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不走尋常路

老大郭曜,老二郭,其中老大是郭子儀在外面的風流債,與郭淑其實不是親兄妹。

但是呢,這件事只有郭子儀和妻子王氏知道,其他人根本就不知道。

這非常正常,如果你從外面抱養一個孩子回來,那麼你終其一生,很可能都不會對子女說出真相,因爲你希望孩子們親密無間。

更何況郭曜本來就是郭子儀的種。

這兄弟倆,跟着郭子儀在朔方四五年了,不能說身經百戰,但也絕對算得上是軍中老油條了。

但是兄弟倆的行事風格,與郭子儀完全不一樣,他爹是個話癆,閒着沒事就跟屬下聊天,以促進感情,但是郭曜是個悶葫蘆,少言寡語,但是性格狠辣,極有心機。

這是王氏培養出來的。

當年王氏接過褪裸中的郭曜,認爲親子,爲了向丈夫證明,她對郭曜視如己出,所以從小就悉心培養,結果將老大磨礪出來了,差點將老二給廢了。

老二郭旺,是個莽夫,在朔方也是名氣不小的一位衙內突將,每戰必先,他似乎覺得自己死了還能復活一樣,特別的玩命。

兄弟倆進京之後,拿着朔方的調動手續,第一時間去了兵部,但是眼下沒有空缺,所以兵部只能暫時留下公文,想辦法給他倆擠個缺。

按照朝廷慣例,藩鎮返京任職的將領,是要優先安排的,就好比後世的入藏兵和入疆兵,人家爲國家吃了苦玩了命,優待是必須的。

兄弟倆離開兵部之後,先是去了朔方進奏院收拾行李,今後他們會住在這裡,接着,便在傍晚時分,去了隋王宅。

宅門口,郭淑正一臉焦急的等在這裡,聽到巷外馬蹄聲傳來,便趕忙下了臺階,微笑着看向那兩道熟悉的身影。

兄弟倆提前下馬,朝着郭淑半跪行禮:

「朔方果毅都尉郭曜,見過王妃。」

「朔方衙內突將郭旺,見過王妃。」

久別重逢,郭淑抹了把眼淚,上前扶道:

「大兄,二兄,快快請起。」

說罷,她一手挽着一個哥哥,三人對視一眼,場面溫情的手挽手進了王宅。

李瑁今晚不在府上,在左衛府值夜呢,韋妮兒養胎,不便見客,楊絳去了楊玉瑤的府上,還沒回來。

「快坐快坐,抱福郎出來,見見他的兩位舅父,」郭淑一邊吩咐婢女,一邊輕拂着大哥郭曜肩頭的灰塵:

「五年未見,大兄清瘦了。」

說罷,她便抹起淚來。

郭曜是家裡的老大,而且王氏牛逼就牛逼在,她鐵了心要將秘密死守下去,

所以郭曜會以嫡長子身份繼承家業。

也因此,兄弟姐妹們之間,都以他馬首是瞻。

郭曜再是個悶葫蘆,見到自己的親妹妹,也是一陣心酸,他走的時候,妹妹還小,如今再見,都有兒子了。

兄妹之間,已經有了男女之防,也有了尊卑之分。

「好了好了,阿爺這次讓我們回來,就是要留在長安,阿爺阿孃都不放心你一個人在這裡,讓我們回來幫襯着點,」郭曜雙眼通紅道:

「等到明日再去拜見大伯,八叔呢?八叔不是住在這裡嗎?」

郭淑抹了抹眼角,笑道:「見着你們,內心歡喜,竟忘了說了,八叔被人暗害,腿腳不便,至今不能行走。」

老二郭旺頓時挑眉道:

