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誰給你賣命

郭子儀的爹郭敬之,與妻子王氏的爹王守一,都是寧王府的老人,兩個一起共事的人有著深厚的友誼,於是給自家的兒女們撮合,親上加親。

換句話說,寧王李憲,就是郭子儀最大的靠山,所以逢年過節,他的妻子王氏都會帶著兒女們前往寧王府走動,好維持這一層關係。

歷史上,郭子儀的正妻王氏爲他育有六子八女,如今嘛,肯定還沒有生那麼多,只有三子四女,那位醉打金枝的四子郭曖還沒有出生呢。

李琩心裡清楚,但凡穿越到這個時期,最應該交好的人裡面,絕對少不了郭子儀。

而他運氣也很不錯,正好郭子儀算是大伯寧王的家臣,於是加上母妃的幫助,對方如今已經是朔方的一號人物了。

他跟郭子儀見過幾次,也見過郭子儀的四個女兒,前三個已經出嫁,第四個今年只有十六歲。

在大唐,來了月事就能出嫁,十六歲剛剛好,但是李琩呢有點不太能接受,覺得年齡太小了。

要不是窩在十王宅快把他逼瘋了,他絕對不會對一個十六歲的小女孩下手。

.......

“你什麼時候中意的,我怎麼都不知道?”寧王長子汝陽郡王李璡一臉詫異的瞥了一眼李琩,又挑眉看向自己的父親:

“你們倆到底在聖人面前幹了什麼?什麼事不能對我說的?”

老六隴西郡公李瑀也是一臉的不滿:

“阿清與我一起長大,勝似一母所出,你們倆背地裡謀劃什麼,連我們都不能告知?”

“兩位兄長見諒,阿爺與我是有苦衷的,”李琩一臉無奈道:

“實在是怕牽連你們。”

他這兩個堂哥,都是瀟灑人。

老大李璡原本是九寺五監的太僕寺卿,正bu級領導,但人家不幹了,嫌累的慌,平生只有三個愛好,詩酒、狩獵與羯鼓,也是歷史上的“飲中八仙”之一。

老六李瑀也是一個妙人,唯獨喜好音樂,擅橫笛、羌笛與琵琶。

聽到李琩這麼說,一向謹慎的李璡也不多問了,搖頭苦笑道:

“娶親是好事,何況子儀也不是外人,既然聖人屬意阿爺張羅,那麼我來包辦。”

“你先別著急,”

一直坐在主位上沒有吭聲的李憲睜開眼睛,道:“先等一等,我來念,你執筆,寫一道奏疏送進宮裡,等聖人準了,再準備不遲。”

李璡點了了點,喚來女婢磨墨,他則捲起袖子立於書案旁,準備親自操刀。

他的字是非常好的,絕對的書法大家。

李憲緩緩開口,李璡擡筆就寫,但是寫到一半,他懵逼了,握著的筆再也放不下去,

“嗣隋王?阿爺,你不要命了?”

老六李瑀猛地起身,震驚道:“阿清可是聖人嫡子,你奏請他來承繼六叔,奪聖人父子人倫,這.......你怎麼敢啊?”

汝陽王李璡也是一臉震驚,不過他做爲長子,還是比較穩重的。

眼神在父親和李琩身上審視半天后,李璡基本已經猜到了真相,只看他們倆波瀾不驚,可見聖人早已知曉,於是他繼續落筆,在父親的口述下,將這封奏疏一氣呵成。

“這是好事情,六郎還不明白?”

