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察哈爾反擊戰(七)

“八嘎,把這個山路秀男送上軍事法庭!佔據絕對優勢,居然損失如此巨大,不知道帝國的戰車都是很稀缺的嗎?”

此時的日軍華北方面軍司令部裡,岡村寧次在得知張北坦克遭遇戰,日軍慘敗的消息後,十分的生氣,自然他辦公室裡的那些東西都遭殃了。

以前的損失很大,他忍了,畢竟八路軍的坦克也不少,而且性能也要好點。但是這次,他忍受不了了,300輛戰車居然被只有100輛戰車的八路軍部隊給擊敗了,而且損失還是對方的好幾倍。

氣得他直接拿起自己的指揮刀就把眼前桌子的桌角給削了,平整的削痕證明着岡村寧次這把刀的鋒利以及他有多生氣。周圍的人在他謾罵的時候根本不敢插話,而是在那恭敬地站着,連動都不敢動。

“司令官閣下,現在不是生氣的時候,我們應當做好應對措施!現在八路軍已經兵臨張家口,城內的蒙疆自治政府那些人人心浮動,要是我們不能妥善解決,恐怕會釀成難於預料的後果。”一旁的安達二十三中將在對方生氣生的差不多的時候,便在那好言相勸道。

“他們想幹什麼?難道還想造反不成,沒有我們的支持,這些廢物能有現在這個地位?告訴當地的情報人員,都給我盯緊點,只要這些有異動,直接給我逮捕,皇軍還在呢!”岡村寧次生氣地說道。

他沒想到,現在皇軍只是受到一點挫折的時候,這些人就開始有其他想法了。本來他就因爲第三戰車師團的慘敗而生氣不已,現在聽到帝國扶持的狗開始不聽使喚了,自然把火氣都朝他們身上宣泄了。

“嗨!”

“現在察哈爾的局勢怎麼樣了?”此時的岡村寧次心裡也是煩躁無比,華北的事情根本不像華中那麼好處理,很多時候他的思緒都因爲一些戰鬥失利,而亂的不行。

“不容樂觀!現在我們第10師團、第21師團、獨立第二混成旅團、戰車第二師團以及當地的一些守備隊、蒙軍都在抵擋八路軍的進攻。第九師團也在前去的路上,不過被八路軍的游擊隊給騷擾的比較厲害,前進速度很慢。

我們現在在長城以南地區依靠長城以及我們修建的防禦工事有效的抵擋住了正面的八路軍之敵。不過八路軍方面的人數衆多,而且參與進攻部隊都是我們之前瞭解到的蘇械師,裝備以及戰鬥力都不是很差,我們在察哈爾就兩個步兵師團,有點吃力。

長城以南還在可控之中,但是長城以北我們所面臨的局面就很糟了。

由於我們的不對主要集中在察南地區,北部地區防守比較薄弱,加上地形太分散,我們的力量被大大削弱了。張家口以北的張北、崇禮已經丟失,在康保、化德、沽源、多倫都發現八路軍的游擊隊,而在這些地方皇軍只有不到5000人的守備部隊。

除此之外,八路軍也在進攻41師團,而且兵力也不少!”

安達二十三來到地圖面前說道。

此時的地圖,上面代表八路軍進攻的藍色箭頭以大同爲起點,像東面各個方向散開,其中八路軍的番號也都被標記了出來。看着八路軍拿不少的師級單位,而日軍這邊僅僅有不到對方一半軍力,岡村寧次的臉色也很凝重。

“察北以及察東地區不能丟失,命令附近的部隊收縮兵力,集中在貝子廟以及多倫等地,不要被八路軍給各個擊破。

還有命令41師團撤退,放棄現在有的寧武等地,把軍隊收縮在原平、代縣、雁門關一帶。調第69師團以及獨立混成第15旅團進入察哈爾,務必給我把八路軍給我擋在長城以北,要是丟失張家口,他們知道是什麼下場。”岡村寧次厲聲道。

“嗨!”

也不怪岡村寧次如此重視察南地區。這裡是自古是平津地區的屏障,自然也是河北的屏障,若是這裡丟失,則平津地區就無險可守。他現在的想法是,察西。察北地區丟了都沒事,只要保住察南。察東地區就行,因爲一個是平津地區的屏障,一個是熱河的屏障。

這兩個地方對他十分重要,要是丟失,他承擔不起這個責任,所以他寧願放棄一些並不重要的地區,也算是棄車保帥!