「誰這麼大的膽子?敢動隋王的幕臣?」

郭淑沒有解釋,而是在兩人見過外甥李信之後,直接帶着他們前往屬官院探視郭幼明。

「八叔.....:」郭曜上前坐在塌邊,上手摸了摸郭幼明的左腿,心裡便大概知道,至少還得養兩三個月,才能下牀行走。

郭幼明因爲長期躺在牀上,所以受傷的左腿都有點肌肉猥瑣了,兩條腿看起來一條粗一條細,挺恐怖的。

好在李瑁在探視過後,提醒他要適當的在牀上活動左腿,還教給他一套動作,不然再躺幾個月,這條腿能不能恢復如初,都說不定。

叔侄倆聊了很久之後,郭氏兄弟也大概知道了前因後果。

老大郭曜聽罷,什麼都沒有說,而郭肝則是罵罵咧咧了半天。

「閉嘴吧你,這裡是長安,人家是宗室,在隋王宅罵幾句不打緊,別罵順嘴了,在外面惹出禍來,」郭幼明雖然比他們兄弟倆年紀還小,但那也是親叔,教訓起侄子來也是一套一套的。

罵了幾句老二之後,郭幼明提醒道:

「不要等兵部安排,你們要早早說與隋王,讓他幫你們安排,等兵部的話,

還不知道等到什麼時候。」

郭曜皺眉道:「我們的調派文書已經交給兵部了,若是跨過兵部,是不是不妥當啊?」

郭幼明靠在牆上,以一副長輩的語氣說道:

「你剛來長安,什麼都不懂,今後每日都來我這裡,我會將長安的一些規矩以及當下的形勢,詳細說給你們聽,像你們這種藩鎮返京述職的將領,確實歸兵部安排,但事實上,還是四個人說了算,其中以右相爲尊,只要隋王將你們的事情報給右相,右相一日之間,就能給你們找到去處,早些任職,總比蹲在進奏院死等着強。」

郭淑也在一旁道:

「隋王今晚值守皇城,等到明日回來,我便會將此事告知,三五天內定有着落,二位兄長要提前準備好,長安不比朔方,遍地勳貴,切記不要將藩鎮那一套用在這裡。」

老二郭點頭道:「這一點,阿爺阿孃都有過交代,讓我們進京之後,一切聽大伯教導。」

郭曜頓時皺眉,你是真不會說話啊,八叔在這呢,你提大伯幹什麼?

郭幼明更是一臉尷尬,行,你們夫婦瞧不起我是吧?難道我就教導不了嗎?

確實夠嗆啊......郭幼明今年二十六,老大郭曜已經二十八了,老二二十七,他倆比你多吃兩年鹽啊。

別看郭曜兄弟一口一個八叔,實則在他們心裡,八叔你還嫩着呢。

一家人聊到深夜,郭淑取來王府的牌籍交給兩個哥哥,方便他們夜中行走,

但還是不放心,讓郭敬引路,將兩個哥哥先送回進奏院,千叮哼萬囑咐,讓他們倆務必今後每天都要來。

王宅留人過夜,並非不合適,但是韋妮幾有身孕,按照迷信說法,確實不能留外人。

如今兩個哥哥回來,郭淑心中大定,彷彿有了主心骨一般,心情一下子放鬆很多。

接下來,就等大姐進京了。

在李瑁的幫忙下,李林甫和李適之點頭,盧奐親自操刀,調任成都縣令盧讓金,出任咸陽縣令,也就是頂替王牧留下的空缺。

成都縣屬於次赤縣,咸陽縣則是低一等,爲徽縣,看起來,這連平調都算不上,但其實區別很大。

咸陽隸屬京兆府,就在京師邊上,近水樓臺先得月,在這裡擔任主官,比在成都其實強的太多了。

況且咸陽令只是踏板而已,將來京師一旦出缺,郭淑會第一時間幫助姐夫爭取。

朔方進奏院,上一任進奏使姓丁,朔方軍出身,但是昨天空降了一位姓王,

將他給頂了。

這位姓王的是誰呢?前任咸陽令王牧。

不怕挨處分,就怕上面沒人,他的縣令雖然被擼下去了,但是其獲得了李琦的原諒,再加上是王忠嗣同族,有王震兄妹幫着說話,王忠嗣返京的第一時間,

任命其爲朔方進奏使。

姓丁的那位,仍在這裡上班,算是輔佐王牧吧。

這座進奏院是整個長安最爲特殊的一座,裡面的各類官更加起來七十多人,

一半姓王丶郭,另一半跟王郭有親戚關係。

說白了,裡裡外外都是自己人。

返回進奏院之後,郭曜叫住弟弟,來到他的房間,點上燈燭之後,小聲道:

