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一報還一報

「江南的糧食還有多久才能運抵京師?」

偃月堂,李適之眉頭深鎖的看向韋堅道:

「還有河北的。」

韋堅也是剛剛從火場那邊過來,他雖然是京兆府老大,但是擔責是落不到他頭上的,東市署保住之後,他便將善後工作交給了長安令蘇震,趕來偃月堂參加議事。

韋堅淡淡道:

「第一批糧食大概還需半個月,剩下的在兩月之內可陸續抵達,但是江南的糧食進了京,是要入庫的,今年的預算基本已經將糧食分完了,不能用來補虧空,否則今年都不好過,至於河北,李齊物不配合,催繳上來的賦稅連江南的四成都沒有。」

嚴挺之聽了頓時皺眉:「什麼叫不配合?范陽佔了九州之地,河北還能剩下幾個地方可以供給京師?四成已經不少了,不能逼的太狠了。」

范陽節度使轄區,有九個州,幽州(涿郡)丶薊州(漁陽郡)丶州(川郡)丶檀州(密雲郡)丶易州(上谷郡)丶定州(博陵郡)丶恆州(常山郡)丶

莫州(河間郡)丶滄州(景城郡)。

基本就是河北北部,圍繞北京一帶的地區。

那麼河北南部,范陽是管不了的。

江南兩淮地區,荊州兩湖地區,河南地區丶河北南部地區,是朝廷的四大賦稅重地。

其中河南爲首,因爲大唐的河南道,包括了河南與山東地區,河北最末,因爲河北一半劃入了范陽和平盧,而節度區的納稅跟正常地區是不一樣的。

半個河北供應了江南賦稅的一半,其實已經是非常恐怖了,因爲江南地區囊括了淮南道和江南東道,幾乎是小半個南方了。

但是在大唐,很多人理所應當的認爲,河北應該貢獻更大才對,原因就在於過了長江地廣人稀,而河北的人口是非常密集的。

「往年要佔據六成甚至七成,去年才四成,」韋堅呵呵道:

「李齊物說什麼清理河道挪用了一部分,我也清淤了,怎麼依然能正常保供呢?他這是藉口嗎?他這是不稱職。」

眼下能苦一苦的地方,確實只剩下河北了,江南去歲的租糧已經全部調運,

實在沒有餘糧了,河南地區也是這樣,至於巴蜀的糧食運到京師,那是年中的事情的,無法解當下的燃眉之急。

李林甫也是一陣頭疼,想要平抑長安糧價,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從國庫撥糧流入市場,強行壓低價格,但是國庫也沒有糧食了,剩下的糧食那是儲備應急之糧,輕易不能動的。

很多官員一直在建議打開東西市署的官倉,暫時頂一頂壓力,李林甫一直拖着沒有批,已經讓很多人在私底下懷疑,庫里根本沒糧。

好在這次韓朝宗玩命的保糧倉,讓很多人的疑心稍微減輕了一些。

「發文李齊物,」李林甫沉聲開口:

「告訴他,戶部要將儲備糧食拿出來平抑物價,讓他務必在兩月之內供應長安一百二十萬石糧食,否則,以國法治罪。」

嚴挺之聞言,很想幫着李齊物說幾句話,但是轉念一想,當下的艱難,也確實只有河北能解了。

保大還是保小,肯定還是保長安。

李林甫這條命令,幾乎就是死命令了,因爲他要動國庫儲備用來應急,那麼李齊物要是補不上這個缺口,還不知道會給他個什麼罪名。

反正不會是催繳賦稅不利,這太輕了,與補不上儲備糧造成的嚴重後果不四配。

很多官員也贊成李林甫的這個法子,雖然長安眼下還只是處在糧價飛漲的階段,但是距離糧荒,很可能就是一天的事情。

一旦暴雷,朝夕之間長安就得大亂。

李林甫還是牛逼的,決策非常果斷,因爲就在今天的這場大火之後,很多糧行已經在限售糧食了。

原因就是東市燒了一座鹽倉,雖然這座鹽倉並不大,但影響卻不小。

在後世,影響蔬菜價格上漲的是雞蛋,影響肉類價格漲跌的是豬肉,說到底是油價與RMB。

在大唐,就是鹽,因爲鹽是第一等的戰略物資,它一漲,所有吃的都得漲。

李林甫的動作非常快,午時都不到,左右領軍衛便開始在長安拿人了,但凡限售糧食的,第一次警告,如果不改,即刻拿人。

同時,他奏報李隆基,打開了皇城的官倉,十方石儲備糧食第一時間以低於當下糧價的價格,被送入東西市署,韓朝宗負責將糧食流入市場,平抑當下糧價。

中午吃飯的時候,李林甫特意將裴丶嚴二人叫至身邊,希望兩人能給李齊物寫封信,闡明利害關係,務必讓他按期交付,否則後果非常嚴重。

張九齡丶裴耀卿丶高力士丶吳懷實丶嚴挺之丶呂令皓丶李齊物,這是一個利益小團體。

雖然張九齡完蛋之後,這個團體出現分崩離析,但舊時的關係仍在,李齊物便是嚴挺之的門生,老師的話,他還是會聽的。

「河北的賦稅一向都很重,這對當地的維穩不利啊,」嚴挺之嘆息道:

