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我排在第3

眼下的高力士,正值事業的上升期,幾乎是坐了高鐵一樣在往上急速飆升。

因爲壓在高力士頭頂的那片雲不在了,那片雲有個名字,叫楊思勖,這個人在歷史上的名氣遠遠不如高力士,但實際上在今年三月之前,李隆基最信任的宦官,就是楊思勖。

內侍省的最高長官叫內侍監,置二人,就是楊思勖和高力士,不過前者已經掛了,如今宮內的那幫宦官都是以高力士馬首是瞻。

高力士有多牛逼呢?太子亦呼之爲兄,諸王公呼之爲翁,駙馬輩直謂之爺。

“二十一郎不必起身,老奴來此就是說些家常,沒別的事,”高力士上前阻止李琦起身,手掌壓在李琦的肩膀上,示意他坐在榻上說話即可。

李琦也不強扭,往裡坐了坐,給高力士騰出位置。

接下來,高力士聊起了昨天朝會上的一些事情,包括朝會結束之後,李林甫和牛仙客在中書門下都議了些什麼。

國事講給李琦聽一聽,高力士並不覺得有什麼不妥,大臣們不將皇子當回事,但是他不會,因爲他名義上,是李家的家奴。

更何況,李琦就算知道了,也什麼都干預不了。

“這麼說,朔方那十萬貫錢,李林甫打算從國庫調撥,牛仙客卻讓王忠嗣自己從朔方籌備?”李琦裝傻道:“兩位宰相意見不合,不是什麼好事啊。”

高力士握著李琦的手,笑道:“事情總會解決的,無論以什麼方式,最後總是得聖人點頭,千秋萬歲節就要到了,二十一郎進獻的賀禮都準備妥善了嗎?眼下,沒有比這更大的事了。”

隋朝時期,隋文帝楊堅的生日叫做萬歲節,皇后獨孤伽羅的生日叫做千秋節,只是生日,不算節日。

但是到了李隆基這裡,他直接將自己的生日改爲千秋萬歲節,成爲法定節日,舉國同慶,休沐三日,來自全國各地的地方官,都得進獻賀禮。

這也就是爲什麼,律法規定地方官不得無故離開轄地,但是李北海就敢大老遠從山東跑到京城,因爲人家的藉口偉光正,我的禮物太貴重,不放心交給屬下運送。

李琦做爲兒子,早早便開始準備賀禮,無外乎就是一些請名匠打造的精美樂器,畢竟他那個爹,是個音樂戲曲藝術家。

他想送別的,也送不了,因爲連長安都出不去,而長安有的東西,李隆基的內庫都有。

高力士似乎是出於好心,親自驗查了李琦準備的所有禮物,罷了,只見他意味深長的笑了笑:

“這些獻禮,雖皆爲精緻器物,然並不足以使聖人歡顏。”

李琦看似落寞的點了點頭:“我知道父皇不缺這些,但是我這裡已經盡力了,阿翁是知道的,我能力有限。”

高力士微笑道:“聽說太子昨晚送給二十一郎一名舞伎,聖人知曉之後,一直牽掛著你的事情,如今你也成年了,身邊連個照顧的人都沒有,實在不妥,也該考慮一下了,百孫院裡一片相合,你也該早早誕嗣。”

“這是父皇的意思?”李琦問道。

高力士點頭道:

“事已至此,無可挽回,如今還惦記著十八郎婚事的,也就是聖人和寧王了,要不,你先跟寧王通個氣?看看他老人家的意思,還有十八郎.......”