此時的戰場上,賀隆部則是依靠兵力優勢,慢慢的往東推進,雖然日軍有着地理優勢,但奈何日軍第十師團要防守那麼大的地方,兵力被攤薄。

除此之外,八路軍一個步兵師從長城的懷安段進攻,打算迂迴包抄日軍第十師團的後路,不過被日軍21師團的兩個聯隊給擋住了,那個步兵師暫時也無法取得較大的進展。

進展順利的就是塞外,許光達以及最北路的王近山和孫得勝部,這兩支部隊在塞外草原可謂無往不利。許光達就不說了,一場大捷直接奠定了他在戰場的主動權,王近山等人則是利用手中的機動力量,聯合當地的游擊隊,對那些歸順於僞蒙疆自治政府的那些蒙古親王的屬地展開了進攻

雖然這些親王都有自己的武裝,但是他們的武器都是自衛性質的,面對軍隊,特別是裝備還很好的軍隊,根本沒有還手之力。一時間蘇尼特右旗、正鑲白旗、鑲黃旗、太僕寺旗、康保等地相繼被攻佔,八路軍部隊直逼多倫以及貝子廟。

八路軍對察哈爾的大舉進攻,也牽動了很多人的心神。特別是德王,他的這個統治的核心地區就是察北、察西、察東等地的草原,因爲他曾經是錫林郭勒盟的盟長,這裡些地方的蒙古親王也都支持他,但是現在這些地方大部分被八路軍攻佔,他能不着急嗎?

爲此他不止一次去找日軍的負責人,搞得日軍方面都不勝其煩。

察哈爾目前的局勢,無論日本人想掩蓋都無法掩蓋住。八路軍爲了打擊日本人在華北的統治基礎,直接出動了sb轟炸機,趁着空檔時間飛往北平、天津、太原、石家莊、濟南、張家口等地的上空,並投下了不少東西。

不過他們投下的並不是炸彈,而是宣傳單,這是後方加緊趕製出來的,爲了增加宣傳單的可信度,上面還印有一些照片。當漫天的傳單在幾個城市的上空飄灑着的時候,那些城市的日軍指揮官一個個都臉色鐵青。

即便他們通過軍隊很快收繳大量的傳單,但是他們也不知道八路軍到底散發的多少,也不知道這些中國平民有沒有私藏,也就沒能制止事情的擴散。由於八路軍選的時間好,sb轟炸機的速度也快,等日軍的飛機出動時,這些轟炸機早已逃之夭夭。

岡村寧次很快就召集了華北航空部隊指揮官,讓他必須阻止八路軍的飛機出現在這些城市上空。而且要主動出擊,轟炸八路軍在前線附近的機場,保證在天空中的戰鬥優勢。

。。。。。。

天鎮,晉綏軍區的前線指揮部。

此時雖然已經是晚上,但是由於戰鬥的激烈,指揮也是燈火通明,電臺也在不斷地滴滴的響。至於那些參謀人員,則是根據那些情報,不斷地在地圖上做出標示,讓指揮官們能及時瞭解目前的雙方的戰場態勢。

“這仗不能這麼打,敵人在這些地方佈置了堅固的防禦工事,我們的部隊根本無法展開,這麼直接往上衝,根本就是白白犧牲部隊。

不行,命令部隊給我停止進攻,必須給我拿出一個合適的辦法。”此時的指揮部裡,李振華看着地圖上的敵我態勢,還是在戰場前線的實地考察,正在指揮部發着脾氣呢。

“司令員,可是日本人在這個地方把守住了這幾條道路兩側的高地,我們要從這裡通往察哈爾,就只能從這裡過,其他地方根本不適合大軍行進。”看着自己的打法被否決了,賀隆雖然有點不悅,不過也才解釋道。

論資歷,賀隆可比李振華這個依靠李衛國裙帶關係上來的高了不少,起碼在北伐結束的時候,他可是軍長,李衛國都只是一個軍長而已,李振華更不過是一個師長。

雖然他因爲之前的大同之戰出現失誤而失去了軍區司令員一職,這他認了,有獎有罰,這是治軍必須遵守的。讓李振華來撿桃子,當這個軍區司令員,他也認了,誰叫對方有個好哥呢。

現在對方雖然沒有點名道姓的說他,但是這個方案是他之前制定的,這都是在場的人知道的。現在否定這個方案,不就是在否定他嗎,所以他也有點不高興。

“那也不行!這麼打,我們的部隊拿下這個王虎屯,部隊損失起碼超過三分之一,那樣我們根本沒有餘力對付剩下的日軍。

這裡進攻不行,我們看能不能從側面繞過去,哪怕是隻是支小部隊也行。我們現在只要能威脅日軍的後方,他們的防守力度就會大幅下降,我們自然可以輕鬆的拿下這個王虎屯。”李振華指了指旁邊的那些羣山說道。