「我們應該想個辦法,降低關中對河北賦稅的依賴,否則長此以往,河北只怕會出亂子。」

裴耀卿笑了笑,道:

「辦法不是沒有,是行不通,豐年留關中,荒年去洛陽,就可以解決問題,

但是聖人不會去洛陽。」

如果政治中心遷到洛陽,那麼自然會有大批的跟隨者,主要就是門閥世家。

我們首先要明白一點,老百姓是消耗不了多少糧食的,糧食的最大消耗來自於貴族以及軍隊。

大唐將軍事重心從關中移至邊關,也有一部分原因就是爲了緩解糧食壓力,

否則全國的糧食都得往關中送,這就是爲什麼大運河是在隋朝開挖的,因爲隋朝的貴族集團和軍隊都集中在關中。

而洛陽這個地方,叫做四戰之地,除了北面有太行山爲屏障,幾乎無險可守,那麼它做爲政治中心其實是不合適的,非常容易導致改朝換代。

宋朝就是選錯了地方,以至於無法抵擋金軍南下,被迫撤往長江以南。

那麼在當下外重內輕的局面下,李隆基除特殊情況之外,無論如何都不會去洛陽,因爲藩鎮一旦反水,洛陽是守不住的。

什麼叫特殊情況呢?長安沒糧了,而李林甫絕對不敢讓這樣的情況出現,否則他就不是罷相那麼簡單,很可能會下獄。

「眼下除了改善漕運之外,沒有別的辦法了,」李林甫苦笑搖頭:

「隋王以前給我出過一個主意,還算可行,那就是將巴蜀的糧食從襄陽轉運北上,這樣一來節省了不少路途,但這項工程,當下做不到,咱們先得將這幾年熬過去,才能着手計劃。」

從襄陽轉運,其實不太划算,因爲有一段陸路,會增加糧食消耗,但是呢,

這條路可以做爲應急補給,如果長安出現狀況,走這條路可以更快的將糧食送進來穩定局面。

現在做不到,爲什麼歷史上安史之亂反倒做到了呢?因爲當下考慮的很多,

重在一個穩字,歷史上上津道的開發,那已經是破罐破摔丶不顧民生了,只求能保供朔方,其它都不管了。

長安依舊是歌舞昇平,一派盛世景象,只有中樞的這些人心裡清楚,當下的時局非常艱難。

一個錯誤的政策,很可能就會導致盛世塌,他們除了盡全力匡扶社稷之外,也找不到可以一勞永逸解決的辦法。

今天的長安,是非常髒的,因爲雨水將空中的黑灰帶到了地面,街道上丶房頂上,都是黑漆漆的一片。

如果能再有一場雨水,就會沖刷的差不多,但今日豔陽高照晴空萬里,不會再下雨了。

長安並不是家家戶戶都有水井,實際上整個長安的水井一點都不多,平民百姓的飲水主要就是靠日常存儲的雨水度日,或者出城去渭水丶灞水挑水去,城內水渠的水,一般是不會掌來飲用的,除非你不怕鬧肚子。

張盈盈眼下住看的這個外宅,是沒有水並的,有一個蓄水池,但是因爲沒有蓋板,所以池子上面已經漂浮一層厚厚的黑色灰燼,下人們也正在清理水池。

她不願意再吃這樣的水了,那麼還有兩個辦法,一個是買水,一個是找金吾衛要幾車。

做爲京師消防總隊,金吾衛是不缺水的。

買水是需要等的,因爲賣水的,人家也得出城去拉,但是金吾衛有現成的。

於是張盈盈便派人找到武慶,讓武慶給她拉幾車水過來。

武慶是在晚上將水給她送來的,同時告訴她,隋王想見她,要隱秘一些,不能讓人知道。

張盈盈非常果斷的......拒絕了。

「想見我,讓他來找我,我不去隋王宅,看不得一些人的臉色,」張盈盈找藉口敷衍道。

她知道金飾鋪子發生的事情,也是她暗中設法通知的少陽院,那麼她現在在李瑁面前,就是個兩面派。

因爲心虛,所以不敢見。

她的這座外宅,靠着太清觀,觀主是聖人身邊的四大真君之一,李瑁是不敢在這裡亂來的。

張盈盈確實害怕了,而且很憤怒,我前腳剛告訴你們,你們就敢放火滅口,

玩的也太大了吧?