李璡落筆之後,微笑道:“此招甚爲巧妙,一可離開十王宅,二可避太子鋒銳,三,可以了結楊太真之事,虧你們倆能想出這等絕妙之法。”

他自己對權利,沒有絲毫追求,所以容易代入他人,以爲李琩也一樣,寧要自由,也不要皇子這樣的尊貴身份。

老六李瑀就有點想不開了,他覺得給皇帝當兒子,比當一個嗣王強太多了,不就是沒自由嘛,又不是一輩子都沒有,總有熬出頭的時候,於是他不停的抱怨李琩太著急了,憑白降了一層身份。

嗣王,也叫嗣親王,爵位在親王之下,郡王之上,按照唐律,食邑與郡王相當,應爲五千戶,但實際上,規定是規定,現實是現實。

按照規定,李憲還應該是一萬戶呢,但他只有五千五百戶,卻已經是有唐一代,食邑數量排名第二的大地主了,排名第一的是他的親爹李旦,七千戶,第三和第四是他的弟弟岐王李隆範和薛王李隆業,五千戶。

李琩就更難搞了,因爲隋王爵位已經不傳,也就是說,壓根沒有食邑,而按照當下普遍水平,嗣王的食邑基本保持在一千戶左右,所以李憲的奏疏裡,會奏請將李琩現有的兩千戶壽王食邑,轉爲嗣隋王食邑。

但基本不可能成爲現實。

親王爵位取消,封地進入宗正寺,就看皇帝願不願意給,而李隆基明知道是李琩不想認他這個爹了,所以給的可能性幾乎沒有。

按照李瑀的話來說,這道奏疏一旦批准,李琩就是一個窮逼了。

........

延壽坊,王忠嗣府邸。

現任駕部員外郎的郭虛己來了,他的恩師蕭嵩今早已經覲見聖人,推薦他輔佐王忠嗣,爲朔方行軍司馬。

李隆基非常痛快的就答應了。

原因很簡單,郭虛己雖然是蕭嵩的門生,但他這輩子起家是太子左司御率府兵曹,官不大,但上司很牛逼,因爲這個太子,指的是李隆基,也就是說,人家年輕時候就是李隆基的人。

將這樣的一個人放在王忠嗣身邊,李隆基當然樂意。

“兩位相識否?”

李隆基爲郭虛己介紹起了同族的郭英乂,他知道這倆人肯定不認識。

已經五十歲的郭虛己本已經在堂內坐下,知曉郭英乂出身後,旋又起身,與對方排起了家譜,算來算去,眼前這個年輕人竟然比他大三輩。

“這可真是小宗出大輩,你們倆就要不要以輩分而論了,”王忠嗣在一旁聽著,爽朗一笑。

像他們這樣的大家族出身,小時候學會認字的第一件事,就是背家譜,祖上從哪來,分支有多少,都在腦子裡。

家族內這樣的規矩,也是爲了今後的兒孫出門在外,遇到同族之後,互相有個幫襯。

郭虛己是當下的太原郭氏大宗出身,而郭英乂他們這邊,從西漢時期便從太原遷徙到了隴西金城郡,後移居目前的瓜州,也就是後世的甘肅省酒泉市瓜州縣,是爲太原郭氏的晉昌郭氏支族。

這麼遠的關係,兩人背族譜,竟然都能牽扯到一起,看起來挺不可思議,但是在大唐,這很正常。

郭虛己很清楚王忠嗣爲什麼需要自己,因爲朝廷所有的提拔任命,都是人脈運作和權利較量後的結果,基本上跟你的能力沒有關係。

只見他笑道:

“郭子儀其祖,由魏末(北魏末期)裔居華陰,是爲華陰郭氏支族,與英乂他們這一支一樣,每年都會派人往太原祭祀先祖,我們不是外人,等到了朔方,下官自會聯絡子儀,必使振武軍如臂使指,大將軍勿憂。”

王忠嗣微笑點頭,像他這樣軍方出身的大將,最看重的就是麾下的兵馬聽不聽話,能不能被他擰成一股繩,孫子兵法有云:故知勝有五,上下同欲者勝。

王忠嗣既然是朔方老大,那麼在他的麾下,不允許出現任何一個違揹他意願的人。

正常情況下,不聽話的,直接更換就好,但是明年很可能就要開打,緊急換人容易動搖軍心,不利於出征,所以王忠嗣只能另尋它法。

而眼下的朔方,就是姓郭的和姓王的說了算,同是出自太原,比較容易溝通,王忠嗣也就不打算換人了。

歷史上有史可考的唐朝太原郡公,一共十六人,其中八個姓王,六個姓郭,也就是太原王和太原郭,這個爵位可沒有世襲一說,非於國有大功者,不能敕封。

上一任就是郭英乂的親爹郭知運,再上一任,是郭虔瓘,這兩人都是開元初期的頂級猛將。

“今早朝會,我與李林甫牛仙客有過一番爭吵,”王忠嗣臉色凝重,沉聲道:

