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起義前夕

在得到共產國際‘五月緊急指示’的副本之後,汪精衛馬上召開了國-民黨內部的一次緊急會議。

參會的有汪精衛、孫科(孫中山的長子)、陳友仁、譚廷闓等人。

“你們看看,這是昨天共產國際代表羅易給我的,說是共產國際最新的指示。我看了之後覺得事情重大,所以趕忙把你們叫過來,商量一下該怎麼辦。”在武漢政府國-民黨幾個要員到齊了之後,汪精衛就把昨天羅易給他的那個“五月緊急指示”,拿了出來放在桌上,沉重的說道。

“我看看!”孫科接過去那個副本,越看臉色越難看,手也在發抖。“豈有此理,這嚴重違背了三民主義,這個指示堅決不能執行。”作爲孫中山的兒子,見曾經的合作伙伴開始反對三民主義,他豈能不生氣?

。。。。。

在孫科看了之後,譚廷闓、陳友仁等都相繼仔細看了這個所謂的“五月緊急指示”,看完之後臉色都非常不好看。

“gcd這是要幹嘛?難怪湖南會成現在這個樣子,搞半天都是依照這個實行的。”

“這個指示,意味着國-民黨和gcd的戰爭即將到來。”作爲出名的國-民黨左-派武漢國民政府的外交部長陳友仁,看了文件之後,也嚇的“面如土色”說道。

而此時,汪精衛也跟孫科等人看法一樣,在他看來這個五月指示說明,gcd要發動革命,推翻武漢政府,因此他也下定決心,準策劃分-共。

“已經到了爭船的時候了,已經到了爭舵的時候了。要將國民革命帶到gczy那條路去,而且不將國-民黨變成gcd,只有一條路,那就是消滅國-民黨。反之,若是把國民革命帶到三民主義那條路,只能消滅gcd一法。正如一條船,有兩把舵的,有兩個不同的方向。除了趕去一個,別無他法。”深思熟慮之後,汪精衛決定趕走gcd這個“舵手”。

就這樣,武漢國民政府的幾個要員一致通過了分-共的計劃,便着手開始實施這一計劃。

接下來的時間汪精衛開始爲之前制定的這個計劃,開始選找幫手。,並且得削弱gcd的武裝力量。

6月5日,武漢政府宣佈解除蘇聯顧問鮑羅廷和加侖等140餘人的職務。

6月10日,汪精衛和馮玉祥在鄭州開會,達成了反公的默契。

6月18日,第四軍以及第十一軍調離武漢,開往江西討伐老蔣的南京政府。作爲十一軍副軍長的也挺被迫離開武漢,而第四軍27師則藉故並沒有前往,仍然駐紮武昌。

與此同時汪精衛還跑到唐生智以及其部下去去鼓動那些將領,說共產國際和gcd要解決國-民黨及其一切軍隊,實行共產-主義革命。

。。。。。

就在汪精衛等武漢政府在那密謀分-共大計時,gcd這邊也得知了羅易的泄密,也召開了一次會議。

“羅易同志,你到底怎麼想的,那麼絕密的文件你怎麼能給汪精衛看,並且還把副本留給他!你到底想幹嘛?我一定電報莫斯科,把你調回去!”剛被解職的鮑羅廷由於心情極度不爽,一開會,便對共產國際的最高代表羅易“嚴厲斥責”。

“鮑羅廷同志,首先我是共產國際派駐中國的最高代表,請你注意你的身份。其次,我並不覺得我又做錯什麼。這份指示是緊急時期需要的,但它來得太遲了。那個時候汪精衛認爲我們已經背離了她,私下他應該與國-民黨右-派進行了談判,叫喊將用gcd的鮮血去換取老蔣的諒解。我想在這關鍵時刻,進行最後一次努力,去恢復對汪精衛的信任,所以我才把莫斯科發來的電報通知給他!”羅易在那不停地辯解着,顯然認爲自己並沒有做錯。

“我說兩句吧!”李衛國在這時候見這兩個代表還在那相互指責,陳獨秀也沒有作出決定,就出動出來發表自己的看法。而與會的一衆gcd黨員,以及共產國際的代表對這個有點不喜歡共產國際的後起之秀,都很好奇他會有什麼驚人的看法。而李衛國也沒管衆人的眼光,繼續說着。

“兩位共產國際代表現在還沒意識到問題的嚴重吧,你們在這相互指責有什麼用,至於羅易代表的錯誤做法,請你上報給共產國際,我相信他們會有決斷的。

本來汪精衛的武漢政府就已經有了容不下我們當的意思,只是之前一直找不到藉口,現在可好,我們的羅易代表給敵人送去了一個完美的藉口。我相信,下一個412就會在武漢上演。

而你們在幹什麼,有沒有想過制止災難的發生,還在這相互指責。就在昨天,第四軍、第十一軍都奉命開往江西討伐南京政府去了。相信在座的也知道,我黨在第四軍以及第十一軍的黨員以及部隊很多,他們這一走,我們在武漢的軍事力量減弱不少。