原來此時的八路軍進攻部隊被堵在了王虎屯這個地方。王虎屯是個鄉鎮的名字,處於一個狹長的山谷平原地區,面積不大,但是地理位置倒是挺重要的。

由於天鎮到張家口之間,都是羣山,交通條件也不是多好,想要讓擁有衆多火炮車輛的大部隊到達張家口,道路並不多,就那幾條,但是前提是得通過這個王虎屯,不然就這麼一條路。

王虎屯的地勢很奇特,他所處的那個平原地帶的後方,是一個被羣山包圍的盆地地形,而王虎屯就位於這個盆地入口處。拿下王虎屯,後面的那幾個鄉鎮因爲都處於地勢平坦之處,拿下來就很容易了。

這個盆地向北可以直抵懷安,向南可以到陽原,向東就是張家口。當然盆地東面依然是羣山,想要進攻張家口就必須打通那一條道路。但若是拿下這個盆地,八路軍的選擇就很多了,甚至可以揮軍北上進攻懷安,然後從那直抵張家口,選擇性大了很多打。

但這一切的前提就是拿下王虎屯,不然一切都是白搭。但是王虎屯的地勢決定了,八路軍無法投入太多的部隊,有屬於那種易守難攻的地方。想要安全通過谷口,就必須兩邊的那些高地,而那些高地則是有日軍一個旅團的兵力在防守。

“振華,你說的我們不是沒有想過,但這兩邊的山比較陡峭,並不適合大部隊行進。而且我們對這裡面的地形並不是很熟悉,挺耽擱時間,所以我們之前就放棄了這個想法,轉而從正面進攻。”一旁的參謀長李達搖了搖頭道。

“小部隊就小部隊,哪怕是一個團的部隊出現在日軍後方,我們就能很快拿下眼前的陣地。現在日軍兵力並不是很足,一個團的部隊出現在他們後方,肯定是致命的,而且我們還可以加強這個團的火力。”李振華振振有詞的說道。

他雖然是李衛國的堂弟,但他也是黃埔出來的,雖然沒有同期的那些名人有名氣,但是他的能力還是有的。不然僅憑他是李衛國的堂弟,怎麼能有現在的地位,李衛國權力再大,也不可能提拔一個庸人來擔任要職吧。

“那地形部署怎麼辦?尋找道路也是一個問題!”李達詢問道。

“地形不熟,找老百姓,這習慣了正面戰場,忘了我們以前怎麼打仗的了嗎?還有疑問嗎?”李振華繼續說道。

“部隊呢?選哪支部隊?”

“先把路找到再說,明天早上就讓士兵去詢問附近的老鄉,問問有沒有小路能繞過這裡的,找到之後在考慮部隊的事!”李振華斬釘截鐵的說道。

“是!”