“朔方那邊的情況,我很早便打聽清楚了,欠餉嚴重,軍心渙散,如果這十萬貫不能與我同行,明年一戰,勝算堪憂。”

“明年一戰,到底能不能打起來,現在來說仍是未知之數,”郭虛己正色道:

“當然了,朝廷未雨綢繆,是有預見的,大將軍可尋求東宮幫助,方便這筆錢能夠儘快調撥。 ”

王忠嗣憂心忡忡的點了點頭。

這十萬貫,他是非要不可,他不像朝堂上那幫大臣一樣報喜不報憂,他很清楚大唐軍制早就出了問題,有沒有錢,直接決定了能不能打仗。

隋末唐初,天下盛行府兵制,講究兵農合一,戰時爲兵,閒時爲農,與土地是緊緊捆綁在一起的。

可是府兵制度到如今,已經不能順利施行了,原因在於自高宗以來,戰事頻繁,大唐邊境線過長,兵役繁重,而兵員的主要來源,是關中、河東、河北、河南等地。

但是戍衛區域,卻遠在河西隴右以及朔方范陽,那麼人們勢必需要遠離土地,加上土地兼併盛行,失去土地的人越來越多,已經沒有人願意遠赴邊疆戍衛,導致避役成風,甚至以充當府兵爲恥。

當下邊軍的主要來源,是李隆基三年前的那道詔書。

令諸鎮節度使按照防務需要,制定兵員定額,在諸色徵行人(指原有各種鎮兵)和客戶中召募自願長住鎮戍的健兒,每歲加於常例,給田地屋宅,務加優恤,使得存濟。

這就是募兵了。

募兵的招募原則是戶殷丁多,人材驍勇,裝備由州縣負責,不足則自備和親鄰資助,口糧由朝廷供給,服役期間免除本身租庸調和雜徭。

條件聽起來很不錯,但是王忠嗣很清楚,上面說一套,下面辦一套,“不足則自備和親鄰資助”,有這一條,你還指望州縣官員真會給你提供裝備嗎?

說穿了,該給邊卒健兒的錢,沒有落到實處。

沒有錢,誰給你賣命啊?

