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章 太原光復(一)

陝西吳堡縣宋家川鎮,從41年開始這裡就非常的熱鬧。不過這裡本來就是吳堡縣縣政府駐地,加上有着幾座黃河浮橋的存在,一直都很熱鬧,真正變熱鬧的是宋家川村。

吳堡縣對面就是柳林縣,再往東就是八路軍在山西的橋頭堡呂梁城。因爲在山西跟陝西相鄰的黃河段上一直沒有大橋,無論是公路橋還是鐵路橋,要是想要往返兩岸,都得通過浮橋或者船隻。

因爲現在山西的戰事正激烈,所以吳堡縣這裡的浮橋一直很忙碌,每天都有大量的汽車和馬車通過這裡,前往對岸的呂梁。爲了保證這裡的安全,八路軍在此地佈置了一個防空營,旁邊還有一個野戰機場,最多可以停一個航空團的戰鬥機,不過此時這個機場只有11架殲一戰鬥機,而且還都是帶傷的。

宋家川鎮起源於宋家川村,幾座浮橋都在這個村的南邊,也就隔幾百米而已。不過那些軍用倉庫都修在鎮上,之前宋家川村這裡,並不是很熱鬧,不過在去年隨着上千人的入駐,這裡也就變得熱鬧起來。

這些人來了之後,除了一部分人就住在村裡的百姓家裡,剩下的人都是住在村外搭建的帳篷裡。白天這些人則是坐着船,在兩岸來回看,並畫着一些東西,開始的時候百姓們不知道這些人在忙什麼,知道後面他們才聽說-----這些人要在這裡修建一座黃河大橋。

八路軍控制的地區內,有一座黃河大橋,是蘭州那座橋,不過只能通公路,後面又在旁邊專門修建了一座鐵路橋,把隴海線跟蘭新線給連接了起來。而這一次,八路軍打算在這裡再修建一座黃河大橋,把山西跟陝西連接起來,而且打算修建一座鐵路和公路兩用橋。

在黃河中上游修建這種跨河大橋,成本不是很高,因爲河面本身並不寬,就拿這座橋來說,已經設計好了,全長390多米。主持修建工作的是茅以升的學生團隊,這位此時國內著名的橋樑專家,以修建一座錢塘江大橋出名。

此時的茅以升是西安交通大學的校長。本來茅以升是重慶方面的國立交通大學工程學院的院長,照理說是深受器重,不過由於對於國民黨政府的一些作爲不滿,加上**的軍隊在抗戰中的表現,經過周恩萊等人的數次勸說給挖到了西安去,併爲此專門成立了西安交通大學。

對於這些人才,李衛國手裡可是有着大把的名單,只要是他覺得有用的,全都勾畫出來,當地的情報人員以及辦事處人員前去溝通,想盡辦法都得挖過來。當然並不是所有人都願意來**的治下,不過這也不能強求,只要是能來的基本上都受到了重用。

除了茅以升這個橋樑專家,這幾年**方面挖了不少在物理學、數學、化學、生物學等諸多學科的人才到西北的幾個大學任職。去西北聯大和蘭州大學的最多,至於西安交大,則是剛剛建立沒多久,而且工科學校。

李衛國知道,要想把**變得越強大,這些人才就必須掌握在手裡。除了這些上層人才,下面的技術工人也是培養的重點,不過由於一些原因,技術工人的培訓發展不是很快,那種特別懂技術的高級技工很缺,所以很多精密機器都造不出來。不過工人的事,急不得,這都是需要靠時間以及經驗積累,還得從外界引進。現在西北地區的優秀技工基本上是之前從蘇聯以及海外華人中引進的,自己本身的工人還在不斷學習中。

這座黃河大橋對於茅以升的團隊來說並不是什麼困難的事,畢竟錢塘江大橋那都是1000多米的橋,這座橋也就不到400米。爲了修好這座橋,特區政府也是打算投入近百萬人民幣(大約二三十萬美元的樣子)。此時黃河上的在建大橋一共四座,分別是包蘭鐵路上的兩座,還有吳堡、潼關這兩座,不過工程量並不大,但同時建四座黃河大橋,這個決心可見一般。

不過跟包蘭線的兩座橋不同,那都是鐵路專用橋,而後面兩座橋則是建鐵路公路兩用橋。寧夏、綏遠那邊,對於公路橋並不是很急需,車輛、行人過河完全可以先用着浮橋或者渡船,但陝西這兩座大橋則是要滿足前線的戰事需要。