「阿爺與阿孃在咱們臨行之前,有囑咐,我這便將其中一些說與你聽。」

郭盱愣道:「爲什麼囑咐你,不囑咐我?爲什麼你只說給我一些聽,不能一次講完嗎?」

「不能!因爲你嘴巴不把門,」郭曜一臉嚴肅道:

「大怒不怒,大喜不喜,可以養心;靡俗不交,惡黨不入,可以立身;小利不爭,小忿不發,可以和衆,你衝動易怒,不可託付大事。」

「你行,你能幹大事,」郭之以鼻。

沒錯,人家郭曜歷史上壽終正寢,襲代國公,封太子太保,而你呢,歷史記載:賊安守忠壁永豐倉,子儀遣子旺與戰,多殺至萬級,肝死於陣。

老二郭旺只是比郭曜小一歲,加上又是王氏實實在在的親生兒子,所以王氏總是教育他:你學學你兄長。

久而久之,郭旺自尊心受損,所以想着沙場立功證明自己,結果武力點的過多,智力稍顯不足。

也不是說他傻,而是不如郭耀穩重。

聽到這裡,郭曜冷笑一聲,直接上牀睡覺:「不說了,你回去吧。」

「你這個人,故意吊人胃口是吧?」郭旺不爽了,剛纔還要說,現在又不說了,玩我呢?

他也不走,在邊上嶗嶗叻叻埋頭了郭曜半天,最後還是服軟了。

「求你了,告訴我吧,你不告訴,萬一我捅出簍子怎麼辦?」郭肝在一旁碟不休吧。

郭曜冷斥一聲:「不說就是不說,出去。」

「哼!」

郭起身在心裡罵了他哥幾句,一腳踢在牀腿上,氣呼呼的走了。

李林甫終究是老奸巨猾的,他算準了太子和李瑁之間的奪位之爭,必然牽連極大,至於會發生什麼樣的流血事件,他也說不準。

那麼他就要儘量提前預防,保證發生動盪之時,自已和李瑁有能力維持局面他是熟讀史書的,自然知曉歷史上很多繼位之君,都是通過一系列血腥事件才登上的皇位。

如果李瑁和李亨之爭,將來也會走到那一步,那麼他就要保證,李瑁在那個時候,佔據絕對優勢。

這天的偃月堂議事,六房朝集使照例會將公務呈上去,由李林甫身後的幕僚一一過目,然後他們會挑選出其中急需辦理的一些卷宗,一層層審覈之後,放在李林甫面前的桌案上。

只要被放上去的,李林甫都會在當天處理完畢。

所以這些公務卷宗的數量會有限,要保證李林甫在下午申時之前能夠辦完不影響他的正常休息。

那麼一般情況下,低級別官員調任並不會早早出現在李林甫面前,因爲這叫人事,在國事和財賦面前,微不足道。

但是今天,來自兵部的郭氏兄弟調動卷檔,被放上去了,原因很簡單,這是隋王的大舅哥。

牽扯到隋王,不重要也就變得重要了。

李林甫看過之後,第一時間調來十六衛的卷檔,從中尋找適合安置郭曜兩人的位置。

十六衛當下是沒有缺的,但對於李林甫來說,哪都有缺。

老大郭曜去了右衛,擔任親事府右郎將,老二郭旺直接去了左監門衛,擔任監門校尉。

李林甫批閱之後,不聲不響的遞交給兵房朝集使李巖,後者看了一眼後,便收了起來。

「裴敦復離宮了沒有?」李林甫放下筆,皺眉問道。

兒子李道:「應該還沒有,若是離宮,我會第一時間收到消息。」

李林甫點了點頭,看向裴耀卿道:

「煥之身體如何了?」

裴耀卿最近看上去氣色不太好,說話有氣無力,每日議事,幾乎也不再發表任何意見,他這是主動邊緣化,很多人都已經看出來了。

其實朝堂的很多重要人事變動,提前就會被人察覺到風向,裴耀卿最近的反常表現,很多人都看在眼中。

而今天議事一開始,李林甫便告知大家,裴敦復昨晚進京了,那麼很多人也猜測到,裴敦復這是來接班了。

裴耀卿似乎沒有聽到李林甫的問話,直到李過來提醒道:

「裴公,右相在詢問您老的身體。」

裴耀卿這才恍然一愣,笑道:

「還行......還行....