第5章 我們該如何道別第22章 便下襄陽向洛陽第332章 茲事體大第196章 同室操戈第四十九章 鴻臚少卿第156章 躺平第一人第四十五章 什麼叫大家閨秀第224章 好戰第346章 家賊難防第390章 有喜第四十四章 一個寫碑文的第149章 狗舌頭第375章 議立新君第84章 牛李黨爭第134章 她是你的相好?第388章 那是老子的地第163章 莫要負了我一番苦心第371章 聖人英武第171章 有所論請,天子難違第263章 禍亂根源第146章 漢中之於關中第六十一章 我的老父親第41章 外任之重無比焉第四十七章 古怪癖好第278章 豹鬥犬第134章 她是你的相好?第337章 進去容易出來難第268章 領地意識第324章 和平使者第367章 龍要過江第139章 真爭氣第319章 斬斷親情第178章 體弱,不能封疆第11章 大宗嗣小宗第76章 上架感言第127章 服務業第103章 一世英名第389章 金花箋第99章 給你封個國公第四十七章 古怪癖好第253章 撤軍第385章 棺材板第207章 真婦人也第371章 聖人英武第302章 你們得求我第105章 丟朕的臉第22章 便下襄陽向洛陽第319章 斬斷親情第109章 什麼叫睹物思人?第122章 老哥糊塗啊第189章 左領軍將軍第41章 外任之重無比焉第276章 莫以當代論古人第98章 長安百萬家第115章 我是你姨第144章 三戟崔家第七十章 婚假三十天第13章 珍饈丞第273章 點到即止第213章 再說就封了第7章 我排在第3第173章 瀚海侯第289章 心繫長安第五十三章 左衛勳一府中郎將第381章 錢監第28章 這家人最是心狠手辣第114章 你有意見第28章 這家人最是心狠手辣第33章 表妹第252章 後顧之憂第7章 我排在第3第四十五章 什麼叫大家閨秀第230章 韓珠團第282章 兒媳之爭第366章 白月光第348章 三贏第24章 道本玄元皇帝之教第78章 別問了第六十七章 尚周遊不歸侍養第310章 沒的選第349章 烏龜第111章 你說誰錯就誰錯第81章 文壇元帥第294章 五武第21章 大膽的押第299章 腦瓜子嗡嗡的第28章 這家人最是心狠手辣第126章 騎驢的南方人第307章 買房子第172章 勳官十二轉第364章 能騙你的都是自己人第364章 能騙你的都是自己人第325章 無恥又可惡第134章 她是你的相好?第220章 錢沒白花第312章 各路豪傑,齊聚京師第28章 這家人最是心狠手辣第38章 356萬戶第94章 黃鶴樓形象大使第147章 豪蕩
第5章 我們該如何道別第22章 便下襄陽向洛陽第332章 茲事體大第196章 同室操戈第四十九章 鴻臚少卿第156章 躺平第一人第四十五章 什麼叫大家閨秀第224章 好戰第346章 家賊難防第390章 有喜第四十四章 一個寫碑文的第149章 狗舌頭第375章 議立新君第84章 牛李黨爭第134章 她是你的相好?第388章 那是老子的地第163章 莫要負了我一番苦心第371章 聖人英武第171章 有所論請,天子難違第263章 禍亂根源第146章 漢中之於關中第六十一章 我的老父親第41章 外任之重無比焉第四十七章 古怪癖好第278章 豹鬥犬第134章 她是你的相好?第337章 進去容易出來難第268章 領地意識第324章 和平使者第367章 龍要過江第139章 真爭氣第319章 斬斷親情第178章 體弱,不能封疆第11章 大宗嗣小宗第76章 上架感言第127章 服務業第103章 一世英名第389章 金花箋第99章 給你封個國公第四十七章 古怪癖好第253章 撤軍第385章 棺材板第207章 真婦人也第371章 聖人英武第302章 你們得求我第105章 丟朕的臉第22章 便下襄陽向洛陽第319章 斬斷親情第109章 什麼叫睹物思人?第122章 老哥糊塗啊第189章 左領軍將軍第41章 外任之重無比焉第276章 莫以當代論古人第98章 長安百萬家第115章 我是你姨第144章 三戟崔家第七十章 婚假三十天第13章 珍饈丞第273章 點到即止第213章 再說就封了第7章 我排在第3第173章 瀚海侯第289章 心繫長安第五十三章 左衛勳一府中郎將第381章 錢監第28章 這家人最是心狠手辣第114章 你有意見第28章 這家人最是心狠手辣第33章 表妹第252章 後顧之憂第7章 我排在第3第四十五章 什麼叫大家閨秀第230章 韓珠團第282章 兒媳之爭第366章 白月光第348章 三贏第24章 道本玄元皇帝之教第78章 別問了第六十七章 尚周遊不歸侍養第310章 沒的選第349章 烏龜第111章 你說誰錯就誰錯第81章 文壇元帥第294章 五武第21章 大膽的押第299章 腦瓜子嗡嗡的第28章 這家人最是心狠手辣第126章 騎驢的南方人第307章 買房子第172章 勳官十二轉第364章 能騙你的都是自己人第364章 能騙你的都是自己人第325章 無恥又可惡第134章 她是你的相好?第220章 錢沒白花第312章 各路豪傑,齊聚京師第28章 這家人最是心狠手辣第38章 356萬戶第94章 黃鶴樓形象大使第147章 豪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