吳堡大橋要先開工,現在所有橋墩已經灌注完成,正在進行下層鐵路橋的建設階段,要是快的話,明年初就能完工;而潼關的那座橋纔剛完成測繪工作,正開始架設橋墩。茅以升能力再強也不可能同時完成兩座大橋的監造工作,所以吳堡這座橋,就讓他的一個優秀學生在那帶着一批人負責。至於茅以升本人則是帶着團隊其他人正在進行潼關那座黃河大橋的建設,因爲那座大橋工程量大,難度較高,必須由茅以升本人去。

對於這兩座橋,特區政府要求很高,必須滿足軍用坦克安全度過,而且是以正在研製的新型坦克爲標準。

吳堡的黃河大橋離着浮橋很近,所以那些第一次過浮橋的人,都會好奇地看着百米外的那座在建大橋。而此時渡口處的就停了幾輛小汽車,正在對遠處的大橋指指點點,也不知道在說什麼。對於這些乘坐汽車的人,旁邊也有過路的八路軍士兵和普通百姓好奇地看着,因爲這幾人都不是中國人面孔,而是白人,說着他們聽不懂的語言。

“darling(達令),他們這是在修橋嗎?”一個30多歲的白人女士,問着旁邊比她略矮點的一個白人中年男子,聽稱呼兩人應該是夫妻。

兩人都是穿的便裝,在這些基本穿着灰色、白色等衣服的普通百姓和軍人相比,他們所穿的衣服比較醒目,男子都是西裝革履,女性則是黑色的時尚服裝,他們胸前掛着的相機證明着他們是記者。

旁邊的中年人,看了一下遠處正在修建的大橋,便不確定道,“應該是吧!”

“達令,你看他們居然有專門的修橋機械,簡直不可思議,不是聽說中國很落後嗎?特別是這西北地區?”旁邊的那個白人女子驚呼道。

“邱茉莉女士,看來你對**還是不瞭解,等我們從前線回來,你可以去蘭州的工業區轉轉,你就會發現,那裡工業雖然趕不上英國,但絕對比南邊的重慶政府要好很多!

我們剛纔乘坐的汽車就是他們自己生產的!”看見一臉驚訝地邱茉莉女士,旁邊的斯諾不禁解釋道。

要說對**瞭解最深的外國,估計也就兩個。一個是已經回到美國的史沫特萊,還有一個就是這個被稱爲斯諾的美國人。

斯諾,全名埃德加·斯諾,美國著名記者,1928年就來到中國,並擔任過燕大兩年的新聞系講師,著名的《西行漫記》(原名本叫紅星照耀中國)就出自他手。認識**大部分高層,包括主席、周恩萊、李衛國等人。

不過跟史沫特萊不同,斯諾每一次來西北都只待幾個月就離去,在這之前一共來過三次西北,前面兩次去的蘭州,上次則是西安,這一次,是他第四次來西北地區。本來他打算去蘇聯的,不過因爲美國政府現在跟**開始加強聯繫,他所在的報社就讓他來採訪**的根據地,不過不能侷限於根據地建設等情況,還得有軍事方面的。

對於這位老朋友,**高層自然沒有拒絕,便讓宣傳部的人負責帶領對方這些人前往前線。跟隨他的是一個波蘭男子以及一個英國女子,波蘭男子全名叫伊斯雷爾·愛潑斯坦,英國女子叫邱茉莉,兩人是夫妻,也是宋慶齡在香港創辦的保衛中國同盟的成員,這次就跟隨美**事觀察團一起到的西北。

本來**打算用飛機把這些人一起送到前線的,但是斯諾三人覺得他們不趕時間,一路乘車過去更好。

“真的嗎?**居然有着一定的工業實力?”邱茉莉吃驚道。

“肯定是真的,不然你以爲他們爲什麼能打勝仗,除了他們的士兵優秀之外,足夠的武器彈藥也是一個原因。我們在機場看到飛機,也大多是他們自己生產的,所以我一直很看好**的未來,這裡未來註定屬於紅星。”斯諾堅定地說道。

就在兩人在這交談的時候,旁邊的愛潑斯坦也從隨行的八路軍翻譯口中得知了這座橋的一些事。當他得知這是一座鐵路公路兩用橋的時候,還很疑惑,詢問要是這座橋被日軍利用來進攻八路軍怎麼辦?不過這個翻譯給他的話讓他很驚訝,對方說,日軍在幾年前都不能打到陝西來,以後更不會,而且在這座橋修好後,鐵路會繼續往東修,目的地是太原。