2

嘴上說還行,但是大家都能看得出,他的身體已經非常遲鈍了,耳朵都不好使了。

其實都是裝的,但是裴耀卿這個級別想要裝模作樣,你還真不容易察覺,大家只是認爲裴耀卿年老體衰,不堪重務,所以李林甫提早謀劃裴敦復回來接班。

但很少有人能聯想到,這一切是裴耀卿自己在背後運作的,人家的隱退方式,比信安王高一籌,畢竟大權在握,大家不會認爲他會選擇急流勇退。

事實上,涉及儲君之爭,你但凡能夠置身之外,大多數人都會選擇這麼做,

不能置身事外的無非兩種,一,牽扯太深,二,急求上進,想要改變命運。

韋堅先發制人,趁着李林甫還未說話,直接道:

「裴公年事已高,已經不堪國事,是該修養了,正好王大將軍也回來了,兵部的事情,大將軍爲不二之選。」

李一聽這話,頓時冷笑道:

「你這張嘴是越來越敢說了,怎麼?你今天要在這裡,將兵部尚書就地免職?」

韋堅笑道:

「大家心知肚明,在座諸公也知道你們想幹什麼?裴敦復好端端進京做什麼?奏報運河事宜?我在京師,輪的着他來奏報?究竟是我希望裴公隱退,還是你們早早就安排好了?」

「韋堅,這裡是議事,不是讓你信口開河,」蕭靈怒斥道。

大理寺張均呵呵道:「他是不是信口開河,我不知道,但是裴敦復,絕非兵部尚書的合適人選,你們要選他,我第一個不贊成。」

「咳咳......」裴耀卿這時候不裝聾子了,輕咳幾聲後,道:

「聽二位的意思,老夫該讓賢了?」

韋堅趕忙道:「並非如此,若是裴公身體無恙,無人可代,但若是有人想要趁裴公身體欠佳,謀劃接位人選,獨斷朝政,我韋堅不答應,在座正臣,也不答應。」

王忠嗣這麼一回來,他腰桿瞬間就硬了,這還是王忠嗣不在,若是在場,他都敢跟李林甫直接對噴。

這就是爲什麼,李林甫迫切的想要搞死他。

「老夫還沒有不堪到那個地步,」裴耀卿淡淡道:

「你們太心急了。」

韋堅呵呵一笑,不聲了,這個位置你坐到死,我什麼都不說,但你想要在這個時候讓出去,沒門!

在座很多人都知道,裴耀卿雖然與李瑁有交情,但是絕對不敢牽扯進皇子的爭鬥當中,因爲吃過虧。

張九齡名義上是頂撞聖人被罷免的,實則是反對廢太子,遭到了聖人的猜忌,裴耀卿跟着張九齡栽了跟頭,絕不會在同樣一塊石頭上絆倒兩次。

事實上,裴耀卿也猶豫過,既然李瑛能被廢,李亨自然也能,但是他不想冒這個風險,因爲就算李亨被廢,上來的會不會是李瑁,變數太大了。

當年李瑛完蛋之後,都以爲有武惠妃在,上位的肯定是李瑁,但最終的結果讓很多人大爲意外。

人活一世,最害怕的就是意外。

隨着裴耀卿最後一句定鼎之語,沒有人再談論這個話題了。

還是那句話,頂級大官,聖人不聲,人家就算下不了牀,你也替換不了。

牛仙客直到死,李適之才接手左相。

這時候,外面有人來報,王忠嗣與裴敦復來了。

兩人不是一起來的,而是在平康坊碰到的,於是便聯袂來了。

裴敦復今年四十八歲,正好比妻子大十歲,但是模樣看起來非常年輕,說他三十八,沒人會不信。

大唐的朝堂上,顏值是加分項,事實上就算是後世,你長的看起來特別順眼,也是加分項,試問,哪個皇帝願意看到自己的大臣,是老黃狗那樣的?