她是一個極爲聰明的人,認爲李瑁很可能已經懷疑她了,纔會主動邀請她去隋王宅,這在以前是非常罕見的。

張盈盈察覺到不妙,很想離開外宅找個地方避避風頭,但是家裡又不好意思回,道觀呢又不安全。

於是只能心驚膽戰的留下來了,除了嚴令護院加強警戒之外,似乎也沒有什麼別的辦法。

無功而返的武慶帶回消息後,李瑁朝着一旁的武明堂攤手道:

「你看,你這不是打草驚蛇嗎?我都說了這丫頭腦子特別好使,反應很快的。」

眼下的李瑁,已經知道金飾鋪子裡發生的事,但是他這個人,是要顧全大局的,只看王秀被王忠嗣慣成那個鳥樣,自己也不能隨意對王秀下手,以免引起王忠嗣的過激反應。

武明堂冷笑道:「我這麼做,就是專門試她的,由此可見,就是她了。」

她從韋妮兒那邊已經知道,張二孃和李瑁有一腿,那麼正常情況下李瑁邀請對方,對方不會拒絕,拒絕,那就是不正常。

「留人盯着她了嗎?」武明堂詢問武慶道。

大家都是姓武的,李瑁的人裡面,武明堂最喜歡用的就是姓武的,除了武慶之外,還有十幾個武家成員。

武慶點了點頭:

「四面都留人了,都是最機靈的,她的任何行蹤,我們都能知道。」

武明堂點了點頭,她本來是打算來硬的,直接綁了張二孃審問,但是李瑁不同意。

李瑁本來的性格,是有仇當場就得報了,但是眼下,不能由着自己性子來,

因爲他要幹大事,而幹大事的人,有一個字一直懸在頭頂,那就是「忍」。

小不忍則亂大謀,身居高位的人,哪個的忍耐功夫都是非常牛比的。

李瑁本以爲武明堂應該也會和他一樣冷靜,誰知道人家膽子這麼大。

「表姐,理智一些,事情不是這麼辦的,」李瑁苦笑勸道。

武明堂忽的雙目進射寒光,死死盯着李瑁道:

「當斷不斷,必受其亂,我知道你想留着對方,利用張盈盈來給少陽院下套,但是我告訴你,能簡單做成的事情,不要讓它變的太複雜,因爲你很可能會失去對局面的掌控。」

說罷,武明堂看向武慶道:「準備火油乾柴,將她那座外宅燒了,若有人逃出來不要管,要是死在裡面,只怪她運氣不好。」

武慶低下腦袋不氣了,阿郎不點頭,這事我不能幹啊。

接着,武明堂又看向李瑁:

「這叫一報還一報,這都什麼時候了,你還忍個屁!」

李瑁確實拿不定主意,畢竟事關自己,他雖然恨不得早早收拾掉基哥和太子,但他認爲,事情只能一步一步來,要穩妥謹慎,按照武明堂這個法子,這不是就等於直接開幹了嗎?

縱火不是小事啊,你當玩遊戲呢?

見李瑁沒有反應,武明堂直接走過去雙手捧起李的臉,狠狠道:

