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調動

陝西西安,這個西北最大的城市。

綏寧會戰打了近兩個月了,對於這些近在咫尺的人們來說,他們對於這場大戰的感受雖然沒有寧夏的人那麼親臨其境,但也比西南等地百姓要清楚不少。

之前中共一直在封鎖消息,外界也都是在猜測這場戰鬥到底打成什麼樣子了,只要後面日本爲了宣傳主動披露了一些對他們有利的信息,小道消息便不斷在西北流傳。

不過中共沒有披露任何消息,日本人說的水分也很大,所以在民間流傳的那些小道消息也都是不可信的。有的人說八路軍消滅了全部日軍,不過更多的人則是持悲觀態度,認爲寧夏已經全部全部陷落,八路軍死傷慘重,甚至還有人蘭州已經被包圍。

不過這段時間八路軍對於輿論管制很嚴,這些小道消息也只是在民間口頭流傳,報紙這些都沒有任何有關這件事的報道。不過這些猜測的百姓倒是看見了警察局最近抓捕了不少人,政府給出的解釋,這些都是日僞的間諜,都是來擾亂民心的。

雖然中共不披露這些具體細節問題有着自己的考慮,但是百姓不這麼看,越是不知道,他們心裡越忐忑不安。尤其是之前傳來銀川被包圍的消息,有關的報紙、地圖都被買完了,雖然他們知道銀川的大概位置,但是具體多遠不知道,他們想看看離着西安到底有多遠。

雖然八路軍公佈出來的那些照片證明八路軍還在堅守,但那些破碎的城牆以及其他建築還是讓這些百姓十分揪心。

冷浩是一名西北聯合大學的學生,他是來自河南的,現在在西北聯合大學學的是機械設計專業,按照學校的安排,成績優秀的他畢業就會進入西安兵工廠進行實習。

不過現在的他還在努力的學習知識,今天剛好是週一,趁着沒課的時候,他就來到了圖書館學習。就在這時外面突然傳來極大地動靜,連圖書館正在看書的這些人都被驚動了,只見這些學生好奇的看着外面,也在惱怒這些人打擾他們的學習。

中間也有不少人好奇地出去看看究竟,最後冷浩也按耐不住了,便也出去看看,還沒走近就聽到外面傳來歡呼聲。由於人太多,冷浩擠出去的身後撞倒了一個人,是個跟他一樣的學生,不過是個女的。

“同學,不好意思!”冷浩連忙把掉在地上的撿起來,並道歉道。不過在書遞給對方的,不小心觸摸到了對方的手,很滑,不過冷浩很快就意識到失禮,就趕忙縮了回來。

“沒事!”只見眼前的那個女生微笑着說道。

這讓冷浩有點看呆了,片刻過後才反應過來,“同學,我想問一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怎麼這麼多同學不上課都跑了出來?”

“你還不知道嗎?今天李副主席召開新聞發佈會,宣佈綏寧會戰的結果,學校的廣播待會就要轉播發佈會的內容。”

“真的?”

就在此時校園裡的大廣播就開始滋滋滋的響了起來,然後不到一分鐘就聽見一陣甜美的聲音:

“各位聽衆大家好,這裡是西北人民廣播電臺,現播放一則重大消息。經西北特區政府和八路軍總部確認,我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戰士,不畏犧牲,經過55天的激烈奮戰,終將入侵我西北根據地的日寇趕出。

截止今天上午的統計,我八路軍在付出十萬將士的鮮血後,擊斃了5萬多日軍和6000多僞軍,包括日軍第110師團師團長桑木崇明中將在內的1名中將、4名少將。並擊毀日軍飛機158架,坦克和裝甲車218輛,併成功收復塞外重鎮包頭。

。。。。。。。。”

頓時在廣播播放的時候,全場一片安靜;當廣播播放完的時候,仍然一片安靜!

他們擔心了一個多月的大戰終於告一段落了,不是所謂到處亂傳的慘敗,而是慘勝,但這也是中國戰場目前在正面戰場取得最大的一場勝利!擊斃日軍5萬多名,這是擊斃而不是傷亡!

“中國萬歲!”

“共產黨萬歲!”

“八路軍萬歲!”