他這句話的重點,只是最後一句,其中的暗示已經很明顯了,不單單是李琦自己的婚事,還有李琩的。

現在的情況是,李琩只有再娶正妻,才能斷了楊太真成仙之路,好讓皇帝名正言順召一個出家人爲妃。

楊太真出家,是一個必備的過程,沒有這個過程,皇帝就等於直接搶兒媳,有了這個步驟,人家就是納了一個出家人。

因爲出家斷了六根,無父無母斬斷塵緣,那自然也就沒有丈夫。

但是呢,首先李琩需要移情別戀,再娶個老婆,這樣外人就會覺得,是李琩先拋棄了楊太真,不是聖人搶走的,聖人只是讓楊太真出家了。

李隆基嘴巴上說,要解決李琦的婚姻問題,實際上是提醒高力士,把李琩的問題先解決掉。

李琦心知肚明,如今木已成舟無可挽回,當下沒有人可以鬥得過李隆基,胞兄若是正面剛,他們兄妹四個估摸都得完蛋。

高力士這麼著急,恐怕也是因爲寧王的身體快不行了,李琩做爲寧王養子,百分之百會服喪,服喪就是三年,三年不能娶妻,李隆基可等不了那麼久。

“阿翁的意思,我明白,我會盡力去辦,”李琦點了點頭。

高力士嘆息一聲,拍了拍李琦的肩膀。

他心裡,對壽王其實是有一份憐憫的,因爲他一直都覺得,壽王是個性格很好的孩子,沒有城府心機,以前爭儲的時候,武惠妃在李林甫的幫助下,幾乎就要成事了,但是最後聖人屬意長子,還讓他高力士背了一個黑鍋。

如今外面的人都認爲,是他那句“推長而立,孰敢爭”一錘定音,事實上,他不過是順應皇帝心意罷了,他還說過“仙客本胥史,非宰相器也”,聖人不照樣拜相了嗎?

這本不是他能左右的。

而李琩當年在所有皇子當中,是最得聖人寵愛的兒子,如今淪落至此,也是讓人唏噓。

而李琩也從未埋怨過他一句。

這時候,李琦忽然擡頭正色道:“我不欲讓阿翁爲難,此事我會去勸說阿兄,但是將來若有事,還盼阿翁替我們兄弟說幾句公道話。”

這不算交易吧.......高力士不認爲今後幫李琩李琦說話,有什麼不合適,畢竟不涉及皇儲,適當幫忙他還是樂意的,如今的李琩永遠都不會與皇儲有任何關係了。

只見高力士點了點頭:“聖人諸子當中,唯汝二人與老奴最是親近,應當的。”

穿越過來的四年間,李琦非常清楚該巴結誰,該與誰撇清楚關係,當年母妃最看重的宦官其實是牛貴兒,有意提攜,但是在李琦的影響下,還是與高力士相處的最好。

“千秋節之前,我會辦妥這件事,以爲聖人賀禮,阿翁也好交代,”李琦道。

高力士微笑起身:“那老奴就放心了,今日之事不要與他人言說,僅止於寧王,宮裡還有些事情,老奴這便回了。”

李琦連忙披了件衣服,親自將對方送出府外,直到高力士的車駕消失在巷子裡,這才返回了王府。

回到屋內,李琦枯坐沉思。

自己的親哥哥壽王,眼下非常消沉,幾乎與行屍走肉無異,他的尊嚴,已經被自己的親爹徹底擊碎了。

楊玉環,是胞姐咸宜公主當初牽的線,母妃請求李隆基做主,封爲壽王妃。

也就是說,李隆基在五年前壽王成親的時候,就見過楊玉環,成爲兒媳之後的一些宮廷宴會上,他也見過不少次,恐怕是早就看上了。

但是那個時候,武惠妃還活著,雖無皇后之名,卻有皇后之實。

當初李隆基是要冊立皇后的,但是因爲羣臣反對而罷手,因爲武惠妃姓武,這天下人,怕了武家的女人了,但武惠妃在宮中禮秩,一如皇后。

所以一直等到武惠妃過世,李隆基便以楊玉環善舞通音律之名,時常召見入宮,李琦能幫著攔幾次,但也不可能全攔著。

後來兄長也察覺出不對勁了,父皇那麼多兒媳婦,通音律的不少,你怎麼只召見我的妻子呢?