長得醜在大唐,是當不了大官的。

裴敦復也是一個大帥哥,個子沒有盧奐那麼高,但整體非常協調,給人一種溫文爾雅的極佳印象。

他跟王忠嗣站在一起,非常鮮明的一文一武,相得益彰,那副畫面看起來非常和諧。

王忠嗣一進來,就四下打量着這裡,這還是他第一次來偃月堂,而他非常反感這個地方。

聖人就算不問國事,你也不能將國事放你們家來啊?

「太過窘狹,不宜問政,還是太極丶宣政合適,」說罷,王忠嗣一屁股坐在了李適之旁邊。

一聽這話,李適之內心大喜,他最希望的就是朝會搬回皇城,那樣一來,參與的人更多了,他才能跟李林甫叫板。

但是他能力有限,做不到啊,如今王忠嗣一進來就拋出看法,與自己不謀而合,看樣子王忠嗣這條線,自己要維護好。

『擠一擠吧,熱鬧,」李適之故意道。

王忠嗣頓時鼻:「盛夏時節,這麼多人不嫌熱啊?一進來就聞到一股子怪味。」

其實哪有什麼怪味,窗戶都開着,堂內有薰香,在座的也都是講究人,就算腳臭也穿着靴子。

他是故意挑刺呢。

李林甫也不搭理他,他了解王忠嗣,你越搭理他,他越是證鼻子上臉,你晾着他,反而能安靜一些。

裴敦復對於在座的諸位來說,是熟面孔了,人家曾經擔任過吏部考功員外郎丶知貢舉丶吏部司郎中丶中書舍人,這樣的履歷,基本上就要夠到一部尚書了,甚至可以直接同平章事。

他與衆人一一打過招呼之後,在韋堅身邊坐下。

他們倆,就是當下長安與洛陽的最高長官,屬於同級。

「韋京尹風采依舊,得閒了,願在京師與君共飲一杯,」裴敦復笑呵呵道。

韋堅撇了撇嘴,低聲道:「你比我還能裝,收起你這副虛僞吧。」

裴敦復哈哈一笑,伸手拍了拍韋堅的肩膀,而韋堅也是第一時間甩開他的手臂。

人的身上,有幾個地方你不能隨便摸,首當其衝就是頭,次之爲臉,這都是長輩對晚輩纔有的動作。

那麼拍肩膀,也是不合適的,尤其是關係沒到那個份上,好友之間拍拍肩膀,很正常,但是裴敦復去拍韋堅,就有點將對方視爲晚輩的意思。

而裴敦復就是故意的。

因爲按照大唐以往的循資格,韋堅不該跳的這麼快,沒有進過中書省,卻當了京兆尹,不符合常制。

文士之極任,朝廷之盛選,中書省是躍居臺省主官副官,以至入相最重要的跳板,裴敦復走的就是這條路,穩紮穩打,而韋堅是不走尋常路,屬於走捷徑了。

所以裴敦復,是瞧不起韋堅的。

第77章 太子的怨念第380章 重整秩序第220章 錢沒白花第266章 金飾鋪子第11章 大宗嗣小宗第五十八章 追贈太子少保第268章 領地意識第272章 應該扯平了吧第34章 好你個賤人第339章 一襲紅衣第1章 朔方節度使第225章 生不怕京兆尹第378章 房貸第222章 給他多準備點紙錢第332章 茲事體大第265章 對錯在人第21章 大膽的押第339章 一襲紅衣第150章 這纔是男人第149章 狗舌頭第358章 還差三個月第五十一章 給他找個事幹第105章 丟朕的臉第334章 三策第245章 某也一樣第382章 武家二虎第332章 茲事體大第163章 莫要負了我一番苦心第106章 欲蓋彌彰第184章 歷史最大變數第92章 各演各的戲第六十五章 女強男弱第20章 你想讓我死?第195章 早晚死在女人身上第166章 祭祖典禮第169章 從前的我,你愛搭不理第187章 讓皇帝第120章 忠心不是擋箭牌第259章 十望州第271章 一報還一報第234章 便宜行事第150章 這纔是男人第273章 點到即止第252章 後顧之憂第316章 勞民傷財第376章 宜稱陛下第166章 祭祖典禮第139章 真爭氣第330章 搶親第341章 終極釣魚佬第384章 你不也有個好外孫嗎?第224章 好戰第222章 給他多準備點紙錢第11章 大宗嗣小宗第327章 護短第137章 公非人世之人第109章 什麼叫睹物思人?