愛潑斯坦問了不止一個人,但都對戰爭看的很樂觀,認爲他們一定會把日本鬼子趕出中國的。看到這些充滿希望的八路軍士兵,他心裡覺得自己或許來晚了,要是早幾年來就好了。

後面幾人親自去吳堡黃河大橋的建造現場去看了一下,並留了幾張照片作爲紀念,而斯諾則是在他的筆記裡面再添加了這個細節,這將成爲他的新書內容之一。

。。。。。。

山西交城的戰役指揮部,這裡暫時是整個山西八路軍的心臟和大腦,目前的山西戰局,都在這個大腦的指揮下不斷運行。中央已經決定了把八路軍前線指揮部所在地由長治撤出,隨着八路軍在山西戰局逐漸明朗化,前線指揮部設立在長治已經不合適,太原纔是彭得淮的心儀之地。

不過局勢雖然開始明朗,不過指揮部的氣氛還是很緊張,外面那像密林般豎立着的天線,把幾個戰場的最新情況,不斷地發送到這個指揮部裡,由指揮部的指揮人員做出決定後又把消息再傳遞出去。

“截止今天中午,獨7和獨30兩個師在賈恩溢師長的率領下,已經突破壽陽城防,日軍雖然還有抵抗,不過賈師長說保證在一天之內肅清城內敵軍。

晉中戰場,孫蔚如軍長率領兩個師也突進了晉中城,不過日軍第36師團抵抗頑強,跟孫軍長的部隊爆發了巷戰,戰鬥比較焦灼,不過孫軍長部已經控制了城內四分之一的城區。

娘子關戰場比較激烈,獨6師和獨32師死傷較大,陳伯均師長說他的部隊已經死了3個旅級幹部、7個團級幹部、19個營級幹部,戰鬥減員已超過一半。有些營現在都是連長帶領士兵作戰,最少的營,人數已經不足150人。32師那邊也同樣慘重,減員也超過了三分之一,而且日軍好像有了援兵。

。。。。。。”

在場的指揮員聽到前面的時候還覺得不錯,不過聽到娘子關前線的戰鬥後,頓時心情有點沉重。太原這邊的戰鬥這麼激烈,幾個師的戰鬥減員也才堪堪四分之一,而東線的娘子關整個都快減員一半了,也就意味着傷亡超過了兩萬。

他們能做到這個位置,自然猜到娘子關外的日軍應該是接到了死命令,不惜一切代價打通正太線。

雖然彭得淮也有點心疼這個損失,特別是陳伯鈞的獨六師。這可是王爾琢手下最強的一個師了,現在損失一半,還不知道什麼時候能恢復元氣呢。本來第十縱隊就沒換完裝,不少人才從冀中撤回來,對於這種大仗並沒有適應過來,就參加了這次戰役。

雖然傷亡有點大,不過也不是不能接受,彭得淮沉思了一會兒吩咐道,“命令賈恩溢的留一個旅在陽泉、壽陽等地,另外兩個旅增援娘子關前線,務必把敵人給我擋住。許是友的30師即刻開拔至晉中,暫歸孫蔚如軍長指揮,配合孫軍長拿下晉中。

對了北面的戰況是什麼情況?”

彭得淮這纔想起來北面還有日軍一個師團和一個混成旅團呢!