於是壽王發了狠,直接聲稱王妃患疾,恐傳於宮,不讓楊玉環出門了。

但是楊玉環有病沒病,李隆基一清二楚,因爲壽王府全是他的眼線。

於是乾脆來了個狠的,直接以給自己的母親竇太后追福爲名義,將兒媳楊玉環度爲女道士。

如今一年多過去,李隆基只敢在太真觀裡苟且,不敢明目張膽的納楊玉環爲妃,因爲寧王和壽王那一關不好過。

皇權來自於宗室,寧王做爲讓出儲君的先帝嫡長,在宗室內的聲望不做第二人想,所以李隆基非常顧忌寧王的看法,壽王遭受奇恥大辱,李隆基也害怕兒子掀桌子。

而李琦想要改變自己兄妹的生存環境,如今只能答應高力士,他需要對方的幫忙,他要離開十王宅。

只有離開這裡,他纔不再是籠中之鳥,纔有機會獲得自由。

所以他想了一個辦法,一個有機會離開十王宅的辦法,而且已經與寧王謀劃許久。

但他就怕李隆基那關過不了,所以賣個人情給高力士,希望對方將來能在這件事情上幫忙說話。

.......

寧王府,李琦其實每天都來,因爲這裡供奉著他的養母。

靈堂祭拜之後,李琦在山池園內見到了養病的大伯。

“這次是個機會,能否成功,全靠阿爺了,”李琦跪在寧王身前,低垂著腦袋。

他稱呼寧王爲阿爺,李隆基對此並不在意,畢竟有養育之恩。

寧王的身體近來一直都不好,與自己那位皇帝弟弟反差鮮明,身邊一直需要有人服侍,他心裡也清楚,自己這輩子快活到頭了。

也正因爲如此,他纔會同意幫助李琦做那件事,換做他身體康健的時候,他不會這麼幹。

“我這身子是好不了了, 你那些堂兄弟雖不成器,但也還算過得去,”李憲望著跪在面前的李琦,嘆息一聲:“就是你們兄弟兩個,我放心不下。”

當年李隆基將兒子交到了寧王手裡,寧王夫妻自然不敢怠慢,畢竟那時候武惠妃權傾後宮,李琩李琦雖沒有嫡子的名分,但跟嫡子沒什麼區別了。

要知道李琦那位早夭的大哥,被聖人親自賜名爲“一”,如果李一未死,儲君之位,孰敢爭?

寧王知道終日窩在那十王宅究竟是怎麼一番滋味,暗無天日,身不由己,各中苦楚,沒有人比他更清楚。

因爲他就是從五王宅裡走出來的。

“孩兒都想清楚了,只要能離開那個地方,孩兒什麼都捨得,阿兄那邊,我來說,”李琦哭訴道。

他的演技無需磨鍊,幾乎就是與生俱來,生在這種父親整天想著鬥兒子,兒子整天想著親爹早死的家庭,連這點演技都沒有,實在是活不下去。

太子有夠仁厚吧?天底下期盼李隆基早點死的人當中,太子排第一。

而李琦自認爲自己可以排第三,第二,肯定就是胞兄壽王了。

唐朝由盛轉衰,禍根就在李隆基身上,而且他留下的那副爛攤子,後繼之君全都在給他擦屁股,直到唐朝滅亡,都沒有扭轉過來。

有時候李琦甚至認爲,玄宗之後的大唐皇帝,心裡最恨的人應該也是李隆基,要不是自家祖宗,說不定都想扒了他的墳。

“既然你都想好了,那我便入宮一趟,”寧王搖頭苦嘆:“成與不成,看你們的造化了。”