頓時場面沸騰了,這些學生都高興地跳了起來,有些瘋狂的學生都把手中的書給扔了(當然後面找了半天),至於那些上課的老師以及學校領導也沒有阻止,在聽到這個消息後,他們中間有些人也很激動。

此時的冷浩也被這周圍的氣氛所感染,不過他更關心的是那‘十萬將士的的鮮血’,這意味着雖然八路軍打贏了,但卻是慘勝。他想到他自己就是學機械設計的,而且還要去兵工廠工作,便不禁在心裡暗暗發誓,一定要設計出更好、更先進的武器,來減少前線將士的傷亡。

有他這種想法的不止他一個人,更多的愛國學生都在爲取得抗戰勝利而努力。

隨着中共的廣播、新聞發佈會、報紙開始大規模宣傳綏寧會戰的勝利後,這件事很快就傳遍了中國,連歐美都知道了日本在中國境內打了一場敗仗。歐美看到日本也不是想象中那麼強,也不禁開始考慮改變自己的對華態度了,而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就在4月份美國國會通過了一份2000萬美元的貸款。

而得知中共打贏了的消息後,蘇聯的駐華使節也鬆了一口氣,看樣子八路軍的戰鬥力還是值得他們去扶持,起碼比國民黨好一些,起碼還打贏了一場正面戰場的仗。

而國民黨看着這次八路軍打贏了一場大仗,心裡也很不是滋味。不過老將怎麼可能放棄這麼一個好的宣傳機會,於是就把傅作義的給美化了,說是他跟八路軍協同作戰,不僅威脅着前線日軍的後勤補給,還在日軍撤退的時候給予了迎頭痛擊,收復了之前被日軍佔領的城市。

好吧,對於國民黨這做法,中共也懶得去搭理對方了。愛怎麼宣傳那是你的事,只要不抹滅中共的功勞就行,其他的隨便你了,反正是你中央政府,管不了你的做法。

。。。。。。

不管外界如何在討論這次的綏寧會戰,發佈會結束後,李衛國就開始東奔西跑的忙着各類善後事宜。而且還有一個事對於他也比較重要,是關於他的人事任命的。

由於這次他的和陳更指揮打退了日軍的進攻,加上其他的一些原因,中央就有意讓他頂替朱老總擔任八路軍總司令一職。因爲朱老總現在在蘇聯一時半會兒也回不來,老是讓他頂着一個副職指揮八路軍也不太合適,於是就打算出任正職。

至於副職由於中央也想聽他的意見,所以肯定得的當面談這個事,李衛國就推掉了手上的工作直接來找主席了。

此時的蘭州由於戰事結束,管理也就沒有之前那麼嚴了。之前綏寧會戰期間,蘭州的大街上可是隨處可見的八路軍士兵、警察的巡邏,現在雖然還有不過已經回到了大戰前的樣子。

“首長好!”

就當李衛國從自己的專車裡下來的時候,主席家門前執勤的士兵都紛紛敬禮,在他們心中除了主席,李衛國是他們最佩服的一個人,他們的尊敬也是發自內心的。

“主席在嗎?”李衛國回了一個禮,並問着從裡面出來迎接的主席警衛員翟作均。

“報告李副主席,主席正在裡面等首長您呢!”

此時的翟作均剛加入八路軍每兩年,現在才21歲,十分的年輕,雖然在主席身邊待了一段時間了,不過看到李衛國還是有點壓力。

“李忠跟我進來就行,其他的外面歇息着吧!”見主席帶個警衛員進去就行了,這裡可是八路軍防守非常嚴密的一塊區域,所以倒也不用擔心安全問題。

“是,首長!”

。。。。。

主席的家的涼亭裡,這是主席在天氣不冷的時候最喜歡來的地方,環境好,也不像書房那麼沉悶。對於又是政治家、軍事家以及文學家等多重身份的主席來說,他更喜歡在這種環境好點的地方看書、寫作。

不知道什麼原因,抗戰以來,主席倒是沒怎麼有新的詩作了,李衛國來的時候,他正在看這書呢。

“主席,你倒是好雅興,我後面也可以沒事像主席這樣,喝着茶在這麼好的地方看看書、下下棋了!”

“衛國,原來是你來了,我還說剛纔外面是誰的汽車在響,搞半天是你!”看見李衛國來了,主席就放下了手中的書,笑着說道。

在李衛國坐下之後,主席拿起石桌上的茶壺,給他倒了一杯茶。茶水還在冒着熱氣,顯然這是剛泡的。

“居然主席親自給我倒茶,估計這待遇根據地沒幾個人能享受到吧!”李衛國笑着說道,沒有急着去喝眼前的這杯茶。

“衛國,召你回來的原因你知道吧?你說說你打算讓誰接替你的卸任後的職務?徐向淺?還是陳更?”主席淡淡的說道,一副很自然的樣子。

“看樣子我跟主席沒想到一塊啊!我打算讓老彭去擔任八路軍現任的副總司令。至於老徐,繼續當他的參謀長就行,作爲主帥他的魄力還是沒有老彭好;至於老陳,我另有打算。

老彭之前攻佔天津中展現的能力,還有他的資歷,是目前最適合擔任這個職務,不知主席認爲如何?”