若是黨再繼續妥協,我們到了後面將沒有還手之力了!我的講話到此結束,還希望在座的中央委員以及政治局常委早做決定!”李衛國直接發話指責二位共產國際代表,並提醒中央儘快下決定,在武漢政府下手之前做好決定。

李衛國的講話,讓在座的很多黨員感到震驚。他們看來李衛國分析的挺有道理,若是真讓武漢政府這樣慢慢蠶食,在未來一個時候,肯定會翻臉,說不定412會在武漢重演。而且最近武漢政府轄區的鎮壓農民運動的事件越來越多,這不得不讓他們有所動搖,是否該跟國-民黨翻臉。這個決定他們沒法做決定,因爲中央總書記陳獨秀並沒有發話,此時他的權威還是很大的。

“我覺得,李衛國同志的看法很有道理,我們不應該這麼被動,不管共產國際這邊如何解決他們的錯誤,但我們應該有所決斷。上次五大李衛國同志‘槍桿子裡出政權’ 的觀點,就很對。

現在的情況我們已經沒有退路,若是退則就是萬丈深淵,只有進,拼一把我們纔有繼續發展下去的希望。而且我們可以尋找國-民黨統治區域的薄弱點,開展土地運動,進行土地革命,只要我們能團結好農民階級,我們就有了很大的餘地!”就在李衛國講話完了之後,會議上安靜了半天,毛委員也被李衛國說動了,在猶豫片刻之後,堅決的站起來支持李衛國的觀點。

“我也贊同李衛國同志以及毛委員的觀點,望黨中央速做決斷!”蔣先雲見自己同窗好友以及革命道路的導師都站出來了,便也站起來支持他們的觀點。

“我也贊成!”

“我贊成!”

再有人示範之後,越來越多的黨員代表站起來支持李毛二人的觀點,包括任弼時、惲代英等,已經佔到了與會代表的一半多了,這讓陳獨秀以及共產國際代表很是震驚。其實很多人已經看出來了,陳獨秀的威望已經慢慢不行了,只是現在還沒到清算錯誤並定罪的時候。(注:周-恩來此時並不在武漢,而在上海。)

在衆多黨員的強烈要求下,陳獨秀被迫做出了讓步。

最後陳獨秀成立一個臨時軍事委員會,李衛國任委員會總指揮(誰叫他是武漢附近手下兵力最多的呢)、周-恩來爲前敵委員會書記,除此之外還包括毛委員、聶榮臻、陳賡(二人是李衛國加進來的)、林育南、劉-少奇、惲代英、徐向前、蔣先雲一共十人組成臨時軍事委員會,準備起義事項。起義時間暫定於七月十號。

但是還有一個前提,若是武漢政府沒有正式宣佈取消與gcd的合作,則不能起義,這也是陳獨秀以及鮑羅廷等一衆妥協派的要求。因爲他們心裡還是寄希望于堅持國共合作,這個武漢軍事委員會只是迫於黨內不少人士要求才成立的。

在武漢軍事委員會成立之後,李衛國便與蔣先雲、徐向前等一衆指揮官,開始商討起義事宜(而此時周-恩來也正在從上海趕過來)。

由於臨時軍事委員會人員不齊以及中央並沒有真正下定決心,最後李衛國等人決定先調動一切的能調動的軍事力量,向武漢靠攏!

會後,李衛國直接以武漢衛戍司令的身份,把自己手下的第二旅、第三旅、第四旅、警衛團全部調到漢口、漢陽周邊(其中第一旅、教導團留守襄陽地區。)。除此之外,李衛國還把警備旅、27師也在武昌手邊集結。