第314章 十事要說第144章 三戟崔家第173章 瀚海侯第171章 有所論請,天子難違第322章 不請自來第384章 你不也有個好外孫嗎?第236章 刺激第8章 他敢不認朕?第214章 憂君之憂第374章 你們不高興嗎?第223章 語言是一門藝術第138章 無情無義的孽障第232章 報喜不報憂第76章 上架感言第334章 三策第354章 大愚若智第六十四章 非你莫屬第221章 唐,實亡於李隆基第119章 小畜生第五十二章 一千個韋堅第84章 牛李黨爭第182章 胡思亂想第260章 偃月堂議事第204章 豪門與寒門第307章 買房子第127章 服務業第151章 是誰偷偷,偷走我的心第147章 豪蕩第272章 應該扯平了吧第366章 白月光第157章 忠義第275章 金仙觀主第六十八章 家國永安第18章 戶房朝集使第33章 表妹第189章 左領軍將軍第373章 軍之大者第155章 最將風味念家鄉第6章 度壽王妃為女道士敕第3章 16王宅第34章 好你個賤人第312章 各路豪傑,齊聚京師第235章 我乾淨着呢第373章 軍之大者第204章 豪門與寒門第六十一章 我的老父親第380章 重整秩序第五十八章 追贈太子少保第286章 敲鐘第七十五章 隆基白第87章 利益小團體第244章 意見不合第179章 河西進奏院第159章 勤勉盡責,材優幹濟第357章 長生牌位第138章 無情無義的孽障第179章 河西進奏院第183章 西市第299章 腦瓜子嗡嗡的第26章 文士之極任,朝廷之盛選第244章 意見不合第162章 隴右道採訪處置使第347章 天下無不是的君父第380章 重整秩序第108章 不禁行走第163章 莫要負了我一番苦心第181章 英武果毅五十人第19章 那多不好意思第144章 三戟崔家第337章 進去容易出來難第225章 生不怕京兆尹第131章 知法犯法,罪加一等第214章 憂君之憂第13章 珍饈丞第33章 表妹第131章 知法犯法,罪加一等第99章 給你封個國公第266章 金飾鋪子第237章 先生大才,一字不改第185章 伴君如伴虎第8章 他敢不認朕?第185章 伴君如伴虎第150章 這纔是男人第189章 左領軍將軍第134章 她是你的相好?第五十章 九死一生第268章 領地意識第312章 各路豪傑,齊聚京師第390章 有喜第103章 一世英名第192章 你可真會捧第114章 你有意見第193章 老黃狗第366章 白月光第373章 軍之大者第239章 絕世高手第261章 田舍郎第四十四章 一個寫碑文的第13章 珍饈丞第307章 買房子
第314章 十事要說第144章 三戟崔家第173章 瀚海侯第171章 有所論請,天子難違第322章 不請自來第384章 你不也有個好外孫嗎?第236章 刺激第8章 他敢不認朕?第214章 憂君之憂第374章 你們不高興嗎?第223章 語言是一門藝術第138章 無情無義的孽障第232章 報喜不報憂第76章 上架感言第334章 三策第354章 大愚若智第六十四章 非你莫屬第221章 唐,實亡於李隆基第119章 小畜生第五十二章 一千個韋堅第84章 牛李黨爭第182章 胡思亂想第260章 偃月堂議事第204章 豪門與寒門第307章 買房子第127章 服務業第151章 是誰偷偷,偷走我的心第147章 豪蕩第272章 應該扯平了吧第366章 白月光第157章 忠義第275章 金仙觀主第六十八章 家國永安第18章 戶房朝集使第33章 表妹第189章 左領軍將軍第373章 軍之大者第155章 最將風味念家鄉第6章 度壽王妃為女道士敕第3章 16王宅第34章 好你個賤人第312章 各路豪傑,齊聚京師第235章 我乾淨着呢第373章 軍之大者第204章 豪門與寒門第六十一章 我的老父親第380章 重整秩序第五十八章 追贈太子少保第286章 敲鐘第七十五章 隆基白第87章 利益小團體第244章 意見不合第179章 河西進奏院第159章 勤勉盡責,材優幹濟第357章 長生牌位第138章 無情無義的孽障第179章 河西進奏院第183章 西市第299章 腦瓜子嗡嗡的第26章 文士之極任,朝廷之盛選第244章 意見不合第162章 隴右道採訪處置使第347章 天下無不是的君父第380章 重整秩序第108章 不禁行走第163章 莫要負了我一番苦心第181章 英武果毅五十人第19章 那多不好意思第144章 三戟崔家第337章 進去容易出來難第225章 生不怕京兆尹第131章 知法犯法,罪加一等第214章 憂君之憂第13章 珍饈丞第33章 表妹第131章 知法犯法,罪加一等第99章 給你封個國公第266章 金飾鋪子第237章 先生大才,一字不改第185章 伴君如伴虎第8章 他敢不認朕?第185章 伴君如伴虎第150章 這纔是男人第189章 左領軍將軍第134章 她是你的相好?第五十章 九死一生第268章 領地意識第312章 各路豪傑,齊聚京師第390章 有喜第103章 一世英名第192章 你可真會捧第114章 你有意見第193章 老黃狗第366章 白月光第373章 軍之大者第239章 絕世高手第261章 田舍郎第四十四章 一個寫碑文的第13章 珍饈丞第307章 買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