聽到主席提的二人,李衛國心裡一跳,趁着對方倒茶時,別有深意的看了一眼,便繼續說道。

“沒想到你會推薦老彭,我還以爲你會推薦這次綏寧會戰指揮的陳更同志呢!”

“主席說笑了,老陳雖然能力也行,但是經驗這些還是趕老彭少點,去前線的總部不一定能把控住全局。我打算是讓老陳去把山東的老聶換回來,老聶這人放在前線指揮打仗可惜了,他更適合後方的工作。

而且現在寧夏被打成一團糟,後方根據地也需要一個在下面幹事的人!”李衛國一邊看着對方的反應,一邊說着自己的建議。

聽到李衛國的話後,主席的臉色比之前要高興不少,“那你打算讓誰去接替老彭現在的職務?關嚮應?還是?”

“我的建議是讓騰代遠同志去,他跟老彭是老戰友了,第四縱隊的中高層將領也大多是他們以前的部下,他去的話能儘快掌握第四縱隊,也能少一些麻煩!”

來之前,李衛國就把這裡的彎彎繞繞給仔細的想了一下,這些人的職位變動,他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那十二縱隊你打算怎麼辦?找誰來接手?”

“我的建議是把十二縱隊撤銷,裡面的將打散補充給第十一縱隊、38軍、67軍三支部隊,這一次大戰他們的損失也很大。”本來第十二縱隊就是臨時成立的,縱隊的領導就騰代遠一個人,副職、政委、參謀長都是他一人兼任,所以他一調走,這支部隊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既然你都有了打算,就按照你的這個方法來吧!”

。。。。。。

一天後,中共中央就頒發了數道命令。

先是因爲遠在蘇聯的朱老總暫時無法回國(其實是被扣在那裡,也是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的團長),便卸任了第十八集團軍總司令一職,有副總司令李衛國擔任總司令一職,並給重慶中央政府報備。

然後就是彭得淮出任八路軍副總司令一職,同時撤銷十二縱隊的編制,將士補進十一縱隊、38軍、67軍三支部隊,司令員騰代遠出任冀察熱軍區司令員、第四縱隊司令員,並撤銷晉察冀熱綏軍區的建制,分爲冀察熱軍區以及晉綏軍區。