「舉棋不定,不勝其耦,你還猶豫什麼?」

李瑁擰眉嘆息一聲,看向武慶,輕輕點了點頭。

武慶轉身就走。

他之所以答應,是因爲人心,他需要武明堂的支持,而他也反應過來,自己只有做出強硬的迴應,才能將更多中立派拉攏到自己魔下。

沒人願意支持一個優柔寡斷的人,雖然李瑁只是過於謹慎了些。

第177章 封疆大吏第201章 河西進奏院第四十九章 鴻臚少卿第345章 翹tun第99章 給你封個國公第221章 唐,實亡於李隆基第200章 願與諸君共富貴第242章 前因後果第245章 某也一樣第280章 白羽大箭第173章 瀚海侯第159章 勤勉盡責,材優幹濟第五十四章 這話當我沒問過第189章 左領軍將軍第291章 王莽謙恭未篡時第113章 平康坊三曲第190章 賜名第262章 撕破臉第225章 生不怕京兆尹第21章 大膽的押第275章 金仙觀主第39章 3角關系第320章 以夫爲天第220章 錢沒白花第79章 回去吧第127章 服務業第185章 伴君如伴虎第172章 勳官十二轉第122章 老哥糊塗啊第351章 鑰匙第384章 你不也有個好外孫嗎?第258章 你怎麼這麼賤?第213章 再說就封了第128章 三代之內必出興家之子第161章 手勁可真大第203章 第一責任人第226章 洛陽來的貴婦人第289章 心繫長安第268章 領地意識第112章 三千怨女放出宮第269章 春天裡的一把火第207章 真婦人也第355章 射程之內第305章 三大理財官員第209章 六味地黃丸第292章 秘書第357章 長生牌位第371章 聖人英武第六十六章 李齊物第203章 第一責任人第123章 尿不到一個壺裡第175章 狩獵第314章 十事要說第五十八章 追贈太子少保第五十九章 挾私報復第四十八章 職分不明第254章 三月初三第157章 忠義第188章 我也是受人之託第327章 護短第90章 美輪美奐第12章 眼下富裕第177章 封疆大吏第1章 朔方節度使第160章 他跟我是一類人第230章 韓珠團第176章 古君子之風第381章 錢監第159章 勤勉盡責,材優幹濟第110章 超級奶爸第五十五章 白月光第127章 服務業第372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27章 那你可真不行!第312章 各路豪傑,齊聚京師第15章 走別人路第391章 臣願爲陛下分憂第24章 道本玄元皇帝之教第365章 什麼是籌碼第256章 膽子小第379章 處理別人處理不了的問題第223章 語言是一門藝術投票第86章 右賢左戚第12章 眼下富裕第六十八章 家國永安第36章 長安名士小團體第356章 宰了他第四十四章 一個寫碑文的第145章 問題出在豎心旁第199章 夢中懷孕第142章 水滿則溢第五十章 九死一生第379章 處理別人處理不了的問題第177章 封疆大吏第211章 兩個都是第270章 做皇帝難度更大第145章 問題出在豎心旁第287章 庫房鑰匙第115章 我是你姨
第177章 封疆大吏第201章 河西進奏院第四十九章 鴻臚少卿第345章 翹tun第99章 給你封個國公第221章 唐,實亡於李隆基第200章 願與諸君共富貴第242章 前因後果第245章 某也一樣第280章 白羽大箭第173章 瀚海侯第159章 勤勉盡責,材優幹濟第五十四章 這話當我沒問過第189章 左領軍將軍第291章 王莽謙恭未篡時第113章 平康坊三曲第190章 賜名第262章 撕破臉第225章 生不怕京兆尹第21章 大膽的押第275章 金仙觀主第39章 3角關系第320章 以夫爲天第220章 錢沒白花第79章 回去吧第127章 服務業第185章 伴君如伴虎第172章 勳官十二轉第122章 老哥糊塗啊第351章 鑰匙第384章 你不也有個好外孫嗎?第258章 你怎麼這麼賤?第213章 再說就封了第128章 三代之內必出興家之子第161章 手勁可真大第203章 第一責任人第226章 洛陽來的貴婦人第289章 心繫長安第268章 領地意識第112章 三千怨女放出宮第269章 春天裡的一把火第207章 真婦人也第355章 射程之內第305章 三大理財官員第209章 六味地黃丸第292章 秘書第357章 長生牌位第371章 聖人英武第六十六章 李齊物第203章 第一責任人第123章 尿不到一個壺裡第175章 狩獵第314章 十事要說第五十八章 追贈太子少保第五十九章 挾私報復第四十八章 職分不明第254章 三月初三第157章 忠義第188章 我也是受人之託第327章 護短第90章 美輪美奐第12章 眼下富裕第177章 封疆大吏第1章 朔方節度使第160章 他跟我是一類人第230章 韓珠團第176章 古君子之風第381章 錢監第159章 勤勉盡責,材優幹濟第110章 超級奶爸第五十五章 白月光第127章 服務業第372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27章 那你可真不行!第312章 各路豪傑,齊聚京師第15章 走別人路第391章 臣願爲陛下分憂第24章 道本玄元皇帝之教第365章 什麼是籌碼第256章 膽子小第379章 處理別人處理不了的問題第223章 語言是一門藝術投票第86章 右賢左戚第12章 眼下富裕第六十八章 家國永安第36章 長安名士小團體第356章 宰了他第四十四章 一個寫碑文的第145章 問題出在豎心旁第199章 夢中懷孕第142章 水滿則溢第五十章 九死一生第379章 處理別人處理不了的問題第177章 封疆大吏第211章 兩個都是第270章 做皇帝難度更大第145章 問題出在豎心旁第287章 庫房鑰匙第115章 我是你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