陽會議(二)第577章 緬甸反擊戰(三)第302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三)第229章 太原!太原!(二)第64章 大撤退(四)第234章 天津(九)第62章 大撤退(二)第505章 察哈爾反擊戰(三)第396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十二)第622章 攻克濟南(五)第68章 編制以軍裝問題第437章 黃公略歸國第435章 閻錫山的動搖第240章 奇襲太原(九)第561章 日軍的反擊(十二)第274章 挺進山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