最後,陳更將出任山東軍區司令員兼第七縱隊司令員,原司令員聶榮臻調回西北。

第504章 察哈爾反擊戰(二)第215章 激戰板垣師團(三)第426章 皖南事變(六)第308章 第一次反掃蕩(二)第179章 白銀法案第453章 華北大掃蕩(二)第353章 綏寧會戰(十三)第452章 華北大掃蕩(一)第581章 緬甸反擊戰(七)第454章 華北大掃蕩(三)第438章 日軍挺進隊的災難(一)第129章 第二次反圍剿第269章 綏西攻防戰(四)第474章 珍珠港事件(二)第67章 南昌起義、工農紅軍第四軍第634章 武漢反擊戰(四)第501章 特殊的客人(二)第38章 到達襄陽第465章 華北大掃蕩(十四)第465章 華北大掃蕩(十四)第204章 西安事變(三)第213章 激戰板垣師團(二)第526章 奪取新疆(四)第190章 伊列夫少將第71章 崛起(二)第106章 漢中攻略(八)第609章 興安嶺雄風(九)第271章 綏西攻防戰(六)第592章 津浦線風雲(八)第278章 晉東南之戰(二)第445章 除閻計劃(二)第10章 空閒之餘(二)第486章 渡河戰役(九)第237章 天津(十二)第49章 平叛第246章 新的任命(二)第405章 大同戰役(九)第237章 天津(十二)第474章 珍珠港事件(二)第591章 津浦線作戰(七)第191章 東征第37章 臨走前的會面第389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五)第573章 戰平漢線(九)第310章 第一次反掃蕩(四)第246章 新的任命(二)第433章 中條山之戰(四)第17章 北伐之戰平江(三)第490章 南洋風雲(二)第440章 大年初一第553章 日軍的反擊(四)第389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五)第314章 第一次反掃蕩(八)第33章 未來的根據地第492章 南洋風雲(四)第261章 晉綏根據地(二)第35章 衝突的後果第515章 興安嶺雄風(十五)第418章 百團大戰(十三)第617章 興安嶺雄風第217章 激戰板垣師團(五)第128章 第二次反圍剿(十二)第29章 武漢之戰第141章 古城起義(三)第376章 諾門坎事件第五一十三章 驚天計謀一第587章 津浦線風雲(三)第510章 察哈爾反擊戰(八)第394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十)第631章 武漢反擊戰第31章 班底第179章 白銀法案第449章 後續(二)第508章 察哈爾反擊戰(六)第250章 回蘭州(二)第237章 天津(十二)第494章 中國軍隊在緬甸(一)第93章 固軍壩起義第627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二)第367章 調動第371章 晉西事變(三)第430章 中條山之戰第310章 第一次反掃蕩(四)第262章 晉綏根據地(三)第610章 興安嶺雄風(十)第119章 第二次反圍剿(三)第412章 百團大戰(七)第452章 華北大掃蕩(一)第401章 大同戰役(五)第467章 華北大掃蕩(十六)第666章 華北大掃蕩(十五)第129章 第二次反圍剿第72章 崛起(三)第578章 緬甸反擊戰(四)第375章 晉西事變(七)第162章 西征(五)第32章 boss出現第274章 挺進山東第68章 編制以軍裝問題第636章 大結局(上)
第504章 察哈爾反擊戰(二)第215章 激戰板垣師團(三)第426章 皖南事變(六)第308章 第一次反掃蕩(二)第179章 白銀法案第453章 華北大掃蕩(二)第353章 綏寧會戰(十三)第452章 華北大掃蕩(一)第581章 緬甸反擊戰(七)第454章 華北大掃蕩(三)第438章 日軍挺進隊的災難(一)第129章 第二次反圍剿第269章 綏西攻防戰(四)第474章 珍珠港事件(二)第67章 南昌起義、工農紅軍第四軍第634章 武漢反擊戰(四)第501章 特殊的客人(二)第38章 到達襄陽第465章 華北大掃蕩(十四)第465章 華北大掃蕩(十四)第204章 西安事變(三)第213章 激戰板垣師團(二)第526章 奪取新疆(四)第190章 伊列夫少將第71章 崛起(二)第106章 漢中攻略(八)第609章 興安嶺雄風(九)第271章 綏西攻防戰(六)第592章 津浦線風雲(八)第278章 晉東南之戰(二)第445章 除閻計劃(二)第10章 空閒之餘(二)第486章 渡河戰役(九)第237章 天津(十二)第49章 平叛第246章 新的任命(二)第405章 大同戰役(九)第237章 天津(十二)第474章 珍珠港事件(二)第591章 津浦線作戰(七)第191章 東征第37章 臨走前的會面第389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五)第573章 戰平漢線(九)第310章 第一次反掃蕩(四)第246章 新的任命(二)第433章 中條山之戰(四)第17章 北伐之戰平江(三)第490章 南洋風雲(二)第440章 大年初一第553章 日軍的反擊(四)第389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五)第314章 第一次反掃蕩(八)第33章 未來的根據地第492章 南洋風雲(四)第261章 晉綏根據地(二)第35章 衝突的後果第515章 興安嶺雄風(十五)第418章 百團大戰(十三)第617章 興安嶺雄風第217章 激戰板垣師團(五)第128章 第二次反圍剿(十二)第29章 武漢之戰第141章 古城起義(三)第376章 諾門坎事件第五一十三章 驚天計謀一第587章 津浦線風雲(三)第510章 察哈爾反擊戰(八)第394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十)第631章 武漢反擊戰第31章 班底第179章 白銀法案第449章 後續(二)第508章 察哈爾反擊戰(六)第250章 回蘭州(二)第237章 天津(十二)第494章 中國軍隊在緬甸(一)第93章 固軍壩起義第627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二)第367章 調動第371章 晉西事變(三)第430章 中條山之戰第310章 第一次反掃蕩(四)第262章 晉綏根據地(三)第610章 興安嶺雄風(十)第119章 第二次反圍剿(三)第412章 百團大戰(七)第452章 華北大掃蕩(一)第401章 大同戰役(五)第467章 華北大掃蕩(十六)第666章 華北大掃蕩(十五)第129章 第二次反圍剿第72章 崛起(三)第578章 緬甸反擊戰(四)第375章 晉西事變(七)第162章 西征(五)第32章 boss出現第274章 挺進山東第68章 編制以軍裝問題第636章 大結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