第245章 新的任命第4章 安仁之戰第256章 西北聯合大學第472章 華北大掃蕩(二十一)第612章 興安嶺雄風(十二)第249章 回蘭州第348章 綏寧會戰(八)第595章 津浦線風雲(十一)第612章 興安嶺雄風(十二)第589章 津浦線風雲(五)第431章 中條山之戰(二)第372章 晉西事變(四)第99章 漢中攻略第250章 回蘭州(二)第578章 緬甸反擊戰(四)第226章 太原告急(二)第347章 綏寧會戰(七)第219章 奇襲陽明堡機場第542章 太原光復(三)第66章 秘密協議第618章 攻克濟南(一)第507章 察哈爾反擊戰(五)第267章 綏西攻防戰(二)第34章 衝突第633章 武漢反擊戰(三)第416章 百團大戰(十一)第432章 中條山之戰(三)第428章 皖南事變(八)第349章 綏寧會戰(九)第250章 回蘭州(二)第244章 奇襲太原第2章 汝城之戰第316章 第一次反掃蕩(十)第545章 太原光復(六)第223章 激戰板垣師團(十)第187章 《莫斯科協定》第618章 攻克濟南(一)第578章 緬甸反擊戰(四)第328章 天津(三)第306章 花園口決堤第397章 大同戰役(一)第286章 晉東南之戰(十)第629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四)第48章 平叛(三)第426章 皖南事變(六)第493章 南洋風雲(五)第525章 奪取新疆(三)第135章 九一八(五)第614章 興安嶺雄風(十四)第19章 汀泗橋之戰(二)第396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十二)第430章 中條山之戰第403章 大同戰役(七)第41章 在襄陽(四)第517章 收復外蒙(四)第425章 皖南事變(五)第282章 晉東南之戰(六)第596章 津浦線風雲(十二)第72章 崛起(三)第465章 華北大掃蕩(十四)第526章 奪取新疆(四)第187章 《莫斯科協定》第144章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三)第68章 編制以軍裝問題第520章 收復外蒙(七)第476章 珍珠港事件(四)第666章 華北大掃蕩(十五)第377章 諾門坎事件(二)第547章 43年的到來(二)第270章 綏西攻防戰(五)第375章 晉西事變(七)第18章 汀泗橋之戰第404章 大同戰役(八)第623章 攻克濟南(六)第378章 諾門坎事件(三)第427章 皖南事變(七)第255章 相聚第79章 第一次反圍剿(五)第166章 西征(九)第149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以及西征前奏(一)第539章 親歷駝峰航線(四)第278章 晉東南之戰(二)第607章 興安嶺雄風(七)第21章 武漢之戰(二)第88章 陝北(二)第445章 除閻計劃(二)第305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六)第53章 武漢起義(二)第180章 長征開始第233章 中日山西空戰(一)第362章 綏寧會戰之反攻(二)第544章 太原光復(五)第360章 綏寧會戰(二十)第297章 新四軍首戰(三)第46章 二次北伐以及平叛第13章 北伐(二)第420章 黃橋戰役第315章 第一次反掃蕩(九)第173章 西征(十六)第475章 珍珠港事件(三)
第245章 新的任命第4章 安仁之戰第256章 西北聯合大學第472章 華北大掃蕩(二十一)第612章 興安嶺雄風(十二)第249章 回蘭州第348章 綏寧會戰(八)第595章 津浦線風雲(十一)第612章 興安嶺雄風(十二)第589章 津浦線風雲(五)第431章 中條山之戰(二)第372章 晉西事變(四)第99章 漢中攻略第250章 回蘭州(二)第578章 緬甸反擊戰(四)第226章 太原告急(二)第347章 綏寧會戰(七)第219章 奇襲陽明堡機場第542章 太原光復(三)第66章 秘密協議第618章 攻克濟南(一)第507章 察哈爾反擊戰(五)第267章 綏西攻防戰(二)第34章 衝突第633章 武漢反擊戰(三)第416章 百團大戰(十一)第432章 中條山之戰(三)第428章 皖南事變(八)第349章 綏寧會戰(九)第250章 回蘭州(二)第244章 奇襲太原第2章 汝城之戰第316章 第一次反掃蕩(十)第545章 太原光復(六)第223章 激戰板垣師團(十)第187章 《莫斯科協定》第618章 攻克濟南(一)第578章 緬甸反擊戰(四)第328章 天津(三)第306章 花園口決堤第397章 大同戰役(一)第286章 晉東南之戰(十)第629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四)第48章 平叛(三)第426章 皖南事變(六)第493章 南洋風雲(五)第525章 奪取新疆(三)第135章 九一八(五)第614章 興安嶺雄風(十四)第19章 汀泗橋之戰(二)第396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十二)第430章 中條山之戰第403章 大同戰役(七)第41章 在襄陽(四)第517章 收復外蒙(四)第425章 皖南事變(五)第282章 晉東南之戰(六)第596章 津浦線風雲(十二)第72章 崛起(三)第465章 華北大掃蕩(十四)第526章 奪取新疆(四)第187章 《莫斯科協定》第144章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三)第68章 編制以軍裝問題第520章 收復外蒙(七)第476章 珍珠港事件(四)第666章 華北大掃蕩(十五)第377章 諾門坎事件(二)第547章 43年的到來(二)第270章 綏西攻防戰(五)第375章 晉西事變(七)第18章 汀泗橋之戰第404章 大同戰役(八)第623章 攻克濟南(六)第378章 諾門坎事件(三)第427章 皖南事變(七)第255章 相聚第79章 第一次反圍剿(五)第166章 西征(九)第149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以及西征前奏(一)第539章 親歷駝峰航線(四)第278章 晉東南之戰(二)第607章 興安嶺雄風(七)第21章 武漢之戰(二)第88章 陝北(二)第445章 除閻計劃(二)第305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六)第53章 武漢起義(二)第180章 長征開始第233章 中日山西空戰(一)第362章 綏寧會戰之反攻(二)第544章 太原光復(五)第360章 綏寧會戰(二十)第297章 新四軍首戰(三)第46章 二次北伐以及平叛第13章 北伐(二)第420章 黃橋戰役第315章 第一次反掃蕩(九)第173章 西征(十六)第475章 珍珠港事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