第151章 是誰偷偷,偷走我的心第79章 回去吧第五十一章 給他找個事幹第218章 何所懼?第15章 走別人路第313章 大家都是要吃飯的第四十三章 延興客棧第六十三章 這是朕的家第334章 三策第385章 棺材板第153章 養老送終第213章 再說就封了第151章 是誰偷偷,偷走我的心第191章 河西駐長安話事人第76章 上架感言第328章 不走尋常路第379章 處理別人處理不了的問題第141章 有緣無分第391章 臣願爲陛下分憂第384章 你不也有個好外孫嗎?第92章 各演各的戲第265章 對錯在人第272章 應該扯平了吧第308章 官職小,衙門大第200章 願與諸君共富貴第七十章 婚假三十天第四十二章 以卑職舉劾高官第276章 莫以當代論古人第170章 你在反駁我?第174章 伊州大麴第189章 左領軍將軍第313章 大家都是要吃飯的第24章 道本玄元皇帝之教第86章 右賢左戚第8章 他敢不認朕?第四十六章 情理切害第260章 偃月堂議事第159章 勤勉盡責,材優幹濟第300章 死人不會說話第19章 那多不好意思第373章 軍之大者第116章 也就是我心眼好第325章 無恥又可惡
第77章 太子的怨念第380章 重整秩序第220章 錢沒白花第266章 金飾鋪子第11章 大宗嗣小宗第五十八章 追贈太子少保第268章 領地意識第272章 應該扯平了吧第34章 好你個賤人第339章 一襲紅衣第1章 朔方節度使第225章 生不怕京兆尹第378章 房貸第222章 給他多準備點紙錢第332章 茲事體大第265章 對錯在人第21章 大膽的押第339章 一襲紅衣第150章 這纔是男人第149章 狗舌頭第358章 還差三個月第五十一章 給他找個事幹第105章 丟朕的臉第334章 三策第245章 某也一樣第382章 武家二虎第332章 茲事體大第163章 莫要負了我一番苦心第106章 欲蓋彌彰第184章 歷史最大變數第92章 各演各的戲第六十五章 女強男弱第20章 你想讓我死?第195章 早晚死在女人身上第166章 祭祖典禮第169章 從前的我,你愛搭不理第187章 讓皇帝第120章 忠心不是擋箭牌第259章 十望州第271章 一報還一報第234章 便宜行事第150章 這纔是男人第273章 點到即止第252章 後顧之憂第316章 勞民傷財第376章 宜稱陛下第166章 祭祖典禮第139章 真爭氣第330章 搶親第341章 終極釣魚佬第384章 你不也有個好外孫嗎?第224章 好戰第222章 給他多準備點紙錢第11章 大宗嗣小宗第327章 護短第137章 公非人世之人第109章 什麼叫睹物思人?第151章 是誰偷偷,偷走我的心第79章 回去吧第五十一章 給他找個事幹第218章 何所懼?第15章 走別人路第313章 大家都是要吃飯的第四十三章 延興客棧第六十三章 這是朕的家第334章 三策第385章 棺材板第153章 養老送終第213章 再說就封了第151章 是誰偷偷,偷走我的心第191章 河西駐長安話事人第76章 上架感言第328章 不走尋常路第379章 處理別人處理不了的問題第141章 有緣無分第391章 臣願爲陛下分憂第384章 你不也有個好外孫嗎?第92章 各演各的戲第265章 對錯在人第272章 應該扯平了吧第308章 官職小,衙門大第200章 願與諸君共富貴第七十章 婚假三十天第四十二章 以卑職舉劾高官第276章 莫以當代論古人第170章 你在反駁我?第174章 伊州大麴第189章 左領軍將軍第313章 大家都是要吃飯的第24章 道本玄元皇帝之教第86章 右賢左戚第8章 他敢不認朕?第四十六章 情理切害第260章 偃月堂議事第159章 勤勉盡責,材優幹濟第300章 死人不會說話第19章 那多不好意思第373章 軍之大者第116章 也就是我心眼好第325章 無恥又可惡