武昌市區裡面則由蔣先雲負責,抓緊擴充工人隊伍,武器不夠則由漢陽兵工廠以及李衛國提供(李衛國的兵工廠已經投產),並加緊工人隊伍的訓練。

武漢周邊的農村則由林育南等湖北黨委的負責,聯絡各個縣的農民自衛軍武裝,策應即將到來的起義。

此時武漢的國共雙方都在爲着即將到來的撕破臉做準備,局勢變得瞬間緊張起來,空氣中也開始瀰漫着硝煙的氣味,戰爭一觸即發。

第409章 百團大戰(四)第406章 百團大戰(一)第441章 汾陽協定第304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五)第556章 日軍的反擊(七)第327章 天津(二)第9章 空閒之餘第494章 中國軍隊在緬甸(一)第151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三)第242章 奇襲太原(十一)第225章 太原告急第455章 華北大掃蕩(四)第330章 天津(五)第468章 華北大掃蕩(十七)第576章 緬甸反擊戰(二)第195章 東征(五)第415章 百團大戰(十)第570章 戰平漢線(六)第508章 察哈爾反擊戰(六)第458章 華北大掃蕩(七)第210章 紅軍改編(二)第198章 東征(八)第393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九)第253章 新式機槍第569章 戰平漢線(五)第303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四)第432章 中條山之戰(三)第270章 綏西攻防戰(五)第67章 南昌起義、工農紅軍第四軍第299章 援助(二)第415章 百團大戰(十)第584章 緬甸反擊戰(十)第573章 戰平漢線(九)第158章 西征第462章 華北大掃蕩(十一)第220章 激戰板垣師團(七)第98章 入川(四)第350章 綏寧會戰(十)第499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六)第627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二)第397章 大同戰役(一)第48章 平叛(三)第456章 華北大掃蕩(五)第377章 諾門坎事件(二)第11章 空閒之餘的收穫第524章 奪取新疆(二)第175章 噩耗接踵而來第104章 漢中攻略(六)第128章 第二次反圍剿(十二)第5章 安仁之戰(二)第69章 家的感覺第467章 華北大掃蕩(十六)第544章 太原光復(五)第140章 谷城起義(二)第205章 西安事變(五)第511章 察哈爾反擊戰(九)第448章 後續第509章 察哈爾反擊戰(七)第610章 興安嶺雄風(十)第445章 除閻計劃(二)第258章 白銀銅礦第460章 華北大掃蕩(九)第450章 後續(三)第613章 興安嶺雄風(十三)第366章 綏寧會戰終第471章 華北大掃蕩(二十)第152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四)第309章 第一次反掃蕩(三)第52章 武漢起義(一)第312章 第一次反掃蕩(六)第24章 武漢之戰(五)第523章 奪取新疆第319章 第一次反掃蕩(十三)第501章 特殊的客人(二)第189章 《莫斯科協定》第192章 東征(二)第36章 明貶實升第192章 東征(二)第184章 權力分配會議第187章 《莫斯科協定》第363章 綏寧會戰之反攻(三)第632章 武漢反擊戰(二)第316章 第一次反掃蕩(十)第384章 周昆事件和整風運動第129章 第二次反圍剿第97章 入川(三)第297章 新四軍首戰(三)第618章 攻克濟南(一)第240章 奇襲太原(九)第292章 洛陽會議第596章 津浦線風雲(十二)第321章 長治之戰(二)第506章 察哈爾反擊戰(四)第480章 渡河戰役(三)第573章 戰平漢線(九)第595章 津浦線風雲(十一)第543章 太原光復(四)第52章 武漢起義(一)第94章 固軍壩起義(二)第427章 皖南事變(七)
第409章 百團大戰(四)第406章 百團大戰(一)第441章 汾陽協定第304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五)第556章 日軍的反擊(七)第327章 天津(二)第9章 空閒之餘第494章 中國軍隊在緬甸(一)第151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三)第242章 奇襲太原(十一)第225章 太原告急第455章 華北大掃蕩(四)第330章 天津(五)第468章 華北大掃蕩(十七)第576章 緬甸反擊戰(二)第195章 東征(五)第415章 百團大戰(十)第570章 戰平漢線(六)第508章 察哈爾反擊戰(六)第458章 華北大掃蕩(七)第210章 紅軍改編(二)第198章 東征(八)第393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九)第253章 新式機槍第569章 戰平漢線(五)第303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四)第432章 中條山之戰(三)第270章 綏西攻防戰(五)第67章 南昌起義、工農紅軍第四軍第299章 援助(二)第415章 百團大戰(十)第584章 緬甸反擊戰(十)第573章 戰平漢線(九)第158章 西征第462章 華北大掃蕩(十一)第220章 激戰板垣師團(七)第98章 入川(四)第350章 綏寧會戰(十)第499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六)第627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二)第397章 大同戰役(一)第48章 平叛(三)第456章 華北大掃蕩(五)第377章 諾門坎事件(二)第11章 空閒之餘的收穫第524章 奪取新疆(二)第175章 噩耗接踵而來第104章 漢中攻略(六)第128章 第二次反圍剿(十二)第5章 安仁之戰(二)第69章 家的感覺第467章 華北大掃蕩(十六)第544章 太原光復(五)第140章 谷城起義(二)第205章 西安事變(五)第511章 察哈爾反擊戰(九)第448章 後續第509章 察哈爾反擊戰(七)第610章 興安嶺雄風(十)第445章 除閻計劃(二)第258章 白銀銅礦第460章 華北大掃蕩(九)第450章 後續(三)第613章 興安嶺雄風(十三)第366章 綏寧會戰終第471章 華北大掃蕩(二十)第152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四)第309章 第一次反掃蕩(三)第52章 武漢起義(一)第312章 第一次反掃蕩(六)第24章 武漢之戰(五)第523章 奪取新疆第319章 第一次反掃蕩(十三)第501章 特殊的客人(二)第189章 《莫斯科協定》第192章 東征(二)第36章 明貶實升第192章 東征(二)第184章 權力分配會議第187章 《莫斯科協定》第363章 綏寧會戰之反攻(三)第632章 武漢反擊戰(二)第316章 第一次反掃蕩(十)第384章 周昆事件和整風運動第129章 第二次反圍剿第97章 入川(三)第297章 新四軍首戰(三)第618章 攻克濟南(一)第240章 奇襲太原(九)第292章 洛陽會議第596章 津浦線風雲(十二)第321章 長治之戰(二)第506章 察哈爾反擊戰(四)第480章 渡河戰役(三)第573章 戰平漢線(九)第595章 津浦線風雲(十一)第543章 太原光復(四)第52章 武漢起義(一)第94章 固軍壩起義(二)第427章 皖南事變(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