第251章 南京大屠殺(二)第205章 西安事變(五)第598章 津浦線風雲(十四)第396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十二)第626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第267章 綏西攻防戰(二)第353章 綏寧會戰(十三)第244章 奇襲太原第49章 平叛第269章 綏西攻防戰(四)第575章 緬甸反擊戰(一)第106章 漢中攻略(八)第52章 武漢起義(一)第457章 華北大掃蕩(六)第496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三)第349章 綏寧會戰(九)第159章 西征(二)第236章 奇襲太原(五)第271章 綏西攻防戰(六)第234章 天津(九)第501章 特殊的客人(二)第453章 華北大掃蕩(二)第202章 西安事變(一)第289章 晉東南之戰(十三)第167章 西征(十)第616章 興安嶺雄風(十六)第475章 珍珠港事件(三)第19章 汀泗橋之戰(二)第546章 43年的到來(一)第404章 大同戰役(八)第7章 安仁之戰(四)第252章 南京大屠殺(三)第538章 親歷駝峰航線(三)第99章 漢中攻略第623章 攻克濟南(六)第434章 交易第213章 激戰板垣師團(二)第519章 收復外蒙(六)第523章 奪取新疆第44章 升職與五大第402章 大同戰役(六)第270章 綏西攻防戰(五)第69章 家的感覺第329章 天津(四)第101章 漢中攻略(三)第25章 武漢之戰(六)第133章 九一八(三)第291章 晉東南之戰第349章 綏寧會戰(九)第249章 回蘭州第628章 爾虞我詐的得黑蘭(三)第214章 激戰板垣師團(三)第577章 緬甸反擊戰(三)第237章 奇襲太原(六)第361章 綏寧會戰之反攻(一)第19章 汀泗橋之戰(二)第165章 西征(八)第429章 皖南事變第534章 觀察團事件(八)第573章 戰平漢線(九)第82章 第一次反圍剿(八)第351章 綏寧會戰(十一)第232章 奇襲太原(三)第264章 衛立煌來訪第434章 交易第504章 察哈爾反擊戰(二)第82章 第一次反圍剿(八)第218章 激戰板垣師團(六)第403章 大同戰役(七)第565章 戰平漢線(一)第79章 第一次反圍剿(五)第85章 二次北伐以及濟南慘案第515章 收復外蒙(二)第24章 武漢之戰(五)第605章 興安嶺雄風(五)第392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圍剿(八)第530章 觀察團事件(四)第84章 新年第276章 挺進山東(三)第298章 援助第74章 崛起(五)第80章 第一次反圍剿(六)第380章 第一次反共高潮(二)第347章 綏寧會戰(七)第233章 天津(八)第320章 長治之戰(一)第51章 起義前夕(二)第622章 攻克濟南(五)第384章 周昆事件和整風運動第608章 興安嶺雄風(八)第381章 第一次反共高潮(三)第268章 綏西攻防戰(三)第459章 華北大掃蕩(八)第133章 九一八(三)第389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五)第297章 新四軍首戰(三)第523章 奪取新疆第269章 綏西攻防戰(四)第467章 華北大掃蕩(十六)第508章 察哈爾反擊戰(六)
第251章 南京大屠殺(二)第205章 西安事變(五)第598章 津浦線風雲(十四)第396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十二)第626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第267章 綏西攻防戰(二)第353章 綏寧會戰(十三)第244章 奇襲太原第49章 平叛第269章 綏西攻防戰(四)第575章 緬甸反擊戰(一)第106章 漢中攻略(八)第52章 武漢起義(一)第457章 華北大掃蕩(六)第496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三)第349章 綏寧會戰(九)第159章 西征(二)第236章 奇襲太原(五)第271章 綏西攻防戰(六)第234章 天津(九)第501章 特殊的客人(二)第453章 華北大掃蕩(二)第202章 西安事變(一)第289章 晉東南之戰(十三)第167章 西征(十)第616章 興安嶺雄風(十六)第475章 珍珠港事件(三)第19章 汀泗橋之戰(二)第546章 43年的到來(一)第404章 大同戰役(八)第7章 安仁之戰(四)第252章 南京大屠殺(三)第538章 親歷駝峰航線(三)第99章 漢中攻略第623章 攻克濟南(六)第434章 交易第213章 激戰板垣師團(二)第519章 收復外蒙(六)第523章 奪取新疆第44章 升職與五大第402章 大同戰役(六)第270章 綏西攻防戰(五)第69章 家的感覺第329章 天津(四)第101章 漢中攻略(三)第25章 武漢之戰(六)第133章 九一八(三)第291章 晉東南之戰第349章 綏寧會戰(九)第249章 回蘭州第628章 爾虞我詐的得黑蘭(三)第214章 激戰板垣師團(三)第577章 緬甸反擊戰(三)第237章 奇襲太原(六)第361章 綏寧會戰之反攻(一)第19章 汀泗橋之戰(二)第165章 西征(八)第429章 皖南事變第534章 觀察團事件(八)第573章 戰平漢線(九)第82章 第一次反圍剿(八)第351章 綏寧會戰(十一)第232章 奇襲太原(三)第264章 衛立煌來訪第434章 交易第504章 察哈爾反擊戰(二)第82章 第一次反圍剿(八)第218章 激戰板垣師團(六)第403章 大同戰役(七)第565章 戰平漢線(一)第79章 第一次反圍剿(五)第85章 二次北伐以及濟南慘案第515章 收復外蒙(二)第24章 武漢之戰(五)第605章 興安嶺雄風(五)第392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圍剿(八)第530章 觀察團事件(四)第84章 新年第276章 挺進山東(三)第298章 援助第74章 崛起(五)第80章 第一次反圍剿(六)第380章 第一次反共高潮(二)第347章 綏寧會戰(七)第233章 天津(八)第320章 長治之戰(一)第51章 起義前夕(二)第622章 攻克濟南(五)第384章 周昆事件和整風運動第608章 興安嶺雄風(八)第381章 第一次反共高潮(三)第268章 綏西攻防戰(三)第459章 華北大掃蕩(八)第133章 九一八(三)第389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五)第297章 新四軍首戰(三)第523章 奪取新疆第269章 綏西攻防戰(四)第467章 華北大掃蕩(十六)第508章 察哈爾反擊戰(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